自動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自動變速器(1)構成為,具有對輸入軸(3)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并輸出的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雙層的行星齒輪組(PS)、第一離合器(C?1)、第二離合器(C?2)、第一制動器(B?1)、第二制動器(B?2)、反轉齒輪(5)。在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一側配置有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和第一制動器(B?1),在另一側配置有反轉齒輪(5),在軸向上,在該反轉齒輪(5)的與行星齒輪組(PS)相反的一側配置有第一離合器(C?1)、第二離合器(C?2)、第二制動器(B?2),將第一制動器(B?1)配置在第三制動器(B?3)的外周側,將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第一離合器(C?1)以及第二離合器(C?2)的外周側。
【專利說明】
自動變速器
技術領域
[0001 ]該技術涉及裝載于車輛等的自動變速器,詳細地說,涉及具有減速旋轉輸出部、行星齒輪組、第一以及第二離合器、第一以及第二制動器且能夠進行多級變速的自動變速器。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提出了如下裝置,在裝載于車輛等的自動變速器中,基于提高燃料經濟性等的要求,期望多級變速。在這樣的自動變速器中,具有:減速行星齒輪,能夠輸出對輸入至輸入軸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的減速旋轉;所謂的雙層的行星齒輪組,將多個行星齒輪在徑向上組合,并且,自動變速器能形成前進6個擋以及后退擋(參照專利文獻I)。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59987號
【發明內容】
[0006]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7]在上述專利文獻I的裝置中,在減速行星齒輪與雙層的行星齒輪組的軸向之間配置有輸出旋轉的反轉齒輪(counter gear),傳遞減速旋轉的構件延伸至與減速行星齒輪分離的雙層的行星齒輪組。因此,傳遞減速旋轉的構件變長。另外,在雙層的行星齒輪組的外周側配置有用于卡止共用行星架的旋轉的制動器,即在徑向上大的行星齒輪組的外周側還配置有制動器,因此,妨礙自動變速器的徑向的緊湊化。
[0008]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變速器,通過將減速旋轉輸出部與行星齒輪組接近配置且恰當地配置多個離合器以及制動器,能夠實現緊湊化。
[0009]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0]本自動變速器(1)(例如,參照圖1以及圖2),
[0011]具有:
[0012]減速旋轉輸出部(SP、B_3),對輸入構件(3)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并輸出,
[0013]行星齒輪組(PS),具有:第一太陽輪(S2);—體形成的中間齒輪(MG),在內周側形成有第一齒圈(R2),并且在外周側形成有第二太陽輪(S3);第二齒圈(R3);共用行星架(CR2),將第一小齒輪(P2)與第二小齒輪(P3)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一小齒輪(P2)與所述第一太陽輪(S2)以及所述第一齒圈(R2)嚙合,所述第二小齒輪(P3)與所述第二太陽輪(S3)以及所述第二齒圈(R3)嚙合,并且從徑向上觀察,該第二小齒輪(P3)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小齒輪(P2)在軸向上重疊配置,
[0014]第一離合器(C-1),能夠使所述第一太陽輪(S2)與所述輸入構件(3)自由連接,
[0015]第二離合器(C-2),能夠使所述共用行星架(CR2)與所述輸入構件(3)自由連接,
[0016]第一制動器(B-1),能夠使所述中間齒輪(MG)的旋轉自由卡止,
[0017]第二制動器(B-2),能夠使所述共用行星架(CR2)的旋轉自由卡止,
[0018]輸出構件(5),與所述第二齒圈(R3)驅動連接并輸出旋轉,
[0019]該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
[0020]在所述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一側配置有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SP、B_3)和所述第一制動器(B-1),
[0021]在所述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另一側配置有所述輸出構件(5),
[0022]在軸向上,在所述輸出構件(5)的與所述行星齒輪組(PS)相反的一側配置有所述第一離合器(C-1)、所述第二離合器(C-2)、所述第二制動器(B-2),
[0023]所述第一制動器(B-1)配置在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SP、B_3)的外周側,
[0024]所述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所述第一離合器(C-1)以及所述第二離合器(C-2)的外周側。
[0025]由此,在行星齒輪組的軸向的一側配置有減速旋轉輸出部,并且在行星齒輪組的軸向的另一側配置有輸出構件,因此,輸出構件不會介于減速旋轉輸出部與行星齒輪組的軸向之間,從而能夠使減速旋轉輸出部與行星齒輪組接近配置,因此,能夠實現傳遞減速旋轉的構件的縮短化,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的緊湊化、輕量化。另外,將第一制動器配置在減速旋轉輸出部的外周側,并且將第二制動器配置在第一離合器以及第二離合器的外周偵U,因此,在行星齒輪組的外周側不會配置第一制動器以及第二制動器,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的徑向的緊湊化。
[0026]此外,上述括號內的附圖標記用于與附圖進行對照,但僅是便于容易地理解發明,不會對權利要求的結構造成任何影響。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的剖視圖。
[0028]圖2是本自動變速器的接合表。
[0029]圖3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第一實施方式〉
[0031]下面,基于圖1以及圖2來說明本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適于裝載在例如FF型(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車輛上的自動變速器I具有變速箱體(箱體)4,該變速箱體4連接有內置未圖示的液力變矩器的殼體等,在該變速箱體4內配置有變速機構2、省略圖示的副軸以及差速裝置。變速機構2配置在以輸入軸3為中心的軸上,該輸入軸3與例如發動機(未圖示)的輸出軸處于同軸上,另外,未圖示的副軸配置在與上述輸入軸3平行的軸上,而且,未圖示的差速齒輪裝置配置為,在與該副軸平行的軸上具有左右車軸。此外,上述輸入軸3、副軸、左右車軸是從側面觀察時為〈字狀的位置關系。另外,一般而言,副軸和差速裝置配置在與液力變矩器相鄰的位置,即,在軸向上配置在與輸入軸3的輸入側重疊的位置。
[0032]此外,在下面說明的適于裝載在FF型的車輛上的自動變速器中,圖中的左右方向實際上是車輛的左右方向。然而,就裝載方向而言,圖中的右側實際上為車輛的左側,圖中的左側實際上為車輛的右側,但在下面的說明中,在簡稱為“右方側”或“左方側”的情況下,是指圖中的“右方側”或“左方側”。
[0033]首先,基于圖1對自動變速器I的變速機構2中的各部分的大概的配置結構進行說明。在自動變速器I的變速機構2中具有輸入軸(輸入構件)3,該輸入軸3經由未圖示的液力變矩器等與發動機等的驅動源連接,用于輸入該發動機的旋轉,該輸入軸3的兩端被變速箱體4的側壁4a、4b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該輸入軸3上配置有以該輸入軸3為中心的雙層的行星齒輪組PS,在該行星齒輪組PS的左方側(軸向的一側)配置有作為減速旋轉輸出部的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和位于上述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的外周側的第一制動器B-1,在該行星齒輪組PS的右方側(軸向的另一側)配置有反轉齒輪(輸出構件)5和從變速箱體4的內周面向內側延伸設置且形成為中空圓板狀的支撐壁7。
[0034]配置于該支撐壁7的左方側的反轉齒輪(輸出構件)5自由旋轉地支撐在該支撐壁7的內周側。在該反轉齒輪5的右方側(在軸向上,反轉齒輪5的與行星齒輪組PS相反的一側),在該反轉齒輪5與變速箱體4的輸入側的側壁4a之間,從內周側依次配置有第一離合器C-1、第二離合器C-2、第二制動器B-2。即,在軸向上,第一離合器C-1、第二離合器C-2、第二制動器B-2比行星齒輪組PS更靠驅動源側(未圖示)配置。
[0035]接著,對變速機構2的各部分進行詳細地說明。配置于輸入軸3上的第一離合器C-1具有摩擦板11和使該摩擦板11自由接合地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10。該油壓伺服器10具有形成有缸體部的離合器鼓12、活塞構件13、用于推回該活塞構件13的省略圖示的復位彈簧、接受復位彈簧的反作用力的解除板。活塞構件13配置為,相對于離合器鼓12和輸入軸3能夠在軸向(左右方向)上移動,并通過2個密封環在與輸入軸3以及離合器鼓12之間構成工作油室15。即,該工作油室15形成于輸入軸3的外周面上。此外,在活塞構件13與省略圖示的解除板之間形成用于解除離心油壓的解除油室(未圖示)。
[0036]該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中的外摩擦板與上述離合器鼓12的頂端內周側花鍵接合,而且,該離合器鼓12與輸入軸3連接。因此,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的外摩擦板與輸入軸3旋轉連接。另外,該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中的內摩擦板與轂構件的外周側花鍵接合,該轂構件與連接構件61驅動連接,該連接構件61通過反轉齒輪5的內周側與后述的第二太陽輪S2連接。
[0037]第二離合器C-2以覆蓋上述第一離合器C-1的外周側的方式配置,并且具有配置于上述摩擦板11的外周側的摩擦板21和使該摩擦板21自由接合地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
20。該油壓伺服器20具有形成有缸體部的離合器鼓22、活塞構件23、用于推回該活塞構件23的省略圖示的復位彈簧、接受復位彈簧的反作用力的解除板。活塞構件23配置為,相對于離合器鼓22能夠在軸向(左右方向)上移動,通過2個密封環在該活塞構件23與離合器鼓22之間構成工作油室25。此外,在活塞構件23與省略圖示的解除板之間形成用于解除離心油壓的解除油室(未圖示)。
[0038]該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中的內摩擦板與上述第一離合器C-1的離合器鼓12的頂端外周側花鍵接合,因此,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中的內摩擦板與輸入軸3旋轉連接。另外,該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中的外摩擦板與上述離合器鼓22的頂端內周側花鍵接合,該離合器鼓22與連接構件62連接,該連接構件62通過反轉齒輪5的內周側與后述的共用行星架CR2連接。
[0039]以覆蓋上述第二離合器C-2的外周側的方式配置的第二制動器B-2沿變速箱體4的內周面配置,并且具有摩擦板41和使該摩擦板41自由接合地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40。該油壓伺服器40具有形成于支撐壁7的側面的缸體部42、活塞構件43、用于將該活塞構件43推回至左方側的省略圖示的復位彈簧、接受該復位彈簧的反作用力的復位板。活塞構件43配置為,相對于支撐壁7能夠在軸向(左右方向)上移動,通過2個密封環在該活塞構件43與支撐壁7之間構成工作油室45。
[0040]該第二制動器B-2的摩擦板41中的外摩擦板與變速箱體4的內周面花鍵接合,即,該外摩擦板配置為不能相對旋轉。另外,該第二制動器B-2的摩擦板41中的內摩擦板與上述第二離合器C-2的離合器鼓22的外周側花鍵接合,因此,該內摩擦板經由連接構件62與后述的共用行星架CR2連接。
[0041]另一方面,以覆蓋上述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的方式配置于外周側的第一制動器B-1沿變速箱體4的內周面配置,并且具有摩擦板31和使該摩擦板31自由接合地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30。該油壓伺服器30具有形成于變速箱體4的側壁4b的缸體部32、活塞構件33、用于將該活塞構件33推回至左方側的省略圖示的復位彈簧、接受該復位彈簧的反作用力的復位板。活塞構件33配置為,相對于變速箱體4的側壁4b能夠在軸向(左右方向)上移動,通過2個密封環在該活塞構件33與該側壁4b之間構成工作油室35。
[0042 ]該制動器B-1的摩擦板31中的外摩擦板與變速箱體4的內周面花鍵接合,即該外摩擦板配置為不能相對旋轉。另外,該第一制動器B-1的摩擦板31中的內摩擦板與轂構件64的外周側花鍵接合,該轂構件64與連接構件63連接且在第三制動器B-3的外周側成筒狀延伸,因此,該內摩擦板經由通過第三制動器B-3與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之間的連接構件63和后述的中間齒輪MG以及第一行星架CRl連接。此外,轂構件64與連接構件63可以是一體形成的構件,即轂構件64可以直接與第一行星架CRl連接。
[0043]另外,配置于上述減速行星齒輪SP的外周側且配置于第一制動器B-1的內周側的第三制動器B-3,配置于從變速箱體4延伸的圓筒部4c的內周側,并且具有摩擦板51和使該摩擦板51自由接合地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50。該油壓伺服器50具有形成于變速箱體4的側壁4b的缸體部52、活塞構件53、用于將該活塞構件53推回至左方側的省略圖示的復位彈簧、接受該復位彈簧的反作用力的復位板。活塞構件53配置為,相對于變速箱體4的側壁4b能夠在軸向(左右方向)上移動,通過2個密封環在該活塞構件53與該側壁4b之間構成工作油室55。
[0044]該第三制動器B-3的摩擦板51中的外摩擦板與變速箱體4的圓筒部4c的內周面花鍵接合,即,該外摩擦板配置為不能相對旋轉。另外,該第三制動器B-3的摩擦板51中的內摩擦板與減速行星齒輪SP的第三齒圈Rl的外周側(或者,也可以經由連接構件)花鍵接合,因此,該內摩擦板與第三齒圈Rl連接。
[0045]減速行星齒輪SP由所謂的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構成,并且具有第一太陽輪SI(第三太陽輪)、第一齒圈Rl(第三齒圈)、將與上述的第一太陽輪SI以及第一齒圈Rl嚙合的第一小齒輪Pl(第三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第一行星架CR1(行星架)。其中的第一太陽輪SI與輸入軸3驅動連接,并且構成為輸入輸入旋轉。另外,第一齒圈Rl的旋轉被上述第三制動器B-3自由卡止。另外,第一行星架CRl與中間齒輪MG驅動連接,并且第一行星架CRl的旋轉被第一制動器B-1自由卡止。在該減速行星齒輪SP中,輸入旋轉從輸入軸3向第一太陽輪SI輸入,在第一齒圈Rl的旋轉被第三制動器B-3卡止時,將對該輸入旋轉進行減速的減速旋轉從第一行星架CR向中間齒輪MG輸出。
[0046]行星齒輪組PS是內周側的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與外周側的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以雙層結構進行組合而成,并且具有:第二太陽輪S2(第一太陽輪);一體形成的中間齒輪MG,在外周側形成有第二齒圈R2(第一齒圈),并且在內周側形成有第三太陽輪S3(第二太陽輪);第三齒圈R3(第二齒圈);共用行星架CR2,將第二小齒輪P2(第一小齒輪)與第三小齒輪P3(第二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二小齒輪P2與第二太陽輪S2以及第二齒圈R2嚙合,所述第三小齒輪P3與第三太陽輪S3以及第三齒圈R3嚙合,并且從徑向上觀察,該第三小齒輪P3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二小齒輪P2在軸向上重疊配置。
[0047]其中,輸入軸3的輸入旋轉能夠經由連接構件61從上述第一離合器C-1向第二太陽輪S2自由輸入。另外,輸入軸3的輸入旋轉能夠經由連接構件62從上述第二離合器C-2向共用行星架CR2自由輸入,且該共用行星架CR2的旋轉通過第二制動器B-2能夠自由卡止(自由固定)。而且,在上述第三制動器B-3卡止時,減速旋轉從減速行星齒輪SP向中間齒輪MG自由輸入,且該中間齒輪MG的旋轉通過第一制動器B-1能夠自由卡止(自由固定)。并且,第三齒圈R3與反轉齒輪5連接。此外,反轉齒輪5的外周側的一部分與連接于未圖示的副軸的齒輪嚙合,而且,該副軸經由未圖示的齒輪機構、差速齒輪等與驅動車輪連接。
[0048]接著,基于圖1以及圖2對本自動變速器I的動作進行說明。在處于例如D(驅動)擋位的前進I擋(1st)中,如圖2所示,第一離合器C-1以及第二制動器B-2接合。于是,如圖1所示,共用行星架CR2的旋轉被固定,且向第二太陽輪S2輸入輸入軸3的輸入旋轉。由此,第二太陽輪S2的輸入旋轉經由被固定的共用行星架CR2被減速并向第三齒圈R3輸出,作為前進I擋的減速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49]在前進2擋(2nd)中,如圖2所示,第一離合器C-1接合,第一制動器B-1卡止。于是,如圖1所示,中間齒輪MG(第二齒圈R2以及第三太陽輪S3)的旋轉被固定,且向第二太陽輪S2輸入輸入旋轉。由此,共用行星架CR2通過第二太陽輪S2的輸入旋轉和被固定的中間齒輪MG進行減速旋轉,第三齒圈R3通過進行了減速旋轉的共用行星架CR2和第二太陽輪S2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旋轉,作為前進2擋的減速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50]在前進3擋(3rd)中,如圖2所示,第一離合器C-1接合,第三制動器B-3卡止。于是,如圖1所示,首先,在減速行星齒輪SP中,第一齒圈Rl的旋轉被固定且輸入旋轉向第一太陽輪SI輸入。由此,第一行星架CRl通過第一太陽輪SI的輸入旋轉和被固定的第一齒圈Rl進行減速旋轉。另外,在行星齒輪組PS中,向中間齒輪MG輸入該第一行星架CRl的減速旋轉,且向第二太陽輪S2輸入輸入旋轉。由此,共用行星架CR2通過第二太陽輪S2的輸入旋轉和中間齒輪MG的減速旋轉變為比上述前進2擋稍快的減速旋轉,第三齒圈R3通過進行該減速旋轉的共用行星架CR2和第二太陽輪S2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旋轉,作為前進3擋的減速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51 ]在前進4擋(4th)中,如圖2所示,第一離合器C-1以及第二離合器C-2接合。于是,如圖1所示,通過第一離合器C-1的接合,向第二太陽輪S2輸入輸入旋轉,另外,通過第二離合器C-2的接合,向共用行星架CR2輸入輸入旋轉。即,由于向第二太陽輪S2以及共用行星架CR2輸入輸入旋轉,因此,行星齒輪組PS變為輸入旋轉的直接狀態,輸入旋轉直接向第三齒圈R3輸出,從而作為前進4擋的直接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52]在前進5擋(5th)中,如圖2所示,第二離合器C-2接合,第三制動器B-3卡止。于是,如圖1所示,首先,在減速行星齒輪SP中,第一齒圈Rl的旋轉被固定,且向第一太陽輪SI輸入輸入旋轉。由此,第一行星架CRl通過第一太陽輪SI的輸入旋轉和被固定的第一齒圈Rl進行減速旋轉。另外,在行星齒輪組PS中,向中間齒輪MG輸入該第一行星架CRl的減速旋轉,且向共用行星架CR2輸入輸入旋轉。由此,通過共用行星架CR2的輸入旋轉和中間齒輪MG的減速旋轉,第三齒圈R3進行增速旋轉,作為前進5擋的增速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53]在前進6擋(6th)中,如圖2所示,第二離合器C-2接合,第一制動器B-1卡止。于是,如圖1所示,中間齒輪MG的旋轉被固定,且向共用行星架CR2輸入輸入旋轉。由此,通過共用行星架CR2的輸入旋轉和被固定的中間齒輪MG,第三齒圈R3變為比上述前進5擋稍微增速的增速旋轉,作為前進6擋的增速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54]在后退擋(Rev)中,如圖2所示,第二制動器B-2以及第三制動器B-3卡止。于是,如圖1所示,首先,在減速行星齒輪SP中,第一齒圈Rl的旋轉被固定,且向第一太陽輪SI輸入輸入旋轉。由此,通過第一太陽輪SI的輸入旋轉和被固定的第一齒圈Rl,第一行星架CRl進行減速旋轉。另外,在行星齒輪組PS中,向中間齒輪MG輸入該第一行星架CRl的減速旋轉,且共用行星架CR2的旋轉被固定。由此,中間齒輪MG的減速旋轉通過被固定的共用行星架CR2進行反轉并向第三齒圈R3輸出,作為后退擋的減速反向旋轉從反轉齒輪5輸出。
[0055]〈第二實施方式〉
[0056]接著,基于圖3對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I設計為詳細結構的作為設計例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在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I時,為了便于理解,對與第一實施方式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位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I。
[0057]如圖3所示,變速箱體4在配置有未圖示的發動機的右方側進行開口,通過在該開口部分接合由油栗體71、油栗蓋72、導輪軸73接合而構成的蓋狀構件,從而作為整體構成容納變速機構2的箱體。即,利用油栗體71、油栗蓋72、導輪軸73構成側壁4a。此外,導輪軸73是經由單向離合器支撐未圖示的液力變矩器的導輪的軸。
[0058]在變速箱體4的內側,在被側壁4a閉塞的空間內容納有變速機構2,在該變速機構2的中心,輸入軸3被側壁4a、4b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詳細地說,輸入軸3具有:輸入軸3A,經由未圖示的液力變矩器等與發動機連接;中間軸3B,與該輸入軸3A通過花鍵接合,從而構成廣義上的輸入軸3。
[0059]在輸入軸3A的外周側即支撐壁7的發動機側,大致從內周側開始配置有第一離合器C-1、第二離合器C-2、第二制動器B-2。第一離合器C-1具有由外摩擦板Ila以及內摩擦板Ilb構成的摩擦板11和使該摩擦板11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10。該油壓伺服器10配置在連接構件61A的延伸為轂狀的轂部61Ab的外周側,該連接構件61A經由連接構件61B與第二太陽輪S2連接且被輸入軸3A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連接構件61A的延伸為凸緣狀的凸緣部61Aa構成為解除板,并且該油壓伺服器10具有活塞構件13、缸體板17、復位彈簧16,從而構成工作油室15、解除油室18。
[0060]活塞構件13與轂部61Ab的外周側嵌合以使該活塞構件13在軸向上能夠自由滑動,并且缸體板17也配置在轂部61Ab的外周側而被限制軸向的移動。缸體板17在徑向上嵌合于活塞構件13與轂部61Ab之間,在該缸體板17與活塞構件13之間形成工作油室15。另外,活塞構件13與凸緣部61Aa相對配置,在該活塞構件13與凸緣部61Aa之間壓縮設置有由螺旋彈簧構成的復位彈簧16,并且在凸緣部61Aa與活塞構件13之間構成用于解除工作油室15的離心油壓的解除油室18。
[0061]活塞構件13的外周側與上述摩擦板11相對配置,并且能夠基于供給至工作油室15的接合壓來按壓摩擦板11。另外,摩擦板11中的內摩擦板I Ib與轂構件19花鍵接合,轂構件19通過焊接等固定于連接構件61A的凸緣部61Aa而被支撐。另外,如后面的詳細敘述,摩擦板11中的外摩擦板I Ia與鼓構件65的花鍵接合,該鼓構件65經由支撐構件29與輸入軸3A連接。此外,上述活塞構件13從內周側與轂構件19的花鍵進行花鍵接合,從而相對于連接構件61A被阻止旋轉。
[0062]因此,在第一離合器C-1中,基于供給至上述工作油室15的接合壓,利用活塞構件13按壓摩擦板11而使該摩擦板11接合,在接合壓從該工作油室15排出時,復位彈簧16推回活塞構件13而使摩擦板11分離。在第一離合器C-1接合時,輸入軸3A與第二太陽輪S2以不能相對旋轉的方式驅動連接。
[0063]第二離合器C-2具有由外摩擦板21a以及內摩擦板21b構成的摩擦板21和使該摩擦板21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20。摩擦板21配置在上述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的外周側且在軸向上向發動機側(一側)偏移,油壓伺服器20并排設置在上述第一離合器C-1的軸向的發動機側。該油壓伺服器20配置在支撐構件29的延伸為轂狀的轂部29b的外周側,該支撐構件29通過焊接等與輸入軸3A連接且被油栗蓋72的外周側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支撐構件29的延伸為凸緣狀的凸緣部29a構成為解除板,并且該油壓伺服器20具有活塞構件23、缸體板27、復位彈簧26,從而構成工作油室25、解除油室28。
[0064]活塞構件23與轂部29b的外周側嵌合以使該活塞構件23在軸向上能夠自由滑動,并且缸體板27也配置在轂部29b的外周側而被限制軸向的移動。缸體板27在徑向上嵌合于活塞構件23與轂部29b之間,在該缸體板27與活塞構件23之間形成工作油室25。另外,活塞構件23與凸緣部29a相對配置,在該活塞構件23與凸緣部29a之間壓縮設置有由板簧構成的復位彈簧26,并且在凸緣部29a與活塞構件23之間構成用于解除工作油室25的離心油壓的解除油室28。
[0065]活塞構件23的外周側與上述摩擦板21相對配置,并且能夠基于供給至工作油室25的接合壓來按壓摩擦板21。另外,摩擦板21中的內摩擦板21b與鼓構件65花鍵接合,該鼓構件65通過焊接等與凸緣部29a連接。另外,摩擦板21中的外摩擦板21a與連接構件62A花鍵接合,該連接構件62A經由在連接構件61A的外周側被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連接構件62B與共用行星架CR2連接。此外,活塞構件23從外周側與鼓構件65的花鍵進行花鍵接合,從而相對于支撐構件29被阻止旋轉。
[0066]因此,在第二離合器C-2中,基于供給至上述工作油室25的接合壓,利用活塞構件23按壓摩擦板21而使該摩擦板21接合,在接合壓從該工作油室25排出時,復位彈簧26推回活塞構件23而使摩擦板21分離。在第二離合器C-2接合時,輸入軸3A與共用行星架CR2以不能相對旋轉的方式驅動連接。
[0067]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徑向觀察,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與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在軸向上偏移配置,但由于隔著鼓構件65配置,因此,也可以根據摩擦板的片數以一部分在軸向上重疊的方式(以至少一部分偏移的方式)配置。因此,若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配置在軸向的一側,則能夠使后述的第二制動器B-2的摩擦板41與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在軸向上排列配置,從而在徑向上能夠實現緊湊化。
[0068]第二制動器B-2具有由外摩擦板41a以及內摩擦板41b構成的摩擦板41和使該摩擦板41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40。摩擦板41配置在以重疊的方式疊加在上述第一離合器Ο-? 的摩擦板 11 的外周側的位置,并且配置為比上述第二離合器 C-2 的摩擦板 21 稍靠外周側,從軸向觀察,至少一部分與上述摩擦板21在徑向上重疊,并且從徑向觀察,向軸向的支撐壁7側(另一側)偏移,油壓伺服器40利用構成側壁4a的油栗體71的比油栗蓋72更靠外周的部分進行配置。上述摩擦板41中的內摩擦板41b與上述的連接構件62A的外周側花鍵接合。另夕卜,外摩擦板41a與固定于支撐壁7的制動鼓49花鍵接合。
[0069]上述油壓伺服器40具有形成于油栗體71的側面的缸體部42、活塞構件43、復位彈簧46以及擋板47、48,在缸體部42與活塞構件43之間構成工作油室45。在活塞構件43上固定有按壓鼓44,按壓鼓44的頂端部分與摩擦板41相對配置。
[°07°]在上述復位彈簧46的兩端部固定有擋板47、48,上述擋板47、48與按壓鼓44的外周側花鍵接合,并且一側的擋板47與上述制動鼓49相抵接且另一側的擋板48通過卡環等相對于按壓鼓44在軸向上被定位,由此,壓縮設置上述復位彈簧46。
[0071]因此,在第二制動器B-2中,基于供給至上述工作油室45的接合壓,利用活塞構件43以及按壓鼓44按壓摩擦板41而使該摩擦板41接合(卡止),在接合壓從該工作油室45排出時,復位彈簧46經由按壓鼓44推回活塞構件43而使摩擦板41分離。在第二制動器B-2接合時,經由連接構件62A、62B將共用行星架CR2固定,以使該共用行星架CR2經由制動鼓49以及支撐壁7相對于變速箱體4不能相對旋轉。
[0072]另一方面,在軸向上,在支撐壁7、反轉齒輪5、行星齒輪組PS的與發動機側相反的一側配置有減速行星齒輪SP。減速行星齒輪SP由所謂的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構成,具有第一太陽輪SI (第三太陽輪)、第一齒圈Rl (第三齒圈)、將與上述第一太陽輪SI以及第一齒圈Rl嚙合的第一小齒輪Pl(第三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第一行星架CR1(行星架)。
[0073]其中的第一太陽輪SI與連接于輸入軸3A的中間軸3B花鍵接合而被驅動連接,并且被該中間軸3B支撐。將第一小齒輪Pl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的第一行星架CRl被從側壁4b延伸的轂狀部分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并且通過焊接等固定于轂構件64以及后述的行星齒輪組PS的中間齒輪MG,該轂構件64與后述的第一制動器B-1的摩擦板31的內摩擦板31b花鍵接合。第一齒圈Rl通過焊接等固定于形成為圓板狀的支撐構件82,從而被支撐為相對于側壁4b以及第一行星架CRl能夠自由旋轉,并且該第一齒圈Rl的外周側與后述的第三制動器8_3的摩擦板51的內摩擦板5Ib花鍵接合。因此,在該減速行星齒輪SP中,輸入軸3A的輸入旋轉從中間軸3B向第一太陽輪SI輸入,在第一齒圈Rl的旋轉被第三制動器B-3卡止時,將對該輸入旋轉進行減速的減速旋轉從第一行星架CR向中間齒輪MG輸出。此外,在第一制動器B-1接合而后述的行星齒輪組PS的中間齒輪MG的旋轉被卡止的情況下,第一行星架CRl的旋轉也被卡止。
[0074]在減速行星齒輪SP的外周側配置有第三制動器B-3。該第三制動器B-3具有由外摩擦板5 Ia以及內摩擦板5 Ib構成的摩擦板51和使該摩擦板51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50。外摩擦板5 Ia與圓筒部4c花鍵接合,該圓筒部4c形成為,從變速箱體4的側壁4b在軸向上延伸為圓筒狀。另外,內摩擦板51b直接與上述第一齒圈Rl的外周側花鍵接合。油壓伺服器50具有形成于變速箱體4的側壁4b的側面的缸體部52、活塞構件53、復位彈簧56以及擋板57,在缸體部52與活塞構件53之間構成工作油室55。在活塞構件53上形成有按壓部53a,該按壓部53a形成為梳齒狀并且經由形成于擋板57的貫通孔與摩擦板51相對。并且,在活塞構件53與擋板57之間壓縮設置有復位彈簧56。
[0075]因此,在第三制動器B-3中,基于供給至上述工作油室55的接合壓,利用活塞構件53的按壓部53a按壓摩擦板51而使該摩擦板51接合(卡止),在接合壓從該工作油室55排出時,復位彈簧56推回活塞構件53而使摩擦板51分離。在第一制動器B-1接合時,經由圓筒部4c將第一齒圈Rl固定為相對于變速箱體4不能相對旋轉。
[0076]在第三制動器B-3的外周側配置有第一制動器B-1。該第一制動器B-1具有由外摩擦板31a以及內摩擦板31b構成的摩擦板31和使該摩擦板31連接或斷開的油壓伺服器30。夕卜摩擦板3Ia直接與變速箱體4花鍵接合。另外,內摩擦板3Ib與轂構件64花鍵接合,該轂構件64與上述第一行星架CRl以及中間齒輪MG連接。油壓伺服器30具有形成于變速箱體4的側壁4b的側面的缸體部32、活塞構件33、復位彈簧36、擋板37以及端板38,在缸體部32與活塞構件33之間構成工作油室35。活塞構件33的頂端部與擋板37相抵接,并且經由擋板37能夠按壓摩擦板31。并且,在擋板37與端板38之間并在摩擦板31的外周側,復位彈簧36以存儲于變速箱體4的花鍵槽的方式壓縮設置。
[0077]因此,在第一制動器B-1中,基于供給至上述工作油室35的接合壓,利用活塞構件33經由擋板37來按壓摩擦板31而使該摩擦板31接合(卡止),在接合壓從該工作油室35排出時,復位彈簧36推回活塞構件33以及擋板37而使摩擦板31分離。在第一制動器B-1接合時,將第一行星架CRl以及中間齒輪MG固定為相對于變速箱體4不能相對旋轉。
[0078]在軸向上,在上述減速行星齒輪SP、第三制動器B-3以及第一制動器B-1和支撐壁7以及反轉齒輪5之間配置有行星齒輪組PS。行星齒輪組PS是內周側的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和外周側的單小齒輪式的行星齒輪以雙層結構組合而成,具有:第二太陽輪S2(第一太陽輪);一體形成的中間齒輪MG,在外周側形成有第二齒圈R2(第一齒圈),并且在內周側形成有第三太陽輪S3(第二太陽輪);第三齒圈R3(第二齒圈);共用行星架CR2,將第二小齒輪P2(第一小齒輪)與第三小齒輪P3(第二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二小齒輪P2與第二太陽輪S2以及第二齒圈R2嚙合,所述第三小齒輪P3與第三太陽輪S3以及第三齒圈R3嚙合,并且從徑向觀察,該第三小齒輪P3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二小齒輪P2在軸向上重疊配置。
[0079]其中的第二太陽輪S2與上述連接構件61B—體形成,通過上述第一離合器C-1的接合,輸入軸3A的輸入旋轉能夠經由連接構件61A向該第二太陽輪S2輸入。另外,共用行星架CR2與連接構件62B花鍵接合并且被該連接構件62B支撐,通過上述第二離合器C-2的接合,輸入軸3A的輸入旋轉能夠經由連接構件62A向該共用行星架CR2輸入,并且,通過第二制動器B-2能夠使該共用行星架CR2的旋轉自由卡止。而且,如上所述,中間齒輪MG被固定于第一行星架CRl并被該第一行星架CRl支撐,通過上述第三制動器B-3的卡止,減速旋轉能夠從該第一行星架CRl向該中間齒輪MG輸入,并且通過第一制動器B-1能夠使該中間齒輪MG的旋轉自由卡止(自由固定)。并且,第三齒圈R3經由連接構件81與反轉齒輪5連接,并且被該反轉齒輪5支撐。
[0080]并且,反轉齒輪5被角接觸球軸承90支撐為,相對于支撐壁7能夠自由旋轉且在軸向上不能移動。此外,在反轉齒輪5的外周側的一部分嚙合有與未圖示的副軸連接的齒輪,而且,該副軸經由未圖示的齒輪機構、差速齒輪等與驅動車輪連接。
[0081]上面說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I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自動變速器I相比,僅各部件的結構和支撐關系稍有不同,各變速擋中的動力傳遞時的作用等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取說明。
[0082]〈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式的總結〉
[0083]上面說明的本自動變速器1(例如參照圖1以及圖2),
[0084]具有:
[0085]減速旋轉輸出部(SP、B_3),對輸入構件(3)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并輸出,
[0086]行星齒輪組(PS),具有:第一太陽輪(S2);—體形成的中間齒輪(MG),在內周側形成有第一齒圈(R2),并且在外周側形成有第二太陽輪(S3);第二齒圈(R3);共用行星架(CR2),將第一小齒輪(P2)與第二小齒輪(P3)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一小齒輪(P2)與所述第一太陽輪(S2)以及所述第一齒圈(R2)嚙合,所述第二小齒輪(P3)與所述第二太陽輪(S3)以及所述第二齒圈(R3)嚙合,并且從徑向上觀察,該第二小齒輪(P3)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小齒輪(P2)在軸向上重疊配置,
[0087]第一離合器(C-1),能夠使所述第一太陽輪(S2)與所述輸入構件(3)自由連接,
[0088]第二離合器(C-2),能夠使所述共用行星架(CR2)與所述輸入構件(3)自由連接,
[0089]第一制動器(B-1),能夠使所述中間齒輪(MG)的旋轉自由卡止,
[0090]第二制動器(B-2),能夠使所述共用行星架(CR2)的旋轉自由卡止,
[0091]輸出構件(5),與所述第二齒圈(R3)驅動連接并輸出旋轉,
[0092]該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
[0093]在所述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一側配置有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SP、B_3)和所述第一制動器(B-1),
[0094]在所述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另一側配置有所述輸出構件(5),
[0095]在軸向上,在所述輸出構件(5)的與所述行星齒輪組(PS)相反的一側配置有所述第一離合器(C-1)、所述第二離合器(C-2)、所述第二制動器(B-2),
[0096]所述第一制動器(B-1)配置在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SP、B_3)的外周側,
[0097]所述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所述第一離合器(C-1)以及所述第二離合器(C-2)的外周側。
[0098]由此,在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一側(左方側)配置有作為減速旋轉輸出部的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并且在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的另一側(右方側)配置有反轉齒輪5,因此,反轉齒輪5不會介于減速行星齒輪SP與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之間,從而能夠使減速行星齒輪SP與行星齒輪組PS接近配置,因此,能夠實現傳遞減速旋轉的構件的縮短化,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I的緊湊化、輕量化。另外,將第一制動器B-1配置在減速行星齒輪SP以及第三制動器B-3的外周側,并且將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第一離合器C-1以及第二離合器C-2的外周側,因此,在行星齒輪組PS的外周側不會配置第一制動器B-1以及第二制動器B-2,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I的徑向的緊湊化。
[0099]另外,本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具有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SP)和第三制動器(B-3),該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SP)具有與所述輸入構件(3)驅動連接的第三太陽輪(SI)、第三齒圈(Rl)、將與所述第三太陽輪(S3)以及所述第三齒圈(Rl)嚙合的第三小齒輪(Pl)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行星架(CRl);該第三制動器能夠使所述第三齒圈(Rl)的旋轉自由卡止,
[0100]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C-1)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B-2)接合來形成前進I擋,
[0101]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C-1)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B-1)接合來形成前進2擋,
[0102]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C-1)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B-3)接合來形成前進3擋,
[0103]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C-1)以及所述第二離合器(C-2)接合來形成前進4擋,
[0104]通過使所述第二離合器(C-2)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B-3)接合來形成前進5擋,
[0105]通過使所述第二離合器(C-2)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B-1)接合來形成前進6擋,
[0106]通過使所述第二制動器(B-2)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B-3)接合來形成后退擋。
[0107]由此,能夠形成前進6個擋、后退I個擋的多級變速。
[0108]另外,本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離合器(C-1)的油壓伺服器(10)的工作油室(15)形成在所述輸入構件(3)的外周面上。
[0109]由此,能夠使第一離合器C-1小徑化,也能夠實現第二離合器C-2的小徑化,例如,能夠將因在前進I擋以及后退擋接合而扭矩分擔變大的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第一離合器C-1以及第二離合器C-2的外周側。由此,在行星齒輪組PS的外周側可以不需要配置第二制動器B-2,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I的徑向的緊湊化。
[0110]所述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配置在所述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的外周側,并且從徑向觀察,所述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所述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向所述軸向的另一側偏移,
[0111]所述第二制動器(B-2)的摩擦板(41)配置為,從軸向觀察,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在徑向上重疊,并且從徑向觀察,相對于所述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向所述軸向的一側偏移。
[0112]由此,能夠將第一離合器C-1的摩擦板11、第二離合器C-2的摩擦板21以及第二制動器B-2的摩擦板41以交錯格子狀在軸向上交替配置,從而在徑向上能夠緊湊化。
[0113]另外,本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在軸向上,所述第一離合器(C-1)、所述第二離合器(C-2)、所述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所述行星齒輪組(PS)的驅動源側。
[0114]由此,能夠將第二制動器B-2配置在自動變速器I中的驅動源側的部分,該部分與驅動源的相反一側的部分相比,在徑向上設計自由度高,因此,能夠實現驅動源的相反一側的部分中的徑向的緊湊化。由此,能夠確保相對于車輛部件的間隙,從而能夠提高車輛裝載性。
[0115]另外,本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具有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SP)和第三制動器(B-3),該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SP)具有與所述輸入構件(3)驅動連接的第三太陽輪(SI)、第三齒圈(Rl)、將與所述第三太陽輪(S3)以及所述第三齒圈(Rl)嚙合的第三小齒輪(Pl)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行星架(CRl);該第三制動器(B-3)能夠使所述第三齒圈(Rl)的旋轉自由卡止,
[0116]該自動變速器具有轂構件(64),該轂構件(64)向所述第三制動器(B-3)的外周側延伸,且通過所述第三制動器(B-3)與所述行星齒輪組(PS)的軸向之間而與所述行星架(CRl)驅動連接,
[0117]所述第一制動器(B-1)的摩擦板(31)配置在所述轂構件(64)的外周側。
[0118]由此,能夠將第一制動器B-1以及第三制動器B-3以所謂的雙層結構進行配置,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I的軸向的緊湊化。另外,在配置有第一制動器B-1以及第三制動器B-3的部分是自動變速器I中的與驅動源相反一側的部分的情況下,第一制動器B-1因在前進I擋或后退擋未接合而扭矩分擔變小,因此,能夠使該第一制動器B-1的摩擦板31小徑化且能夠使片數變少,從而能夠實現軸向的縮短化,因此,自動變速器I中的與驅動源相反一側的部分能夠實現徑向的緊湊化,另外,在軸向的端部也能夠以在徑向上逐漸地小徑化的方式形成傾斜面。由此,能夠確保相對于車輛部件的間隙,從而能夠提高車輛裝載性。
[0119]并且,本自動變速器(I)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動器(B-1)的油壓伺服器(30)的缸體部(32)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B-3)的油壓伺服器(50)的缸體部(52)形成在箱體(4)的在軸向上與所述行星齒輪組(PS)相反一側的側壁(4b)的內表面上。
[0120]由此,能夠利用變速箱體4的側壁4b來形成2個制動器的缸體部32、52,能夠不需要設置用于形成缸體部32、52的其他構件,從而能夠實現自動變速器I的軸向的緊湊化。
[0121]此外,在上面說明的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式中,對自動變速器I適用于FF型的車輛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用于例如RR(后置發動機后輪驅動)型的車輛,并不特別限定于此。
[0122]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自動變速器I例如除了用于僅裝載作為驅動源的發動機的車輛以外,當然也能夠用于還裝載了電動馬達等的混合動力車輛等。
[0123]另外,在第一以及第二實施方式中說明的自動變速器I中,將在與發動機之間配置有液力變矩器的情況作為前提進行了說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具有起步離合器的起步裝置等。
[0124]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0125]本自動變速器能夠裝載于客車、卡車等車輛,特別地,適用于期望實現多級變速且緊湊化的車輛。
[0126]附圖標記的說明:
[0127]I自動變速器
[0128]3輸入構件(輸入軸)
[0129]4箱體(變速箱體)
[0130]4b 側壁
[0131]5輸出構件(反轉齒輪)
[0132]30油壓伺服器
[0133]32缸體部
[0134]50油壓伺服器
[0135]52缸體部
[0136]64轂構件
[0137]SP減速旋轉輸出部、減速行星齒輪
[0138]SI第三太陽輪(第一太陽輪)
[0139]CRl行星架(第一行星架)
[0140]Pl第三小齒輪(第一小齒輪)
[0141]Rl第三齒圈(第一齒圈)
[0142]PS行星齒輪組
[0143]S2第一太陽輪(第二太陽輪)
[0144]S3第二太陽輪(第三太陽輪)
[0145]CR2共用行星架
[OH6]P2第一小齒輪(第二小齒輪)
[0147]P3第二小齒輪(第三小齒輪)
[0148]R2第一齒圈(第二齒圈)
[0149]R3第二齒圈(第三齒圈)
[0150]MG中間齒輪
[0151]C-1第一離合器
[0152]C-2第二離合器
[0153]B-1第一制動器
[0154]B-2第二制動器
[0155]B-3減速旋轉輸出部、第三制動器
【主權項】
1.一種自動變速器, 具有: 減速旋轉輸出部,對輸入構件的輸入旋轉進行減速并輸出, 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一太陽輪;一體形成的中間齒輪,在內周側形成有第一齒圈,并且在外周側形成有第二太陽輪;第二齒圈;共用行星架,將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其中,所述第一小齒輪與所述第一太陽輪以及所述第一齒圈嚙合,所述第二小齒輪與所述第二太陽輪以及所述第二齒圈嚙合,并且從徑向上觀察,該第二小齒輪的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小齒輪在軸向上重疊配置, 第一離合器,能夠使所述第一太陽輪與所述輸入構件自由連接, 第二離合器,能夠使所述共用行星架與所述輸入構件自由連接, 第一制動器,能夠使所述中間齒輪的旋轉自由卡止, 第二制動器,能夠使所述共用行星架的旋轉自由卡止, 輸出構件,與所述第二齒圈驅動連接并輸出旋轉, 該自動變速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行星齒輪組的軸向的一側配置有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和所述第一制動器, 在所述行星齒輪組的軸向的另一側配置有所述輸出構件, 在軸向上,在所述輸出構件的與所述行星齒輪組相反的一側配置有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二制動器, 所述第一制動器配置在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的外周側, 所述第二制動器配置在所述第一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二離合器的外周側。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具有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和第三制動器,該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具有與所述輸入構件驅動連接的第三太陽輪、第三齒圈、將與所述第三太陽輪以及所述第三齒圈嚙合的第三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行星架;該第三制動器能夠使所述第三齒圈的旋轉自由卡止, 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二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前進I擋, 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前進2擋, 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前進3擋, 通過使所述第一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二離合器接合來形成前進4擋, 通過使所述第二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前進5擋, 通過使所述第二離合器以及所述第一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前進6擋, 通過使所述第二制動器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接合來形成后退擋。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離合器的油壓伺服器的工作油室形成在所述輸入構件的外周面上。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離合器的摩擦板配置在所述第一離合器的摩擦板的外周側,并且從徑向觀察,所述第二離合器的摩擦板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所述第一離合器的摩擦板向所述軸向的另一側偏移, 所述第二制動器的摩擦板配置為,從軸向觀察,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離合器的摩擦板在徑向上重疊,并且從徑向觀察,相對于所述第二離合器的摩擦板向所述軸向的一側偏移。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在軸向上,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二制動器配置在所述行星齒輪組的驅動源側。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減速旋轉輸出部具有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和第三制動器,該單小齒輪式減速行星齒輪具有與所述輸入構件驅動連接的第三太陽輪、第三齒圈、將與所述第三太陽輪以及所述第三齒圈嚙合的第三小齒輪支撐為能夠自由旋轉的行星架;該第三制動器能夠使所述第三齒圈的旋轉自由卡止, 該自動變速器具有轂構件,該轂構件向所述第三制動器的外周側延伸,且通過所述第三制動器與所述行星齒輪組的軸向之間而與所述行星架驅動連接, 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摩擦板配置在所述轂構件的外周側。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動器的油壓伺服器的缸體部以及所述第三制動器的油壓伺服器的缸體部形成在箱體的在軸向上與所述行星齒輪組相反一側的側壁的內表面上。
【文檔編號】F16H3/66GK105849439SQ201580003362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月9日
【發明人】加藤博, 杉浦伸忠, 三治廣明, 大上獎太
【申請人】愛信艾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