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動裝置及具有這種止動裝置的制動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止動裝置,該止動裝置具有第一和第二制動桿裝置,這些制動桿裝置一起形成制動鉗裝置的制動桿對,且它們在其第一端分別鉸接在支架上,在其第二端通過定位裝置彼此連接。第一止動元件設置在第一制動桿裝置的端部之間,第二止動元件設置在第二制動桿裝置的端部之間。第一和第二止動元件形成和嚙合成,使得所述止動元件允許在制動桿裝置的制動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在相反方向上朝向和遠離彼此進行操作運動,并且約束制動桿裝置在傾斜方向(M)的一致傾斜運動,從而使得制動桿裝置在釋放位置在相對于制動元件的限定的中間位置范圍中抵抗傾斜動作被保持在對中位置中。
【專利說明】
止動裝置及具有這種止動裝置的制動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止動裝置,該止動裝置具有第一和第二制動桿裝置,這些制動桿裝置一起形成一個制動鉗裝置的制動桿對,且在其第一端各自鉸接在支撐部上,并在其第二端通過定位裝置彼此連接。
【背景技術】
[0002]此類制動器廣泛用于工業工廠。它們通常制造為盤式或鼓式制動器。在此,兩個制動桿裝置形成一個制動鉗,該制動鉗具有兩個制動靴(制動墊或襯片,制動墊或襯片支架),待減速的制動體(通常是盤或鼓)在所述制動靴之間延伸。為了制動,制動鉗及因此制動靴也通過杠桿機構閉合,制動靴在制動體上施加制動力,且其旋轉運動通過產生的摩擦力被約束或停止。
[0003]這類制動器的基本結構是相似的。在直立式制動器的情況中,兩個制動桿中的每一個桿的下(第一)端被以可樞轉方式在基礎框架(支架)上相對于彼此以一定間隔安裝。在它們的上(第二)端,它們通過調節桿、搖臂和調節杠桿被連接到彼此。調節桿與搖臂同步地運動,且在一端以鉸接方式連接到制動桿的上端,且在其調節腿處通過制動釋放設備或釋放設備和制動彈簧被鉸接,其也以鉸接的方式在其反向(下)端安裝到支架。
[0004]連接到調節桿上的搖臂被以鉸接的方式通過腿端連接到調節桿的一端,該調節桿借助其另一端鉸接在另一個制動桿的上端上。為了制動,調節桿被制動釋放設備和/或通過制動彈簧下拉,與調節桿接合的搖臂的關聯傾斜運動減小了制動桿兩端間的距離并同時執行鉗式運動,該運動將制動桿或制動墊連在一起,因此作用在制動體上。
[0005]為了釋放或松開制動,釋放設備或制動釋放設備迫使調節桿腿端向上,因此兩個制動桿推離,以執行開啟/釋放制動桿卡鉗運動。制動墊從被松開的制動體上移除。
[0006]在操作期間,制動墊磨損,并且制動體在更小程度上磨損。在沒有補償的情況下,這將增加制動距離,其可改變響應時間和制動特性(制動力)。為了補償該磨損,調節桿設置有調節機構,其通過止動-自由運行-主軸裝置與磨損相關地降低調節桿的長度,從而使制動距離保持近似恒定。
[0007]這些桿制動器的另一個問題在于,當制動被釋放時調節元件(制動釋放裝置和制動彈簧)施加傾斜力。作為所述傾斜力的結果,兩個制動桿可一致地在一個方向樞轉/傾斜。
[0008]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具有一些(可重新調節的)止動器,這些止動器在制動桿和基礎框架之間起作用,并且阻止所述傾斜,即,使松開的制動桿相對于制動體對中。制動器不時地根據磨損手動地重新調節或也有一些具有重新調節機構,其以更新方式自動地進行自身的重新調節,即適應于制動桿位置與磨損相關的變化。例如,這樣的止動機構可從DE19609764A1中已知。它們使用如調節曲柄和/或可伸縮的線性自由輪,所有這些都在制動桿和支架(框架)之間起作用。這種機構是相對復雜的結構且可能需要大量的維護。
[0009]在例如由DE 197 35 127 Cl和I 475 307 C已知的其他解決方案中,為了對中而設置在制動桿的下端之間作用的旋轉聯接部,在該旋轉聯接部處通過杠桿比率能夠引起較尚的力。
[0010]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和特別是也簡單的定中機構,其防止制動桿機構傾斜。
【發明內容】
[0011 ]此目的是通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1的主題來實現的。
[0012]根據本發明的止動裝置包括第一制動桿裝置和第二制動桿裝置,這些制動桿裝置一起形成制動鉗裝置的制動桿對,并且在其第一端分別鉸接在支撐部上,在其第二端通過定位裝置彼此連接。在每種情況下,第一止動元件設置在第一制動桿裝置的端部之間,并且第二止動元件設置在第二制動桿裝置的端部之間。第一和第二止動元件被設計和彼此嚙合成,使得它們允許在相反的方向上朝向和遠離彼此在制動桿裝置的制動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操作運動,并且約束樞轉桿在傾斜方向上的一致(aligned)傾斜運動,使得制動桿對在釋放位置中抵抗傾斜運動地被保持在相對于制動體的限定的對中位置范圍內,而制動元件不接觸制動體。
[0013]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具有這種止動裝置的制動設備。
[0014]本發明的更多的方面和特征在從屬權利要求、附圖和后面具體實施例描述中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5]現在通過示例并參考附圖來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其中:
[0016]圖1示出了制動器組件的斜向上的立體圖,所述制動器組件包括根據本發明的止動裝置;
[0017]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制動器組件的前視圖,該制動器組件位于釋放位置并具有未使用的制動墊;
[0018]圖3示出了圖1所示的制動器組件的前視圖,其位于閉合位置并具有使用過的制動墊;
[0019]圖4示出了圖1所示的制動器組件的立體圖,其具有釋放設備和制動彈簧裝置;
[0020]圖5示出了圖1所示的制動器組件的前視圖,其具有備選的止動裝置。
[0021]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止動裝置的示例性實施例。首先基于實施例進行一般性解釋,隨后是詳細描述。
[0022]根據本發明的止動裝置的特征在于第一止動元件和第二止動元件,第一止動元件和第二止動元件兩者均設置在第一和第二制動桿裝置上。第一止動元件和第二止動元件被制造和設計成使得它們彼此接合,因此允許在相反方向上在制動桿裝置的制動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操作運動,并且約束兩個樞轉桿裝置在一個方向上的一致傾斜運動。在釋放位置,制動桿對因此被保護防止在相對于制動體的一個限定的對中位置區域內發生傾斜動作。在其中一個制動墊上或在制動體上沒有出現一側磨損(其否則的話可能由于制動墊抵靠在制動體上而產生)。止動元件的附加的調整機構不是必須的,這是因為止動元件與制動桿彼此位置無關地在每個制動位置中約束傾斜運動。
[0023]就此而言,一致傾斜運動是指整個制動設備且尤其是制動桿裝置的調整,其中所述制動桿裝置同時地和/或在一個方向上一致地進行移動。
[0024]由于制動桿裝置經由定位裝置的不對稱鉸接,在基本直立布置的制動桿裝置的情況下存在一個優選的傾斜方向。止動裝置以這樣的方式構成,即,與此優選傾斜方向相反地保持制動桿裝置。制動桿裝置在此保持在相對于制動體的限定的對中位置范圍內,制動體被以如下方式調整,即制動元件在此范圍內不能接觸制動體。
[0025]存在這樣的一些實施例,此對中位置范圍包括第一界限位置和與磨損相關的第二界限位置,它們將制動桿裝置接納在釋放位置中。在第一界限位置,制動桿裝置更寬地打開。此第一界限位置涉及其中制動體和制動元件很大程度上是未使用過的狀態。在第二界限位置,制動桿元件進一步閉合,即閉合了在制動元件或在制動體上被磨損掉的量。制動桿裝置在對中位置范圍內的位置通過磨損重新調節裝置調整,該重新調節裝置在制動操作期間按要求或自動地改變制動桿裝置相對于彼此的位置。
[0026]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止動元件分別設置有控制曲線輪廓,其彼此抵接在對中位置范圍內的對中位置上(以自鎖方式相互抵接),從而使得作用在制動桿裝置上的傾斜作用將第一止動元件的控制曲線輪廓與第二止動元件的控制曲線輪廓抵接,從而抑制因此通過止動元件的控制曲線輪廓連接的制動桿裝置的進一步傾斜移動。
[0027]在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止動元件在此形成為控制凸輪,第二止動元件形成為止動輥。此實施方式允許一個簡單的控制曲線組合,其中一個控制曲線在止動輥上形成為具有恒定半徑的徑向表面,而另一個控制曲線表面具有與其相適應的控制曲線輪廓的彎曲走向。在制動操作期間,當使制動器閉合和釋放時,兩個表面相互之間保持恒定距離或彼此滑離或滾離,而在一個方向上的傾斜載荷作用下,控制凸輪以其控制曲線輪廓支撐止動輥并擱置在其上,從而抑制傾斜運動。
[0028]在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凸輪形成為環,該環一方面在制動桿裝置的第一鉸接點中且另一方面在制動墊支承件的接收點中被固定在制動桿裝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這些點提供了兩個高度穩定和可精確定位的軸頸或軸端,用作控制凸輪的環在其上可以被精確定位并且與載荷相適應地被固定。
[0029]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止動輥僅在制動墊支承件的接收點固定到制動桿裝置上。由于制動輥是以點對稱的方式構成,具有單個固定點就夠了,對此在制動桿裝置內接收制動元件和/或制動墊支承件的軸端是特別合適的。由于常規設計的制動桿裝置在此區域都比較接近,緊湊和堅固止動元件可形成為凸輪和輥或兩個接合的凸輪。
[0030]在一個實施例中,形成在第一止動元件上的控制曲線輪廓中的彎曲半徑與沿著第二止動元件的控制曲線輪廓的彎曲走向的彎曲半徑之間的曲率關系具有的比率為3比I和I比I,并且尤其為2比I。因此,在兩個控制曲線輪廓的接觸區域內的有效表面壓力可以被如此調整,從而避免止動元件過載。同時還可行的是,例如一個控制曲線輪廓具有固定半徑,而第二控制曲線輪廓具有其彎曲半徑可變化的彎曲走向,以確保在制動和釋放操作時制動桿裝置相對于彼此的可移動性。
[0031]還有這樣的一些實施方式,其中樞轉桿裝置的傾斜應該在兩個傾斜方向上被抑制。這是這樣實現的,即,第一止動元件和第二止動元件被設置在兩個制動桿裝置的中的每一者上,例如設置在制動桿裝置的相反兩側上,它們則以交叉方式彼此接合以抑制兩個方向上的傾斜運動。這一方面用于抑制功能相關的傾斜作用(其經由釋放裝置和/或制動彈簧施加),另一方面用于抑制由位置決定的傾斜作用,該作用可能因重力出現,例如因制動桿裝置(例如在豎直制動盤軸的情況下)的水平布置而產生。以這種方式在兩側作用的止動裝置允許該桿制動器的任意安裝位置并且也確保了制動墊在釋放位置相對于彼此的對中的、無接觸定位。
[0032]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止動元件由可固化材料制成和/或具有控制曲線區域,對該區域進行表面處理以小磨損承受所產生的負載(表面壓力)。因此可以一方面通過減小磨損延長止動元件更換的時間間隔,另一方面增加對中準確性,這是因為即使在長久操作中控制曲線的輪廓走向也保持基本恒定且磨損相關的誤差減少。
[0033]具有本發明這種止動裝置的制動設備即使在釋放位置也是自對中的,而無需復雜的附加可移動調節元件,即,與制動桿元件相對于彼此的位置無關。
【具體實施方式】
[0034]根據本發明止動裝置和/或具有這種止動裝置的制動桿裝置的設計和功能在下面借助圖1至圖4來解釋。
[0035]圖1示出了工業制動器I,其中制動彈簧裝置3和釋放裝置4(參見圖4)被省略以便更好的理解止動裝置2。
[0036]止動裝置2包括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第二制動桿裝置6,它們一起形成了典型的制動鉗裝置7中的制動桿對。為此,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第二制動桿裝置6分別在其第一(下)端
8、9處鉸接在基板10上,基板10通過設置在其上的基座12、13形成支撐部。連接部在這里分別形成穿透制動桿裝置5、6和基座12、13的螺栓14。
[0037]在制動桿裝置5、6的第二(上)端15、16處,制動桿裝置通過定位裝置17進行鉸接,定位裝置17與制動桿裝置5、6通過樞軸螺栓18,19進行聯接。定位裝置17包括角桿裝置20,其以鉸接方式安裝在樞軸螺栓18上。角桿裝置包括橫向于制動桿裝置5、6延伸的控制腿21和從其上突出并近似平行于制動桿裝置5延伸的短的定位腿22。
[0038]調節桿24(其長度能夠沿著軸25通過螺紋桿裝置26調節)在控制腿21中的鉸接點
23和樞軸螺栓19之間延伸。
[0039]每個制動桿裝置5、6在其第一(下)端8、9和其第二(上)端15、16之間帶有制動元件27,其由制動墊28和制動墊支承件29構成。在這個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制動盤31的制動體在制動墊28的制動表面30之間延伸,所述制動表面面向彼此。制動墊支承件29分別以鉸接的方式通過支撐螺栓32連接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第二制動桿裝置6。每個支撐螺拴32以一端從制動桿裝置5、6突出并穿透第一止動元件33和第二止動元件34。
[0040]第一止動元件33被制成為多腿杠桿,其包括保持腿35,保持腿在其上端被支撐螺栓32穿透且在其下端被螺栓14穿透,從而以抗旋轉的方式安裝在第一制動桿裝置5上,以便使其順隨第一制動桿裝置5的每個轉動運動。此外,第一止動元件具有近似橫向于保持腿延伸的控制腿36,它從保持腿延伸進入第二制動桿裝置6的區域。控制腿36具有控制曲線輪廓37。
[0041]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二止動元件34形成為圓盤,其尤其也以可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支撐螺栓32上,且其圓筒形外表面38同樣地形成控制曲線輪廓,其可選地與控制曲線輪廓37相嚙合。第一和第二止動元件33、34可選地由可固化材料制成且在相應的控制曲線輪廓38、37的區域中也可選擇地具有涂層,這改善了這個區域內的滑動和/或磨損特性。
[0042]制動功能通過圖1、圖2和圖3來描述,每個附圖示出了工業制動器I的一種視圖并省略了釋放設備4和制動彈簧裝置3。為了制動(關閉)制動器I,制動彈簧裝置3通過其軸桿39和交叉件40在控制桿41上施加調節力B,控制桿41通過橫置螺栓(cross bolt)42連接到角桿裝置20的控制腿21上,該控制腿因而圍繞樞軸螺栓18執行樞轉運動,通過這種方式經由鉸接點23接合至調節桿24并通過在樞軸螺栓19中的調節桿作用在第二制動桿裝置6上,其結果是兩個制動桿裝置5和6以鉗式運動朝向彼此運動。此時,制動元件27聚合在一起,并且因此它們抵靠制動盤31,在此它們具有制動效果,從而通過產生的摩擦力抑制其旋轉。
[0043]為了釋放或松開制動器,釋放設備4在控制桿41的端部43上施加力L并使其克服調節力B沿著其它方向進行樞轉,其結果是第一和第二制動桿裝置的端部8、9通過聯接的角桿裝置20和調節桿24被迫使以卡鉗一樣的方式分開,以從制動盤31松開制動元件27。
[0044]由于釋放設備4和制動彈簧裝置3兩者在每種情況下只適合于傳遞軸向力,因此它們在其端部借助控制桿41或經由螺栓14以鉸接的方式經由附加的基座44接合到基板10。由于控制桿41的非對稱鉸接,經由釋放設備4在端部43處除了產生經由調節桿24被傳送的擴張力外還產生傾斜力矩M,該傾斜力矩使兩個制動桿裝置5和6將會朝向相同的方向移動。就此而言,其中一個制動表面30則會抵靠制動盤31,即使制動墊28被松開(釋放),并會在制動盤31旋轉情況下磨損和/或將會磨損制動盤31。
[0045]通過接合兩個止動元件33和34的控制曲線輪廓37和38(參見圖1、圖2和圖3)來避免這種效果。在此,控制曲線輪廓37形成為,使得在第一和第二制動桿裝置5和6上沿方向M的同等意義的定位作用的情況下,控制曲線輪廓37支承第二止動元件34的控制曲線輪廓38(在此為圓筒表面),從而防止第一制動桿裝置5可以在方向M上進一步運動。由于第二制動桿裝置6通過調節桿24的同時連接,這也用于防止第二止動桿裝置6和/或懸掛在其上的制動元件27朝向制動盤的方向進一步運動。因此,制動桿裝置5和6都保持在相對于制動盤31(圖2)的對中的位置(對中位置)。釋放間隙S在兩側保持存在于制動盤31和制動墊28和/或其制動表面30之間。
[0046]控制曲線輪廓37在此以這樣的方式構成,即在兩個制動桿裝置5和6朝向彼此的鉗式制動運動期間,當制動器被閉合時它不是阻礙,但控制曲線輪廓38和37在彼此之上滑動,或者在第二止動元件34被制造為旋轉盤的情況下,彼此滾離。在一個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在控制曲線輪廓37、38之間提供與釋放間隙S相匹配的空隙a。空隙a在此由這樣的方式確定,即盡管在對中位置控制曲線輪廓38、37彼此抵靠但在一側留有減小的釋放間隙S,而不會出現制動墊28中的一個通過其制動表面30抵靠在制動盤31上。
[0047]在制動器長期操作情況下,制動墊28和制動盤31均磨損并變得更薄(參見圖3)。為了獲得盡可能恒定的制動特性而通過調節螺紋桿裝置26來補償所述磨損,做法是將調節桿
24旋入螺紋套筒26A。這既可以定期手動實現或者通過重新調節機構來實現,該重新調節機構經由控制槽45接合至與調節桿連接的自由輪46并且在制動墊28或制動盤31的磨損增加時使調節桿24旋轉,從而使得鉸接點23和樞軸螺栓19之間的作用長度相應縮短。由此,實際制動距離(該距離必須被超過,以便跨越制動墊29和制動盤31之間的釋放距離s)保持基本恒定。
[0048]控制曲線輪廓37和38被彼此匹配成使得,它們不妨礙這種位置補償。在圓筒狀或圓形控制曲線輪廓38的情況下,這通過例如漸開線狀彎曲的控制曲線輪廓37來實現,對中位置范圍Z(點劃線區)沿著控制曲線輪廓37延伸。圓形控制曲線輪廓38的半徑相對于控制曲線輪廓37的彎曲半徑走向的比率在此為1: 2。止動元件33和34形成為平的控制盤或止動輥,其可以在已有的工業制動器上通過使用可用的元件,例如支撐螺栓32和螺栓14進行改裝,而不需付出很大努力。
[0049]圖5示出了示例性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具有可替換的止動元件33’和34’,其中第一止動元件33’以鉤的形狀形成,第二止動元件34’也通過保持腿35’在兩點處以抗旋轉方式與第二制動桿裝置6連接且具有凸耳狀控制腿36’,該控制腿具有與控制曲線輪廓37’相嚙合的控制曲線輪廓38’。在此實施方式中,控制曲線輪廓37’比控制曲線輪廓38’更大地彎曲。控制曲線輪廓37,和控制曲線輪廓38 ’的彎曲半徑比率為約1:1至1:3。對中位置范圍Z沿著控制曲線輪廓38 ’在凸耳的下側上延伸。可選地也可在這里設置空隙a ο在此實施方式中,被傳送到各自的制動桿裝置5和6的對中力以近似對稱的方式分布到螺栓14和32上的四個鉸接點上,從而使得這些點上的載荷可以減小且制動桿裝置5、6被主要對稱地承受壓力。
[0050]在另一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合適的止動元件33和34被設置在每個制動桿裝置5、6上,即以交叉對置方式設置,從而使得第一止動元件33和第二止動元件34設置在第一制動桿裝置5上,并且第二止動元件34和第一止動元件33以相應對置的方式分別設置在第二制動桿裝置6上,它們分別與第一制動桿裝置5上的那些以已知的方式嚙合。在這樣的裝置中,確保了整個制動鉗裝置7在兩個方向上的對中。這樣的工業制動器可用于任何位置(S卩,也在水平延伸的制動盤情況下),而不具有通過釋放裝置4或制動彈簧裝置3施加的內力和作用在制動桿裝置5和6上的外力(重力)(使制動桿裝置5和6在其整體上傾斜)。
[0051]本發明其它實施例和變型在權利要求的基礎上產生。
[0052]附圖標記列表
[0053]I 工業制動器
[0054]2 止動裝置
[0055]3 制動彈簧
[0056]4 釋放設備
[0057]5 第一制動桿裝置
[0058]6 第二制動桿裝置
[0059]7 制動鉗裝置
[0060]8 第一(下)端
[0061]9 第一(下)端
[0062]10基板(支撐部)
[0063]12 基座
[0064]13 基座
[0065]14 螺栓
[0066]15 第二(上)端
[0067]16 第二(上)端
[0068]17定位裝置
[0069]18樞軸螺栓
[0070]19樞軸螺栓
[0071 ]20角桿裝置
[0072]21控制腿
[0073]22調節腿
[0074]23鉸接點
[0075]24調節桿
[0076]25軸
[0077]26螺紋桿裝置
[0078]27制動元件
[0079]28制動墊
[0080]29制動墊支承件
[0081]30制動表面
[0082]31制動盤
[0083]32支撐螺栓
[0084]33第一止動元件
[0085]34第二止動元件
[0086]35保持腿
[0087]36控制腿
[0088]37控制曲線輪廓
[0089]38控制曲線輪廓
[0090]39軸桿[0091 ]40交叉件
[0092]B閉合力
[0093]L釋放力
[0094]M轉矩/傾斜方向
[0095]41控制桿
[0096]42橫置螺栓
[0097]43端部
[0098]44附加基座
[0099]45控制槽
[0100]46自由輪
【主權項】
1.一種止動裝置,該止動裝置具有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第二制動桿裝置(6),該第一制動桿裝置和第二制動桿裝置一起形成制動鉗裝置(7)的制動桿對,該第一制動桿裝置和第二制動桿裝置在其第一端(8,9)處各自鉸接在支撐部(10)上并且在其第二端(15,16)處借助定位裝置(17)彼此連接,其中分別在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的所述第一端(8)與所述第二端(15)之間設置第一止動元件(33,33’),并且在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的所述第一端(9)與所述第二端(16)之間設置第二止動元件(34;34’),該第一止動元件(33;33’)和該第二止動元件(34;34’)形成并嚙合成,使得它們允許在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的制動位置和釋放位置之間在相反的方向上朝向彼此及遠離彼此地操作運動并且抑制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在傾斜方向(M)上的一致傾斜運動,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在釋放位置中抵抗傾斜作用被保持在相對于制動元件(27)的限定的對中位置范圍內的對中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所述對中位置范圍包括第一界限位置和與磨損相關的第二界限位置,它們使所述制動桿裝置被接納在釋放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在所述第一界限位置比在所述第二界限位置更進一步地打開。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止動元件(33;33’)和所述第二止動元件(34; 34 ’)分別具有控制曲線輪廓(37; 37 ’,38; 38 ’),所述控制曲線輪廓在對中位置范圍內在對中位置彼此抵接。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止動元件(37)形成為控制凸輪且所述第二止動元件(38)形成為止動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所述控制凸輪具有保持腿(35),該保持腿在制動墊支承件(29)的第一鉸接點(14)和接收點(32)中固定在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的所述第一端(8,9)和所述第二端(5,6)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所述止動輥(8)在制動墊支承件(29)的接收點中固定至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7.根據權利要求3、4、5或6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止動元件(33;33’)的所述控制曲線輪廓(37,37 ’)具有第一彎曲走向,并且所述第二止動元件(34; 34 ’)的所述控制曲線輪廓(38,38’)具有第二彎曲走向,其中在所述第一彎曲走向和所述第二彎曲走向中的彎曲半徑具有在3:1和1:1之間且特別是2:1的曲率比。8.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第一止動元件(33;33’)和第二止動元件(34;34’)在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中的每一者上被設置成,使得該第一止動元件和第二止動元件抑制所述第一制動桿裝置(5)和所述第二制動桿裝置(6)在兩個傾斜方向上的一致傾斜。9.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止動裝置,其中至少一個止動元件(33,34;33’,34’)由可固化材料制成并且在所述控制曲線輪廓(37;37’,38;38’)的區域內被固化和/或涂覆。10.—種制動設備(I),該制動設備具有根據權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止動裝置。
【文檔編號】F16D65/40GK105849431SQ201480061543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9日
【發明人】A·阿克約爾, C·普拉姆施塔勒, J·哈梅拉爾斯
【申請人】品馳布本澤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