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帶傳動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同步帶傳動系統,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同步帶和驅動所述主動輪的電機,所述主動輪的外周面和從動輪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所述同步帶傳動;所述從動輪包括形變層,所述形變層用于在所述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所述主動輪,在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本發明的同步帶傳動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再需要單獨的張緊輪,解決了同步帶傳動系統結構復雜的技術問題。
【專利說明】
同步帶傳動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傳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同步帶傳動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同步帶傳動系統的適用范圍很廣,如球形攝像機等等。現有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主動輪11,電機12,從動軸21,從動輪22,同步帶30和張緊輪40。電機12帶動主動輪11旋轉,通過同步帶30將運動傳遞到從動輪22帶動從動輪22旋轉,從動輪22帶動從動軸21旋轉。為了防止同步帶因太松出現打滑或者因太緊導致皮帶受力過大導致斷裂,如圖1所示,需要將同步帶設置的松一些,然后在皮帶的側面設置張緊輪40,通過調整張緊輪的位置來調整同步帶的張緊程度。這樣,同步帶傳動系統中必須要設置張緊輪,同步帶傳動系統的元件變多了,結構復雜,組裝也麻煩,同時增加了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同步帶傳動系統,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再需要單獨的張緊輪,解決了同步帶傳動系統結構復雜的技術問題。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5]—種同步帶傳動系統,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同步帶和驅動所述主動輪的電機,所述主動輪的外周面和從動輪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所述同步帶傳動;
[0006]所述從動輪包括形變層,所述形變層用于在所述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所述主動輪,在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
[0007]優選的,所述從動輪還包括內圈和外圈,所述形變層連接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之間。
[0008]優選的,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所述主動輪旋轉;所述同步帶傳動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平行的從動軸;所述內圈的內周面形成軸孔且與所述從動軸固定;
[0009]所述形變層在所述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遠離所述電機的輸出軸。
[0010]優選的,所述形變層包括偶數個軸對稱的彈性件,每個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相對于對稱軸對稱分布且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之間形成一個開口,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相鄰的所述彈性件的開口方向相背O
[0011]優選的,所述彈性件是U形彈性件,每個所述U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
[0012]優選的,所述彈性件是V形彈性件,每個所述V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
[0013]優選的,所述形變層包括多個中心對稱的彈性件,每個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相對于對稱中心對稱分布且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之間形成兩個朝向相背的開口,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
[0014]優選的,所述彈性件是S形彈性件,每個所述S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
[0015]優選的,所述彈性件是Z形彈性件,每個所述Z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
[0016]優選的,所述從動輪是塑膠材料的一體化成型結構。
[0017]優選的,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最大位移是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之間距離的1.5%-3%之間的任一值。
[0018]本發明提供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同步帶和驅動主動輪的電機,主動輪的外周面和從動輪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同步帶傳動;從動輪包括形變層,形變層用于在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主動輪,在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這樣,通過形變層發生形變帶動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主動輪,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變小,同步帶不會因為過緊導致同步帶斷裂;通過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變大,同步帶不會因為過松導致同步帶打滑。在本發明的同步帶傳動系統使用過程中,同步帶因環境溫度或自身溫度的下降的原因會導致同步帶的長度變短或變長,進而導致同步帶對外圈施加的壓力作用變化,此時,在形變層的帶動下從動輪的外周面和主動輪之間的距離變化,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調整。本發明的同步帶傳動系統,通過從動輪的形變層的形變,可以實現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調整,不需要人為調整,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再需要單獨的張緊輪,結構更為簡單。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現有的同步傳動系統的不意圖;
[0020]圖2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同步傳動系統的未安裝同步帶的示意圖;
[0021 ]圖3為圖2所示A-A剖視圖;
[0022]圖4為圖2所示的同步傳動系統的從動輪的示意圖;
[0023]圖5為圖2所示的同步傳動系統安裝同步帶及運行的示意圖;
[0024]圖6為圖5所示B-B剖視圖。
[0025]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
[0026]【背景技術】中:
[0027]11主動輪,12電機,21從動軸,22從動輪,30同步帶,40張緊輪;
[0028]本發明中:
[0029]110主動輪,120電機,121輸出軸,210從動軸,220從動輪,221內圈,
[0030]222U形彈性件,223外圈,300同步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32]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如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包括主動輪110,從動輪220,同步帶300和驅動所述主動輪的電機120,所述主動輪110的外周面和從動輪220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所述同步帶300傳動;
[0033]所述從動輪220包括形變層,所述形變層用于在所述同步帶300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從動輪220的外周面靠近所述主動輪110,在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從動輪220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110。
[0034]本實施例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同步帶和驅動主動輪的電機,主動輪的外周面和從動輪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同步帶傳動;從動輪包括形變層,形變層用于在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主動輪,在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這樣,通過形變層發生形變帶動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主動輪,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變小,同步帶不會因為過緊導致同步帶斷裂;通過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變大,同步帶不會因為過松導致同步帶打滑。在本實施例的同步帶傳動系統使用過程中,同步帶因環境溫度或自身溫度的下降的原因會導致同步帶的長度變短或變長,進而導致同步帶對外圈施加的壓力作用變化,此時,在形變層的帶動下從動輪的外周面和主動輪之間的距離變化,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調整。本實施例的同步帶傳動系統,通過從動輪的形變層的形變,可以實現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調整,不需要人為調整,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再需要單獨的張緊輪,結構更為簡單。
[0035]具體的,如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所述從動輪220還包括內圈221和外圈223,所述形變層連接在所述內圈221和所述外圈223之間。這樣,從動輪的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制造。
[0036]更具體的,如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所述電機的輸出軸121帶動所述主動輪110旋轉;所述同步帶傳動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平行的從動軸210;所述內圈的內周面形成軸孔且與所述從動軸210固定;
[0037]所述形變層在所述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外圈223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121和所述從動軸210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121,外圈的旋轉軸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距離在圖5中用L表示;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外圈223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121和所述從動軸210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遠離所述電機的輸出軸121。
[0038]組裝過程包括:將主動輪與電機的驅動軸固定,這樣,在電機運轉時,電機的輸出軸帶動主動輪旋轉;設置從動軸且從動軸與電機的輸出軸相平行;將從動輪內圈的軸孔與從動軸固定,這樣,從動輪帶動從動軸旋轉,如圖2和圖3所示,此時,主動輪的驅動軸和從動輪外圈的旋轉軸之間的距離等于主動輪的驅動軸和從動軸之間的距離;最后,外圈的外周面和主動輪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同步帶傳動,張緊的同步帶對從動輪施加壓力的作用,形變層發生形變帶動外圈的旋轉軸沿電機的輸出軸和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電機的輸出軸,如圖5和圖6所示,此時,主動輪的驅動軸和從動輪外圈的旋轉軸之間的距離變小,小于主動輪的驅動軸和從動軸之間的距離。這樣,通過形變層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使得張緊的同步帶的張緊程度可以自主變小,同步帶不會因為過緊導致同步帶斷裂。同步帶因環境溫度或自身溫度的上升或使用時間較長的原因會導致同步帶的長度變長,進而導致同步帶對外圈施加的壓力作用變小,此時,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帶動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遠離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即主動輪的驅動軸和從動輪外圈的旋轉軸之間的距離變大,但小于主動輪的驅動軸和從動軸之間的距離。這樣,在同步帶的長度在小范圍的增大的過程中,張緊的同步帶依然可以自主調整張緊程度。
[0039]作為形變層的一種優選的方式,如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從動輪的形變層包括偶數個U形彈性件222,每個所述U形彈性件222的兩個臂的末端分別與所述內圈221的外周面和外圈223的內周面固定;相鄰的所述U形彈性件的開口方向相背。
[0040]這樣結構的形變層,外圈的外周面在受到同步帶施加的壓力作用時,同步帶受力均勻,不會存在跑偏或單邊磨損的技術問題。
[0041]需要說明的是,U形彈性件只是一種優選的方式,如彈性件還可以是V形彈性件,當彈性件是V形彈性件時,每個所述V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相鄰的所述V形彈性件的開口方向相背,也可以達到同步帶受力均勻的技術效果;同理,彈性件的形狀不限于U形或V形,只要偶數個軸對稱的彈性件的每個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相對于對稱軸對稱分布且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之間形成一個開口,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相鄰的所述彈性件的開口方向相背,都可以達到同步帶受力均勻的技術效果。
[0042]作為形變層另一種可以拓展的方式,所述形變層還可以是包括多個中心對稱的彈性件,每個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相對于對稱中心對稱分布且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之間形成兩個朝向相背的開口,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如所述彈性件是S形彈性件,每個所述S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又如所述彈性件是Z形彈性件,每個所述Z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上述結構的從動輪的形變層的結構都能達到同步帶受力均勻的技術效果。
[0043]具體的,所述從動輪是一體化成型結構。這樣,一體化成型結構的從動輪不需要組裝,可以便于從動輪的加工制造和同步帶傳動系統的組裝。
[0044]具體的,所述從動輪是塑膠材料的從動輪。
[0045]具體的,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最大位移是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之間距離的1.5 %-3 %之間的任一值。相應的,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位移為最大位移時,同步帶承受的張緊力應小于同步帶能承受的最大張緊力。
[0046]具體的,所述主動輪的外周面的從動輪外圈的外周面設置有與同步帶嚙合的輪齒O
[0047]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主權項】
1.一種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同步帶和驅動所述主動輪的電機,所述主動輪的外周面和從動輪的外周面通過張緊的所述同步帶傳動; 所述從動輪包括形變層,所述形變層用于在所述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靠近所述主動輪,在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從動輪的外周面遠離所述主動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輪還包括內圈和外圈,所述形變層連接在所述內圈和所述外圈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帶動所述主動輪旋轉;所述同步帶傳動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平行的從動軸;所述內圈的內周面形成軸孔且與所述從動軸固定; 所述形變層在所述同步帶的作用下發生形變帶動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所述形變層形變恢復時帶動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遠離所述電機的輸出軸。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形變層包括偶數個軸對稱的彈性件,每個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相對于對稱軸對稱分布且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之間形成一個開口,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相鄰的所述彈性件的開口方向相背。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U形彈性件,每個所述U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V形彈性件,每個所述V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7.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形變層包括多個中心對稱的彈性件,每個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相對于對稱中心對稱分布且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之間形成兩個朝向相背的開口,所述彈性件的首端和尾端分別與所述內圈的外周面和外圈的內周面固定。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S形彈性件,每個所述S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Z形彈性件,每個所述Z形彈性件的兩個臂的末端為首端和尾端。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從動輪是塑膠材料的一體化成型結構。11.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步帶傳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旋轉軸沿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所形成的平面平行的靠近所述電機的輸出軸的最大位移是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和所述從動軸之間距離的1.5%-3%之間的任一值。
【文檔編號】F16H7/02GK105840750SQ201610304527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5月9日
【發明人】劉恩奇, 溫占燕, 王國強
【申請人】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