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插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快速插接結構,由多根單管首尾相連而成,每根單管的端部內縮,形成插接頭,各單管之間穿接一繩子,各單管的插接頭松脫后,形成W形折疊結構,并通過繩子連接,該繩子無彈性;該快速插接結構中至少包含一個伸縮桿,伸縮桿由內管和外管組成,其中內桿上設置有彈性的鎖扣,該鎖扣伸出時能卡住外管的管壁,并且內管伸出并被卡住后,各單管的插接頭均插入所對應的管內,此時繩子處于完全拉直狀態。它使用在登山杖等需要改變杖體長度的場合,通過多節折疊的方式實現長桿的收縮,由于僅是相鄰的兩節單管實現配合,因此它的支撐管管壁的外徑可以保持一致,不會產生伸縮桿的上粗下細的結構,強度更好。它的節數可以任意設置,收縮后的長度更短,攜帶方便。
【專利說明】
快速插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可伸縮和折疊的快速插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可調節高度的登山杖、支架等產品上,伸縮桿結構是一種重要的部件之一。這類產品利用伸縮桿的可以改變長度的特性,展開時可以牢固穩定地起到支撐作用,收攏時又可以大大縮小產品的長度和體積,便于收納。
[0003]以登山杖為例,常見的伸縮桿結構采用多個尺寸互相嵌套的鋁合金管,在鋁合金管的頂端安裝有扭鎖或螺紋桿,通過螺紋桿或扭鎖來實現各伸縮桿的連接與固定。
[0004]但是普通的套管結構的伸縮桿,由于每段內管的外徑不能大于外管的內徑,而且每根套管均需要一定的壁厚來保證伸縮桿的機械強度,因此若多段式的伸縮桿,最中心的內桿直徑勢必很小,此結構用于登山杖時,節數只能設置為3根或者4根。節數更多的話,最中心的套管非常細,給人以不穩定的感覺。因此普通135cm的登山杖,縮短后的長度仍然在45cm以上,這個長度不能裝在尺寸較小的背包內,不方便攜帶。
[0005]2013年本人設計出一種“快插式折疊椅”,專利號CN201320528579.X,其中包含了一種利用彈性繩穿接的管接式折疊椅結構,它的主結構通過管插方式連接,彈性繩保證了折疊椅快速展開。但該結構由于各管接頭受拉力后容易松脫,用于登山杖等產品上存在安全隱患,還不能直接用于登山杖產品上。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登山杖等產品上的節數任意的折疊式快速插接桿結構。
[0007]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快速插接結構,由多節單管首尾相連而成,每節單管的端部內縮,形成插接頭,各節單管之間穿接一繩子,各節單管的插接頭松脫后,形成W形折疊結構,并通過繩子連接,其特征在于:繩子無彈性;該快速插接結構中至少包含一個伸縮桿,伸縮桿由內管和外管組成,其中內桿上設置有彈性的鎖扣,該鎖扣伸出時能卡住外管的管壁,并且內管伸出并被卡住后,各單管的插接頭均插入所對應的管內,此時繩子處于完全拉直狀態。
[0008]所述內管的鎖扣與外管的端部配合或與外管上的鎖扣孔配合。
[0009]所述鎖扣包括鎖頭、彈簧和固定在在內管內的彈簧腔,彈簧安裝在彈簧腔內,將鎖頭向外頂出,鎖頭上設計有擋片,擋片抵住內管的內壁。
[0010]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頂端設置有防脫座,防脫座由4瓣弧形塊組成,弧形塊的中部鼓起。
[0011 ] 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底部設計有支腳部,支腳部包括錐腳,錐腳外接一腳套,腳套的底面積大于錐腳的底面積。
[0012]所述支腳部上設置有外螺紋,泥托通過外螺紋連接在支腳部上。
[0013]—種包含上述快速插接結構的登山杖,包括手柄部和固定管,其特征在于:固定管套接于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頂部,固定管和快速插接結構的頂部通過卡緊機構連接。
[0014]所述卡緊機構為設置在固定管外的壓緊座,壓緊座由C形嵌套部、拉緊螺栓和曲柄組成,C形嵌套部套接在固定桿上,曲柄部包括一個凸臺,曲柄部貼合在C形嵌套部外側時,凸臺壓緊C形嵌套部的開口,并將拉緊螺栓拉緊,C形嵌套部的開口處鎖緊,并將內部的固定桿和延長桿壓緊。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它通過多節折疊的方式實現長桿的收縮,由于僅是相鄰的兩節單管相互配合,因此它的各節單管的外徑可以保持一致,不會產生伸縮桿的上粗下細的結構,強度更好,給人感覺更加穩定;它的單管節數可以根據需要任意設置,節數可以比四節更多,因此每節單管的長度更短,收縮后的總長度更短,可以縮小到30cm以下,可以放在小背包內,便于攜帶。
[0016]另外,各節單管通過無彈性繩子連接,插接好后,只需要將伸縮管的內管抽出和鎖定,將繩子繃緊嗎,即可將所有的單管牢固連接,各單管不怕旋轉,不易松脫,強度好,可靠性高,展開和收攏均較為方便。
[0017]該快速插接結構不可調節展開后長度,當它作為配件在登山杖中使用時,通過快速插接結構最上的單管和登山杖手柄下方的固定管之間實現高度調節,可以滿足不同身高的用戶使用。
【附圖說明】
[0018]圖1、收攏后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0019]圖2、壓緊座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0]圖3、壓緊座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1]圖4、展開后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0022]圖5、圖4中A部分的放大圖。
[0023]圖6、圖5中B部分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作進一步描述:
一種快速插接桿結構,它由多節單管4首尾相連而成,每節單管的端部內縮,形成插接頭42,各節單管之間穿接一根繩子43,串聯成一個整體。各節單管松脫后,插接頭42與前一單管的端部脫離,在繩子43的牽引下,可以相互W形折疊,并通過繩子43保持為一個整體,繩子43無彈性,不能拉伸;該快速插接結構中至少包含一個伸縮桿,伸縮桿由內管6和外管7組成,其中內桿上設置有彈性的鎖扣8,該鎖扣8伸出時能卡住外管7的管壁,并且內管伸出并被卡住后,各單管的插接頭均插入所對應的管內,此時繩子43處于完全拉直狀態,將登山杖的各個插接頭全部插緊且豎直連接成一個整體。
[0025]如圖6所示,內管6上的有彈性的鎖扣8由鎖頭81、彈簧82和固定在在內管內的彈簧腔83組成,彈簧82安裝在彈簧腔83內,將鎖頭81向外頂出,鎖頭上設計有擋片84,擋片抵住內管6的內壁.鎖頭81和外管有兩種配合方式,一種是如圖6所示,直接與外管8的端部卡住,另一種是在外管上開對應的鎖扣孔,鎖頭81從鎖扣孔內伸出。由于在外管上開孔會降低外管的機械強度,本實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種方式實施。
[0026]該快速插接桿結構作為登山杖的杖體時,它的底部直接設計成登山杖的支腳部,支腳部包括錐腳,錐腳外接一腳套,腳套的底面積大于錐腳的底面積。
[0027]所述支腳部上還設置有外螺紋,泥托通過外螺紋連接在支腳部上。泥托為圓臺形。當登山杖用于草地、淤泥地或者沙地時,泥托可以防止登山杖的頭部陷入泥土中,保持足夠的托力,防止使用者摔倒。
[0028]該快速插接桿結構和登山杖的手柄部I連接,由于快速插接桿長度固定,為了能根據使用者的身高調節登山杖的高度,在手柄下方還增設了一個固定管2,固定管2和手柄部2通過螺栓連接,可以拆下和更換。
[0029]固定管2套接在插接桿結構的外部,并且在固定管2的底端安裝了壓緊座3。如圖2和圖3所示,壓緊座由C形嵌套部31、拉緊螺栓32和曲柄33組成,C形嵌套部套接在固定桿上,曲柄部包括一個凸臺34,曲柄貼合在C形嵌套部外側時,凸臺34壓緊C形嵌套部的開口,并將拉緊螺栓32拉緊,C形嵌套部的開口處鎖緊,并將內部的固定桿2和快速插接桿結構的頂端壓緊。
[0030]當壓緊座的曲柄33轉動90度,凸臺34離開C形嵌套部的開口,解除對開口處的壓緊,開口處可以張開張開,可以松開固定桿2對快速插接結構的頂端的壓緊狀態。這樣就可以取下快速插接桿結構進行折疊。
[0031]使用時,為了防止快速插接結構和固定桿意外松脫,快速插接結構的頂端設置有防脫座,防脫座由4瓣弧形塊組成,弧形塊的中部鼓起。防脫座的鼓起部分對固定桿的內壁產生強摩擦力,并且保證壓緊座扣緊時,快速插接結構的頂端不能脫離固定桿,保證使用者的安全。
【主權項】
1.一種快速插接結構,由多節單管首尾相連而成,每節單管的端部內縮,形成插接頭,各節單管之間穿接一繩子,各節單管的插接頭松脫后,形成W形折疊結構,并通過繩子連接,其特征在于:繩子無彈性;該快速插接結構中至少包含一個伸縮桿,伸縮桿由內管和外管組成,其中內桿上設置有彈性的鎖扣,該鎖扣伸出時能卡住外管的管壁,并且內管伸出并被卡住后,各單管的插接頭均插入所對應的管內,此時繩子處于完全拉直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插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管的鎖扣與外管的端部配合,或者與外管上的鎖扣孔配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插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扣包括鎖頭、彈簧和固定在在內管內的彈簧腔,彈簧安裝在彈簧腔內,將鎖頭向外頂出,鎖頭上設計有擋片,擋片抵住內管的內壁。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插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頂端設置有防脫座,防脫座包含4瓣弧形塊,弧形塊中部鼓起。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插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底部設計有支腳部,支腳部包括錐腳,錐腳外接一腳套,腳套的底面積大于錐腳的底面積。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插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腳部上設置有外螺紋,泥托通過外螺紋連接在支腳部上。7.一種包含如權利要求1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登山杖,包括手柄部和固定管,其特征在于:固定管套接于所述快速插接結構的頂部,固定管和快速插接結構的頂部通過卡緊機構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登山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緊機構為設置在固定管外的壓緊座,壓緊座由C形嵌套部、拉緊螺栓和曲柄組成,C形嵌套部套接在固定桿上,曲柄部包括一個凸臺,曲柄部貼合在C形嵌套部外側時,凸臺壓緊C形嵌套部的開口,并將拉緊螺栓拉緊,C形嵌套部的開口處鎖緊,并將內部的固定桿和延長桿壓緊。
【文檔編號】A63B29/08GK105840606SQ201510020211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月16日
【發明人】趙羽飛
【申請人】趙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