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第1保持架元件(9a)的一端側凸部(30a)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第2保持架元件(9b)的一端側凸部(30b)與第1保持架元件(9a)的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從而抑制第1保持架元件(9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在軸向的相對位移。
【專利說明】
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例如涉及裝入汽車、各種機械裝置等的手動或者自動變速器的旋轉支持部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
【背景技術】
[0002]例如,在車用手動變速器中,以往如圖27所示,變速用齒輪I經由組裝在動力傳遞軸2周圍的徑向滾子軸承3被旋轉自如地支持。在徑向滾子軸承3中,在變速用齒輪I的內周面設置的圓筒狀的外圈滾道4、與動力傳遞軸2的外周面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圈滾道5之間,多個滾子6以被保持架7保持的狀態轉動自如地設置。此外,內圈滾道5可以直接設置在動力傳遞軸2的外周面,也可以設置在另行設置的圓筒狀的內圈的外周面。在圖27所示的構造的情況下,變速用齒輪I位于形成于動力傳遞軸2的外周面的臺階部14、與花鍵接合于動力傳遞軸2的外周面的同步轂15之間。
[0003]此處,由于變速用齒輪I與動力傳遞軸2同步旋轉,因此,是在有負荷負載而沒有相對旋轉的狀態下使用的。但是,在負荷變動少且負載時間長的情況下,滾子6的轉動面與外圈滾道4及內圈滾道5的接觸部為相同的位置。因此,在徑向滾子軸承3內部的潤滑油量少的情況下,這些接觸部的油膜厚度有可能變薄,引起微振磨損。
[0004]為了防止這樣的微振磨損,作為裝入上述這樣的徑向滾子軸承3的保持架7,以往已知應用圖28所示的保持架7a(所謂的分割型保持架)(參照專利文獻I)。保持架7a是通過將金屬制的部分圓筒狀的一對保持架元件9在圓周方向并列,從而將整體構成為圓筒狀。另夕卜,保持架7a在將一對保持架元件9組合的狀態下,包括:以在軸向(只要沒有特別指出,軸向、徑向是指保持架的軸向、徑向。這在本說明書和整個權利要求書中都相同)隔開間隔的狀態而互相同心地配置的圓弧狀的一對輪緣部10;在周向隔開以一定間隔配置以將一對輪緣部10在軸向連結的多個柱部U。此外,一對輪緣部10和多個柱部11的外周面在全周上存在于同一圓筒面上。
[0005]而且,被圓周方向相鄰的柱部11和一對輪緣部10包圍的空間為用于分別將各滾子6轉動自如地保持的兜孔12。如圖27所示,在外圈滾道4與內圈滾道5之間存在配置有各滾子6的環狀空間13。各保持架元件9的周向長度的合計稍微短于環狀空間13的周向長度。
[0006]根據這樣的構造,處于環狀空間13中的非負載圏(施加徑向負荷的相反側部分)的保持架元件9能夠在圓周方向若干位移。因此,即使在動力傳遞軸2與變速用齒輪I同步旋轉的情況下,由于能夠使滾子6的轉動面與外圈滾道4和內圈滾道5的接觸部一點一點地移動,因此,能夠防止在該接觸部產生微振磨損。
[0007]可是,構成所述分割型保持架7a的一對保持架元件9不具有抑制相互間軸向的相對位移的功能。因此,利用嵌合于凹設在動力傳遞軸2的凹槽16的C形擋圈17(對方部件),經由平板墊片21抑制一對保持架元件9在軸向的相對位移。如圖29所示,C形擋圈17的與徑向滾子軸承3的軸向一端面(保持架元件9的輪緣部1的軸向一端面18)在軸向對置的軸向另一端面19為具有將周向的一部分切出缺口的不連續部20的不連續面。
[0008]現有技術文獻
[0009]專利文獻
[0010]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327609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欲解決的問題
[0012]另一方面,在沒有平板墊片21的情況下,由于變速用齒輪1、動力傳遞軸2的軸向長度能夠縮短,因此能夠實現變速器的輕量化和低成本化。另外,如圖31所示,廢除平板墊片21,并且不改變周邊尺寸來使分割型保持架7a、滾子6的軸向長度增加,從而能夠增加徑向滾子軸承3的負載容量。
[0013]然而,在圖31所示的構成中,由于沒有平板墊片21,因此一對保持架元件9的軸向一端面18可以與C形擋圈17的軸向另一端面19直接接觸。而且,由于一對保持架元件9不具有抑制相互間軸向的相對位移的功能,因此如圖30所示,一個(圖30中為下側)保持架元件9有可能移動至C形擋圈17側(圖30中的箭頭方向),輪緣部1的周向端部與C形擋圈17的周向端部相干擾。在該情況下,有可能制約分割型保持架7a的旋轉,使其損壞。因此,如圖29所示,需要借助平板墊片21,從而抑制輪緣部10與C形擋圈17的干擾。
[0014]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限制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在軸向的相對移動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從而不需要平板墊片,能夠縮短動力傳遞軸的軸向長度。
[0015]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6]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由下述的構成達到。
[0017](I)—種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包括金屬制的部分圓筒形的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分別具有:在軸向隔開間隔配置的圓弧狀的一對輪緣部;在周向以一定間隔配置以將所述一對輪緣部在軸向連結的多個柱部,
[0018]通過將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組合,從而將整體構成為圓筒形,各滾子轉動自如地被保持在被周向相鄰的所述柱部和所述一對輪緣部分別圍成的多個兜孔,所述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特征在于,
[0019]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的周向一端面具有朝向周向一端側凸設的至少I個一端側凸部,
[0020]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的周向另一端面具有朝向周向一端側凹設的至少I個另一端側凹部,
[0021]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的一端側凸部與所述第2保持架元件的另一端側凹部嵌合,
[0022]所述第2保持架元件的一端側凸部與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的另一端側凹部嵌合,從而抑制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所述第2保持架元件在軸向的相對位移。
[0023](2)如(I)所述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在軸向與軸承的軸向一端面對置的對方部件的軸向另一端面被使用在將周向的一部分切出缺口的不連續面的部位。
[0024](3)如(2)所述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裝入被組裝在動力傳遞軸中的徑向滾子軸承,
[0025]所述對方部件是與設置于所述動力傳遞軸的凹槽嵌合的C形擋圈。
[0026]發明的效果
[0027]根據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明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在軸向相鄰的第I一端側凸部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在軸向抵接并接合,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在軸向抵接并接合。因此,能夠限制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在軸向的相對位移。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29]圖2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1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30]圖3是在車用手動變速器裝入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狀態下,從徑向觀察保持架元件和C形擋圈的一部分的圖。
[0031 ]圖4是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32]圖5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4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33]圖6是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34]圖7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6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35]圖8是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從徑向外側觀察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36]圖9是第5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從徑向外側觀察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37]圖10是第6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從徑向外側觀察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38]圖11是第7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39]圖12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11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40]圖13是第8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41]圖14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13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42]圖15是第9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從徑向外側觀察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43]圖16是第10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44]圖17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16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45]圖18是從周向觀察第I保持架元件的周向一端面的圖。
[0046]圖19是從周向觀察第2保持架元件的周向另一端面的圖。
[0047]圖20是示出第I一端側凸部與第2另一端側凸部的接合狀態的圖。
[0048]圖21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第I一端側凸部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的圖。
[0049]圖22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第I一端側凸部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的圖。
[0050]圖23是第1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51 ]圖24是從徑向外側觀察圖23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主要部分的圖。
[0052]圖25是從周向觀察第2保持架元件的周向另一端面的圖。
[0053]圖26是示出第I一端側凸部與第2另一端側凸部的接合狀態的圖。
[0054]圖27是示出在車用手動變速器裝入以往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狀態的剖視圖。
[0055]圖28是以往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立體圖。
[0056]圖29是圖27的A向視圖,是未圖示出變速用齒輪,示出保持架元件、C形擋圈和平板墊片的一部分的圖。
[0057]圖30是圖31的B向視圖,是未圖示出變速用齒輪,示出保持架元件和C形擋圈的一部分的圖。
[0058]圖31是示出在其他車用手動變速器裝入以往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狀態的剖視圖。
[0059]附圖標記的說明
[0060]1:變速用齒輪[0061 ]2:動力傳遞軸
[0062]3:徑向滾子軸承
[0063]4:外圈滾道
[0064]5:內圈滾道
[0065]6:滾子
[0066]7、7a、7b: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
[0067]9、9a、9b:保持架元件
[0068]10:輪緣部
[0069]11:柱部
[0070]12:兜孔13:環狀空間
[0071]14:臺階部
[0072]15:同步轂
[0073]16:凹槽
[0074]17: C形擋圈(對方部件)
[0075]18:軸向一端面
[0076]19:軸向另一端面(不連續面)
[0077]20:不連續部
[0078]21:平板墊片
[0079]30a、30b:周向一端面
[0080]31a、31b:—端側凸部
[0081]32a、32b:—端側凹部
[0082]33a、33b:槽部
[0083]34a:末端面
[0084]35a:根部
[0085]36a、36b:圓弧部
[0086]37a、37b:凸緣部
[0087]38a、38b:切口部
[0088]40a、40b:周向另一端面
[0089]41a、41b:另一端側凹部
[0090]42a、42b:另一端側凸部
[0091]43a、43b:軸向兩側端部
[0092]44b:末端面
[0093]45b:根部
[0094]46a、46b:圓弧部
[0095]47a、47b:凸緣部
[0096]48a、48b:切口部
[0097]49a、49b:傾斜部
[0098]50、51:接合部
[0099]P:沖壓塌邊面
【具體實施方式】
[0100]下面,參照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
[0101][第I實施方式]
[0102]圖1和圖2示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7b。由于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7b的特征部分以外的基本構造與圖28所示的以往構造的保持架7a大致向,因此在與以往同樣構成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以下,以本實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0103]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7b將對鐵制的平板進行成型而得到的部分圓筒狀(近似半圓筒狀)的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在圓周方向并列,從而將整體構成為圓筒狀。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分別具有:在軸向隔開間隔配置的圓弧狀的一對輪緣部10;在周向以一定間隔配置以將一對輪緣部10在軸向連結的多個柱部U。一對輪緣部10的截面是矩形,在將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組合的狀態下,整體為圓環狀。
[0104]而且,通過將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組合,將整體構成為圓筒狀。在被周向相鄰的柱部11和一對輪緣部1分別圍成的多個兜孔12,各滾子6被轉動自如地保持。
[0105]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一端面30a、30b(圖1中為逆時針方向的端面)中,從軸向中間部向周向一端側凸設的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與從軸向兩側向周向另一端側凹設的一對第I和第2—端側凹部32a、32b是連續的。
[0106]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a、40b(圖1中順時針方向的端面)中,從軸向中間部向周向一端側凹設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與從軸向兩側向周向另一端側凸設的一對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是連續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凸部31b、31a對置。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b、32a對置。
[0107]此外,在圖2中,僅示出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的周邊。但是,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具有與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大致相同的構造,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具有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大致相同的構造。因此,省略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和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的詳細的圖示。
[0108]在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的軸向中間部凹設有朝向周向另一端側的槽部33a、33b。保持架7b的徑向內側與徑向外側利用槽部33a、33b而連通。
[0109]另外,第I一端側凸部31a與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且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在軸向抵接并接合。在圖1和圖2中,用附圖標記50表示第I一端側凸部31a與一對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在軸向抵接并接合的部分即一對第I接合部。
[0110]另外,第2—端側凸部31b與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且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與第2—端側凹部32b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在軸向抵接并接合。在圖1中,用附圖標記51表示第2—端側凸部31b與一對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在軸向抵接并接合的部分即一對第2接合部。
[0111]這樣,由于本實施方式的保持架7b包括第I和第2接合部50、51,因此能夠限制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在軸向的相對位移。所以,在將該保持架7b應用于圖31所示的構造時,如圖3所示,在箭頭的方向產生了負載的情況下,不會僅一個保持架元件9a、9b在軸向移動。而且,由于防止了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與C形擋圈17的干擾,因此,能夠防止保持架7b的旋轉制約、產生損壞。
[0112]另外,如圖2和圖3所示,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一端面30a、30b;以及周向另一端面40a、40b為軸向兩側端部43a、43b被倒角而成的錐形,但也可以是圓形。利用該構成,能夠防止軸向兩側端部43a、43b與C形擋圈17的接觸。
[0113]另外,如圖2所示,第I一端側凸部31a為其末端面34a的軸向兩側端部倒角而成的錐形,其根部35a為圓形。此外,末端面34a的軸向兩側端部不限于錐形,也可以是圓形。另夕卜,雖然未圖不,但第2—端側凸部31b也為同樣的構成。
[0114]另外,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為其末端面44b的軸向兩側端部倒角而成的錐形,其根部45b為圓形。此外,末端面44b的軸向兩側端部不限于錐形,也可以是圓形。另外,雖然未圖示,但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也為同樣的構成。
[0115]這樣,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的末端面34a、44b的軸向兩側端部為錐形,從而能夠防止與分別在周向對置的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及第I 一端側凸部31a的根部45b、35a的干擾。并且,在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互相嵌合時,能夠順利進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和第2—端側凸部31b的接合。另外,假設在旋轉時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互相接觸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末端面34a、44b的磨損。
[0116]另外,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的根部35a、45b為圓形,從而能夠降低施加在該根部35a、45b的應力。
[0117]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凹設有槽部33a、33b,因此,能夠增加在徑向的潤滑油量,防止油膜形成不良所導致的微振磨損。另外,由于利用槽部33a、33b,潤滑油容易滯留在軸承內部,因此能夠確保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彼此的接觸部分的油膜,抑制該接觸部分的磨損。另外,通過設有槽部33a、33b,從而也能夠實現保持架7b的輕量化。并且,在保持架7b的寬度、直徑較大的情況下,還具有抑制熱處理所導致的變形的效果。
[0118]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為了降低制造成本等而成為同一形狀,但只要各周向一端面30a、30b和周向另一端面40a、40b的構成與上述實施方式同樣,那么也可以不是同一形狀。
[0119][第2實施方式]
[0120]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I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21]如圖4和圖5所示,在第2實施方式的保持架7b中,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減小。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a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另一端側而減小。第I一端側凸部3 I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在軸向抵接的第I接合部50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向軸向內側傾斜。
[0122]另外,如圖5那樣雖未示出細節,但如圖4所示,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減小。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和第2—端側凹部32b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另一端側而減小。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在軸向抵接的第2接合部51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向軸向內側傾斜。
[0123]通過這樣構成,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I實施方式相比,易于使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互相嵌合。
[0124]另外,由于保持架7b承受因滾子6(參照圖31)偏斜所帶來的推力,因此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在軸向負載到力,在第I或者第2接合部50、51接觸。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I和第2接合部50、51傾斜,因此與第I實施方式相比,具有第I與第2接合部50、51的接觸面積增加,具有降低磨損的效果。
[012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的末端面34a、44b在整體上形成為圓形,但該圓形也可以是由筒加工能夠去除的程度的大小。對于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和第2—端側凸部31b的末端面也一樣。
[0126][第3實施方式]
[0127]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I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28]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6和圖7所示,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一端面30a、30b中,從軸向一部(圖6和圖7中為右側)向周向一端側凸設的第I和第2—端側凸部3la、31b、與從軸向另一部(圖6和圖7中為左側)向周向另一端側凹設的第I和第2—端側凹部32a、32b是連續的。
[0129]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a、40b中,從軸向一部向周向一端側凹設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與從軸向另一部向周向另一端側凸設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是連續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凸部31b、31a對置。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b、32a對置。
[0130]此外,在圖7中,僅示出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的周邊。但是,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具有與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大致相同的構造,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具有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大致相同的構造。因此,省略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和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的詳細的圖示。
[0131]在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的軸向中間部凹設有朝向周向另一端側的槽部33a、33b。在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的軸向中間部凹設有朝向周向一端側的槽部33a、33b。保持架7b的徑向內側與徑向外側利用該槽部33a、33b而連通。
[0132]另外,第I一端側凸部31a與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且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在軸向抵接,并形成I個第I接合部50。
[0133]另外,第2—端側凸部31b與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且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與第2—端側凹部32b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在軸向抵接,并形成I個第2接合部51。
[0134]這樣,在本實施方式的保持架7b中,與第I實施方式(參照圖2和圖1)不同,第I和第2接合部50、51被設置為逐個互相點對稱。因此,在外力從軸向一側向另一側(圖6和圖7中為從右側向左側)負載到保持架7b的情況下,利用第I接合部50來防止第I與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相對位移。與之相對,在外力從軸向另一側向一側(圖6和圖7中為從左側向右側)負載到保持架7b的情況下,利用第2接合部51來防止第I與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相對位移。所以,在本實施方式的保持架7b中,應用于圖31所示的構造時,能夠防止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與C形擋圈17的干擾,能夠防止保持架7b的旋轉制約、產生損壞。
[0135]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保持架7b中,由于第I和第2接合部50、51僅逐個設置,因此能夠簡化成型金屬模具并降低成本。
[0136]其他效果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
[0137][第4實施方式]
[0138]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3實施方式(參照圖6和圖7)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39]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減小。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a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另一端側而減小。第I一端側凸部3 I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在軸向抵接的第I接合部50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向軸向內側傾斜。
[0140]另外,未圖示,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減小。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和第2—端側凹部32b被形成為軸向寬度隨著朝向周向另一端側而減小。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在軸向抵接的第2接合部51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向軸向內側傾斜。
[0141]因此,除了第3實施方式的效果外,還能夠取得第2實施方式的效果。
[014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以及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沒有設置槽部33a、33b(參照圖6和圖7)。這樣的構成在需要低成本化的情況下、設計上不需要槽部33a、33b的情況下是優選的。此外,與第3實施方式同樣,也可以在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以及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設有槽部33a、33b。
[0143][第5實施方式]
[0144]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I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45]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槽部33a的形狀為圓弧狀,從而第I一端側凸部31a的根部35a的圓形增大,能夠提高該根部35a的強度。此外,也可以使上述或者后述的實施方式的槽部33a、33b的形狀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為圓弧狀。
[0146]其他效果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
[0147][第6實施方式]
[0148]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2實施方式(參照圖4和圖5)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49]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一端側凸部31a將槽部33a在軸向相鄰地設有兩個。通過采用這樣的構成,從而槽部33a內的潤滑油被進一步攪拌,能夠進一步抑制磨損。
[0150]此外,槽部33a的個數不限于兩個,也可以是三個以上。另外,也可以使上述或者后述的實施方式的槽部33a、33b與本實施方式同樣為多個。
[0151]其他效果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
[0152][第7實施方式]
[0153]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7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I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54]如圖11和圖12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中,周向一端面30a、30b的三個第I和第2—端側凹部32a、32b、與兩個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是交替連續的。
[0155]另外,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中,周向另一端面40a、40b的三個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與兩個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是交替連續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凸部31b、31a對置。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b、32a對置。
[0156]此外,在圖12中,僅示出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的周邊。但是,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具有與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大致相同的構造,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具有大致相同的構造。因此,省略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和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的詳細的圖示。
[0157]3個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中的、位于軸向中間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凹設有槽部33a、33b。保持架7b的徑向內側與徑向外側利用該槽部33a、33b而連通。
[0158]另外,第I一端側凸部31a與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且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分別在軸向抵接,并形成4個第I接合部50。
[0159]另外,第2—端側凸部31b與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且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與第2—端側凹部32b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分別在軸向抵接,并形成4個第2接合部51。
[0160]因此,在外力從軸向一側向另一側(圖11和圖12中為從右側向左側)負載到第I保持架元件9a(參照圖12中的箭頭)的情況下,會在4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從軸向另一側起位于第一個和第三個這2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承受外力。因此,與在2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一個承受外力的第I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將施加在保持架7b的負載分散。
[0161]另外,由于4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從軸向另一側起位于第二個和第三個這2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形成為隨著朝向周向一端側而向軸向內側傾斜,因此能夠取得與第2實施方式(參照圖4和圖5)同樣的效果。
[0162]其他效果與第I實施方式同樣。
[0163][第8實施方式]
[0164]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8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7實施方式(參照圖11和圖12)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65]如圖13和圖14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一端面30a、30b中,四個第I和第2—端側凹部32a、32b、與三個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是交替連續的。
[0166]另外,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中,周向另一端面40a、40b的四個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與三個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是交替連續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凸部31b、31a對置。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b、32a對置。
[0167]此外,在圖14中,僅示出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的周邊。但是,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具有與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大致相同的構造,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具有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大致相同的構造。因此,省略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和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的詳細的圖示。
[0168]另外,第I一端側凸部31a與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且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分別在軸向抵接,并形成6個第I接合部50。
[0169]另外,第2—端側凸部31b與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且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與第2—端側凹部32b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分別在軸向抵接,并形成6個第2接合部51。
[0170]因此,在外力從軸向一側向另一側(圖13和圖11中為從右側向左側)負載到第I保持架元件9a(參照圖14中的箭頭)的情況下,會在6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從軸向另一側起位于第一個、第三個和第五個這3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承受外力。因此,與在4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兩個承受外力的第7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將施加在保持架7b的負載分散。
[0171]另外,由于6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被形成為隨著朝向周向而向軸向傾斜,因此能夠取得與第2實施方式(參照圖4和圖5)同樣的效果。
[0172]其他效果與第7實施方式同樣。
[0173][第9實施方式]
[0174]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8實施方式(參照圖13和圖14)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75]如圖15所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I周向一端面30a中,六個第I一端側凹部32a與五個第I 一端側凸部31a是交替連續的。
[0176]另外,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中,六個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五個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是交替連續的。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被形成為在周向與第I 一端側凸部31a對置。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被形成為在周向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對置。
[0177]此外,在圖15中,僅示出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的周邊。但是,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具有與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大致相同的構造,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具有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大致相同的構造。因此,省略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和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的詳細的圖示。
[0178]另外,第I一端側凸部31a與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且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分別在軸向抵接,并形成1個第I接合部50。
[0179]另外,雖然未圖示,第2—端側凸部31b與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且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與第2—端側凹部32b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分別在軸向抵接,并形成10個第2接合部51。
[0180]因此,在外力從軸向一側向另一側(圖15和圖11中為從右側向左側)負載到第I保持架元件9a (參照圖15中的箭頭)的情況下,會在10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從軸向另一側起位于第一個、第三個、第五個、第七個和第九個這5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承受外力。因此,與在6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中的三個承受外力的第7實施方式相比,能夠將施加在保持架7b的負載分散。
[0181]另外,由于10個第I和第2接合部50、51被形成為隨著朝向周向而向軸向傾斜,因此能夠取得與第2實施方式(參照圖4和圖5)同樣的效果。
[0182]另外,由于在位于軸向中間的第I一端側凸部31a設有槽部33a,因此,能夠增加在徑向的通油量。
[0183]其他效果與第7實施方式同樣。
[0184][第10實施方式]
[0185]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I實施方式(參照圖1和圖2)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86]如圖16和圖17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一端面30a、30b中,兩個(軸向兩側)第I和第2—端側凹部32a、32b、與一個(軸向中間)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是交替連續的。
[0187]另外,第I和第2保持架元件9a、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a、40b中,兩個(軸向兩偵U)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與一個(軸向中間)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是交替連續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凹部41a、41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凸部31b、31a對置。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被形成為分別在周向與第2和第I 一端側凹部32b、32a對置。
[0188]此處,參照圖18,第I和第2—端側凸部31a、31b具有:在周向呈圓弧狀延伸的圓弧部36a、36b;從圓弧部36a、36b的軸向兩側端部向徑向內側凸設的一對凸緣部37a、37b;從軸向兩側將與周向一端面30a、30b的連接部切出缺口的一對切口部38a、38b。
[0189]另外,參照圖19,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具有:在周向呈圓弧狀延伸的圓弧部46a、46b;從圓弧部46a、46b的軸向內側端部向徑向內側凸設的凸緣部47a、47b;從軸向內側將與周向另一端面40a、40b的連接部切出缺口的一對切口部48a、48b。
[0190]此外,在圖17?圖20中,僅示出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和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的周邊。但是,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具有與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一端面30a大致相同的構造,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具有與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另一端面40b大致相同的構造。因此,省略第2保持架元件9b的周向一端面30b、和第I保持架元件9a的周向另一端面40a的詳細的圖示。
[0191]而且,第I 一端側凸部31a與第2另一端側凹部41b嵌合,且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與第I 一端側凹部32a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 一端側凸部31a的凸緣部37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的凸緣部47b分別在軸向抵接并接合(參照圖20。)。
[0192]另外,第2—端側凸部31b與第I另一端側凹部41a嵌合,且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與第2—端側凹部32b嵌合。由此,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的凸緣部37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的凸緣部47a分別在軸向抵接并接合。
[0193]因此,在外力在軸向負載到保持架7b的情況下,利用第I一端側凸部31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的凸緣部37a、47b、以及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的凸緣部37b、47a,承受外力。因此,與第I實施方式相比,由于接合部的接觸面積增加,因此,具有降低磨損的效果。
[0194]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21所示,由于使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在軸向抵接并接合,但有時會分別形成有沖壓塌邊面?,并且沒有凸緣部37&、4713(3713、47&),因此有的情況下剪切面(軸向側面)彼此難以抵接。另外,如圖22所示,有的情況下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會互相頂碰。
[0195]與之相對,本實施方式中,由于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第2—端側凸部3113和第1另一端側凸部42&)具有凸緣部37&、4713(3713、47&),因此能夠使第1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可靠地抵接并接合。
[0196][第11實施方式]
[0197]接下來,說明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此外,由于本實施方式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與第10實施方式(參照圖16?圖20)的基本構成相同,在相同或者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從而省略或者簡化其說明。
[0198]如圖23?26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第I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a、42b具有:隨著朝向軸向內側而向徑向內側傾斜的傾斜部49a、49b;從軸向內側將與周向另一端面40a、40b的連接部切出缺口的一對切口部48a、48b。
[0199]因此,在軸向相鄰的第I一端側凸部31a的凸緣部37a、與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的傾斜部49b的最內徑部分別在軸向抵接并接合。在軸向相鄰的第2—端側凸部31b的凸緣部37b、與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的傾斜部49a的最內徑部分別在軸向抵接并接合。
[0200]由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也防止第I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互相頂碰,能夠使第I 一端側凸部31a和第2另一端側凸部42b(第2—端側凸部31b和第I另一端側凸部42a)可靠地抵接并接合。
[0201]此外,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能夠適當進行變更、改良等。
[0202]本申請基于2013年12月17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13-260242,其內容作為參照并入本文。
【主權項】
1.一種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包括金屬制的部分圓筒形的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分別具有:在軸向隔開間隔配置的圓弧狀的一對輪緣部;在周向以一定間隔配置以將所述一對輪緣部在軸向連結的多個柱部, 通過將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組合,從而將整體構成為圓筒形,各滾子轉動自如地被保持在被周向相鄰的所述柱部和所述一對輪緣部分別圍成的多個兜孔,所述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的周向一端面具有朝向周向一端側凸設的至少I個一端側凸部, 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第2保持架元件的周向另一端面具有朝向周向一端側凹設的至少I個另一端側凹部, 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的一端側凸部與所述第2保持架元件的另一端側凹部嵌合, 所述第2保持架元件的一端側凸部與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的另一端側凹部嵌合,從而抑制所述第I保持架元件和所述第2保持架元件在軸向的相對位移。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軸向與軸承的軸向一端面對置的對方部件的軸向另一端面被使用在將周向的一部分切出缺口的不連續面的部位。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徑向滾子軸承用保持架裝入被組裝在動力傳遞軸中的徑向滾子軸承, 所述對方部件是與設置于所述動力傳遞軸的凹槽嵌合的C形擋圈。
【文檔編號】F16C33/48GK105829746SQ201480069069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17日
【發明人】久松圣民
【申請人】日本精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