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球閥。該球閥包括:相互連接的閥體和閥座,閥體和閥座之間形成閥腔,閥體具有與閥腔連通的操作孔;閥芯球,可轉動地設置在閥腔內;閥桿,閥桿的第一端與閥芯球固定連接,閥桿可轉動地設置在操作孔內以驅動閥芯球轉動;閥體具有止轉部;球閥還包括:沿閥桿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套設在閥桿的第二端上的自鎖件,自鎖件上設置有與止轉部配合的配合部,自鎖件具有使止轉部與配合部接觸的鎖定位置以及使止轉部與配合部分離的解鎖位置,自鎖件位于鎖定位置時不能轉動,自鎖件位于解鎖位置時能夠與閥桿同步轉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閥桿鎖定和解鎖過程操作復雜的問題。
【專利說明】
球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閥門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球閥。
【背景技術】
[0002]球閥作為閥門的開關元件,其被應用于空調、冷凍機組、冷凍冷藏設備中。圖1和圖2示出了現有技術中的球閥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球閥包括閥體1、連接在閥體I上的閥座2、設置在閥體I內腔的閥芯球3、組裝于閥體I與閥座2形成的內腔內的密封墊4、用于驅動閥芯球3的閥桿5以及插裝于閥桿5的定位銷6。
[0003]工作人員通過操作閥桿5帶動閥芯球3在閥體I內轉動,從而實現球閥內部的冷媒的截止和導通。如圖2所示,閥桿5通過定位銷6與閥體I上的定位凸臺11和12的配合來進行全開或全關定位。具體地,工作人員操作閥桿5時會帶動定位銷6轉動,定位銷6與閥體I上的定位凸臺11和12相接觸以實現對球閥的開關定位。
[0004]球閥聯接機器設備后,如果在閥芯球3打開不到位的情況下,并且球閥在流體的沖擊下,閥芯球3會出現自動關閉的不良現象(該關閉過程比較緩慢)。在系統運行時,一旦閥芯球3自動關閉,將會導致設備系統失效,甚至燒毀設備系統的壓縮機等關鍵部件。
[0005]現有技術為了解決了上述問題,在閥桿5部位增加一個限位的卡扣,這樣,能夠對閥桿5形成自鎖,進而消除安全隱患。但是上述卡扣存在以下問題:
[0006]這種卡扣形式的自鎖結構由于卡扣和球閥為分體結構,在球閥需要操作時,工作人員需先將卡扣卸下,然后才能轉動閥桿。閥桿轉到到位之后需要再將卡扣組裝到閥桿上。上述閥桿的解鎖和鎖定的操作較為復雜。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球閥,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閥桿鎖定和解鎖過程操作復雜的問題。
[0008]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球閥,包括:相互連接的閥體和閥座,閥體和閥座之間形成閥腔,閥體具有與閥腔連通的操作孔;閥芯球,可轉動地設置在閥腔內;閥桿,閥桿的第一端與閥芯球固定連接,閥桿可轉動地設置在操作孔內以驅動閥芯球轉動;閥體上具有止轉部;球閥還包括:沿閥桿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套設在閥桿的第二端上的自鎖件,自鎖件上設置有與止轉部配合的配合部,自鎖件具有使止轉部與配合部接觸的鎖定位置以及使止轉部與配合部分離的解鎖位置,自鎖件位于鎖定位置時不能轉動,自鎖件位于解鎖位置時能夠與閥桿同步轉動。
[0009]進一步地,止轉部設置在操作孔的遠離閥腔的一端,止轉部包括止轉切面,配合部包括與止轉切面配合的配合切面。
[0010]進一步地,止轉部包括止轉套筒,止轉套筒具有止轉內孔,止轉內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止轉內孔的孔壁形成止轉切面,自鎖件為鎖定套筒,鎖定套筒的外側壁形成配合切面。[0011 ]進一步地,止轉內孔的橫截面為矩形。
[0012]進一步地,自鎖件具有驅動內孔,驅動內孔設置有旋轉驅動切面,閥桿的第二端設置有與旋轉驅動切面配合的被驅動切面。
[0013]進一步地,旋轉驅動切面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切面與第二切面。
[0014]進一步地,旋轉驅動切面沿自鎖件的軸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止轉切面沿自鎖件的軸向方向的尺寸。
[0015]進一步地,自鎖件與閥桿的第二端之間設置有防脫結構。
[0016]進一步地,防脫結構包括設置在自鎖件上的第一銷孔以及連接在閥桿上的定位銷,第一銷孔為腰形孔,定位銷穿設在第一銷孔內。
[0017]進一步地,防脫結構還包括設置在自鎖件上的第二銷孔,第二銷孔與第一銷孔相對設置,第二銷孔為腰形孔,閥桿的第二端上開設有第三銷孔,定位銷依次穿設在第一銷孔、第三銷孔及第二銷孔內。
[0018]進一步地,第一銷孔沿自鎖件的軸向方向的尺寸與第二銷孔沿自鎖件的軸向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止轉部沿自鎖件的軸向方向的尺寸。
[0019]進一步地,止轉部包括凸起部;自鎖件為鎖定套筒,鎖定套筒的朝向閥體的一端上開設有與凸起部對應的卡口,自鎖件處于鎖定位置,凸起部卡在卡口內,以將閥桿與閥體鎖定。
[0020]進一步地,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卡口包括與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一一對應的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自鎖件處于鎖定位置時,第一凸起部與第二凸起部分別卡在第—I? 口和第二卡口內。
[0021]進一步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相對于操作孔的軸線對稱設置。
[0022]進一步地,球閥還包括限位銷,限位銷穿設在閥桿內;在閥芯球處于導通狀態時,限位銷的端部與第一凸起部接觸,限位銷的端部位于第一卡口內;在閥芯球處于關閉狀態時,限位銷的端部與第二凸起部接觸,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與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脫離。
[0023]進一步地,球閥還包括限位結構;限位結構包括:沿閥桿的軸線方向設置在自鎖件的孔壁上或者閥桿上的并且遠離閥體的第一限位孔;限位組件,限位組件設置在閥桿或者自鎖件上,限位組件包括可沿閥桿的徑向伸縮的限位頭,閥桿與閥體解鎖時,限位頭伸進第一限位孔內。
[0024]進一步地,限位結構還包括靠近閥體設置的第一限位孔,第一限位孔設置于自鎖件的孔壁上,第二限位孔設置于自鎖件的孔壁上;或者,第一限位孔設置于閥桿上,第二限位孔設置于閥桿上;其中,閥桿與閥體鎖定時,限位頭伸進第二限位孔內。
[0025]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閥體具有止轉部,球閥增設有與止轉部配合的自鎖件。該自鎖件沿閥桿的軸線可移動地連接在閥桿上,自鎖件上設置有與止轉部配合的配合部。由上述內容可知,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繞閥桿的軸線轉動閥芯球以導通球閥之后,工作人員僅需控制配合部與止轉部之間的配合,就能夠通過自鎖件鎖定閥桿與閥體,從而消除了閥芯球在流體沖擊下自動關閉而斷流的危險,并且工作人員僅需解除配合部與止轉部之間的止轉配合關系,無需對自鎖件進行拆裝,即可實現閥桿的轉動操作,因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地解決閥桿鎖定和解鎖過程操作復雜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6]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7]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的球閥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示出了圖1的球閥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29]圖3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一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0]圖4示出了圖3中的閥體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5示出了圖4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32]圖6示出了圖3中的自鎖件的結構示意圖;
[0033I圖7示出了圖6中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4I圖8示出了圖7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0035]圖9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二實施例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36]圖10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二實施例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1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二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8]圖12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二實施例的自鎖件的第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13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二實施例的自鎖件的第二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40]圖14示出了本發明的球閥的第三實施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41]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0042]1、閥體;11、閥體接口; 12、操作孔;2 O、閥座;21、閥座接口; 3 O、閥芯球;4 O、閥桿;50、自鎖件;60、定位銷;51、第一銷孔;52、第二銷孔;53、第一切面;54、第二切面;70、第一密封圈;81、第二密封圈;82、第三密封圈;11、第一連接管;102、第二連接管;13、止轉部;501、第一卡口; 502、第二卡口; 503、限位銷;90、限位結構;91、第一孔壁限位孔;92、第二孔壁限位孔;93、限位組件;931、限位頭;932、彈簧;94、第三閥桿限位孔;95、第四閥桿限位孔;131、第一凸起部;132、第二凸起部;601、壓緊件;602、閥桿密封圈;603、閥桿墊圈;604、閥帽;605、閥帽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43]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0044]如圖3至圖8所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球閥包括相互連接的閥體10和閥座20,閥體1和閥座20之間形成閥腔,閥體1具有與閥腔連通的操作孔12,閥芯球30,可轉動地設置在閥腔內,其中球閥還包括閥桿40,閥桿40的第一端與閥芯球30固定連接,閥桿40可轉動地設置在操作孔12內以驅動閥芯球30轉動,閥體10具有止轉部13,球閥還包括:沿閥桿40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套設在閥桿40的第二端上的自鎖件50,自鎖件50上設置有與止轉部13配合的配合部,自鎖件50具有使止轉部13與配合部接觸的鎖定位置以及使止轉部13與配合部分離的解鎖位置,自鎖件50位于鎖定位置時不能轉動,自鎖件50位于解鎖位置時能夠與閥桿40同步轉動。
[0045]閥體10具有止轉部13,球閥增設有與止轉部13配合的自鎖件50。自鎖件50具有使止轉部13與配合部接觸的鎖定位置以及使止轉部13與配合部分離的解鎖位置。自鎖件50位于鎖定位置時不能轉動,這樣可以使閥芯球30保持在特定位置(尤其是閥芯球30處于導通位置)ο自鎖件50位于解鎖位置時能夠與閥桿40同步轉動,此時閥桿40能夠控制閥芯球30的繞閥桿40的軸線轉動。由上述內容可知,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工作人員僅需控制配合部與止轉部13接觸或者分離即可控制閥桿40的鎖定及解鎖,無需進行拆裝過程,因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地解決閥桿40鎖定和解鎖過程操作復雜的問題。
[0046]如圖3所示,第一連接管1I連接在閥座20的閥座接口21上,第二連接管102連接在閥體接口 11上,當球閥處于導通狀態時,閥座接口 21、閥芯球30上通孔及閥體接口 11連通,當球閥處于關閉狀態時,閥座接口 21與閥體接口 11被閥芯球30完全隔斷。
[0047]結合參見圖4和圖5所示,止轉部13設置在操作孔12的遠離閥腔的一端,止轉部13包括止轉切面,配合部包括與止轉切面配合的配合切面,配合切面和止轉切面配合,并且,止轉切面開設在操作孔12—端的孔壁上,從而實現自鎖件50和閥體10之間鎖定,當配合切面和止轉切面脫離之后,自鎖件50和閥體10之間解鎖。止轉切面與配合切面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
[0048]在本實施例中,止轉部13包括止轉套筒,止轉套筒具有止轉內孔,止轉內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止轉內孔的孔壁形成止轉切面。自鎖件50為鎖定套筒,鎖定套筒的外側壁形成配合切面。本實施例的球閥在止轉內孔的孔壁上開設有止轉切面,相應地在自鎖件50的外壁面上開設有配合切面。這樣,止轉內孔具有更多的止轉切面,相應地,鎖定套筒具有更多的配合切面,因此,配合切面具有多個的控制流體流量的開度位置,即鎖定套筒轉過一個角度后,每個配合切面均轉動到相鄰的下一個止轉切面配合,從而控制閥芯球30相對于閥體10的不同開度大小以控制流體流量大小。自鎖件50在不受外力作用時保持在鎖定位置。當球閥控制的生產系統處于正常關閉工作狀態時,工作人員首先將自鎖件50沿閥桿40的軸線方向上提,從而使得自鎖件50的配合切面與止轉切面分離,這樣使得自鎖件50由鎖定位置移動至解鎖位置,然后,工作人員轉動自鎖件50以帶動閥桿40轉動,使得閥芯球30轉動到使生產系統管路連通的位置。閥芯球30處于上述位置時,工作人員使自鎖件50沿閥桿40的軸線方向下落,使得自鎖件50的配合切面與止轉切面接觸,這樣使得自鎖件50回到鎖定位置,此時,閥芯球30不會隨意轉動。當生產系統需要中止生產工作,對生產系統中的某些部件進行必要的維護檢修或保養的時候,重復上述操作,這樣,閥芯球30就會在自鎖件50的驅動下轉動到斷開生產系統管路的位置并且使自鎖件50處于鎖定位置,從而實現生產系統的停運時閥芯球30不會隨意轉動。
[0049]在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止轉內孔的橫截面為矩形,止轉內孔的橫切面為矩形。當然,止轉內孔的橫切面不限于矩形,止轉內孔的橫切面可以是三角形、五邊形以及六邊形等。
[0050]自鎖件50具有驅動內孔,驅動內孔設置有旋轉驅動切面,閥桿40的第二端設置有與旋轉驅動切面配合的被驅動切面。結合參見圖7和圖8所示,旋轉驅動切面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切面53與第二切面54。同樣地,閥桿40的第二端上的被驅動切面為與第一切面53、第二切面54配合的兩個切面。而且,旋轉驅動切面沿自鎖件50的周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止轉切面沿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這樣,工作人員將自鎖件50上提的時候,第一切面53和第二切面54就會對自鎖件50的上提移動進行導向,并且在自鎖件50的止轉切面與配合切面分離之后,部分的旋轉驅動切面始終與被驅動切面配合,從而在自鎖件50轉動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第一切面53和第二切面54來帶動閥桿40轉動。
[0051]在現有技術中,卡扣的體積較小,其上沒有防遺失提醒的明顯標識,在工作人員操作過程中容易遺失卡扣。卡扣一旦遺失,將無法實現對閥桿40形成自鎖的功能,因而存在安全隱患。
[0052]本實施例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具體地,結合參見圖6和圖7所示,自鎖件50與閥桿40的第二端之間設置有防脫結構。其中,防脫結構包括設置在自鎖件50上的第一銷孔51以及連接在閥桿40上的定位銷60,第一銷孔51為腰形孔,定位銷60穿設在第一銷孔內。由于自鎖件50上的第一銷孔51通過定位銷60被限位在閥桿40上,因此,當工作人員將自鎖件50上提的時候,在自鎖件50的止轉切面與配合切面分離之后,第一銷孔51的下沿會與定位銷60接觸,從而實現對自鎖件50的限位以防止自鎖件50完全脫開而丟失。
[0053]在本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防脫結構還包括設置在自鎖件50上的第二銷孔52,第二銷孔52與第一銷孔51相對設置且第二銷孔52為腰形孔,閥桿40的第二端上開設有第三銷孔,定位銷60依次穿設在第一銷孔51、第三銷孔及第二銷孔52內。這樣,自鎖件50通過第一銷孔51和第二銷孔52同時對自鎖件50進行限位,使得自鎖件50受力均勻。為了使自鎖件50可以在沿閥桿40的軸線方向上順利地移動,第一銷孔51與第二銷孔52均設置為尺寸相同的腰形孔。為了保證自鎖件50能夠順利地移動至解鎖位置,第一銷孔51沿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以及第二銷孔52沿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止轉部13沿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上尺寸。
[0054]如圖3所不,在本實施例中,閥桿40的周向上開設有第一密封槽,并且在第一密封槽內安裝有第一密封圈70。為了保證閥桿40與閥體10之間的密封效果,第一密封槽和第一密封圈70均為兩個。
[0055]為了保證球閥的密封效果,閥體10內開設有第二密封槽,安裝在第二密封槽內的第二密封圈81與閥芯球30的表面相抵接。閥座20內開設有第三密封槽,安裝在第三密封槽內的第三密封圈82與閥芯球30的表面相抵接。通過第二密封圈81、第三密封圈82與閥芯球30之間的配合,從而保證了球閥的密封效果,防止了通過球閥的流體的泄漏。
[0056]在第一實施例中,為了使自鎖件50在處于解鎖位置時不會自動落下而保持解鎖狀態,因此,球閥還包括限位結構90;限位結構90包括限位組件93和至少兩個限位孔(第一實施例的限位組件93和限位孔之間的配合結構未圖示,關于第一實施例的限位組件93和限位孔之間的配合結構示意圖,可參見第二實施例的圖11以及第三實施例的圖14所示)。至少兩個限位孔包括上下依次開設在自鎖件50的孔壁上的第一孔壁限位孔91和第二孔壁限位孔92(第一孔壁限位孔91為遠離閥體10設置的第一限位孔,第二孔壁限位孔92為靠近閥體10設置的第二限位孔),限位組件93設置在閥桿40上(或者,限位組件93設置在閥桿40和自鎖件50之間,此時,當閥桿40和自鎖件50之間的間隔距離較小時,此時在閥桿40上開設安裝孔,限位組件93安裝在安裝孔內;當閥桿40和自鎖件50之間的間隔距離較大時,此時不必在閥桿40上開設安裝孔,直接將限位組件93連接在閥桿40上即可)。限位組件93包括可沿閥桿40的徑向伸縮的限位頭931和彈簧932,彈簧932對限位頭931具有彈性預緊力。當在閥桿40上開設安裝孔時,彈簧932安裝在安裝孔內,限位頭931在安裝孔內伸縮移動,閥桿40與閥體10解鎖時,限位頭931伸進遠離閥體10的第一孔壁限位孔91內。此外,限位組件93還可以選用現有的螺釘式彈簧彈珠部件,閥桿40與閥體10鎖定時,限位頭931伸進靠近閥體10的第二孔壁限位孔92內。
[0057]當然,本實施例還可以僅僅開設第一孔壁限位孔91,并在閥桿40上開設安裝孔以安裝限位組件93。當閥桿40與閥體10解鎖時,限位頭931伸進遠離閥體10的第一孔壁限位孔91內;當閥桿40與閥體10鎖定時,限位頭931抵接在自鎖件50的孔壁上,此時彈簧932被保持壓縮的狀態而伸進安裝孔內。與僅僅開設第一孔壁限位孔91的方式相比較,同時開設第一孔壁限位孔91和第二孔壁限位孔92的方式的優點在于,當閥桿40被旋轉至閥芯球30關閉的位置,彈簧932此時處于自然伸長的狀態或者彈簧932此時的壓縮量減小,因而彈簧932不會一直受擠壓,從而有效延長彈簧932的使用壽命。
[0058]當自鎖件50位于解鎖位置而限位頭931伸進遠離閥體10的第一限位孔內,此時,定位銷60位于第一銷孔51和第二銷孔52的最下端;當自鎖件50位于鎖定位置時,此時,定位銷60位于第一銷孔51和第二銷孔52的最上端。
[0059]如圖9至圖13所示,其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相比較,主要具有以下不同之處。
[0060]在第二實施例中,止轉部13包括凸起部,該凸起部設置在閥體10上并且位于操作孔12外的操作孔12的端部上,并且,自鎖件50為鎖定套筒,鎖定套筒的朝向閥體10的一端上開設有與凸起部對應的卡口,在閥芯球30處于導通狀態時自鎖件50處于鎖定位置(當然,根據具體設備系統輸送流體的具體需要,也可以在閥芯球30處于關閉狀態時自鎖件50處于鎖定位置),凸起部卡在卡口內,以將閥桿40與閥體10鎖定。具體地,如圖9和圖1O所示,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卡口包括與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一對應的第一卡口501和第二卡口 502,自鎖件50處于鎖定位置時,第一凸起部131與第二凸起部132分別卡在第一^^口 501和第二卡口 502內。此時,由第一凸起部131與第一^^口 501配合,以及第二凸起部132與第二卡口 502配合,以形成在閥芯球30處于導通狀態時的鎖定狀態。[0061 ] 在第二實施例中,球閥還包括限位銷503,限位銷503穿設在閥桿40內,在閥芯球30處于導通狀態時,限位銷503的端部與第一凸起部131接觸,限位銷503的端部位于第一卡口501內,在閥芯球30處于關閉狀態時,限位銷503的端部與第二凸起部132接觸,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均與第一卡口 501和第二卡口 502脫離。為了能夠便于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的加工,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相對于操作孔12的軸線對稱設置。當第一凸起部131與第二凸起部132對稱設置時,限位銷503可以穿過閥桿40設置。此時,當閥芯球30處于導通狀態時,限位銷503的第一端與第一凸起部131接觸,限位銷503的第二端與第二凸起部132接觸;當閥芯球30處于關閉狀態時,限位銷503的第一端與第二凸起部132接觸,第二端與第一凸起部131接觸。這樣就簡化了限位銷503與第一凸起部131、第二凸起部132之間的配合關系。
[0062]如圖11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閥桿40與操作孔12的孔壁之間依次安裝了閥桿墊圈603、閥桿密封圈602和壓緊件601,閥桿墊圈603靠近閥芯球30并且與閥體10之間壓緊,閥桿密封圈602為防止流體二次泄露的密封填料,為了將閥桿墊圈603及閥桿密封圈602安裝穩固,壓緊件601與操作孔12的孔壁之間通過螺紋連接,從而對閥桿密封圈602、閥桿墊圈603依次壓緊。
[0063]在第二實施例中,該球閥還包括閥帽604,閥帽604蓋在自鎖件50外,并通過閥帽密封圈605對閥帽604與自鎖件50之間進行密封,防止流體的再次泄露出球閥外。
[0064]在第二實施例中,可以同時設置防脫結構和限位結構90,也可以僅設置限位結構即可。限位結構90在第二實施例中不僅具有限位的作用,還具有防滑作用。當自鎖件50位于解鎖位置時,此時,限位結構90中的限位頭931與遠離閥體10設置的第一限位孔配合,從而對自鎖件50起到限位和防滑雙重作用。限位作用是指當自鎖件50處于該位置時,自鎖件50即可不需再提升而進行旋轉操作了;防滑作用是指當子所處于該位置時,自鎖件50不再自動滑落而回到鎖定位置,從而減少了工作人員頻繁上提自鎖件50的次數。
[0065]第二實施例除上述結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外,其余結構均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66]如圖14所示,其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相比較,第三實施例具有以下不同之處。限位孔包括上下設置在閥桿40上的第三閥桿限位孔94和第四閥桿限位孔95(第四閥桿限位孔95為遠離閥體10設置的第一限位孔,第三閥桿限位孔94為靠近閥體10設置的第二限位孔),第三閥桿限位孔94靠近閥芯球30,閥桿40與閥體10鎖定時,限位頭931伸進第三閥桿限位孔94內,閥桿40與閥體10解鎖時,限位頭931伸進第四閥桿限位孔95內。當然,本實施例中也可以僅僅開設第四閥桿限位孔95。在第三實施例中,可以同時設置防脫結構和限位結構90,也可以僅設置限位結構即可。
[0067]第三實施例除上述結構與第二實施例不同外,其余結構均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006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球閥,包括: 相互連接的閥體(10)和閥座(20),所述閥體(10)和所述閥座(20)之間形成閥腔,所述閥體(10)具有與所述閥腔連通的操作孔(12); 閥芯球(30),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閥腔內; 閥桿(40),所述閥桿(40)的第一端與所述閥芯球(30)固定連接,所述閥桿(40)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操作孔(12)內以驅動所述閥芯球(30)轉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閥體(10)上具有止轉部(13); 所述球閥還包括:沿所述閥桿(40)的軸線方向可移動地套設在所述閥桿(40)的第二端上的自鎖件(50),所述自鎖件(50)上設置有與所述止轉部(13)配合的配合部,所述自鎖件(50)具有使所述止轉部(13)與所述配合部接觸的鎖定位置以及使所述止轉部(13)與所述配合部分離的解鎖位置,所述自鎖件(50)位于所述鎖定位置時不能轉動,所述自鎖件(50)位于所述解鎖位置時能夠與所述閥桿(40)同步轉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轉部(13)設置在所述操作孔(12)的遠離所述閥腔的一端,所述止轉部(13)包括止轉切面,所述配合部包括與所述止轉切面配合的配合切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轉部(13)包括止轉套筒,所述止轉套筒具有止轉內孔,所述止轉內孔的橫截面為多邊形,所述止轉內孔的孔壁形成所述止轉切面,所述自鎖件(50)為鎖定套筒,所述鎖定套筒的外側壁形成所述配合切面。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轉內孔的橫截面為矩形。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鎖件(50)具有驅動內孔,所述驅動內孔設置有旋轉驅動切面,所述閥桿(40)的第二端設置有與所述旋轉驅動切面配合的被驅動切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切面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切面(53)與第二切面(54)。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驅動切面沿所述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止轉切面沿所述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鎖件(50)與所述閥桿(40)的第二端之間設置有防脫結構。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結構包括設置在所述自鎖件(50)上的第一銷孔(51)以及連接在所述閥桿(40)上的定位銷(60),所述第一銷孔(51)為腰形孔,所述定位銷(60)穿設在所述第一銷孔(51)內。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脫結構還包括設置在所述自鎖件(50)上的第二銷孔(52),所述第二銷孔(52)與所述第一銷孔(51)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銷孔(52)為腰形孔,所述閥桿(40)的第二端上開設有第三銷孔,所述定位銷(60)依次穿設在所述第一銷孔(51 )、所述第三銷孔及所述第二銷孔(52)內。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銷孔(51)沿所述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與所述第二銷孔(52)沿所述自鎖件(50)的軸向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所述止轉部(13)沿所述自鎖件(5 O)的軸向方向的尺寸。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轉部(13)包括凸起部; 所述自鎖件(50)為鎖定套筒,所述鎖定套筒的朝向所述閥體(10)的一端上開設有與凸起部對應的卡口,所述自鎖件(50)處于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凸起部卡在所述卡口內,以將所述閥桿(40)與所述閥體(10)鎖定。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部(131)和第二凸起部(132),所述卡口包括與所述第一凸起部(13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32)——對應的第--^口(501)和第二卡口(502),所述自鎖件(50)處于所述鎖定位置時,所述第一凸起部(131)與所述第二凸起部(132)分別卡在所述第一卡口(501)和所述第二卡口(502)內。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3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32)相對于所述操作孔(12)的軸線對稱設置。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閥還包括限位銷(503),所述限位銷(503)穿設在所述閥桿(40)內; 在所述閥芯球(30)處于導通狀態時,所述限位銷(503)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凸起部(131)接觸,所述限位銷(503)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卡口(501)內; 在所述閥芯球(30)處于關閉狀態時,所述限位銷(503)的端部與所述第二凸起部(132)接觸,所述第一凸起部(13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132)均與所述第一卡口(501)和所述第二卡口(502)脫離。16.根據權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閥還包括限位結構(90);所述限位結構(90)包括: 沿所述閥桿(40)的軸線方向設置在所述自鎖件(50)的孔壁上或者所述閥桿(40)上的并且遠離所述閥體(10)的第一限位孔; 限位組件(93),所述限位組件(93)設置在所述閥桿(40)或者所述自鎖件(50)上,所述限位組件(93)包括可沿所述閥桿(40)的徑向伸縮的限位頭(931),所述閥桿(40)與所述閥體(10)解鎖時,所述限位頭(931)伸進所述第一限位孔內。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90)還包括靠近所述閥體(10)設置的第二限位孔; 所述第一限位孔設置于所述自鎖件(50)的孔壁上,所述第二限位孔設置于所述自鎖件(50)的孔壁上; 或者,所述第一限位孔設置于所述閥桿(40)上,所述第二限位孔設置于所述閥桿(40)上; 其中,當所述閥桿(40)與所述閥體(10)鎖定時,所述限位頭(931)伸進所述第二限位孔內。
【文檔編號】F16K35/02GK105822825SQ201610040710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0日
【發明人】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