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零件保護工具,具體是指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汽車檢測技術是從汽車維修技術衍生出來,由汽車維修伴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在早期的汽車維修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有經驗的維修人員發現汽車故障并作有針對性的修理,即過去人們常講的“望(眼看)”(例如:通過觀察汽車外觀或車輛行駛狀態判斷故障)、“聞(耳聽)”(例如:通過發動機等運轉發聲判斷故障)、“問(詢問)(例如:通過詢問駕車人員車輛使用情況或現象判斷故障)、“切(手摸)”(例如:通過手摸感受溫度、振動、壓力等現象判斷故障)方式。隨著現代機電測控技術進步,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汽車檢測技術也飛速發展。目前人們能依靠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對汽車進行不解體檢測,而且安全、迅速、可靠。安全環保檢測是指對汽車實行定期和不定期安全運行和環境保護方面所進行的檢測;目的是在汽車不解體情況下建立安全和公害監控體系,確保車輛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觀容貌和良好的安全性能,限制汽車的環境污染程度,使其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工況下運行。綜合性能檢測是指對汽車實行定期和不定期綜合性能方面的檢測;目的是在汽車不解體情況下,對運行車輛確定其工作能力和技術狀況,查明故障或隱患部位及原因,對維修車輛實行質量監督,建立質量監控體系,確保車輛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動力性、經濟性、排氣凈化性和噪聲污染性,以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0003]聯軸器是汽車底盤功率檢測設備中常用的原件,其作用是用來聯接不同機構中的主動軸和從動軸,使之共同旋轉以傳遞扭矩的機械零件,在高速重載的動力傳動中,有些聯軸器還有緩沖、減振和提高軸系動態性能的作用,聯軸器由兩半部分組成,分別與主動軸和從動軸聯接。一般動力機大都借助于聯軸器與工作機相聯接。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聯軸器經常出現以下故障:聯軸器齒面麿損嚴重;聯軸器齒圈產生軸向位移量較大,甚至不能嚙合;聯軸器發生斷齒現象;聯軸器對口螺栓折斷。這些故障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起重配件聯軸器油量不足或缺油,或油脂使用不當,造成油脂鈣化,致使齒面間無法潤滑,或潤滑不好產生齒面磨損嚴重;聯軸器受到外界的垂直擊打作用后的損壞。對于第一種原因,通常是采用黃油潤滑來解決,將黃油涂抹在聯軸器上,然后裝配;對于第二種原因,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也沒有相應的文字記載。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解決目前的汽車檢測車間中聯軸器存在的容易損壞、難以加入潤滑油的問題,達到保護聯軸器的目的。
[0005]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包括軸向板,軸向板彎曲成半圓柱的側面,在軸向板的兩個半圓端口上安裝有半環狀的端面板,在所述軸向板上設置有多個通孔,通孔位于軸向板的端面上,且其開口端位于軸向板的外表面,在所述軸向板上設置有連通軸向板內壁和外壁的螺孔,在該螺孔內安裝有與螺孔相匹配的絲堵。兩個保護套為一對,組合形成整體呈圓柱狀的結構,單個的保護套整體呈半圓柱狀,具有一個軸向板和位于軸向板兩端的端面板,軸向板彎曲后形成圓柱狀的半個側壁,在側壁兩端分別安裝有半圓環狀的端面板,端面板連接在軸向板形成的圓柱徑向上,通過設置通孔,通孔的開口位于軸向板的端面和外側面上,而并未延伸至軸向板的內側,使用時,將兩個相同型號的保護套端面與端面配合,在通孔內用螺栓將兩個半圓柱狀的保護套連接成圓柱狀的整體,聯軸器位于圓柱狀整體的內部,端面板的內徑與聯軸器兩端的軸直徑相匹配,如此,在聯軸器的轉動過程中,保護套隨其轉動而轉動,在保護套內添加足夠的黃油即可實現對聯軸器的保護,同時,保護套也能防止聯軸器受到外力的撞擊等作用,解決了聯軸器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撞擊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聯軸器,避免了黃油落下的問題,達到了黃油的利用率提高的目的,當需要加入潤滑油時,通過在軸向板上設置螺孔,螺孔內安裝絲堵的方式,只需要將絲堵松開,即可注入潤滑油,不論是采用黃油潤滑還是機油潤滑的方式,均可以通過絲堵任意加入,減少了拆開整個保護套的工作,簡化了操作程序,增強了其實用性。
[0006]在所述兩個端面板內側均至少設置有一個密封環。進一步講,為了保證保護套整體的密封性能,避免潤滑油的泄漏,采用在保護套的端面板內側安裝密封環的結構形式,可以有效增加泄漏的途徑距離,通過彎折的形式而起到良好密封其內部空腔的作用。
[0007]所述密封環為兩個,且其直徑從端面板向內依次減小。進一步講,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采用兩個密封環的結構形式,其直徑從端面板向內依次減小,對于潤滑油來講,如此的密封已經足夠滿足要求。
[0008]所述軸向板、端面板、以及密封環為由硬質塑料形成的一體結構。進一步講,為了降低整體的制造成本,采用硬質塑料作為原料,利用模具注塑成型工藝或者模具沖壓成形工藝,一次性成型,其成本較低,而且硬質塑料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避免其本身對聯軸器的損壞。
[0009]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I本發明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在聯軸器的轉動過程中,保護套隨其轉動而轉動,在保護套內添加足夠的黃油即可實現對聯軸器的保護,同時,保護套也能防止聯軸器受到外力的撞擊等作用,解決了聯軸器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撞擊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聯軸器,避免了黃油落下的問題,達到了黃油的利用率提高的目的,當需要加入潤滑油時,通過在軸向板上設置螺孔,螺孔內安裝絲堵的方式,只需要將絲堵松開,即可注入潤滑油,不論是采用黃油潤滑還是機油潤滑的方式,均可以通過絲堵任意加入,減少了拆開整個保護套的工作,簡化了操作程序,增強了其實用性;
2本發明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采用在保護套的端面板內側安裝密封環的結構形式,可以有效增加泄漏的途徑距離,通過彎折的形式而起到良好密封其內部空腔的作用;
3本發明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采用硬質塑料作為原料,利用模具注塑成型工藝或者模具沖壓成形工藝,一次性成型,其成本較低,而且硬質塑料具有一定的彈性,可以避免其本身對聯軸器的損壞。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中標記及相應的零部件名稱:
1-軸向板,2-端面板,3-通孔,4-密封環,5-絲堵。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
[0013]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包括一個軸向板I和位于軸向板I兩端的端面板2,軸向板I彎曲后形成圓柱狀的半個側壁,在側壁兩端分別安裝有半圓環狀的端面板2,端面板2連接在軸向板I形成的圓柱徑向上,還設置有通孔3,通孔3的開口位于軸向板I的端面和外側面上,在兩個端面板2內側均設置有兩個密封環4,兩個密封環4與端面板2構成三個臺階狀結構,采用硬質塑料作為原料,利用模具注塑成型工藝或者模具沖壓成形工藝,一次性形成軸向板與端面板、以及密封環的一體結構,在軸向板I上設置有螺孔,在該螺孔內安裝有絲堵5,絲堵5旋轉后可以取下或者擰緊,作為最佳位置,絲堵5最好位于軸向板I的中間位置,即和軸向板I端面的距離相等,便于形成對稱結構,其強度也最尚。
[0014]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上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包括軸向板(1),軸向板(I)彎曲成半圓柱的側面,在軸向板(I)的兩個半圓端口上安裝有半環狀的端面板(2),在所述軸向板(I)上設置有多個通孔(3),通孔(3)位于軸向板(I)的端面上,且其開口端位于軸向板(I)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向板(I)上設置有連通軸向板(I)內壁和外壁的螺孔,在該螺孔內安裝有與螺孔相匹配的絲堵(5);兩個保護套為一對,組合形成整體呈圓柱狀的結構,單個的保護套整體呈半圓柱狀,具有一個軸向板和位于軸向板兩端的端面板,軸向板彎曲后形成圓柱狀的半個側壁,在側壁兩端分別安裝有半圓環狀的端面板,端面板連接在軸向板形成的圓柱徑向上,通過設置通孔,通孔的開口位于軸向板的端面和外側面上,而并未延伸至軸向板的內側,使用時,將兩個相同型號的保護套端面與端面配合,在通孔內用螺栓將兩個半圓柱狀的保護套連接成圓柱狀的整體,聯軸器位于圓柱狀整體的內部,端面板的內徑與聯軸器兩端的軸直徑相匹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兩個端面板(2)內側均至少設置有一個密封環(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環(4)為兩個,且其直徑從端面板(2)向內依次減小。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板(1)、端面板(2)、以及密封環(4)為由硬質塑料形成的一體結構。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布了一種聯軸器的黃油添加方法,包括軸向板,軸向板彎曲成半圓柱的側面,在軸向板的兩個半圓端口上安裝有半環狀的端面板,在所述軸向板上設置有多個通孔,通孔位于軸向板的端面上,且其開口端位于軸向板的外表面,在所述軸向板上設置有連通軸向板內壁和外壁的螺孔,在該螺孔內安裝有與螺孔相匹配的絲堵。本發明通過在軸向板上設置螺孔,螺孔內安裝絲堵的方式,只需要將絲堵松開,即可注入潤滑油,不論是采用黃油潤滑還是機油潤滑的方式,均可以通過絲堵任意加入,簡化了操作程序,增強了其實用性,解決了聯軸器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外界撞擊的問題,相對于傳統的聯軸器,避免了黃油落下的問題,達到了黃油的利用率提高的目的。
【IPC分類】F16N1/00
【公開號】CN105156864
【申請號】CN201510455506
【發明人】劉楷
【申請人】成都凱隆機械維修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