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轉臺結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剎車結構為環抱式轉臺剎車結構,俗稱環剎,通過接觸的圓環面之間產生的靜摩擦力矩達到有效防松的目的。與碟剎相比,剎車扭矩大,適合用在低轉速速大扭矩數控轉臺上,制造加工難度大,裝配難度高,制造成本高。
[0003]現有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不帶對流排氣孔,在非剎車工況下,剎車片容易被高速旋轉時吸入的氣體壓死在不轉的底座上,加速剎車片磨損失效,剎車片上不帶冷卻孔,剎車片容易過熱抱死,與剎車片接觸的零件上沒有螺旋槽,剎車摩擦力矩小,且不易散熱,剎車效果差,易導致剎車片過熱抱死。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加工難度小,容易裝配,能夠有效降低制造成本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包括:轉臺臺面、旋轉軸和剎車片,轉臺臺面與所述旋轉軸連接,剎車片與旋轉軸連接,所述剎車片設于油缸與活塞之間的間隙內,所述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冷卻孔,非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對流排氣孔,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一側與油缸接觸,另一側與活塞接觸,與剎車片相接觸的油缸和活塞端面上均開設有螺旋槽。
[0006]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摩擦接觸面設于剎車片的外圈,外圈上開設有至少24個冷卻孔。
[0007]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24個冷卻孔排布成2圈,各冷卻孔孔徑大小相同且互相交錯設置。
[0008]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非摩擦接觸面設于剎車片的內圈,該內圈上開設有至少12個對流排氣孔。
[0009]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油缸內圈設有至少24個均勻分布的螺旋槽,活塞外圈設有至少24個均勻分布的螺旋槽。
[0010]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與油缸之間留有0.1-0.2mm的間隙,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與活塞之間留有0.1-0.2mm的間隙。
[0011]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活塞上連接有液壓管接頭,液壓油從液壓管接頭朝油缸方向流入活塞腔體內。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能夠使剎車片高速旋轉時左右兩端氣壓達到平衡狀態,從而有效避免把剎車片壓死固定不動的零件油缸的右端面上;剎車時能夠利用風流作用提高散熱冷卻效果,從而提高剎車結構的使用壽命,提高剎車結構的可靠性;還能在剎車時增加摩擦接觸面摩擦阻力,從而提高剎車扭矩和剎車效果。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發明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的中剎車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的剎車片的立體圖;
圖4是圖1所示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的中油缸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所示的油缸的立體圖;
圖6是圖1所示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的中活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所示的活塞的立體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轉臺臺面,2、旋轉軸,3、剎車片,4、過渡軸,5、冷卻孔,6、對流排氣孔,7、油缸,8、活塞,9、螺旋槽,10、液壓管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5]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包括:轉臺臺面1、旋轉軸2和剎車片3,轉臺臺面I通過螺釘和定位銷與過渡軸4連接成剛性整體,旋轉軸2與過渡軸4通過螺釘和定位銷連接成剛性整體,從而使轉臺臺面I與所述旋轉軸2剛性連接,剎車片3通過螺釘和定位銷與旋轉軸2連接成剛性整體,從而使轉臺臺面I與剎車片3剛性連接。
[0016]為了保證轉臺軸參與聯動時剎車片3能夠自由旋轉,所述剎車片3設于油缸7與活塞8之間的間隙內。
[0017]殺Ij車片3的摩擦接觸面與油缸7之間留有0.1-0.2mm的間隙,剎車片3的摩擦接觸面與活塞8之間留有0.1-0.2mm的間隙。
[0018]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優選間隙均為0.2mm。
[0019]所述剎車片3的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冷卻孔5,其中,摩擦接觸面設于剎車片3的外圈,外圈上開設有至少24個冷卻孔5。24個冷卻孔5排布成2圈,各冷卻孔5孔徑大小相同且互相交錯設置。如圖2和圖3所示。
[0020]冷卻孔5的作用是在剎車時能夠利用風流作用提高散熱冷卻效果,從而提高剎車結構的使用壽命,提高剎車結構的可靠性;剎車時增加摩擦接觸面摩擦阻力,從而提高剎車扭矩和剎車效果。
[0021]為了在軸參與聯動的工況下(即在非剎車工況下),在為了避免高速旋轉時吸入的氣體把剎車片3壓死在固定不動的油缸7的端面上。在非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對流排氣孔6ο
[0022]非摩擦接觸面設于剎車片3的內圈,該內圈上開設有至少12個對流排氣孔6。如圖2和圖3所示。
[0023]對流排氣孔6的作用是使剎車片3高速旋轉時左右兩端面氣壓達到平衡狀態,從而有效避免把剎車片3壓死固定不動的油缸7的端面上。
[0024]剎車片3的摩擦接觸面一側與油缸7接觸,另一側與活塞8接觸,與剎車片3相接觸的油缸7和活塞8端面上均開設有螺旋槽9。
[0025]如圖4和圖5所示,油缸7內圈設有至少24個均勻分布的螺旋槽9,活塞8外圈設有至少24個均勻分布的螺旋槽9。
[0026]螺旋槽9的作用是在剎車時能夠利用風流作用提高散熱冷卻效果,從而提高剎車結構的使用壽命,提高剎車結構的可靠性;剎車時增加摩擦接觸面摩擦阻力,從而提高剎車扭矩和剎車效果。
[0027]如圖6和圖7所不,所述活塞8上連接有液壓管接頭10,液壓油從液壓管接頭10朝油缸7方向流入活塞8腔體內。
[0028]當轉臺在不需要C軸參與聯動的工況工作時液壓系統通過液壓管接頭10將液壓油打入活塞8的腔體內,活塞8受到向油缸7方向的壓力向左產生彎曲變形并壓緊剎車片3,使剎車片3也向油缸7方向產生彎曲變形并壓緊固定不動的油缸7的端面從而產生的靜摩擦力矩達到有效防松的目的。
[0029]本發明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能夠使剎車片3高速旋轉時左右兩端氣壓達到平衡狀態,從而有效避免把剎車片3壓死固定不動的零件油缸7的右端面上;剎車時能夠利用風流作用提高散熱冷卻效果,從而提高剎車結構的使用壽命,提高剎車結構的可靠性;還能在剎車時增加摩擦接觸面摩擦阻力,從而提高剎車扭矩和剎車效果。
[0030]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包括:轉臺臺面、旋轉軸和剎車片,轉臺臺面與所述旋轉軸連接,剎車片與旋轉軸連接,所述剎車片設于油缸與活塞之間的間隙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冷卻孔,非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對流排氣孔,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一側與油缸接觸,另一側與活塞接觸,與剎車片相接觸的油缸和活塞端面上均開設有螺旋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摩擦接觸面設于剎車片的外圈,外圈上開設有至少24個冷卻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24個冷卻孔排布成2圈,各冷卻孔孔徑大小相同且互相交錯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非摩擦接觸面設于剎車片的內圈,該內圈上開設有至少12個對流排氣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油缸內圈設有至少24個均勻分布的螺旋槽,活塞外圈設有至少24個均勻分布的螺旋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與油缸之間留有0.1-0.2mm的間隙,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與活塞之間留有0.1-0.2mm的間隙。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連接有液壓管接頭,液壓油從液壓管接頭朝油缸方向流入活塞腔體內。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轉臺端面接觸式剎車結構,所述剎車片設于油缸與活塞之間的間隙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冷卻孔,非摩擦接觸面上開設有對流排氣孔,剎車片的摩擦接觸面一側與油缸接觸,另一側與活塞接觸,與剎車片相接觸的油缸和活塞端面上均開設有螺旋槽。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能夠使剎車片高速旋轉時左右兩端氣壓達到平衡狀態,從而有效避免把剎車片壓死固定不動的零件油缸的右端面上;剎車時能夠利用風流作用提高散熱冷卻效果,從而提高剎車結構的使用壽命,提高剎車結構的可靠性;還能在剎車時增加摩擦接觸面摩擦阻力,從而提高剎車扭矩和剎車效果。
【IPC分類】F16D65-847, F16D121-04, F16D65-14, F16D65-12
【公開號】CN104864003
【申請號】CN201510273133
【發明人】夏向陽, 李旭華, 王陳偉
【申請人】江蘇新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