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控輪灌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微灌用水控制閥技術領域,是一種液控輪灌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微灌系統主要為滴灌系統和噴灌系統,灌溉系統首部通常由水泵、變頻器、壓力調節閥等設備構成,變頻器固定安裝在水泵上,水泵和干管固定安裝在一起,在干管上固定分布有支管,在支管上固定分布有毛管,在支管或毛管上固定安裝有閥門,在毛管的上固定安裝有滴頭或噴頭,水經干管、支管和毛管以水滴的形式或噴灑的形式滴入植物根部附近土壤或植物葉面的一種灌水方法,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
[0003]通常微灌系統采用的是輪灌工作方式,即將系統分成若干個輪灌組,由閥門進行控制。每次開啟一個輪灌組的閥門,其余閥門則處于關閉狀態,一組灌溉結束后,進行下一組,直至所有輪灌組都灌溉一次,一個灌溉周期結束。微灌系統劃分輪灌組后,灌溉的管理就成為按輪灌制度,對田間閥門進行開、閉的管理。現有灌溉管理分為人工灌溉管理和自動化灌溉管理,人工灌溉管理就是在灌溉時靠人工手動控制支管上閥門的開啟或關閉進行灌溉。但這種手動控制微灌水閥的方式費時費力、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自動化灌溉管理通常是以電磁閥作為系統的執行器件,以電能或太陽能為動力,通過電控設備對微灌水閥進行自動控制,但是自動控制的微灌水閥不但管理維護成本較高,而且電磁控制水閥存在水閥結構復雜、成本高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液控輪灌閥,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現有手動控制的微灌水閥工作效率較低,自動控制系統中的微灌水閥存在的結構復雜、成本高的問題,可實現微灌水閥的自行按輪灌制度開啟和關閉,實現自動運行管理。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液控輪灌閥,包括閥殼體和閥芯體;閥殼體的內部有閥腔,閥殼體上有進水口和出水口,進水口和出水口分別與閥腔相連通,閥腔內安裝有能夠因液壓變化而由一個控制位轉動至另一個控制位的閥芯體;所述控制位的數量不少于兩個,其中一個控制位為通水狀態,其余控制位為截止狀態。
[0006]下面是對上述發明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上述出水口的數量可為不少于一個。
[0007]上述出水口的數量可為兩個。
[0008]上述閥芯體可為開口朝下的杯狀體,閥芯體的內部有芯體腔,芯體腔的開口與閥殼體的進水口相通,對應閥殼體出水口位置的閥芯體外側面上有芯體出水孔,芯體出水孔的內端與芯體腔相通;閥芯體通過彈性壓力件和棘齒裝置安裝在閥腔內,彈性壓力件壓緊在閥芯體的上端并使其固定在閥殼體的相應控制位上,能夠被壓力液體推動上移的閥芯體通過棘齒裝置能夠相對閥殼體按規定角度定向轉動而由一個控制位切換至另一個控制位。
[0009]上述棘齒裝置可包括導引凸臺、波齒環、下凸齒臺和上凸齒臺;閥腔的底壁上或側壁下部設有不少于兩個的導引凸臺,各導引凸臺呈環狀排布,各導引凸臺的上端分別有導引斜面,各導引凸臺的導引斜面為一致沿逆時針向上傾斜的斜面或一致沿順時針向上傾斜的斜面,相鄰兩個導引凸臺之間形成限位卡槽,閥芯體上方的閥腔內固定有波齒環,波齒環的下端面均勻分布有齒尖向下的波狀齒,相鄰兩波狀齒之間形成波齒槽,各波狀齒的齒尖與兩側相鄰的波齒槽之間分別連接有平滑的導向面,彈性壓力件套裝在波齒環內;環繞閥芯體的下部外側均勻分布有下凹槽,相鄰兩個下凹槽之間形成下凸齒臺,下凸齒臺位于限位卡槽內,下凸齒臺的下端面為與導引斜面傾斜方向一致的下凸齒斜面,環繞閥芯體的上部外側均勻分布有上凹槽,相鄰兩個上凹槽之間形成上凸齒臺,上凸齒臺的上端面為與導引斜面傾斜方向相反的上凸齒斜面,上凸齒斜面的頂端與其上方波狀齒的導向面中部位置相對應。
[0010]上述閥殼體可包括壓蓋和殼本體,壓蓋固定安裝在殼本體上端,殼本體的上部內壁上有定位卡槽,對應定位卡槽位置的波齒環外側設有定位凸臺,波齒環通過定位凸臺和定位卡槽固定安裝在殼本體上,閥芯體上端中部設有彈性件安裝環臺,壓蓋的下端中部設有彈性件固定柱。
[0011]上述彈性壓力件可為螺旋彈簧或碟簧或空氣彈簧或橡膠彈簧;或/和,環繞芯體出水孔的閥芯體外側面上可有芯體出水密封槽并安裝有芯體出水密封圈;或/和,環繞出水口的閥腔側壁上可有殼體出水密封槽并安裝有殼體出水密封圈。
[0012]對應上述進水口和出水口外端的閥殼體上可設有連接法蘭或連接螺紋或密封錐臺。
[0013]本發明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當壓力液體推動閥芯體上移,通過棘齒裝置使閥芯體轉動規定角度,實現由一個控制位切換至另一個控制位,能夠方便地實現微灌的輪灌作業,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長期使用可靠性好、使用維護省時省力、簡便、高效的特點。
【附圖說明】
[0014]附圖1為本發明最佳實施例的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中的編碼分別為:I為閥芯體,2為閥腔,3為進水口,4為出水口,5為芯體腔,
6為芯體出水孔,7為螺旋彈簧,8為導引凸臺,9為波齒環,10為下凸齒臺,11為上凸齒臺,
12為導引斜面,13為限位卡槽,14為波狀齒,15為導向面,16為下凸齒斜面,17為上凸齒斜面,18為壓蓋,19為殼本體,20為定位卡槽,21為彈性件安裝環臺,22為彈性件固定柱,23為芯體出水密封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6]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
[0017]在本發明中,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的描述均是根據說明書附圖1的布圖方式來進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關系是依據說明書附圖的布圖方向來確定的。
[0018]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附圖1所示,該液控輪灌閥包括閥殼體和閥芯體I;閥殼體的內部有閥腔2,閥殼體上有進水口 3和出水口 4,進水口 3和出水口 4分別與閥腔2相連通,閥腔2內安裝有能夠因液壓變化而由一個控制位轉動至另一個控制位的閥芯體I;所述控制位的數量不少于兩個,其中一個控制位為通水狀態,其余控制位為截止狀態。通過輸送水的壓力變化對本發明進行自動控制,進行通水狀態和截止狀態的切換,特別適用于較大面積的微灌作業的毛細管路輸水區域切換,通過水壓變化切換水閥工作狀態,實現了自動輪灌作業,不但作業效率較高,而且節省了較為復雜的電控設備和輸電線纜,水閥自身結構較為簡單,制造維護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快捷省力,長期使用可靠性較好。
[0019]可根據實際需要,對上述液控輪灌閥作進一步優化或/和改進:
根據實際需要,出水口 4的數量為不少于一個。當出水口 4為一個時,本發明相當于多位閥與直通接頭相結合,可以用于代替現有的連接干管與支管的閥門及直通接頭,或者用于代替現有的連接支管與滴管帶的閥門及直通接頭。
[0020]如附圖1所示,出水口 4的數量為兩個。當出水口 4為兩個時,本發明相當于多位閥與三通接頭相結合,可以用于代替現有的連接干管與支管的閥門及三通接頭,或者用于代替現有的連接支管與滴管帶的閥門及三通接頭。
[0021]如附圖1所示,閥芯體I為開口朝下的杯狀體,閥芯體I的內部有芯體腔5,芯體腔5的開口與閥殼體的進水口 3相通,對應閥殼體出水口 4位置的閥芯體I外側面上有芯體出水孔6,芯體出水孔6的內端與芯體腔5相通;閥芯體I通過彈性壓力件和棘齒裝置安裝在閥腔2內,彈性壓力件壓緊在閥芯體I的上端并使其固定在閥殼體的相應控制位上,能夠被壓力液體推動上移的閥芯體I通過棘齒裝置能夠相對閥殼體按規定角度定向轉動而由一個控制位切換至另一個控制位。通過棘齒裝置使閥芯體I轉動并限制其轉動一定角度,實現由一個控制位轉動至另一個控制位。
[0022]如附圖1所示,棘齒裝置包括導引凸臺8、波齒環9、下凸齒臺10和上凸齒臺11;閥腔2的底壁上或側壁下部設有不少于兩個的導引凸臺8,各導引凸臺8呈環狀排布,各導引凸臺8的上端分別有導引斜面12,各導引凸臺8的導引斜面12為一致沿逆時針向上傾斜的斜面或一致沿順時針向上傾斜的斜面,相鄰兩個導引凸臺8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