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換向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使進入設備的流體流換向的換向閥,這些設備可以是用于印染紗線或其它織物的設備。
在一種公知的裝置中,換向閥被安裝于主流體回路中,在該回路中,流體通過泵被泵送。流體環繞主流通回路的流動方向不變。換向閥被用于將主流體回路的流體換向到次級流體回路的一端,其中次級流體回路通過印染設備。在次級流體回路的端部,換向閥收集流體并使流體返回主回路。通過調整換向閥,流體沿次級回路的流動方向可被改變。對于印染設備的工作,需要次級回路流動的換向。流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是液體,而在另外一些情況下可以是空氣,例如在印染設備中進行干燥操作時就要求流體是空氣。
公知的換向閥被設置于印染設備之容器的下部。它包括一垂直管,該垂直管具有一入口和一可連接到主回路上的出口,并且該垂直管沿管的周邊間隔90°分布。在該管內,有一L形的閥件,該閥件具有一垂直支管和一水平支管,其中垂直支管與外管之中心垂直軸線對中,水平支管可在水平面上通過沿貫穿垂直支管的中心軸旋轉閥件而轉動。這樣,就可使水平支管在入口和連接到主回路上的出口之間移動。垂直支管的頂部被連接到次級回路的一端上,而形成在閥件和管之間的環形空間被連接到次級回路的另一端上。由于具有這種設置,使得當沿主回路流動的流體流動方向保持恒定時,沿次級回路流動的流體流動方向可通過L形的閥件沿垂直軸線的轉動而被改變,以使水平支管在與管壁上的入口流體聯通的位置和與管壁上的出口流體聯通的位置之間移動。
這種設置的一個缺陷在于當在閥件的兩個工作位置之間移動時,流體可通過從入口直接流向換向閥的出口而給次級回路設分路。當閥件位于該中間位置時,流體流與次級回路分路的事實使得主回路中泵的輸出壓力降低,并使驅動泵的馬達電流升高至最大。馬達的電流與流速成反比而不是成正比。盡管對應于閥件的移動產生流速的變化,但還是不能提供精確控制所需的線性比例。
在主流通回路中包括蝶形閥,并且將出于該目的的應用與其提供印染容器中載荷的隔離能力結合,這些都是公知的常識。
但是,尤其是對較大體積的蝶形閥來說,當閥要被打開時,極高的流速會使其保持關閉,從關閉位置打開蝶形閥所需的扭矩也可能非常大。一旦蝶形閥部分打開,它就會隨著流動的流體誤推動蝶形閥而被突然完全打開。反之,當蝶形閥接近關閉位置時會突然關閉。由于所需控制蝶形閥部件位置之可變的扭矩,使得高精確度的流動控制難以實現。
在現有技術的裝置中試圖控制流量所遇到的問題常常歸咎于不精確的流量計,實際上這些問題可能是由于用于該裝置中的蝶形閥的不穩定性造成的。
在公知的換向閥設置于印染設備的底部的情形下,因此用于控制換向閥的軸設置于閥之下并沿其垂直中心軸垂直向上延伸至閥內,并于閥件的垂直支管嚙合。因此,軸與換向閥通常設置于靠近地面的水平處。這種低的水平高度使得檢修困難以及部件可能被管道和閥所擋住,而這些部件是熱的,操作人員根本不想去碰它們。此外,軸與換向閥可被印染設備的泄漏腐蝕。檢修的困難通常意味著忽視了換向閥的維護。
也可以使用水平軸而不是垂直軸對閥件施加扭矩,但這就具有復雜的結構,而復雜的結構又會增加體積和成本。印染設備的容器一般支承在三個或更多的支腿上,這些支腿被焊接在容器上。這樣就就會使容器距離地面水平有一定距離,從而使換向閥及其驅動軸可設置于容器下。但是,當充滿液體和載有紗線或其它織物材料時容器的重量很大,這樣就會在將容器連接到支腿上的焊縫相對小的面積上作用一相當大的應力。分解的化合物可部分蒸發并產生對焊縫的化學作用。在設備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振動及溫度的反復波動也可對焊縫的應力腐蝕斷裂產生作用,而焊縫的斷裂很難修復或不可能修復。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換向閥,用于使進入設備的流體流換向,所說的換向閥包括
一閥體,該閥體具有一從入口向出口延伸的膛孔;多個設置于膛孔壁上的口;一閥件,設置于所說的膛孔內,并且可轉動以變換與所說膛孔的入口流體聯通的口和與所說膛孔的出口流體聯通的口;驅動裝置,設置成作用在閥件的周邊上,從而使其產生圓周轉動。
膛孔之入口與膛孔之出口可被用于將換向閥連接到主流通回路上。這些口可被連接到次級流通回路的端部上,這樣的閥件可以旋轉以沿次級流通回路使流動方向逆轉。在第一旋轉位置,膛孔之入口可通過一個或多個口與次級回路的第一端流體聯通,而膛孔之出口可通過一個或多個口與次級回路的第二端流體聯通。在第二旋轉位置,膛孔之入口可通過一個或多個口與次級回路的第二端流體聯通,而膛孔之出口可通過一個或多個口與次級回路的第二端流體聯通。
取代利用中心軸的軸轉動閥件,本發明提供一種驅動裝置,該裝置作用于閥件的周邊以產生旋轉。由于驅動裝置作用于閥件的周邊,所以,所需轉動和定位閥件的力減小。而且換向閥具有如下的結構流過閥的流體不會對閥件施加一個非常大的切向力,該切向力可被驅動裝置抵消掉。這樣,就可能提供閥件的精確定位。
閥件的周邊傳動而不是中央傳動在相對管道系統定位驅動裝置方面給設計者更大的自由度,而管道系統在使用時位于閥件的附近。
有許多驅動裝置可被采用。例如,在一個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包括一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沿膛孔的切線方向延伸,并且支承著一個驅動部件,該驅動部件向里凸入膛孔內,并進入閥件周邊的孔內。
在另一實施例中,驅動裝置包括一沿膛孔之切線方向延伸的齒條,該齒條與設置于閥件周邊上的齒輪齒嚙合。
設置一組口,用于與膛孔之入口流體聯通,而且閥件的轉動將在這些口之間切換,以使膛孔之入口與次級流通回路的不同端流體聯通。類似地,可設置第二組口,這些口用于與膛孔之出口流體聯通,而且閥件的轉動將在這些口之間切換以使孔之出口與次級回路的不同端流體聯通。
在又一實施例中,閥件可在(i)第一位置與(ii)第二位置之間轉動,其中在(i)第一位置上,第一或多個口與膛孔之入口流體聯通,而第二口或多個口與膛孔之出口流體聯通;在(ii)第二位置上,第一口與膛孔之出口流體聯通,第二口與膛孔之入口流聯通。因為各個口對閥件的圓周旋轉作出反應,以在與膛孔之入口流體聯通和與膛孔之出口流體聯通之間切換,因此這是一種更經濟的設置,各個口具有與入口/出口相同的作用,從而使這種設置具有雙重功能。
被閥件隔開的入口腔室和出口腔室最好沿膛孔的軸線重疊。這種重疊增加了設置口的可能性。為利用這種增加的可能性,既不是在重疊部分的上游也不是在其下游,而是最好在重疊部分上沿膛孔之縱向設置口。尤其有利的設置是所說的口設置于膛孔之公共周邊上。
在最佳實施例中,閥件具有一個或更多的第一通道和一個或更多的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起始于閥件的上游端,終止于一個或更多徑向向外對立的第一孔,第二通道起始于閥件的下游端,終止于一個或更多向外對立的第二孔。
第一和第二孔最好設置于閥件的一個公共周邊上。
在最佳實施例中,閥件包括一管和一內隔板,其中通過管壁設置有第一和第二孔;在管內內隔板限定第一和第二通道。
根據閥件相對孔的長度,第一和第二通道可分別包括所有或一些孔之入口和出口腔室。
內隔板可包括多個板,這些板沿閥件的縱向延伸并且隔離第一和第二通道。
閥件最好具有一中間位置,在該中間位置上,閥件關閉所有的口。因為該中間位置可使主流通回路與次級流通回路隔離,所以這種中間位置是必須的,例如由安裝在次級流通回路中的印染設備處理的紗線或其它織物材料在其被處理后可被更換。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裝置,這種裝置包括要求流體流換向的設備和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換向閥。
這種設備最好包括一支承在支柱上的容器和通過該支柱橫向延伸的換向閥。由于已經提供了支柱,所以不必象現有技術那樣將容器支承在支腿上,這樣就可消除將支腿連接到容器上的焊縫之斷裂的危險。支柱可具有足夠的直徑以對容器提供有力和穩定的支承。
閥件的一部分最好設置于支柱的外部。因此,驅動裝置也可被設置在支柱外部。這樣就消除了密封或類似物的需要,以能夠使驅動支柱穿過支柱作用于閥件上。
該設備最好在支柱內具有一中心導管,該導管設置于該設備之流體回路的一端上并被連接到換向閥的第一或多個口上,同時在導管和支柱之間的空間位于流體回路另一端,該導管的另一端被連接到換向閥的第二或多個口上。為簡便起見,支柱內的空間為環狀的。
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附圖中圖1為根據本發明的換向閥的立體圖,在該圖中換向閥被安裝在印染設備上,而且印染設備僅被部分示出并被剖開;圖2為一與圖1相似的視圖,但示出了整個裝置的更多部分,此時設置了被稱為外流(從里向外流動)的次級流通回路;圖3為一與圖2相似的視圖,此時,設置了被稱為內流(從外向內流動)的次級流通回路;圖4示出了圖1之換向閥的裝配順序;圖5A和5B分別為換向閥在外流過程中運行的剖視圖和立體圖;圖6A和6B分別為換向閥在內流過程中運行的剖視圖和立體圖。
首先參看圖1所示的整個裝置,印染設備包括一垂直的圓筒形容器1,該容器1被一管形支柱2支承在堅固的底板3上。由于支柱2為容器提供了堅固的支承,所以不必設置用于現有技術中的固定支腿來支承容器。
根據本發明的換向閥4沿支柱2的直徑方向從一側貫穿到另一側,從而使閥4的兩端易于從外部觸及。
換向閥4具有一頂口5,該頂口5與印染設備的導管6聯通。導管6沿向上的方向從頂口5的矩形變換為支座7的環形。
換向閥4具有兩個側口8(在圖1中僅有一個側口可見)。
換向閥4具有兩個工作位置,而且通過操縱和控制驅動裝置9而實現在這兩個工作位置之間的轉動。
換向閥4的端部被連接到主流通回路上,流體可通過一馬達驅動的泵沿主流通回路被泵送。箭頭P表示主流動回路的方向。該流動方向不會改變。換向閥4被用來將主流通回路的流體轉換到次級流通回路,并用于容納來自次級流通回路的流體,以使其返回到主流通回路。
在圖1中,左手側的箭頭A表示出當換向閥4被旋轉至第一工作位置時,沿次級流通回路的第一種流動方式。從圖中可看出,流體從頂口5排出并從導管6的頂部流出,進入次級流通回路。接下來,通過次級流通回路的流體進入側口8,以返回主流通回路。
圖1的右手側有一箭頭B,該箭頭B表示出當換向閥被旋轉到其另一工作位置時,沿次級流通回路流動的第二種方式,該流動方式與第一種流動方式方向相反。在第二種方式下,流體通過從側口8排出而進入次級流通回路。通過向下流入導管6并進入頂口5而使其返回到主流通回路中。
當然,次級流通回路的第一和第二種流動方式不會象圖1所示那樣同時存在。圖1僅示出了兩種流動方式,以試圖說明通過在兩個工作位置之間轉動換向閥4會達到什么效果。
換向閥4還有一可轉動地介于其兩個工作位置間的中間位置。在該中間位置,頂口5和側口8被關閉,以使次級流通回路與主流通回路隔離。這就使容器1上的負載改變或在負載上完成其它工序。
圖1僅是一個示意圖,細節如圖2和3所示,圖2和3所示的裝置包括印染設備和換向閥。
在圖2和3中,示出了一個托架10,該托架10安裝在支座7上,并且承受一紗線軸11形式的載荷,其中紗線軸11設置于多孔管上。
在圖2所示的次級流通回路之第一流動方式中,流體向上通過導管6進入多孔管,徑向向外通過紗線軸,然后向下通過鄰近容器1之側壁的托架10的外表面,向下進入存在于支柱2與導管6之間的環形通道,通過兩個側口8返回主流通回路。這可被稱為外流。
在圖2中,主流通回路中的流動方向的箭頭P標出了字母,但圖2中的所有其它箭頭沒有標出字母,因為這樣的箭頭太多了。所有其它的箭頭表示以第一方式沿次級流通回路的流動。
為使次級流通回路中的流動方向換向,以從圖2所示的第一方式移動到圖3所示的第二方式,換向閥4被旋轉到其另一工作位置。圖示的實施例中,包括90°的轉動。
對于圖3所示的沿次級流通回路的第二流動方式,流體通過側口8離開主流通回路,并垂直向上通過導管6與支柱2之間的環形通道。接著,流體通過托架10的外表面周邊向上流動并徑向向里通過各個線軸11上的紗線。于是,流體被位于線軸11之中心處的多孔管收集。流體向下流入多孔管中空的內部并被收集在一起,然后通過支座7的中心向下流入導管6,通過頂口5返回主流通回路。
為簡明起見,在圖3中僅主流通回路的箭頭P標出了字母。所有其它的、未標出字母的箭頭表示以第二方式沿次級流通回路的流動。
出于流體從各個線軸11的外部徑向向里朝其芯部流動的事實,圖3所示的流動為外流。
圖4示出了用于制造換向閥4之圖示的實施例的步驟(i)-(v)。完整的換向閥如圖4(v)所示。
換向閥4包括一管13形的閥體,管13有一圓柱形的孔14。法蘭15被連接到管13的兩端,以使換向閥4能夠連接到主流通回路的管道系統中,從而使換向閥接合到主流通回路中。
頂口5設置于管13的頂部,而側口8設置于管的側面。
可轉動的閥件包括一管16,該管16具有一圓柱形的外表面17和一圓柱形的內表面膛孔18。外表面17可滑動地支承在管13的膛孔14上,以允許閥件在閥體內轉動。
管16具有一頂部矩形孔和一底部矩形孔19,它們的尺寸與頂口5的尺寸相同。它還具有兩個矩形的側孔20,每個側孔20都具有與側口8相同的尺寸。孔19、20等角度間隔地分布在管16上,因此彼此間隔90°。
可轉動的閥件除管16外還包括一內隔板21,該隔板21將孔14、18分隔為一上游腔室22和一下游腔室23,其中上游腔室22起始于上游的換向閥入口端,終止于孔19;而下游腔室23起始于孔20終止于下游的換向閥出口端。
兩個腔室22、23沿其整個長度彼此重疊并且與閥件本身具有相同的長度。
上游腔室22沿流動方向可分成兩個部分,以形成通向孔19的分開的通道。下游腔室23從孔20開始分為兩個通道,當其到達下游的換向閥出口端時,這兩個通道連接在一起。
由于腔室22、23的重疊,使得孔19、20被設置于一管16的公共周邊上。因此,頂口5和側口8也設置于管13的公共周邊上。這種便利的設置意味著換向閥在縱向上十分緊湊。
內隔板21利用四個縱向的板24沿圓周方向分隔腔室22、23。端板25被用來完成上游腔室22與下游腔室23的隔離。
在如圖4(i)所示的板24、25被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圖4(ii)所示的內隔板21后,裝配好的內隔板21被縱向滑入管16的孔18內并被焊接到其上,以形成閥件。接著,裝配好的閥件縱向滑入管13的孔14內,從而使閥件的圓柱形外表面17可轉動并可滑動地支承在膛孔14上。最后得到的換向閥(不包括驅動裝置)如圖4(v)所示。
閥件16、21的轉動可通過在閥件的外圓周上沿切線方向作用一個切向力實現,而不是利用現有技術中傳統的中心軸對閥件的中心軸施加一個轉矩。
轉動閥件的驅動裝置可被設置于換向閥的任意縱向位置。但是,如圖1-3所示,將驅動裝置9設置于印染設備之外,具體地說,設置于換向閥一端的支柱2的外部是方便的。一氣動的活塞和液壓缸裝置91支承著一徑向向里延伸的插塞92(可從圖1-3中看到),該插塞92被裝置91的活塞或活塞的桿狀延長部分所支承。插塞92凸入管16的一孔內。從而,當裝置91在一活動范圍內往復移動時,插塞92能夠將一定范圍內的轉動傳給閥件16、21。該設置是這樣的,使閥件可在圖5和6所示的工作位置之間旋轉,圖5和6所示的工作位置相互是可轉動地間隔90°。
支承插塞92的裝置91之活塞或者活塞的桿狀延長部分需要通過一O形圈或類似的密封件,目的是防止流體從主流通回路泄漏。安裝插塞92的管16上的孔可以是橢圓形,或其它特定的形狀,目的是當插塞92作線性往復移動以產生閥件的轉動時,孔可適應插塞92相對孔的轉動。其意圖是在閥件的所有轉動位置上,插塞92與管16上的孔之間僅有很小的間隙或者沒有間隙,從而能夠實現閥件的精確轉動定位及在任何所選轉動位置上的精確固定。
圖5A和5B示出了用于在次級流通回路中產生外流的閥件之第一工作位置,其中在次級流通回路中產生的外流如圖2所示。在主流通回路中,空氣被一吹風機送入,并在達到換向閥之前被加熱。在空氣返回主流通回路之前,當其通過次級流通回路并以外流方式流經線軸時,空氣被潤濕,在主流通回路中空氣被冷卻并被干燥。接著,空氣繼續循環。
為移離圖5A和5B所示的第一工作位置,驅動裝置9工作,以適當地伸長或縮回,從而線性移動插塞92以產生閥件16、21的轉動,并使閥件16、21從圖5A所示的位置轉動90°到達圖6A所示的位置。這樣,孔19與20之間的圓周區域就會經過一個位置,在該位置上它關閉了所有的頂口5和側口8。在閥件的這個中間位置上,沿主流通回路和次級流通回路的流動停止。由于內隔板21截斷了從換向閥的入口到出口的直接流動,因此,不會存在任何不希望有的而且會產生不良的影響的次級流通回路的旁通,在現有技術中證明這種不良的影響是主流通回路中泵的輸出壓力的降低使驅動泵的馬達之電流上升至最大值。
通過該中間位置后,轉動90°的最終部分將閥件移動到如圖6A所示的第二工作位置上。在該工作位置上,換向閥布置成可在次級流通回路中產生內流,如圖3所示。
通過再次起動驅動裝置9而使換向閥可從第二工作位置返回到第一工作位置。這樣,驅動裝置的反復往復移動可被用于在兩個工作位置之間反復移動換向閥,每次反復移動都要經過所有的口5、8被關閉的中間位置。還有許多實現閥件所需轉動的可能方式,并且在這些可能的方式下切向力作用于閥件的圓周而不是作用于閥件的中心軸上。例如,可用齒輪齒條傳動裝置替代凸入管16之孔的插塞92,在齒輪齒條傳動裝置中,沿管16的圓柱形外表面17的圓周部分設置齒輪的齒,而且這些齒被齒條所驅動,其中齒條作為活塞和液壓缸裝置91的往復移動的活塞之延長部分而設置。
在閥件的所有轉動位置上,流體(氣體或液體)不會與閥件相互作用以產生大的或可變的旋轉力作用于閥件上,這些作用力必須通過驅動裝置9來限制。實際上,驅動裝置9施加的相對小的力能夠在閥件轉動的整個范圍內精確提供閥件所需的旋轉力。驅動裝置9提供的較小的力是足夠的,因為該力作用于距閥件的中心軸最大距離處上而不是象現有技術那樣直接作用于中心軸上。
因為只有唯一一個頂口5,但卻存在兩個側口8,所以每個側口8都僅具有頂口5一半的尺寸,即使縱向長度相同,每個側口8也僅具有頂口5圓周寬度的一半。這樣,由頂口5在次級流通回路的一端形成的橫截面積與在次級流通回路之另一端由兩個側口8形成的橫截面積相等。
當閥件處于其中間位置時,線軸11的載荷與主回路隔離,從而使主回路的主循環泵被用于輔助功能,例如通過未示出的輔助管道在工作過程的開始用液體充填容器1,或在工作過程的結尾清空容器1的液體。
通過從位于中央的中間位置向位于閥件轉動極限位置上的兩個工作位置漸進的移動,使操作人員可在中間位置和一個最大工作位置之間選擇特定的轉動位置,以提供具體所需的流速,所需的流速低于全流速。當被處理的材料例如線軸11上的紗線在特性上(例如滲透性)變化時,就需要選擇特定的流速來適應材料的特性。
這樣,操作人員就可以在零流速與最大流速之間沿次級流通回路兩個方向選擇任一流速,其中零流速是由中間位置提供的,最大流速是由閥件兩個充分旋轉的工作位置提供的。已經發現轉動閥件所需的扭矩在閥件旋轉位置的整個范圍內基本保持恒定。該基本恒定的扭矩可由一基本恒定的切向輸出動力來提供,該恒定的切向力是通過啟動驅動裝置9產生的。
為在閥體的管13內形成閥件16、21的平滑、摩擦小的旋轉,閥件可沿其圓柱形外表面17被摩擦小的材料制成的套筒支承。或者,以任何適合的方式被可轉動地在內部支承。
驅動裝置9可被設置于閥體之上,而不是設置于閥體之下,如圖所示。驅動裝置9可設置有一鎖定機構,用于固定閥件的中間旋轉位置。例如,可用一傳動機構將鎖銷插入活塞及液壓缸裝置91的活塞中,以防止進一步的移動,直到鎖銷被取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換向閥,用于使進入設備的流體流換向,所說的換向閥包括一閥體,該閥體具有一從入口向出口延伸的膛孔;多個設置于膛孔壁上的口;一閥件,設置于所說的膛孔內,并且可轉動以變換與所說膛孔的入口流體聯通的口和與所說膛孔的出口流體聯通的口;驅動裝置,設置成作用在閥件的周邊上,從而使其產生圓周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驅動裝置包括一致動器,該致動器沿所說膛孔的切線方向延伸并支承著一個驅動部件,該驅動部件向里凸入所說膛孔內并進入所說閥件周邊上的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驅動裝置包括一齒條,該齒條沿膛孔的切線方向延伸,并與設置于閥件圓周上的齒輪的齒嚙合。
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閥件可在(i)第一位置和(ii)第二位置之間轉動,其中在所說的第一位置上,第一個或多個所說的口與所說的膛孔之入口流體聯通,第二個或多個所說的口與所說的膛孔之出口流體聯通;在所說的第二位置上,第一口與所說的膛孔之出口流體聯通,所說的第二口與所說的膛孔之入口流體聯通。
5.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被閥件隔開的所說膛孔之入口腔室和出口腔室沿所說膛孔的軸線重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口在重疊處設置于膛孔的縱向方向上。
7.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口位于所說膛孔的公共周邊上。
8.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閥件具有一個或多個第一通道及一個或多個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起始于閥件的上游端,終止于一個或多個徑向向外對立的第一孔;第二通道起始于閥件的下游端,終止于一個或多個徑向向外對立的第二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第一孔和第二孔位于所說閥件的公共周邊上。
10.根據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閥件包括一管和一內隔板,其中所說的第一和第二孔貫穿該管的管壁設置,所說的內隔板在管內限定第一和第二通道。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內隔板包括多塊板,這些板一般沿閥件的縱向延伸,并隔離第一和第二通道。
12.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換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閥件有一中間位置,在該位置上所有的口都被關閉。
13.一種裝置,該裝置包括要求流體流換向的設備和一根據上述權利要求之一的換向閥。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設備包括一容器和一換向閥,其中所說的容器支承在一支柱上,所說的換向閥通過支柱橫向延伸。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閥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說支柱的外部。
16.根據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設備在支柱內有一中心導管,該導管位于設備的流體回路的一端上,并被連接到換向閥的第一或多個口上;在導管與支柱之間的空間位于流體回路的另一端,并被連接到所說換向閥的第二或多個口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間是環狀的。
18.一種用于使進入裝置的流體流換向的換向閥,基本如說明書和附圖所述。
全文摘要
一種換向閥,用于使進入設備的流體流換向,所說的換向閥包括:一閥體,該閥體具有一從入口向出口延伸的膛孔;多個設置于膛孔壁上的口;一閥件,設置于所說的膛孔內,并且可轉動以變換與所說膛孔的入口流體聯通的口和與所說膛孔的出口流體聯通的口;驅動裝置,設置成作用在閥件的周邊上,從而使其產生圓周轉動。
文檔編號F16K11/02GK1251889SQ9910177
公開日2000年5月3日 申請日期1999年2月5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19日
發明者弗蘭克·克利福德, 徐達明 申請人:科萬商標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