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對車輛上設置的轉向銷等轉動軸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
背景技術:
過去,例如作為叉車,為了避免車輛在轉彎時由于離心力的作用而過度傾斜,進行例如擺動控制以對轉彎時后軸的振擺量進行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擺動控制例如是基于車速和轉向角進行。作為檢測轉向角的方法,有例如特公平4-24270號公報所公開的,以設置在轉向油缸上的位移傳感器對活塞的位移量進行檢測,并以該位移量計算出轉向角的方法。但是,該方法不能夠簡單地求出轉向角。為此,本申請人考慮到這樣一種求出轉向角的方法,即以設置在對轉向銷進行支承的輪軸梁的上托架上的電位計檢測轉向銷的轉動角,并以該轉動角求出轉向角。
圖21示出在后軸梁上對轉向銷50進行支承的上托架51的上表面上組裝有對轉向銷50的旋轉位移量進行檢測的電位計52這樣一種組裝結構。電位計52經傳感器支承部件54固定在上托架51上而位于支承轉動銷50的軸承孔53的上方。電位計52通過未圖示的螺釘固定在傳感器支承部件54上,傳感器支承部件54通過未圖示的螺栓固定在上托架51上。以電位計52的輸入軸55自設置在傳感器支承部件54上的通孔54a向轉向銷50一側突出的狀態(tài),將電位計52的本體部56固定在傳感器支承部件54上。電位計52固定在傳感器支承部件54上后,輸入軸55的中心線與轉向銷50的中心線應在一條直線上。輸入軸55的前端一側上設有斷面為D字形的卡合部55a,卡合部55a卡合在設在轉向銷50的端部上、斷面為D字形的卡合孔57內。這樣,輸入軸55便不能相對轉動地連結在轉向銷50上。
然而,在實踐當中,各零部件的尺寸存在著分散性,故輸入軸55的中心線與轉向銷50的中心線之間有時會產生若干偏差。另外,長期使用導致滾柱軸承等磨損,也會造成轉向銷50的中心線自最初的軸承孔53中心位置產生位移而與輸入軸55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其結果,轉向銷50將對輸入軸55施加徑向力,從而有可能導致電位計52檢測精度降低或使用壽命降低。而且,若該徑向力過大,甚至有可能損壞電位計52。
為此,可以考慮使轉向銷50與輸入軸55之間存在一些間隙,使得轉向銷50不會對輸入軸55施加徑向力。但這種情況下,輸入軸55與轉向銷50之間會在旋轉方向上產生曠動,故將導致檢測精度降低。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能夠防止對旋轉位移檢測器的輸入軸施加的徑向力造成的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能夠消除與轉動軸之間的曠動而獲得高的檢測精度。
發(fā)明的公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中,在可轉動地支承轉動軸的支承部件上固定有對上述轉動軸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的旋轉位移檢測器,使得該旋轉位移檢測器的輸入軸不能夠相對轉動地與上述轉動軸相連結,而且上述輸入軸的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大致在一條直線上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組裝結構中,上述輸入軸與上述轉動軸二者經轉動傳遞機構連結,該轉動傳遞機構通過其彈性變形而容許該輸入軸的中心線與該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存在偏差且限制該輸入軸與該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
按照這種結構,旋轉位移檢測器的輸入軸經轉動傳遞機構連結在轉動軸上而不能相對轉動且使輸入軸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大致在一條直線上。當上述輸入軸的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二者不在一條直線上時,在通過轉動傳遞機構的彈性變形限制了輸入軸與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的狀態(tài),容許輸入軸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二者的偏差。因此,即使輸入軸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也能夠吸收、緩解轉動軸對輸入軸施加的徑向力,使得轉動軸的轉動原封不動地得到傳遞給輸入軸。其結果,能夠防止對輸入軸施加的徑向力導致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能夠消除與轉動軸之間在旋轉方向上的曠動而提高檢測精度。
上述轉動傳遞機構由上述轉動軸和輸入軸中某一方的端部上所設置的連結凹部、上述轉動軸與輸入軸中另一方的端部上所設置并配置于上述連結凹部內的連結軸部、以及將上述連結凹部與上述連結軸部二者彈性連結的彈性連結部件構成。
按照這種結構,將設置于轉動軸與輸入軸中某一方的端部上的連結凹部與設置于另一方的端部上的連結軸部二者連結起來的彈性連結部件,通過其彈性變形而容許連結凹部與連結軸部二者的中心線存在偏差且限制連結凹部與連結軸部二者相對轉動。因此,結構變得簡單,零部件數量和組裝工時減少。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彈性連結部件是由具有與上述連結凹部可一體轉動地嵌合的嵌合部以及上述連結軸部可一體轉動地嵌入的嵌入部的彈性部件構成。
按照這種結構,通過將彈性部件的嵌合部嵌合于連結凹部內而將彈性部件與連結凹部二者可一體轉動地連結起來,同樣地,通過將連結軸部嵌入彈性部件的嵌入部而將彈性部件與連結軸部二者可一體轉動地連結起來。因此,以分別可一體轉動地與連結軸部和連結凹部二者相嵌合的彈性部件限制了輸入軸和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并且,通過其彈性變形而容許兩個軸的中心線存在偏差。而且,可由加工容易的彈性部件制成彈性連結部件。
也可以將上述連結凹部設在上述轉動軸的端部,將上述連結軸部設在上述輸入軸的端部。此時,連結軸部和連結凹部容易加工。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連結凹部的形狀制成由呈圓柱狀形成、其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相一致地形成的第1孔部以及呈圓柱狀形成、其中心線與上述第1孔部的中心線相平行地形成的第2孔部組合而成的形狀;上述彈性部件的嵌合部制成由對應于上述第1孔部的第1胴體部以及對應于上述第2孔部的第2胴體部組合而成的形狀。按照這種結構,作為具有止轉功能的連結凹部,只要分別就第1孔部及第2孔部各進行一次鉆孔加工即可形成,可減少連結凹部的加工工時。
也可以將上述連結軸部制成其斷面呈D字形的形狀,將上述彈性部件的嵌入部制成供上述第1胴體部貫穿而設置的、斷面呈D字形的卡合孔。按照這種結構,可直接使用輸入軸的端部設有斷面呈D字形的連結軸部的現成的旋轉位移檢測器。
當上述彈性部件是以合成橡膠制作時,可使其成型加工容易。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連結凹部的孔口端部與上述彈性部件的下端的至少一方具有將該彈性部件導向連結凹部內的傾斜部。按照這種結構,在將彈性部件嵌入連結凹部內時,能夠以設置于上述連結凹部的孔口端部或上述彈性部件的下端的傾斜部將彈性部件導向連結凹部內嵌合。因此,彈性部件可容易且可靠地與連結凹部嵌合。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彈性連結部件由橡膠制成,并且具有可一體轉動地與上述轉動軸的連結凹部相嵌合的本體、以及使上述連結軸部可一體轉動地嵌入其內的嵌入部,上述嵌入部是通過以片狀硬質材料彎曲而制成、具有狹縫的筒狀變形抑制部件的外表面固定在形成于上述本體上的孔的內表面上而構成。
按照這種結構,硬質材料制成的變形抑制部件熔覆在構成本體的橡膠上,故此,彈性連結部件與輸入軸之間所傳遞的力矩由變形抑制部件與橡膠之間的整個熔覆面承受,可減小橡膠的扭轉變形。因此,即使旋轉方向重復改變也可使使用壽命提高。
上述變形抑制部件也可以是以不銹鋼片制成,并且通過嵌入成型而與上述本體成為一體。此時,不需要在以后進行將變形抑制部件粘接到本體上的工作,而且由于不易生銹,可進一步提高使用壽命。
作為另一種結構,是上述彈性連結部件為如下所述的彈性部件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組裝結構,該彈性部件其兩端支承于上述轉動軸上而處于在上述連結凹部內與上述轉動軸的軸心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地延伸的狀態(tài),并且與上述連結軸部連結成可使其在連接上述兩端的直線的方向上相對移動。
按照這種結構,彈簧部件在上述連結凹部內以與轉動軸的軸心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地延伸的狀態(tài)限制轉動軸與連結軸部二者的相對轉動。當轉動軸與連結軸部二者的中心線向彈簧部件的長度方向產生偏差時,靠彈簧部件與連結軸部二者的相對移動而容許偏差的存在。并且,當兩個軸的偏差產生在與彈簧部件長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時,靠彈簧部件的彈性變形而容許偏差的存在。因此,與彈性連結部件以橡膠構成的場合相比,使用壽命可得到提高。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彈簧部件設置成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相交,并且貫穿于設置在上述連結軸部上的貫穿部中。此時,彈簧部件保持在貫穿于貫穿部內的狀態(tài),可使彈簧部件可靠地與連結軸部相連結。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貫穿部為設在上述連結軸部上的通孔,上述彈簧部件支承在設于上述轉動軸上的一對卡合槽中。按照這種結構,進行組裝時,在連結軸部的通孔中貫穿有彈簧部件的狀態(tài)下,使連結軸部向轉動軸的卡合槽移動,將彈簧部件嵌合在一對卡合槽內。因此,便于彈簧部件的更換。
若上述彈簧部件為一根,則可減少零部件數量。
作為另一種結構,設有一對上述彈簧部件,將上述連結軸部夾持在止轉部上使其不能轉動。按照這種結構,輸入軸的加工變得容易。
也可以使上述彈簧部件為分別支承在設置于上述轉動軸上的一對卡合孔中的結構。
另外,上述彈簧部件也可以由分別設置在上述轉動軸上的一對卡合槽所支承。此時,與以卡合孔支承彈簧部件的結構相比,彈簧部件的更換要容易。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彈簧部件將形成于旋轉位移檢測器的輸入軸上的連結軸部夾持于止轉部上使之不能夠轉動。此時,作為旋轉位移檢測器可使用現成的電位計。
上述彈簧部件采用棒狀彈簧或片狀彈簧。采用片狀彈簧時,只要改變彈簧部件即可實現對彈簧力的整定,整定易于進行。
作為另一種結構,上述轉動軸是裝設在叉車后軸梁上的、可轉向地支承轉向輪的轉向銷。
按照這種結構,對可轉向地支承轉向輪的轉向銷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的旋轉位移檢測器設置在叉車后軸梁上。這樣,能夠防止轉向銷對旋轉位移檢測器輸入軸施加的徑向力造成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可消除與轉向銷之間在旋轉方向上的曠動而提高檢測精度。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是第1實施例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表示叉車后軸梁支承轉向輪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圖3是圖2的縱向剖視圖。
圖4是電位計組裝結構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5是轉向銷的俯視圖。
圖6是表示第2實施例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7是電位計組裝結構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8是轉向銷的俯視圖。
圖9是表示第3實施例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10是電位計組裝結構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1是轉向銷的俯視圖。
圖12是表示第4實施例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13是轉向銷的俯視圖。
圖14是電位計組裝結構主要部分的縱向剖視圖。
圖15是第5實施例所使用的變形抑制部件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輸出軸與彈性部件二者關系的模式圖。
圖17是表示第5實施例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18是表示其它例子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19是表示其它例子的電位計組裝結構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20是表示其它例子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21是表示以往例中電位計組裝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實施發(fā)明的最佳方式(第1實施例)下面,結合圖1~圖5對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為對叉車后軸梁的轉向銷的回轉角進行檢測的電位計組裝結構的第1實施例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在叉車的后軸梁1中,由曲杠桿銷4可轉動地支承通過未圖示的方向盤的操作使轉向輪2轉向的曲杠桿3。后軸梁1的兩端設有支承轉向輪2的轉向節(jié)7、8,曲杠桿3通過一對轉向桿5、6連結在轉向節(jié)7、8上。轉向桿5的第1端部可轉動地連結在固定于曲杠桿3的連結銷9a上,第2端部可轉動地連結在固定于轉向節(jié)7的連結銷10a上。轉向桿6的第1端部可轉動地連結在固定于曲杠桿3的連結銷9b上,第2端部可轉動地連結在固定于轉向節(jié)8的連結銷10b上。
圖3示出轉向輪2支承于后軸梁1中的狀態(tài)。在后軸梁1的上梁11上固定有作為支承部件的上托架12,下梁13上固定有下托架14。上托架12上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貫通的軸承孔12a,下托架14上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貫通的軸承孔14a。作為轉動軸的轉向銷15,在軸承孔12a和軸承孔14a處分別受到滾針軸承16的支承而能夠轉動。轉向銷15上固定有可與之一體轉動的轉向節(jié)7。在轉向節(jié)7的軸部17上,通過一組圓錐滾柱軸承18、19支承有可轉動的轉向輪2。
如圖3所示,在上托架12的上表面12a上通過傳感器支承部件20組裝有作為旋轉位移檢測器的電位計21。將電位計21以螺釘22固定在傳感器支承部件20上。傳感器支承部件20通過螺栓23固定在上托架12的上表面12b上。電位計21上連接有引線24。
傳感器支承部件20例如是將鋁壓鑄成板狀而形成。如圖1和圖4所示,在傳感器支承部件20的中央部位設有安裝孔20a。
如圖1和圖4所示,電位計21具有圓柱形的本體部25、設置在本體部25兩側的安裝部26、自本體部25的下表面突出的下端部27、以及自該下端部27的下表面突出的輸入軸28。下端部27的大小可使其外徑進入安裝孔20a。各安裝部26上分別設有用來將本體部25通過螺釘22固定在傳感器支承部件20上的圓弧狀長孔26a。輸入軸28的前端構成連結軸部28a。在該實施例中,連結軸部28a呈斷面為D字形地形成,并且安裝有作為彈性連結部件及彈性部件的襯套29。
襯套29例如以合成橡膠制成。襯套29制成由呈圓柱狀形成且其中心線與輸入軸28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的作為第1胴體部的大直徑胴體部29a、以及呈圓柱狀形成且其中心線與大直徑胴體部29a相平行的作為第2胴體部的小直徑胴體部29b組合而成的形狀。在襯套29的大直徑胴體部29a的中央部位形成有在垂直方向上貫通的、可使連結軸部28a嵌入的卡合孔30。該卡合孔30這樣形成,即在與連結軸部28a相嵌合的狀態(tài)下,襯套29的大直徑胴體部29a的中心線與輸入軸28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在該實施例中,由大直徑胴體部29a及小直徑胴體部29b構成嵌合部,由卡合孔30構成嵌入部。
另一方面,在轉向銷15的上部(端部),形成有作為與襯套29嵌合的嵌合凹部的連結孔31。該連結孔31的形狀制成由呈圓柱狀形成且其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的作為第1孔部的大直徑孔部31a、以及呈圓柱狀形成且其中心線與大直徑孔部31a的中心線相平行的作為第2孔部的小直徑孔部31b組合而成的形狀。而且,所形成的大直徑孔部31a可使襯套29的大直徑胴體部29a與之嵌合,所形成的小直徑孔部31b可使小直徑胴體部29b與之嵌合。連結孔31的孔口端部上形成有傾斜部15a。
并且,如圖4和圖5所示,電位計21安裝在輸入軸28上且通過嵌合于連結孔31內的襯套29而與轉向銷15相連結。在該實施例中,由連結軸部28a、襯套29以及連結孔31構成轉動傳遞機構。
其次,對如上構成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組裝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
由于連結孔31制成由各自為圓柱形的大直徑孔部31a及小直徑孔部31b組合而成的形狀,因此,要在轉向銷15上制作出連結孔31時,只要分別以一次鉆孔加工出大直徑孔部31a和小直徑孔部31b即可形成連結孔31。
在上托架12上組裝電位計21時,使裝在連結軸部28a上的襯套29穿過上托架12上表面上所固定的傳感器支承部件20的安裝孔20a而與連結孔31嵌合。此時,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存在一些偏差,由于受到設在連結孔31孔口端部的傾斜部15a的導向,可使襯套29與連結孔31嵌合。于是,輸入軸28通過襯套29與轉向銷15可一體轉動地相連結。
在組裝好電位計21的狀態(tài)下,當在未圖示的方向盤的操作下曲杠桿3受到操動時,經轉向桿5、6驅使轉向節(jié)7、8動作。并且,僅使轉向輪2轉動與方向盤轉動量的大小相應的轉向角。此時,僅使轉向銷15轉動與轉向角相應的轉動量,輸入軸28也同樣僅轉動相同的轉動量。
在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成一條直線的情況下,轉向銷15在無彎曲力矩作用于輸入軸28的狀態(tài)下轉動,該轉動通過襯套29傳遞給輸入軸28,輸入軸28僅轉動與轉向銷15相同的轉動量。于是,電位計21檢測出作為轉向銷15旋轉位移的轉動角。
當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之間,由于各零部件尺寸存在分散性或者由于滾針軸承16經長期使用而磨損導致轉向銷15產生位移等原因而產生偏差時,襯套29將產生彈性變形而容許輸入軸28和轉向銷15二者存在偏差。此時,將由轉向銷15通過產生彈性變形的襯套29而施加的徑向力作用于輸入軸28。因此,轉向銷15向輸入軸28施加的徑向力被襯套29通過彈性變形吸收而減弱。
當轉向銷15在這種狀態(tài)下轉動時,轉向銷15的轉動經產生彈性變形的襯套29向輸入軸28傳遞。此時,由于輸入軸28與轉向銷15之間未產生間隙,因此,轉向銷15的轉動將原封不動地傳遞到輸入軸28上。因此,輸入軸28僅轉動與轉向銷15相同的轉動量,故能夠以電位計21檢測出轉向銷15的實際轉動角。
由該實施例能夠獲得如下效果。
(1)將輸入軸28與轉動軸(轉向銷15)二者以彈性連結部件(襯套29)進行連結,該彈性連結部件不僅能夠以彈性變形容許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存在偏差而且能夠限制輸入軸28和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因此,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轉動軸對輸入軸28施加的徑向力因彈性連結部件的彈性變形被吸收而減弱,并且,轉動軸的轉動能夠原封不動地傳遞到輸入軸28上。其結果,能夠防止對輸入軸28施加的徑向力導致旋轉位移檢測器(電位計21)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能夠消除轉動軸與輸入軸28二者在轉動方向上曠動而獲得較高的檢測精度。
(2)將彈性部件(襯套29)可一體轉動地固定在輸入軸28上,同時,將彈性部件不可相對轉動地嵌合在設在轉動軸(轉向銷15)上設置的連結孔31內。因此,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也能夠通過彈性部件的彈性變形而容許存在偏差且以產生彈性變形的彈性部件限制輸入軸28與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而且,彈性部件的加工制造容易。
(3)將設在輸入軸28上的連結軸部28a嵌合在設在彈性部件(襯套29)上的卡合孔30內而使其具有止轉功能,將襯套29嵌合在設在轉動軸(轉向銷15)上的連結孔31內而使之具有止轉功能。因此,以機械方式限制了輸入軸28與襯套29之間以及襯套29與轉動軸之間的相對轉動,故能夠可靠地防止轉動軸與輸入軸28之間發(fā)生轉動。其結果,轉動軸的轉動可切實傳遞到輸入軸28上,故能夠提高旋轉位移檢測器檢測精度的可靠性。
(4)連結孔31與連結軸部28a的形狀分別制成不能夠相對上述彈性部件作相對轉動的形狀。因此,即使各部件之間不進行固定連接,也能夠在長時期內做到使轉動軸(轉向銷15)的轉動切實傳遞到輸入軸28上。
(5)襯套29以合成橡膠制成,故其加工制造容易。
(6)連結孔31制成由分別為圓柱形的大直徑孔部31a和小直徑孔部31b組合而成的形狀。因此,各孔部31a、31b分別經一次鉆孔加工即可形成,故能夠以較少的加工工時形成連結孔31。
(7)由于連結孔31的孔口端部設有傾斜部15a,因此,將襯套29嵌合在連結孔31內時,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之間多少有些偏差,也能夠靠傾斜部15a引導襯套29與連結孔31嵌合。其結果,能夠容易且迅速地進行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
(第2實施例)下面,對將本發(fā)明具體化了的第2實施例結合圖6~圖8進行說明。該實施例也是對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轉向銷15的轉動角進行檢測的電位計21的組裝結構,因此,對于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分賦予相同的編號并省略其詳細的說明。另外,在圖6中省略了上托架12及傳感器支承部件20。
如圖6和圖7所示,電位計21的輸入軸28與第1實施例不同,連結軸部28a的斷面呈圓形。并且,連結軸部28a上形成有與中心線相交且向徑向延伸的作為貫穿部的通孔28b。
在轉向銷15的上端設有可將輸入軸28配置在中央部位的作為連結凹部的連結孔32。在轉向銷15上,隔著中心線而相對的位置上分別設有向徑向延伸的、將連結孔32與轉向銷15的外周面連通的卡合槽33a、33b。兩個卡合槽33a、33b設置在沿徑向延伸的同一條直線上。在各卡合槽33a、33b的上端形成有傾斜部15b。
并且,如圖8所示,輸入軸28的通孔28b中貫穿有作為彈性連結部件及彈簧部件的棒狀彈簧34,棒狀彈簧34的兩端分別壓入并嵌合于各卡合槽33a、33b內。棒狀彈簧34由鋼琴弦制成。在該實施例中,由通孔28b、卡合槽33a、33b以及棒狀彈簧34構成轉動傳遞機構。
下面,對如上構成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
由于連結孔32為圓柱形,因此,經一次鉆孔加工即可在轉向銷15上形成連結孔32。
在上托架12上組裝電位計21時,當將處在貫穿于通孔28b內而卡止在輸入軸28上的狀態(tài)下的棒狀彈簧34卡合在轉向銷15的各卡合槽33a、33b內時,輸入軸28即通過棒狀彈簧34與轉向銷15可一體轉動地相連結。因此,能夠在將棒狀彈簧34卡止在輸入軸28上的狀態(tài)下進行組裝。此時,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多少有些偏差,由于可通過傾斜部15b引導棒狀彈簧34與卡合槽33a、33b相卡合,因此,能夠容易且可靠地與卡合槽33a、33b相卡合。
當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二者在一條直線上時,轉向銷15在無彎曲力矩作用于輸入軸28的狀態(tài)下轉動,該轉動經棒狀彈簧34向輸入軸28傳遞。因此,能夠以電位計21對轉向銷15的轉動角進行檢測。
當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時,若該偏差的方向在棒狀彈簧34的長度方向上,則輸入軸28與棒狀彈簧34二者的一方將相對于另一方滑動而在長度方向上作相對移動,故而容許輸入軸28與轉向銷15之間存在偏差。另外,若這種偏差在與棒狀彈簧34的長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則通過棒狀彈簧34產生彈性變形而容許輸入軸28與轉向銷15之間存在偏差。此時,在輸入軸28上將作用有由轉向銷15經產生彈性變形的棒狀彈簧34而施加的徑向力。因此,轉向銷15向輸入軸28施加的徑向力通過棒狀彈簧34的彈性變形被吸收而減弱。
當轉向銷15在該狀態(tài)下轉動時,轉向銷15的轉動經產生彈性變形的棒狀彈簧34向輸入軸28傳遞。其中,由于棒狀彈簧34分別與輸入軸28和轉向銷15卡合,因此,轉向銷15的轉動能夠原封不動地傳遞給輸入軸28。因此,能夠以電位計21對轉向銷15的實際轉動角進行檢測。
由該實施例可獲得如下效果。
(1)將輸入軸28與轉動軸(轉向銷15)二者以彈性連結部件(棒狀彈簧34)進行連結,該彈性連結部件不僅能夠以其彈性變形容許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存在偏差而且能夠限制輸入軸28和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因此,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轉動軸對輸入軸28施加的徑向力被吸收而減弱,并且,轉動軸的轉動能夠原封不動地傳遞到輸入軸28上。其結果,能夠以簡單的結構防止旋轉位移檢測器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能夠提高檢測精度。
(2)將輸入軸28配置在設于轉動軸(轉向銷15)上的連結孔32內,并使得在該連結孔32內受到支承的彈簧部件(棒狀彈簧34)其中央部位與輸入軸28相連結而能夠在其長度方向上相對移動。因此,能夠以較合成橡膠等彈性部件使用壽命更高的彈簧部件將轉動軸和輸入軸28二者連結起來,故可靠性提高。
(3)彈簧部件(棒狀彈簧34)貫穿于設在輸入軸28上的貫穿部(通孔28b)內。因此,能夠切實限制輸入軸28與轉動軸二者的相對轉動而提高可靠性。此外,僅以一根棒狀彈簧34連結輸入軸28和轉向銷15,故零部件數量少。并且,棒狀彈簧34是卡合在卡合槽33a、33b內的,故棒狀彈簧34的更換容易。
(4)棒狀彈簧34以鋼琴弦制成,故其疲勞極限高,即使長期承受重復載荷也不易損壞,可提高可靠性。而且,不容易生銹,故能夠防止因生銹而導致強度降低,在抗破壞方面可進一步提高可靠性。
(5)設置在各卡合槽33a、33b上端的傾斜部15b在進行組裝時能夠導引棒狀彈簧34與卡合槽33a、33b卡合。因此,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變得容易。
(第3實施例)其次,結合圖9~圖11對第3實施例進行說明。該實施例與第2實施例同樣,也是對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轉向銷15的轉動角進行檢測的電位計21的組裝結構,因此,對于與第1和第2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分賦予相同的編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此外,在圖9中,省略了上托架12和傳感器支承部件20。
如圖9和圖10所示,在電位計21的輸入軸28上設有與第1實施例同樣的連結軸部28a。即,連結軸部28a上設有將圓柱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的止轉部28c。在轉向銷15的上端設有與第2實施例同樣的連結孔32。此外,在轉向銷15上,與轉向銷15的軸心所在的平面相平行且水平延伸的同一條直線上設有將連結孔32的內周面和轉向銷15的外周面連通的一對卡合孔35a、35b,以取代第2實施例中的卡合槽33a、33b。并且,在轉向銷15上,與兩個卡合孔35a、35b相平行的同一條直線上設有一對卡合孔36a、36b。
并且,如圖11所示,在轉向銷15的一對卡合孔35a、35b內貫穿有作為彈性連結部件及彈簧部件的棒狀彈簧37a,在一對卡合孔36a、36b內同樣貫穿有棒狀彈簧37b。各棒狀彈簧37a、37b以鋼琴弦制成。以兩個棒狀彈簧37a、37b夾持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使其不能夠相對于轉向銷15進行相對轉動。詳細地說就是,棒狀彈簧37a的中央部位被推壓在連結軸部28a上所形成的平面狀止轉部28c上,棒狀彈簧37b的中央部位被推壓在連結軸部28a中與止轉部28c相反一側的位置上。在該實施例中,由連結軸部28a、卡合孔35a、35b、36a、36b以及棒狀彈簧37a、37b構成轉動傳遞機構。
其次,對如上構成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的作用進行說明。
在托架12上組裝電位計21時,當將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嵌入預先貫穿于轉向銷15的各卡合孔35a、35b、36a、36b內的棒狀彈簧37a、37b之間時,輸入軸28即通過兩個棒狀彈簧37a、37b可一體轉動地與轉向銷15相連結。
當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上時,轉向銷15在無彎曲力矩作用于輸入軸28的狀態(tài)下轉動,該轉動經兩個棒狀彈簧37a、37b向輸入軸28傳遞。因此,能夠以電位計21對轉向銷15的轉動角進行檢測。
當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二者產生偏差時,若該偏差的方向在兩個棒狀彈簧37a、37b的長度方向上,則輸入軸28與棒狀彈簧37a、37b二者將在上述長度方向上相對移動,而容許輸入軸28與轉向銷15之間存在偏差。另外,若該偏差在與兩個棒狀彈簧37a、37b的長度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則由于兩個棒狀彈簧37a、37b產生彈性變形而容許輸入軸28與轉向銷15之間存在偏差。此時,在輸入軸28上施加有由轉向銷15經產生彈性變形的兩個棒狀彈簧37a、37b而施加的徑向力。然而,轉向銷15對輸入軸28施加的徑向力通過兩個棒狀彈簧37a、37b產生彈性變形被吸收而減弱。
當轉向銷15在該狀態(tài)下轉動時,轉向銷15的轉動經產生彈性變形的兩個棒狀彈簧37a、37b向輸入軸28傳遞。其中,兩個棒狀彈簧37a、37b與轉向銷15嵌合并對輸入軸28進行夾持,因此,轉向銷15的轉動能夠原封不動地傳遞給輸入軸28。因此,能夠以電位計21對轉向銷15的實際轉動角進行檢測。
由該實施例可獲得如下效果。
(1)將輸入軸28與轉動軸(轉向銷15)二者以彈性連結部件(棒狀彈簧37a、37b)進行連結,該彈性連結部件不僅能夠以其彈性變形容許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存在偏差而且能夠限制輸入軸28和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因此,能夠以簡單的結構防止旋轉位移檢測器(電位計21)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能夠提高檢測精度。
(2)與第2實施例同樣,將輸入軸28配置在設于轉動軸上的連結孔32內,并在連結孔32內受到支承的彈簧部件(棒狀彈簧37a、37b)的中央部位處,將轉動軸(轉向銷15)與輸入軸28連結成彼此只能夠在該彈簧部件的長度方向上相對移動。因此,能夠以較合成橡膠等彈性部件使用壽命更高的彈簧部件構成彈性連結部件,故可靠性提高。
(3)以一對彈簧部件(棒狀彈簧37a、37b)夾持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而使之不能夠轉動。因此,在輸入軸28上只是設置了具有止轉部28c的連結軸部28a,故容易加工。并且,只要是電位計21的輸入軸28上形成有止轉部28c,則市售的電位計21也可不作任何改進而直接使用。
(4)利用以鋼琴弦制成的棒狀彈簧37a、37b夾持連結軸部28a。因此,疲勞極限高,即使長期承受重復載荷也不易損壞,故可提高可靠性。而且,由于不容易生銹,因而能夠防止因生銹而導致強度降低,在抗破壞方面可進一步提高可靠性。
(第4實施例)下面,對第4實施例結合圖12~圖14進行說明。該實施例與第3實施例的不同點在于,將第3實施例中的卡合孔35a、35b、36a、36b以及棒狀彈簧37a、37b改為卡合槽38a、38b、39a、39b以及片狀彈簧40a、40b。對于與第3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分賦予相同的編號并省略詳細的說明。此外,在圖12中,省略了上托架12和傳感器支承部件20。
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的前端形成有傾斜部28d。
在轉向銷15的連結孔32的開口側上端,與轉向銷15的軸心所在的平面相平行且水平延伸的同一條直線上設有將連結孔32的內周面與轉向銷15的外周面連通的一對卡合槽38a、38b。另外,在轉向銷15上,與兩個卡合槽38a、38b相平行的同一條直線上設有一對卡合槽39a、39b。
并且,如圖13所示,在一對卡合槽38a、38b內壓入并嵌合有作為彈性連結部件及彈簧部件的片狀彈簧40a,一對卡合槽39a、39b內同樣壓入并嵌合有片狀彈簧40b。以兩個片狀彈簧40a、40b對連結軸部28a進行夾持。詳細地說就是,片狀彈簧40a的中央部位被推壓在連結軸部28a的止轉部28c上,片狀彈簧40b的中央部位被推壓在連結軸部28a中與止轉部28c相反一側的位置上。
在該實施例中,由連結軸部28a、卡合槽38a、38b、39a、39b以及片狀彈簧40a、40b構成轉動傳遞機構。
按照如上構成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可獲得與第3實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因此,該實施例除了具有與第3實施例的(1)~(3)同樣的效果之外,還具有如下的效果。
(1)由于是以片狀彈簧40a、40b對連結軸部28a進行夾持的,因此,保持片狀彈簧的厚度不變而改變寬度即可很容易地將彈簧力調整為合適大小。因此,彈簧力的整定只針對彈簧部件進行而不會對卡合槽38a、38b、39a、39b造成影響,使得整定變得容易。
(2)即使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轉向銷15的中心線二者存在一些偏差,設置在連結軸部28a下端的傾斜部28d也能夠在進行組裝時引導連結軸部28a,使之被夾持在兩個片狀彈簧40a、40b之間。
(第5實施例)下面,對第5實施例結合圖15~圖17進行說明。該實施例與第1實施例基本相同,其最大的不同在于,以與輸入軸28相嵌合的嵌合部上設置的金屬制成的變形抑制部件41的、作為彈性連結部件的襯套42取代連結輸入軸28和轉向銷15二者的、整體由橡膠制成的襯套29。對于與第1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分賦予相同的編號并對其詳細說明予以省略。另外,在圖17中,省略了上托架12和傳感器支承部件20。
如圖17所示,與襯套42的卡合孔30相對應的位置上配設有變形抑制部件41。變形抑制部件41是將作為硬質材料的金屬片(該實施例中為不銹鋼片)通過板金加工彎曲成斷面大致呈D字形的形狀。變形抑制部件41由平面部41a及從其兩端對稱地延伸的一對曲面部41b構成,兩個曲面部41b的前端之間存在有狹縫43。變形抑制部件41與襯套42的本體42a的長度相同,并且,變形抑制部件41的外表面固定在形成于本體42a上的孔42b的內表面上。并且,變形抑制部件41的內側成為卡合孔30。在該實施例中,變形抑制部件41是在成型制造本體42a時,以嵌入成型方式成一體地鑄入本體42a中的。
變形抑制部件41的厚度為1mm以下(例如為0.5mm),并且,其內徑稍小于連結軸部28a的外徑,插入連結軸部28a時,兩個曲面部41b張開而嵌合在連結軸部28a上。連結軸部28a的前端形成有傾斜部28d。
下面,對不同于第1實施例的作用和效果進行說明。在第1實施例中,是在連結軸部28a與形成于襯套29上的卡合孔30相嵌合的狀態(tài)下,將輸入軸28與襯套29二者相連結的。若構成襯套29的橡膠的硬度太高,則不能夠吸收輸入軸28與轉向銷15之間中心線的偏差,故橡膠硬度的上限為80左右。
襯套29與輸入軸28之間傳遞的力矩會對位于旋轉方向前方的、D字形卡合孔30的折角部位施加很大的作用力。并且,由于橡膠的硬度較低,當轉向銷15的旋轉方向改變時,例如,在圖16中,由順時針方向轉動的狀態(tài)改變?yōu)橄蚍捶较虻哪鏁r針方向轉動時將產生滯后。即,即使轉向銷15的中心線與輸入軸28的中心線在一條直線的狀況下,襯套29與輸入軸28之間也將產生扭轉。并且,若旋轉方向重復改變,滯后將增大,襯套29的使用壽命將降低。
而在本實施例中,由于變形抑制部件41熔覆在構成本體42a的橡膠上,因此,襯套42與輸入軸28之間所傳遞的力矩由變形抑制部件41與橡膠二者的整個熔覆面承受,可減小橡膠的扭轉變形。因此,即使旋轉方向重復改變,使用壽命也可提高。
此外,當變形抑制部件41制成沒有狹縫43的筒狀時,若連結軸部28a的外徑不小于變形抑制部件41的內徑,則組裝困難,若連結軸部28a的外徑較小,則變形抑制部件41與連結軸部28a之間將產生曠動。而本實施例中,變形抑制部件41不僅形成有狹縫43,而且其內徑在組裝輸入軸28之前較連結軸部28a的外徑要小。并且,由于連結軸部28a存在有傾斜部28d,是將變形抑制部件41擴張后插入卡合孔30內的,因此,可將輸入軸28在不存在曠量的狀態(tài)下組裝在襯套42上。
而且,由于變形抑制部件41是以不銹鋼片經板金加工而制成,故加工簡單。并且,不容易生銹,故使用壽命提高。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實施例,例如也可作如下改動。
(1)在第1實施例中,如圖18所示,在轉動軸(轉向銷15)的上部設置作為連結凹部的卡合槽44,將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上所安裝的襯套45與該卡合槽44卡合。在這種結構中,只要在轉動軸上形成卡合槽44即可,故轉動軸的加工容易。其中,襯套45的下端設置有傾斜部45a,以提高組裝性。此外,作為這種結構,也可以如第5實施例那樣,將變形抑制部件41組裝在卡合孔30部分中。
(2)在第2實施例中,如圖19所示,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上除了設有通孔28b之外,還在沿軸向與其偏離的位置上垂直地設置有水平延伸的通孔28e。另外,在轉動軸(轉向銷15)上,相互垂直的直線上各設有一對卡合槽33a、33b、33c、33d。并且,在各通孔28b、28e中分別貫穿棒狀彈簧34a、34b,使棒狀彈簧34a壓入并嵌合于兩個卡合槽33a、33b內,棒狀彈簧34b壓入并嵌合于兩個卡合槽33c、33d內。按照這種結構,以相互垂直的一對棒狀彈簧34a、34b將輸入軸28和轉動軸二者連結,因此,可限制在各彈簧部件長度方向上的移動而提高檢測精度,并能夠進一步提高可靠性。其中,各卡合槽33a~33d的各自的上端設置有傾斜部46,以提高組裝性。
(3)在第2實施例中,在轉動軸(轉向銷15)上設置一對卡合孔以取代卡合槽33a、33b,并且,在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上設置卡合槽以取代通孔28b。并且,也可以通過卡合槽與預先貫穿于兩個卡合孔內的棒狀彈簧34相卡合,從而將輸入軸28與轉動軸二者連結。
另外,也可以是在轉動軸上設置卡合槽并在輸入軸28上也設置卡合槽,使棒狀彈簧34與二者的卡合槽相卡合,從而將輸入軸28與轉動軸二者連結。
(4)在第2實施例中,如圖20所示,在與中心線相交叉而延伸的同一條直線上僅配置一對卡合槽47a、47b,并且,在輸入軸28的連結軸部28a上設置狹縫狀通孔48。并且,使一片片狀彈簧49嵌合于通孔48內并且壓入并嵌合于兩個卡合槽47a、47b內。按照這種結構,片狀彈簧49只要有一片即可,故可減少零部件數量和組裝工時。其中,各卡合槽47a、47b的上端分別設有傾斜部50,以提高組裝性。
在這里,也可以在輸入軸28上設置卡合槽以取代通孔48。
(5)各彈簧部件不限于以金屬材料制成,也可以以其它例如高彈性塑料等非金屬材料制成。
(6)彈性部件(襯套29)的材質,只要是具有彈性的材料即可,并不限于合成橡膠,也可以是其它例如天然橡膠、高彈性塑料等。
(7)連結軸部28a的斷面形狀不限于D字形,也可以是其它正三角形、四邊形和橢圓形等形狀。此時,第5實施例中,變形抑制部件41的形狀應與連結軸部28a的斷面形狀相對應。
(8)棒狀彈簧34、34a、34b、37a、37b的斷面形狀不限于圓形,也可以是其它例如正方形、橢圓形等形狀。
(9)連結孔31和彈性部件(襯套29)的形狀不限于由呈圓柱形的部位所組合而成的形狀,也可以是其它例如單一的一個圓柱形。此時,為防止彈性部件與連結孔31或者彈性部件與輸入軸28之間相對轉動,將兩個部件彼此接觸的接觸面粘接或以螺栓等從側面進行固定。
另外,連結孔31及彈性部件的形狀也可以是長方體、正方體、橢圓柱等形狀。
(10)也可以是將連結孔設在輸入軸28上,并將設置成向轉動軸側突出的連結軸部設置在該連結孔內,以彈性連結部件將連結孔和連結軸部二者連結起來。
(11)在彈性部件(襯套29)的下端設置將該彈性部件向連結孔31內引導的傾斜部?;蛘咴谶B結孔31的上端及彈性部件的下端二者上設置將該彈性部件向連結孔31內引導的傾斜部。按照這種結構,也能夠對彈性部件進行引導而使之嵌合于連結孔31內,故可提高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性。
(12)各彈簧部件不限于通過壓入進行固定,也可以使轉動軸外周面的端部彎曲以進行卡止?;蛘咭部梢酝ㄟ^粘接端部進行固定。
(13)并不限于為了對轉動軸(轉向銷15)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而組裝在支承部件(上托架12)上的旋轉位移檢測器(電位計21)的組裝結構,也可以實施成其它以檢測轉向角為目的,例如在曲杠桿銷4與曲杠桿3一體轉動的叉車中,為了對曲杠桿銷4的轉動量進行檢測而設置在上梁11上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
另外,同樣地,也可以實施成為了對轉動銷9a、9b相對于轉向桿5、6的轉動量進行檢測而設置在轉向桿5、6上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此外,還可以實施成為了對轉動銷10a、10b相對于轉向桿5、6的轉動量進行檢測而設置在轉向桿5、6上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
此外,也可以實施成可對轉向角之外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
(14)在第3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片狀彈簧取代棒狀彈簧37a、37b。
(15)在第4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用棒狀彈簧取代片狀彈簧40a、40b。
(16)在第5實施例中,作為將變形抑制部件41通過嵌入成型方式在成型襯套42時鑄入的替代方法,也可以將變形抑制部件41以粘接劑粘接在本體42a上。另外,作為變形抑制部件41,也可以使用省略了狹縫43的筒形部件。此時,為了消除曠量,有必要使所形成的變形抑制部件41的內徑能夠與連結軸部28a的外徑準確匹配。
(17)變形抑制部件41只要以硬質材料制成即可,也可以由不銹鋼之外的金屬,例如鋼、銅、鋁合金等金屬制成,或者以金屬之外的材料,例如硬質塑料制成。
(18)旋轉位移檢測器不限于電位計21,也可以是其它的作為模擬式檢測器的旋轉差動變壓器。另外,也可以是作為數字式檢測器的編碼器、磁性旋轉傳感器、分解器等。
(19)不限于叉車,對其它例如高空作業(yè)車、起重機等工業(yè)車輛也可以實施。此外,不限于工業(yè)車輛,對卡車、公共汽車等運輸車輛、轎車等乘用車輛也可以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在可轉動地支承轉動軸的支承部件上固定有對上述轉動軸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的旋轉位移檢測器,使得該旋轉位移檢測器的輸入軸不能夠相對轉動地與上述轉動軸相連結,并且上述輸入軸的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其特征是,上述輸入軸(28)與上述轉動軸(15)二者經轉動傳遞機構連結,該轉動傳遞機構通過其彈性變形而容許該輸入軸(28)的中心線與該轉動軸(15)的中心線之間存在偏差且限制該輸入軸(28)與該轉動軸(15)二者相對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轉動傳遞機構由上述轉動軸(15)和輸入軸(28)中某一方的端部上所設置的連結凹部(31、32、44)、上述轉動軸(15)與輸入軸(28)中另一方的端部上所設置并配置于上述連結凹部(31、32、44)內的連結軸部(28a)、以及將上述連結凹部(31、32、44)與上述連結軸部(28a)二者彈性連結的彈性連結部件構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性連結部件是具有與上述連結凹部(31、44)可一體轉動地嵌合的嵌合部(29a、29b)以及上述連結軸部(28a)可一體轉動地嵌入的嵌入部(30)的彈性部件(29、45)。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連結凹部(31、44)設在上述轉動軸(15)的端部,上述連結軸部(28a)設在上述輸入軸(28)的端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連結凹部(31)制成由呈圓柱狀形成、其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15)的中心線相一致地形成的第1孔部(31a)以及呈圓柱狀形成、其中心線與上述第1孔部(31a)的中心線相平行地形成的第2孔部(31b)組合而成的形狀;上述彈性部件(29)的嵌合部(29a、29b)制成由對應于上述第1孔部(31a)的第1胴體部(29a)以及對應于上述第2孔部的第2胴體部(29b)組合而成的形狀。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連結軸部(28a)的斷面為D字形狀,上述彈性部件(29)的嵌入部(30)是為使上述第1胴體部(29a)貫穿而設置的、斷面為D字形的卡合孔(30)。
7.如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性部件(29、45)以合成橡膠制成。
8.如權利要求3~7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連結凹部(31、44)的孔口端部和上述彈性部件(29、45)的下端的至少一方具有將該彈性部件(29、45)導向連結凹部(31、44)內的傾斜部(15a、45a)。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性連結部件由橡膠制成,并且具有與上述轉動軸(15)上所形成的連結凹部(31)可一體轉動地相嵌合的本體(42a)以及上述連結軸部(28a)可一體轉動地嵌入其內的嵌入部(30),上述嵌入部(30)是通過將以片狀硬質材料彎曲而制成、具有狹縫(43)的筒狀變形抑制部件(41)的外表面固定在上述本體(42a)上所形成的孔(42b)的內表面上而構成。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變形抑制部件(41)是以不銹鋼片制成,并且通過嵌入成型而與上述本體(42a)成為一體。
11.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性連結部件為如下所述的彈性部件(34、34a、34b、37a、37b、40a、40b、49),即其兩端支承于上述轉動軸(15)上而處于在上述連結凹部(32)內與上述轉動軸(15)的軸心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地延伸的狀態(tài),并且與上述連結軸部(28a)連結成可使其在連接上述兩端的直線的方向上相對移動。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34、34a、34b、49)設置成與上述轉動軸(15)的中心線相交,并且貫穿于設置在上述連結軸部(28a)上的貫穿部(28b、28e、48)內。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貫穿部是設在上述連結軸部(28a)上的通孔(28b、28e、48),上述彈簧部件(34、34a、34b、49)支承在設于上述轉動軸(15)上的一對卡合槽(33a、33b、33c、33d、47a、47b)中。
14.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34、49)為一根。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37a、37b、40a、40b)設有一對,將上述連結軸部(28a)夾持在止轉部(28c)上使其不能轉動。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37a、37b)分別支承在設置于上述轉動軸(15)上的一對卡合孔(35a、35b、36a、36b)中。
17.如權利要求15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對上述彈簧部件(40a、40b)分別支承在設置于上述轉動軸(15)上的一對卡合槽(38a、38b、39a、39b)中。
18.如權利要求15~17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37a、37b)將旋轉位移檢測器(21)的輸入軸(28)上所形成的連結軸部(28a)夾持于止轉部(28c)上使之不能夠轉動。
19.如權利要求11~18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34、34a、34b、37a、37b)是棒狀彈簧。
20.如權利要求11~18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彈簧部件(40a、40b、49)是片狀彈簧。
21.如權利要求1~20中任一項所述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其特征是,上述轉動軸是裝設在叉車的后軸梁(1)上的、可轉向地支承轉向輪(2)的轉向銷(15)。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對設置在車輛上的轉向銷等轉動軸的旋轉位移進行檢測的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夠防止對旋轉位移檢測器輸入軸施加的徑向力導致使用壽命降低或損壞,并且能夠消除與轉動軸之間的曠動而獲得高的檢測精度這樣一種旋轉位移檢測器的組裝結構。在將轉動軸能夠轉動地進行支承的支承部件上固定旋轉位移檢測器并使其輸入軸的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上述輸入軸與轉動軸二者經轉動傳遞機構相連結。轉動傳遞機構可產生彈性變形以容許上述輸入軸的中心線與上述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存在偏差,并且限制該輸入軸與該轉動軸二者相對轉動。即使輸入軸的中心線與轉動軸的中心線之間產生偏差,也能夠吸收轉動軸對輸入軸施加的徑向力使之減弱,使得轉動軸的轉動能夠原封不動地傳遞給輸入軸。
文檔編號F16D3/40GK1255968SQ98805060
公開日2000年6月7日 申請日期1998年5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7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茅野憲治, 兵藤正哉, 巖永嘉壽, 石川和男 申請人:株式會社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