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承注油儲油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和潤滑有關的結構,特別是一種可儲存在量潤滑油,藉氣壓系統(tǒng)的推進及注油管路的傳輸,可將儲油筒內(nèi)的潤滑油直接注入軸承中的儲油筒。
任何用自動化機械生產(chǎn)物品的工廠,軸承注油潤滑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但要解決既方便又能按要求準確、無誤注油卻并非易事。臺灣專利第82202080號曾提供一種“單點自動油脂供給機”其結構主要包含有一本體,內(nèi)置自控電路板、整流變壓器、一環(huán)狀可置換油脂包、一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底座,藉環(huán)帽連接于本體下方,內(nèi)可供前述的環(huán)狀油脂包,下端具一出油嘴,一馬達,輸出軸上軸接一輸出齒輪一減速齒輪組,第一輪與前述馬達輸出齒輪嚙接;一傳動桿,上端為柄部,固接一傳動齒輪,該傳動齒輪與減速齒輪組的末端嚙接,傳動桿下端則為螺紋部,一推動件,由一活塞及活塞桿構成活塞桿由活塞中央向上延伸形成,具有一中心孔且該中心孔內(nèi)套有具內(nèi)螺紋,可供前述傳動桿的螺紋部互相螺接,藉控制電路以間歇驅動馬達轉動,傳動件受驅動桿帶動,于設定時間間距向上推移,擠壓下方油脂包,使油脂定時定量自出油嘴擠出,并于油脂用盡時自動使活塞歸位,等待人員更換新油脂包后,再重新啟動。臺灣專利第80214553號曾公開了一種“自動注脂器”,其結構為于一筒狀油杯底部結合一底座,底座底部設出油嘴,底座側壁設有注油嘴,油杯內(nèi)部一側適當位置設有電池,提供于油杯內(nèi)部另側設置的馬達動力,該馬達上方設有減速齒輪組,以馬達驅使減速齒輪組轉動;一底部形成螺桿的軸桿,軸桿頂端貫通至油杯外部與一螺帽螺固,油杯的頂部適當位置設有計時器;一活塞,其外徑與油杯的內(nèi)徑相同,可使活塞升降以壓迫油脂由出油嘴擠出;活塞中心具活塞桿,活塞桿一側開設一縱向溝槽,一擋片系于電池盒側壁延伸出,擋片嵌入于溝槽內(nèi),活塞油杯側壁間設有O形環(huán)以使活塞與油杯間更能密接、防漏;該活塞桿頂部中央緊密套設以中央具螺紋的導塊,以使螺桿與導塊的螺紋相互螺合,同時使螺桿伸入活塞桿內(nèi)底部,以當馬達驅使螺桿轉動時,可連動活塞的升降動作。
上述軸承注油機具,雖介決了軸承自動注油問題,但其使用上仍具有如下缺陷1、該二注油器系依整座工廠內(nèi)部的機器量其須注油潤滑的軸承數(shù),分別由人工一一銜接于每一軸承的注油孔中,當注油器的油包用完后,必須由人一一去換裝新油包,倘若機器不能停機時,人須爬高,或必須鉆入機器中去換裝油包,其危險性可想而知,又每一軸承就必須安裝一注油器,其成本高為另一方面。
2、注油器其油包容量小,當軸承長時間轉動時,其油包在短時間即耗盡,因此又必須頻繁的換裝油包。
3、由于注油器中的油杯及活塞在運作時非常容易產(chǎn)生卡位,使活塞無法推動,進而使其中的馬達燒毀。
4、推油出油壓力抵達5公斤,注油深入軸承內(nèi)部的量也受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承注油儲油筒結構,可使儲油筒中儲納大量潤滑油,又可由氣壓系統(tǒng)提供推進力,使儲油筒中的潤滑油導入注油管注入軸承,以摒除每一軸承各單獨需一注油器的缺陷,也可排除需人工登高或爬入機器中換油包的作業(yè)程序,降低操作的危險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軸承注油儲油筒包括儲油筒的本體,本體的適當位置分別設有進氣口和出油口,一活塞置于儲油筒內(nèi)部,活塞上套接有止泄環(huán)及磁性環(huán),一磁簧開關架設于儲油筒的一側邊進氣口與氣壓系統(tǒng)連接,出氣口可與一注油管路相連接,該注油管路可設有復數(shù)分歧支管,支管的輸出端分別與復數(shù)軸承的注油孔相連接。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可存儲大量的潤滑油,可定時定量導入注油管中分別對復數(shù)軸承注油,又可由氣壓系統(tǒng)提供推進力,使儲油筒中的潤滑油導入注油管對軸承加注潤滑油,以摒除現(xiàn)有技術每一軸承各單獨需一注油器的缺陷,從而降低軸承注油成本,也可排除需人工登高或爬入機器中換油包的作業(yè)程序,降低操作過程的危險性。
以下附圖和實施例將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動作斷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平面示意參考圖。
圖中另件編號10........儲油筒 30........氣壓系統(tǒng)12........進氣 40........注油管路14........出油口 42........支管15........活塞 421.......輸出端151.......止泄環(huán) 50........軸承152.......磁性 S.........潤滑油20........磁簧開關 51........電磁閥實施例如
圖1、圖2所示,儲油筒10,在適當位置分別設有進氣口12及出油口14,其中一活塞15上系套接有止泄環(huán)151及磁性環(huán)152被裝置于儲油筒10內(nèi)部;一磁簧開關20架設于儲油筒10的一側邊進氣口12與氣壓系統(tǒng)30連接,出油口14與注油管路40相連接;如圖3所示,該注油管路40設有復數(shù)分歧支管42,支管42的輸出端421分別與復數(shù)軸承50的注油管路40相連接。
1、具有所述結構的儲油筒10,使用時,可架設于工廠中的適當位置,氣壓系統(tǒng)30可利用工廠既有的氣壓系統(tǒng),儲油筒10內(nèi)部充滿潤滑油S,注油管路40的分歧支管42系受軸承50及電磁閥51來控制其閉、啟,來定時定量注油;當儲油筒10中的潤滑油S由氣壓系統(tǒng)30的推進,使儲油筒10的潤滑油S處于被擠壓狀態(tài),當注油管路40長時段的注油進而使儲油筒10內(nèi)的油量耗盡時,活塞15位于儲油筒10內(nèi)的左死點,即磁性環(huán)152最靠近磁簧開關20時,進而令磁簧開關20啟動,令氣壓系統(tǒng)30閉氣,則儲油筒10可被取出,換裝新的,充滿有潤滑油S的儲油筒10。被取出的儲油筒10,可重新從出油口14處灌入潤滑油S,使儲油筒可重復使用。
2、藉單一的儲油筒10可提供復數(shù)注油支管42對復數(shù)軸承50的注油潤滑,因此可改良習知每單一軸承即需一注油器的弊端,尤其更摒除人員需到任一軸承位置換裝油包。尤其利用氣壓系統(tǒng)推可提供注油的力量,以達油量可深入較大軸承50的內(nèi)部供潤滑。
權利要求1.一種軸承注油儲油筒,包括儲油筒的本體,其特征在于儲油筒本體的適當位置分別設有進氣口和出油口,一活塞置于儲油筒內(nèi)部,活塞上套接有止泄環(huán)及磁性環(huán),一磁簧開關架設于儲油筒的一側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承注油儲油筒,其特征在于進氣口與氣壓系統(tǒng)連接,出油口與一注油管路相連接,該注油管路可設有復數(shù)分歧支管,支管的輸出端分別與復數(shù)軸承的注油孔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軸承和潤滑有關的結構,包括儲油筒的本體,本體的適當位置分別設有進氣口和出油口,一活塞置于儲油筒內(nèi)部,活塞上套接有止泄環(huán)及磁性環(huán),一磁簧開關架設于儲油筒的一側邊;進氣口與氣壓系統(tǒng)連接,出氣口可與一注油管路相連接,該注油管路可設有復數(shù)分歧支管,支管的輸出端分別與復數(shù)軸承的注油孔相連接。具有所述結構的本實用新型,可存儲大量的潤滑油,可定時定量導入注油管中分別對復數(shù)軸承注油,既安全,又節(jié)約。
文檔編號F16N3/00GK2386315SQ9824723
公開日2000年7月5日 申請日期1998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劉余明 申請人:劉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