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合潤滑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合雙向泵油的潤滑油泵。
目前使用的潤滑油泵,均為齒輪泵或者偏心柱塞泵,齒輪泵只能單向泵油;偏心柱塞泵對中心度要求很高,而且易產生振動與磨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合潤滑油泵。它能輕易地裝于某傳動軸軸端上,可雙向泵油,進、出油的流向不變,而且不易振動和磨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應用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合傳動原理,再利用輪齒和齒槽的容積變化和象鼻形凸臺的作用,來完成雙向泵油。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含潤滑油泵結構剖面圖。
下面結合
圖1詳細說明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結構的細節及其工作情況。
本實用新型由
圖1中的泵軸1、外擺線齒輪5、內擺線齒輪6、偏心套11、底座4和泵蓋10所組成。
動力由傳動裝置某傳動軸軸端的銑扁處帶動泵軸1。在泵軸1的一端用密封圈3和擋圈2擋住。在泵軸1上籍錐端緊定螺釘7將外擺線齒輪5固定在泵軸1上,外擺線齒輪5帶動空套在偏心套11內的內擺線齒輪6作周轉少齒差內嚙合傳動,偏心套11的偏心距就是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的中心距,由于內嚙合傳動,輪齒和齒槽容積發生變化。再加上偏心套11里有一個象鼻形凸臺的作用,就可以雙向泵油,也就是說在偏心套11的右側面內有一個象鼻形凸臺,當泵軸1正轉時它就向左轉一定角度,如果泵軸1反轉時它就向右轉一定角度,這樣泵軸1轉向時就避免了卡滯現象,又由于輪齒和齒槽容積的變化,就實現了雙向泵油。而且進、出油的流向不變。偏心套11裝在底座4中然后用泵蓋10和螺釘14聯接起來,組成封閉空間。大彈簧12和大鋼球13的作用是使偏心套11左側平面緊貼底座4的相對配合面。小彈簧9和小鋼球8的作用是維持偏心套11上、下端的壓力平衡。當外負載大,壓力升高時就打開小彈簧9和小鋼球8構成的單向閥,當外負載小,壓力減小時,單向閥就封閉,以保持偏心套11處于穩定狀態。在底座4的進、出口處的油池采用似月亮形的環槽使其與輪齒嚙合間隙相匹配,也就是油容空間的變化相匹配。這樣使油泵在整個運行過程中,都保持平穩,無振動與無噪聲。
權利要求1.一種由泵軸1、外擺線齒輪5、內擺線齒輪6、偏心套11、底座4和泵蓋10所組成的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合潤滑油泵其特征在于a.外擺線齒輪5帶動空套在偏心套11內的內擺線齒輪6作周轉少齒差內嚙合傳動;b.偏心套11的偏心距就是少齒差內嚙合傳動的中心距;c.在偏心套11的右側面內有一個象鼻形凸臺,當泵軸1正轉時,它就向左轉一定角度;當泵軸1反轉時,它就向右轉一定角度;d.偏心套11裝在底座4中,用泵蓋10和螺釘14聯接起來;e.大彈簧12和大鋼球13是使偏心套11左側面緊貼底座4的相對配合面;f.小彈簧9和小鋼球8構成單向閥,維持偏心套11上、下端的壓力平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由泵軸1、外擺線齒輪5、內擺線齒輪6、偏心套11、底座4和泵蓋10所組成的一種雙擺線少齒差內嚙合潤滑油泵。它能輕易地裝于某傳動軸的軸端上,可雙向泵油。進、出油的流向不變。而且不易振動和磨損。它設計巧妙,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適用各種場合的潤滑系統。
文檔編號F16N13/00GK2196724SQ9422798
公開日1995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4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4日
發明者張展 申請人: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