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前減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減震器。
筒式前液壓減震器是車架與車輪之間的連接件,屬前懸架部件中彈性元性與阻尼元件的組合部件,它廣泛應用在摩托車、機動三輪車中,其主要功用是支承車身,傳遞力矩,減緩沖擊,衰減振動,從而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隨著車輛制造水平的提高,提高車輛的可靠性和行駛的舒適應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影響前減震器可靠性的問題之一是密封性較差,容易漏油;而影響舒適性主要是對液壓阻尼力的控制。
現有技術的減震器的密封(如
圖1)是通過中間環節-下殼體,實現骨架油封的密封和上襯套的導向。由于下殼體與底筒之間采用螺紋連接,其制造精度方面的缺陷,加之復雜的結構,使上襯套與油封裝配后的同軸度不能保證,引起密封件工作刃口的單邊磨損,影響密封性能。
在液壓阻尼控制方面,主要取決于活門座結構,現有技術一般采用銳邊短孔(如圖2)或短孔(如圖3)活門座結構,由于設計方面的不足,導致阻尼力過小,影響車輛行駛的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前減震器的密封性能,簡化密封結構;另一個目的是加大前減震器的阻尼力,提高車輛行駛的舒適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提高密封性方面1.底簡上口采用鋼管擴口,在擴口處與減振柱之間安裝骨架油封、上襯套和限位卡簧;2.限位卡簧分別安裝在骨架油封和上襯套上端,實現油封和上襯套的限位和隔離。
在提高減震器阻尼力方面1.將活門座節流孔孔壁加長,使之等于大于2倍的孔徑,縮小節流孔徑,使孔徑大于等于5mm,小于10mm,即L≥2D5mm≤D<10mm。
2.活門座采用凸緣結構,可用薄板沖壓也可采用粉末冶金或塑料件。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1.由于骨架油封與襯套裝配于同一孔內,另件裝配后的同軸度容易得到保證;2.骨架油封工作刃口在上襯套的導向作用下,能保證與減振柱運動摩擦面的均勻接觸,防止刃口單邊磨損,提高油封的密封性能;3.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4.由于加長了節流孔孔壁長度縮小了孔徑,有利于控制流量,提高阻尼力。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4為本實用新型底筒擴孔密封結構圖。
圖中底筒1的擴口部分與減振柱4之間裝配有上襯套5和骨架油封6,在上襯套和骨架油封之間裝有卡簧,在骨架油封上面有彈簧座7和緩沖彈簧8。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長孔活門座緩沖結構圖。
圖中所示為阻尼芯桿2與采用旋壓工藝安裝在減振柱4端面的活門座3及節流孔。
圖6、圖7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7所表示的是彈簧座下移后的結構。工作時,減振柱4的柄部與車架轉向連板連接。減震器在承受動載荷條件下,通過緩沖彈簧8的變形(壓縮)實現前懸架的彈性支承。同時,減振柱4通過上襯套5的導向作用,向下運動,使阻尼元件縮短,各油腔液體產生流動。下油腔A的油流經活門座3節流孔,壓入上油腔B及工作油腔C,引成壓差,產生壓縮阻尼力,起輔助承載作用。當緩沖彈簧8恢復力做功時,阻尼元件伸長(回位),C腔的液體通過活門節流孔徑B腔,壓回A腔,從而產生復原阻尼力,吸收彈簧的回位振動,提高前輪的著地性。
權利要求1.一種前減震器,包括底筒、減振柱、活門座、密封,其特征是底筒(1)擴口處與減振柱(4)間安裝有上襯套(5),其上還有骨架油封(6),上襯套與骨架油封用卡簧限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減震器,其特征是活門座(3)的節流孔徑大于等于5mm,小于10mm,孔壁長于或等于2倍孔徑,即5mm≤D<10mm;L≥2D。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對摩托車、機動三輪車減震器在密封性和行駛的平穩性方面的改進。
在密封方面,底筒上口采用擴口并在擴口處與減振柱之間安裝油封、襯套和限位卡簧;在提高阻尼力方面,縮小活門座節流孔徑,增長孔壁長度。經過上述改進,使減震器密封可靠,平穩性提高。
文檔編號F16F9/00GK2196707SQ94218199
公開日1995年5月10日 申請日期1994年8月5日 優先權日1994年8月5日
發明者張金泉 申請人:張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