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齒圈傳動軸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速比傳動的單齒圈傳動軸承,它是對現有傳動軸承的改進,可用于輸入和輸出軸之間正、反向增速或減速傳動。
在中國專利CN85200923U和CN2030274U中公開了二種其結構大改相同的傳動軸承,它們都是由雙偏心機構、內齒圈和設有徑向導槽的傳動圈構成,導槽內裝有傳動桿,傳動桿兩端裝有分別與內齒圈和雙偏心機構相嚙合的滾動體,后一專利的特點為在內齒圈與傳動圈之間增設了滾動或滑動軸承,以提高機構的運動精度,該傳動軸承具有速比大,傳動效率高,結構緊湊的優點,然而,為了實現傳動嚙合時軸承內的受力平衡,該傳動軸承采用了左右兩個內齒圈且相互錯開180°的結構,這種結構在實際的使用中帶來了制造和裝配工藝復雜,精度不易保證,以至使整機工作性能和傳動效率下降以及內齒圈過薄,剛度差,易于變形等問題。使傳動軸承的使用范圍受到了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避免上述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改進其關鍵零部件工藝結構性能,提高整機運動精度和傳動效率的單齒圈傳動軸承,并使其制造和裝配工藝得到簡化。
實現本實用新型任務的方案如下由雙偏心機構、內齒圈1和位于二者之間并設有徑向導槽的傳動圈2構成,導槽內裝有傳動桿4,傳動桿兩端裝有分別與內齒圈和雙偏心機構相嚙合的滾動體3、5,本實用新型的不同之處在于內齒圈1為單一整體結構,兩側齒向相同(重合),傳動圈2兩側均勻布設的徑向導槽沿周向相互錯開一個角度φ= (180°)/(Z+1) (Z為內齒圈1的齒數)。
根據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點在于取消了原傳動軸承中相互錯開180°的兩個齒圈的結構,將其改為單一整體結構,而相應地將傳動圈兩側的徑向導槽錯開一個角度φ,在雙偏心機構的二偏心區相互錯開180°不變的情況下,仍使兩側輪齒的嚙合受力處于一個基本平衡的狀態(偏差約一個φ角度),這樣,不僅保存了原傳動軸承的全部功能和效果,而且提高了關鍵零部件內齒圈的工藝結構性能,使整機結構得到了簡化,使傳動軸承的運動精度、傳動效率和承載能力得以進一步的改善和提高,顯然,也改善了它的加工和裝配工藝。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全剖視圖,是圖2中的A-A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正視半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全剖視圖,也是圖4中的B-B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個實施例的正視半剖圖。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
圖1、2所示,具有一單一整體結構的內齒圈1,內齒圈兩側齒向相同(重合、不錯開),內齒圈中部裝有雙偏心機構,雙偏心機構由雙偏心套6、二個軸承7構成,雙偏心套6的兩側設有兩個相互錯開180°的偏心區,偏心區上套裝有軸承7,在內齒圈1和雙偏心機構之間裝有傳動圈2,傳動圈兩側設置均布的徑向導槽,兩側的徑向導槽沿周向相互錯開一個角度φ= (180°)/(Z+1) (Z為內齒圈1的齒數),在徑向導槽內裝有傳動桿4,傳動桿的兩端裝有滾動體3、5,分別與內齒圈和雙偏心機構相嚙合,傳動桿4的下端可呈半圓弧凸臺狀,用以替代滾動體5,簡化結構,此外,在傳動圈2的一側可設有軸肩11,以便于輸出軸的聯接定位,正面沿軸向還可布設兩個或兩個以上對穿的銷孔或螺孔8,在內齒圈1的內側中段為同心區10,可設凹槽,起通油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實施例如圖3、4所示,它的基本結構與上一實施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雙偏心套6中段的同心區和傳動圈2之間安有一軸承9,在傳動圈2和內齒圈1的兩側端面安有蓋板12、13,14為螺孔,使其成為全封閉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定速比傳動的單齒圈傳動軸承,由雙偏心機構、內齒圈(1)和位于二者之間并設有徑向導槽的傳動圈(2)構成,徑向導槽內裝有傳動桿(4),傳動桿兩端裝有分別與內齒圈和雙偏心機構相嚙合的滾動體(3)、(5),其特征在于內齒圈(1)為單一整體結構,兩側齒向相同(重合),傳動圈(2)兩側均勻布設的徑向導槽沿周向相互錯開一個角度φ= (180°)/(Z+1) (Z為內齒圈的齒數)。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齒圈傳動軸承,其特征在于雙偏心機構由雙偏心套(6)、二個軸承(7)構成,雙偏心套(6)的兩側設有兩個相互錯開180°的偏心區,偏心區上套裝有軸承(7)。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齒圈傳動軸承,其特征在于在雙偏心套(6)中段的同心區和傳動圈(2)之間安有軸承(9)。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單齒圈傳動軸承,其特征在于傳動桿(4)的下端呈半圓弧凸臺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速比傳動的單齒圈傳動軸承。由雙偏心機構、內齒圈和設有徑向導槽的傳動圈構成,導槽內裝有傳動桿,傳動桿的兩端裝有分別與內齒圈和雙偏心機構相嚙合的滾動體,其特點在于內齒圈為單一整體結構。兩側齒向相同,傳動圈兩側均勻布設的徑向導槽沿周向相互錯開一個=180°/Z+1的角度。采用該結構提高了內齒圈的工藝結構性能,不僅使整機結構簡化,而且使傳動軸承的運動精度、傳動效率得到改善和提高。
文檔編號F16C32/00GK2182900SQ94200520
公開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1994年1月3日 優先權日1994年1月3日
發明者李本俊 申請人:李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