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柱塞閥的結構改進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業管道上使用的閥門,特別是一種柱塞閥。
現有的柱塞閥,如
圖1所示,主要由閥體、柱塞、密封圈、閥桿、閥蓋、手輪所組成。工作時,通過旋轉手輪驅動閥桿,帶動柱塞使之在兩密封圈中作上、下往復運動,以完成閥門的開啟和關閉。這種柱塞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柱塞與密封圈采用過盈配合來達到其密封,并依靠上、下密封圈支承、定位,故當柱塞下降時,柱塞中心與密封圈中心極易出現偏離,而導致啃圈現象,從而影響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壽命;(2)柱塞的升降是通過閥桿的軸端凸緣在柱塞上端的開口槽內的轉動來實現的,由于其接觸面窄小,故接觸部位很容易產生拉毛現象,使閥桿轉動阻力增大,最后導致卡死而使閥門無法工作;(3)閥門流量無刻度標志,操作時不易準確控制其流量。
本實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密封性能好,使用壽命長,操作靈活、輕便,且能準確控制其流量的新型柱塞閥。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由附圖中給出
圖1是現有的柱塞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A-A向剖示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柱塞處于導通狀態時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流量刻度部位示意圖其中1-手輪,2-蝸輪、3-圓盤形蝸桿、4-雙排圓錐滾柱軸承、5-閥蓋、6-閥桿、7-螺母、8、9-密封圈、10-柱塞、11-閥體、12-蝸輪軸、13-流量刻度盤、14-指針、15-出水孔。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柱塞閥包含有手輪1、閥蓋5、閥桿6、密封圈8、9,柱塞10、閥體11等部份,柱塞10為一中空的圓柱形結構,并分為相互隔離的上、下兩腔,在柱塞10的上部設置有螺母7,下腔的筒壁上設置有出水孔15。閥桿6的一端安裝有手輪1,另一端設置有螺紋,并與柱塞上部的螺母7配合轉動。在閥桿6的上部,安裝有一圓盤形的蝸桿3,并用雙排圓錐滾柱軸承4定位在閥蓋5上部的軸承座內。蝸桿3與安裝在軸承座一側的蝸輪2配合轉動。在蝸輪軸的軸端設置有流量刻度盤13,閥蓋表面標有指針14,以便于準確控制柱塞閥的流量。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是這樣來實現的轉動手輪1,閥桿6轉動并帶動螺母7,使柱塞10作升降運動,控制閥門的開啟和關閉,并調節其流量。當柱塞的上腔處于上、下兩個密封圈8、9之間時,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圖1)。當柱塞10向上運動,下密封圈9位于柱塞下腔筒體的某一位置時,閥門開啟,液體從柱塞下腔的中間空筒經筒壁上的出水孔15流向閥體出口處。當閥門處于最大的開啟狀態時(圖4),柱塞的下腔筒體仍處于下密封圈9中,因此,當柱塞上腔再次下移封閉下密封圈時,兩者中心就不會產生偏移,從而徹底消除了啃圈現象,保證了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壽命。
此外,隨著閥桿6的轉動,安裝在閥桿上的圓盤蝸桿3和與之相嚙合的蝸輪2及安裝在蝸輪軸上的流量刻度盤13隨之同步轉動,此時,根據閥蓋上所標的指針14,操作者便能準確地知道,并有效地控制閥門的流量。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緊湊,操作輕便、靈活,它不僅徹低解決了現有柱塞閥普遍存在著的因啃圈而造成的密封問題,而且使用壽命大為提高,是一種理想的工業管道控制閥門。
權利要求一種包括有手輪(1)、閥蓋(5)、閥稈(6)、密封圈(8)、(9),柱塞(10)、閥體(11)的柱塞閥,其特征在于該柱塞閥的柱塞(10)為一中空的圓柱形結構,并分為相互隔離的上、下兩腔,在柱塞(10)的上部設置有螺母(7),下腔的筒壁上設置有出水孔(15),在閥桿(6)的上部安裝有一個圓盤形蝸桿(3),蝸桿(3)與安裝在軸承座一側的蝸輪(2)配合傳動,蝸輪軸的軸端設置有流量刻度盤(1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工業管道控制的柱塞式閥門,它由手輪、閥蓋、閥桿、密封圈、柱塞、閥體所組成。其特點是柱塞為一中空的圓柱形結構,并分為相互隔離的上、下兩腔;閥桿上部采用雙排圓錐滾柱軸承定位,并安裝有圓盤形蝸桿、蝸輪;蝸輪軸端設置有流量刻度盤。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操作輕便、靈活,不僅徹底解決了現有的柱塞閥因啃圈而造成的密封問題,而且使用壽命長,便于操作者準確控制流量。
文檔編號F16K3/26GK2174599SQ9223469
公開日1994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199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1992年9月29日
發明者楊鳳蘭 申請人:楊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