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脈沖式流量控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往復動作機件潤滑的裝置,是一種脈沖式流量控制閥。
目前,由液壓或機械驅動往復工作的機件,如刀架、導軌或滑板等的潤滑,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一、油杯注入式每班工作需多次停車注油,甚至一班只注一次,這樣不僅費工費時,往往因注油少而導致導軌或刀架的嚴重磨損。二、單向節流閥式潤滑它的缺點是加工裝配較難,需停車潤滑,費工費時,手動調節節流閥時流量不易撐握。無法觀察油量大小,當刀架潤滑部位流出油后方知潤滑油已足,這時關閉節流閥已浪費了不少潤滑油。三、二位二通電磁換向閥點動式潤滑;它的缺點是結構復雜,增加了液壓管路和電氣元件。點動時間不易撐握,因此油的浪費較大。如在刀架上設立潤滑油的回收裝置,那將其結構及工藝變得更為復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脈沖式流量控制閥,它不僅利用了往復運動元件的油壓變化作為自身的脈沖潤滑源,而且還能對其流量進行有效的控制,使其達到良好的潤滑狀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該閥的閥體內設有縱橫相通的四個閥腔,每個閥腔內均設有由鋼珠和彈簧構成的閥芯,其中上閥腔和下閥腔的兩閥芯間設有一柱塞,而左閥腔和右閥腔均通過滴油管與各自的油標相通。在閥體外部通過三個旋鈕來控制左、右和下閥芯。
下面依據附圖來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脈沖式流量控制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沿
圖1A-A線的剖視圖。
如
圖1所示,該控制閥的閥體1為一矩形體,在閥體1內設有四個圓柱狀閥腔,即上閥腔2、下閥腔3、左閥腔4和右閥腔5,并由這四個閥腔縱橫相交處相通。四個閥腔內均設有由鋼珠6和彈簧7構成的閥芯。在上閥芯與下閥芯的鋼珠6之間設有一柱塞8,這樣,所謂的縱橫相通是左右閥腔4、5是通過各自閥芯鋼珠6前部的油路9與下閥腔3相通,而上下閥腔2、3是通過上下滑動的柱塞8相通。在上閥腔2的后部用絲堵10將其閥芯固定在閥腔內,而在下閥腔3、左閥腔4和右閥腔5的后部均由各自設在閥體1外部的調壓旋轉結構將其閥芯固定在各自的閥腔內。調壓旋鈕結構是由螺桿11、密封環12、壓蓋13、圓錐銷14和旋鈕15構成。在上閥腔2兩側的閥體1上對稱設有兩緊固螺孔16,而下閥腔3兩側的閥體1上對稱設有兩用透明材質制做的油標17。油標17通過螺紋緊固在閥體1內,并在與閥體的接觸處設有密封墊18,兩油標17通過各自的滴油管19與分別與左閥腔4和右閥腔5聯通,而滴入油標17內的潤滑油則與圖2所示的兩出油口20相通排出閥外。進入該閥腔內的進油孔21則與上閥腔2相通。
下面結合上述結構來敘述一下本閥流量控制原理。由于本閥在整個潤滑系統中僅僅是一個執行元件,所以進入它內部油液是靠其它裝置供給的。另外,因為它是專為往復工作的元件潤滑的,這樣供給它的油壓只是間歇(或稱脈沖式)的。當潤滑油從進油孔注入上閥腔時,由于上閥腔中的彈簧彈性略小于下閥腔,所以在間歇時,下閥芯就會把柱塞頂入上閥腔,而注油時在油壓和上閥芯彈簧的共同作用下又把柱塞壓下來。這樣,也就是在柱塞這上下滑動中將上閥腔的潤滑油帶入上閥腔與其它三個閥腔的相交處,進而將油又分配給左、右閥腔。當觀察左右油標內的滴油管的滴油量不適時,便可調整左右旋鈕來控制和平衡各自的流量。若調節下旋鈕時,便可控制整個閥的油流量。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流量易觀察、易控制,它不僅在機件的每一往復運動中就能滴上適量的潤滑油,而且不需停車來潤滑,不浪費油,可使被潤滑件始終保持良好的潤滑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脈沖式流量控制閥包括閥體和閥芯,其特征是在該閥的閥體內設有縱橫相通的四個閥腔,每個閥腔內均設有由鋼珠和彈簧構成的閥芯,其中上閥腔和下閥腔的兩閥芯間設有一柱塞,而左閥腔和右閥腔均通過滴油管與各自的油標相通,在閥體外部通過三個旋鈕來控制左、右和下閥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脈沖式流量控制閥,其特征是該閥的進油孔與上閥腔相通,而兩出油孔分別與左閥腔和右閥腔的油標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脈沖式流量控制閥,其特征是油標是透明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種用于潤滑的脈沖式流量控制閥,該閥體內設有縱橫相通的四個閥腔,每個閥腔內均設有一個由鋼珠和彈簧構成的閥芯,上閥腔與進油孔相通,而左閥腔和右閥腔均通過滴油管與各自的油標相通,并且在上閥芯與下閥芯間設有一柱塞。在下閥腔、左閥腔和右閥腔外通過三個旋鈕來控制各自的閥芯。該閥結構簡單,流量易觀察、易控制,而且在不停機的情況下自動潤滑,可使往復動作的元件保持最佳的潤滑狀態而不浪費油。
文檔編號F16N23/00GK2068186SQ90213440
公開日1990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1990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1990年6月13日
發明者鄭惠 申請人:鄭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