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控機械密封件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一般與一種機械密封件有關,用來密封流體機械外殼中的旋轉軸,防止流體沿軸泄漏。具體有關一種可迭機械密封件,其隔離兩個密封面元件的薄潤滑液膜的厚度,由外部通入的電壓控制。
為了有助了解本發明,其運轉和優點,也許適宜對機械密封作一般討論。如熟悉本技藝領域者可以理解,機械密封是由兩個面元件形成。一個元件固定在準備密封的機械的殼體上,另一個固定在軸上隨軸旋轉。一個元件靜止,因此沒有相對于軸的軸向活動。另一個則沿軸作軸向活動,因此被稱為浮動面元件。面元件有互相相對放置的關系,因此兩者之間的安排,是隨流體壓力,或彈簧壓力,或兩種壓力反應,產生密封關系,防止沿軸泄漏。
據發現成功的機械密封之取得,不在于元件之間的直接具體接觸,而在于在穩定運轉狀態下,兩元件的相對面的表面之間,有潤滑液薄膜形成。這液膜防止或降低元件直接機械接觸造成的磨損,從而避免密封件有機械損壞或失效的可能性。然而液膜的厚度不能過大,過大則造成過多的泄漏。
另外,據發現液膜厚度決定于密封面元件表面的實際幾何形狀。具體而言,假如兩個密封面元件的表面完全平坦而平行,使兩者之間形成一個均勻一致的間隙,浮動元件可以移向靜止元件作緊密接觸。那么液膜將被破壞,造成液膜的零厚度。為了保持一個有限液膜厚度,以防這種破壞,間隙中的液壓必須能產生足夠大的張開力,傾向于把浮動元件推離固定元件。為此,必須使相對表面不平行,而必須從密封高壓側向低壓側在徑向上互相趨近。如這會聚度增高,張開力便增高,膜厚度便增大。與此相似,假如會聚度減小,液膜厚度也減小。
一般而言,機械密封件制造時,而元件的設計中要求在機器的穩定狀態運轉時,表面有預定的會聚度,把元件預期的熱變形和機械變型都估計在內。這樣可以實現合理的膜厚。應該理解到膜的厚度相當小,約在50-200微英寸之間。變形也同樣很小,約在20-100微英寸范圍內。過去,傳統的機械密封件的設計和制造,密切注意以一切可以預期到的變形為基礎,以利產生稱定狀態運轉的容許膜厚。膜厚決定密封件的設計特點,諸如材料類型,結構形式等等,以及運轉條件,諸如溫度,壓力,速度,載荷和流體特征等。因此,一旦密封件開始工作,膜厚便無法控制。因此,傳統密封件在經歷變化范圍大的運轉條件時,包括瞬間條件變化,便會蒙受表面損傷和磨損。
因此希望能提出一種可控的機械密封件,其分隔兩個密封面元件的流體薄膜的厚度,可用外部裝置控制。假如能提供這種可控制的特點,膜的厚度便可以隨運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在條件的廣泛變化范圍內保持最佳液膜厚度。
1969年3月18日頒發威斯(W.J.Wiese)的美國專利第3,433,489叼,已轉授與本申請案的同受授人,該專利揭示了一種機械密封組合件,其中有一個收集夜靜更深 ,在一個密封表面元件中形成。從元件上流過的流體,收集在收集環中,流入一個壓力控,在某種運轉條件下產生一個流體壓力。把這流體壓力加在有壓力腔的元件上,目的是控制通過元件的泄漏。
1976年4月6日頒發基奧里(E.J.Gyory)的美國專利第3,948,530號受授人也和本申請案同,揭示了一種可在外面調節的機械密封件,其液靜壓作用在靜密封元件外表面上的兩個有軸向間隔的壓力壓上。壓力區和壓力通道接通,壓力通道有適當的閥,調定通向一個或兩個壓力區的高壓,低壓或大氣壓。結果,元件變形,形成密封表面的全表面接觸,內徑表面接觸,或外徑表面接觸。
1984年3月6日頒發阿爾伯斯等人(Albers, et al)的第4,434,987號美國專利,揭示了一種密封器件,其中有一個密封環隨軸旋轉。這旋轉密封環有一個和一個殼體連接的不旋轉但可以滑動的密封環,圍繞它的徑向伸展表面和在其圓周上伸展的表面。不旋轉密封環和傳感器連接,感測每一徑向平面間隙的寬度。控制裝置隨傳感器反應,促動一個電磁鐵,電磁鐵產生磁力,使不旋轉密封環滑動,為的是保持徑向平面間隙的選定寬度。
在本技藝領域中對可控機械密封件有一個要求,即其分隔兩個密封表面元件的潤滑液薄膜的厚度,可由外部產生的力,加在至少一個元件上進行控制使元件的表面變形。對這變形作控制,使相對表面的會聚度可以調節。這樣張開力便可以調節,從而可以在寬闊的運轉條件變化范圍中,取得最佳化的液膜厚度。
本發明針對的就是這種要求。為此,本發明揭示了一種液體機械的可控機械密封件,有一個殼體和一個與殼體相對旋轉的軸。密封件有一個第一面元件,可隨軸旋轉,有一個第二面元件由殼體支承。第一及第二元件分別確定第一及第二表面。元件中之一個沿軸滑動,向另一元件靠近或遠離,形成兩表面之間的間隙。有適當的裝置把一個元件向另一元件偏壓。設有裝置調節表面之間的會聚度,改變間隙中壓力形式的變化,從而使間隙的寬度變化。
本發明的目的和優點,結合附圓閱讀下文的詳細敘述,便可全然子解,相應的部件用相同的標圖號標本,附圖內容如下圖1為按本發明原理構造的可控機械密封件的縱向剖視;
圖2為適用于圖1密封件的壓電促動器的剖視;
圖3為適用于圖1密封件的另一形式的壓電促動器剖視;
圖4為按本發明原理構造的可控機械密封件第二實施方案的縱向剖視;
圖5為適宜配合圖1和4中可控機械密封件使用的控制系統方框圖;
圖6為一非按比例的放大縱向剖視,圖示本發明可控機密封件第一及第二面元件之間的間隙。
參見附圖中各視圖的細節,圖1示流體機械10,其中有殼體12容納流體。殼體12有一個孔14,軸16從中穿過,軸16繞其縱向軸線A,相對于殼體12旋轉。
設有一個可控機械密封件18,防止過多流體從高壓環境20向低壓環境22泄漏。機械器密封件18中有一個第一面元件24,適當安裝在軸16上隨軸16旋轉。面元件24沿軸線A相對于軸的軸向滑動。有適當的偏壓裝置26,例如一個彈簧,偏壓面元件24向右移動,如圖1所示。
機械密封件18還有一個在殼體12上固定的支持器28,支持器28把第二面元件30和一個促動器32支承在殼體12中。第二面元件30的外徑固定,使它不能作相對于軸16的軸向移動。促動器32最好是電磁型的,可用壓電材料制成,壓電材料如鋯鈦酸鉛之類,在上面加外部電壓時伸長。這伸長使第二面元件30變形。
圖示面元件24可隨軸16旋轉,而面元件30不能旋轉。但是應該明確了解的是,一個元件可以旋轉,另一個不能旋轉。與此相似,雖然圖示元件24浮動(沿軸16軸向活動),元件30固定(不能作相對于軸16的軸向移動),但是也可以使其中任一為浮動元件,而另一固定。并且應該理解促動器32可以和二者之任一相關,或者可以是元件的一個整體部分而非分立元件。這里為了方便,設想元件24既可旋轉又可浮動,而元件30則不能旋轉并固定。促動器32設想為與元件30關連的一個分立組件。
元件24有一個徑向表面34。與此相似元件30有一個徑向表面36,與表面34相對。二者共同形成密封面的表面34,36。
浮動面元件和固定面元件24及30可以用相同或不同材料制造。其一英武用石質材料,如燒結石質合金(sintered carbide),金鋼砂,鎢鉻鈷合金等等。另一則用軟質材料,如碳,碳一石墨,青銅等。
如在上文中已提到,成功的機械密封件,在元件24及30之間的間隙38中,要求有薄潤滑液膜。這液膜厚度要求適當大,以減少元件磨損和/或咬死,但又需適當小,以防泄漏過多。因此在間隙中應保持一個最佳的液膜厚度,把表面34及36分隔,以實現機械密封件的正常運轉。
間隙的寬度,和相應液膜厚度,由從外部向壓電促動器32供給電壓控制。這促動器可以是一個單一的圈環,但最好由一疊圈環40組成,如圖1及2所示。這些圈環用壓電材料制造,其定向使當從外部供給電壓時,各圈環在軸向上膨脹。促動器32施加的軸向力加在元件30的背面,把元件30壓緊。其應變使元件30的表面36變形,產生相對密封表面34及36之間的收斂間隙。電壓升高(降低)時,這個力增高(下降),于是取得較大(較小)的會聚度。由于較大(較小)的會聚度產生較厚(較薄)的液膜,所以可增高(降低)供給的電壓控制液膜的精確厚度。
圈環40的疊垛相對于軸16的軸向放置。雖然環可以是整個的,如圖2所示,但也可以分成扇面形。同樣,也可以改用圓盤43的疊垛,在軸16的圓周上間隔放置,如圖3所示。假如使用扇面或圓盤疊垛,一般向各疊垛供給相同的電壓,將產生相同的間隙。但是,也可以在疊垛上加不等的電壓,補償密封表面的任何失調,產生一致的間隙。
本發明可控機械密封件的第二實施方案如圖4所示。為使元件30的表面36變形,有若干間隙放置的與圖3所示的相同的壓電促動器32a,其中之一如圖4所示,促動器隨外部供給的電壓反應,在元件30的側面44上加徑向力,使它變曲成砂漏時計的結構形狀。結果在表面34及36之間,產生會聚間隙。并且,也可以向各促動器供給相同或不同的外部電壓,補償表面的失調而產生一致的間隙。
圖5是控制系統46的簡圖,適宜配合圖1及4中的可控機械密封件使用,自動產生并調節供給壓電促動器32或32a的外部電壓,維持最佳的液膜厚度。可以看到傳感器48可以適當地埋在一個元件之中,例如在元件30中,提供表示表面34及36的間隙的信號。傳感器48最好是一個熱電偶,感測與間隙厚度相關的溫度。具體地講,感測元件面即將接觸時的計溫。有一個信號校正器50隨熱電偶輸出反應,產生表示輸出的電信號。把信號向控制器52輸入,通過增高電源56的電壓54作調節。把這電壓54供給壓電促動器32或32a,使表面36變形,以增大間隙38的寬度。測各溫度下降,表明間隙過寬,供給的電壓相應下降,以減間隙寬度。
控制器52還可以按照預定程序降低電壓54,測試隙寬,控制系統46的細節,包括控制器52,在美國的第789,890號申請案中有揭示,該案與本申請案同時提交在案,有相同的受授人。
關于可控機械密封件18運轉的討論,下文中將參照圖6敘述。據信這是對理解本發明的原理所必須,也是從本發明取得利益所必須。
在一個方向上作用于元件24上的流體力和彈簧力中,有一個凈關閉力,傾向于把元件24向元件30軸向推動。間隙38中在相反方向上作用于元件24上的流體力中,有一個凈開啟力,傾向于把元件24軸向推離元件30。在機械的穩定狀態運轉中,為使系統平衡,凈開啟力必須和凈關閉力平衡。這合成力的平衡,決定表面34及36的隙寬38,從而決定游泳人膜的厚度。
前文已經討論,成功的密封件表面34及36,必須掃箭頭58所指,從密封件18高壓側20到低壓22的方向上,有徑向的會聚。假設高壓側在密封件的外徑上,低壓側在內徑上,則表面34及36必然從外徑向著內徑會聚。本文中會聚度C的定義,是外徑(箭頭60)處隙寬(即膜厚)To和內徑(箭頭62)處隙寬(即膜厚)Ti之間的差量。在本文中,會聚率D的定義,是會聚度C和某一隙寬(即膜厚)的T的比率。為方便起見,采用平均隙寬(即膜厚)(To+Ti)/2=T。也就是D=C/T。間隙中的壓力形式和凈開啟和決定于會聚率D。會聚率越高,開啟力越大。
假設機械10在穩定狀態下運轉,密封件會聚率D的設計,與某一平均膜厚相符,該平均膜厚在這特定運轉條件下有最佳值。當凈開啟力和凈關閉力平衡時,會聚率D基本恒定,假如在某些運轉條件下有變化,諸如開機,關機,運轉中變速,溫度變化,壓力變化,機械中所用特定流體的特點變化等時,便會破壞這個平衡。浮動面元件24便向固定元件30靠近或與之離開。結果平均膜厚T變化。
假如運轉條件變化,產生很小的膜厚,熱偶48測出有即將來到的表面接觸,控制系統46便將供給增高的電壓54,增加表面36的變形,以增大會聚度C。在另一方面,運轉條件變化后產生的膜厚很大,發生了過多的泄漏。在按上述美國申請案第789,890號中提到的預定程序作定期測試時,控制系統46將供給增高的電壓54,減少表面36的變形而減小會聚度C。
這樣間隙中的壓力狀態變化,產生一個新的開啟力。但由于關閉力基本保持恒定,元件24作反應,向元件30靠近或與之離開,直到力的平衡恢復,會聚率D恢復其原始數值。平衡的恢復,是當新運轉條件下的新平均膜厚有最佳化數值的時候。
為了調節表面36的變形,調節會聚度C,以控制T,可以將上段中的過程連續反復或定期反復。
雖然上文的解說涉及的是元件30表面36的變形,但是凡擅長本技藝者可能理解,可以使表面中之任一或全部變形,以取得相同的效果。
因此可從上文看到,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控制的機械密封件。在一種開回路的形式中,分隔兩個面元件的潤滑液薄膜的厚度,由外部供給的電壓控制,使兩個面元件表面的至少一個變形。
在閉回路的形式中,設置一個傳感器指示兩表面間隙的寬度。有一個隨傳感器反應的控制系統產生外部電壓,供給壓電促動器,控制兩表面的會聚度,從而保持寬廣的運轉條件范圍中的潤滑液膜的最佳厚度。
雖然上面所示和所述,都被認為是本發明的最好實施方案,但凡擅長本領域技藝者都可理解,還可作出各種變化和修改,并且元件可用相似條件取代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真實范圍。此外,還可作許多修改,將本發明的思想適應一個特定狀況,而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因此,發明人的目的并非使本發明受限于上文揭示的特定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等被認為是實施本發明的最佳形式,而發明應包括文后權利要書范圍內的一切實施方案。
權利要求
1.密封相對于流體機械(10)旋轉的軸(16)的可控機械密封件(18),該密封件有帶有第一徑向表面(34)的第一面元件(24),該第一元件用于隨軸(16)旋轉,有一個帶一個第二徑向面表面(36)的第二面元件(30),該第二元件支承在殼體內,該兩元件中的一個可沿軸作軸向移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及第二表面形成一個間隙,間隙從該密封件的高壓側(20)向低壓側(22)收斂,在間隙中有潤滑液薄膜,有促動裝置(32,32a)至少把該元件中之一個變形,從而調節該表面(34,36)的會聚,有感測裝置(48)產生指示間隙(38)狀況的信號,有控制裝置(46)隨該信號反應,產生輸出,供給該促動裝置,控制該變形,從而在一個寬廣的運轉條件范圍中,保持潤滑液膜的最佳厚度。
2.如權利要求
第1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促動裝置有一個電磁促動器(32)。
3.如權利要求
第1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促動裝置中有一個壓電促動器(32)。
4.如權利要求
第3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向該第二元件(30)加一個力使之變形。
5.如權利要求
第3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至少有一個與軸同心的圈環(40)。
6.如權利要求
第3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有若干圈環扇形面的疊垛,圍繞軸周間隔放置。
7.如權利要求
第3項之中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有若干圓盤的疊垛(43),圍繞軸周間隔放置。
8.如權利要求
第1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間隙的形態是該兩表面接觸的初始。
9.如權利要求
第8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該促動裝置中有一個壓電促動器,該輸出為一電壓。
10.如權利要求
第9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控制裝置(46)增高其輸出電壓以增大該兩表面的會聚度,從而獲得較厚的液膜,或降低其輸出電壓以減少該兩表面(34,36)之會聚度,從而取得較薄之液膜。
11.如權利要求
第8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傳感裝置中有一個熱電偶(48),由該元件中之一個支承。
12.如權利要求
第8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傳感裝置中有一個熱電偶(48),由該第二元件(30)支承。
13.如權利要求
第4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轎軸的徑向上施加。
14.如權利要求
第4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力在軸的徑向上施加。
15.密封相對于流體機械(10)旋轉的軸(16)的可控機械密封件(18),該密封件有帶第一徑向表面(34)的第一面元件(24),該第一元件用于隨軸(16)旋轉,有一個帶一個第二徑向面表面(36)的第二面元件(30),該第二元件支承在殼體內,該元件中的一個可沿軸作軸向移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及第二表面適于形成一個間隙,其中有一個潤滑液薄膜,有一個和該元件中之一個連接的壓電促動器(32,32a),使該元件的表面變形,而使間隙在從該密封件高壓側(20)向低壓側(22)的方向上收斂,有一個熱電偶(48)埋在該元件的一個中,表示該表面(34,36)初始接觸的溫度,有一個控制系統(46)隨溫度測量反應,產生一個電壓供給該壓電促動器(32,32a)控制元件表面的會聚度,從而在寬廣的運轉條件范圍中,保持潤滑液膜的最佳厚度。
16.如權利要求
第15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至少有一個與軸同心的圈環(40)。
17.如權利要求
第15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有若干圈環扇形面的疊垛,間隔圍繞該軸。
18.如權利要求
第15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有一個圈環的疊垛。
19.如權利要求
第15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壓電促動器中有若干圓盤(43)的疊垛,在軸周周間隔放置。
20.流體機械(10)的可控機械密封件(18),機械有一個殼體(12)和相對于殼體旋轉的軸(16),該密封件有一個第一面元件(24)可隨軸旋轉,一個第二面元件(30)由殼體支承,該第一及第二元件分別形成第一(34)及第二(36)面表面,該元件的一個(24)沿軸滑動,向該元件的另一個(30)靠近或與之離開形成該兩表面的間隙,有裝置(26)把該一個元件向該另一元件偏壓,其特征為該元件(24,30)在機械的給定運轉狀態下,會聚率基本等于該表面(34,36)的會聚度,被除于該間隙的平均寬度,從而調節該表面會聚度的裝置(32,32a),改變該間隙(38)的寬度。
21.如權利要求
第20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調節裝置有對一個元件壓緊的裝置(32,32a),使造成的應變對該表面(34,36)的會聚度作調節。
22.如權利要求
第20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該調節裝置有促動裝置(32,32a)在一個元件上加力,使元件表面變形,對該兩表面會聚度進行調節。
23.如權利要求
第22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促動裝置隨供給的電壓反應而發力。
24.如權利要求
第23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促動裝置中至少有一個壓電促動器。
25.如權利要求
第24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壓電促動器在該另一元件(30)上施力。
26.如權利要求
第25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壓電促動器(40,43)在基本與該軸平行的方向上,向該另一元件(30)施力。
27.如權利要求
第25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壓電促動器(32a)在基本與該軸垂直的向上,向該另一元件(30)施力。
28.如權利要求
第20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其特征為有裝置感測該間隙寬度變化,以說明機械運轉狀態有變化,并有裝置隨感測到的變化反應,調節該兩表面的會聚度,使間隙的寬度變化,從而該密封件補償機械運轉狀況的變化。
29.如權利要求
第28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測得的變化是該兩表面(34,36)的初始接觸。
30.如權利要求
第29項中之可控機械密封件,該傳感裝置中有一個熱電偶(48),感測該表面(34,36)初始接觸時的升溫。
專利摘要
一種可控機械密封件,有帶第一及第二徑向表面的第一及第二面元件。第一元件隨軸旋轉。第二元件固定在殼內。一個元件相對于軸軸向活動。該兩表面形成有液膜的間隙。設置一個促動器,使至少一個表面變形使間隙從密封件的高壓側向低壓側收斂。設置一個傳感器,感測兩表面的初始接觸溫度。一個控制系統隨傳感器反應,產生外部電壓,供給促動器,控制表面的會聚,從而在寬闊的運轉狀態范圍中,保持潤滑液膜的最佳厚度。
文檔編號F16J15/34GK86106923SQ86106923
公開日1987年6月3日 申請日期1986年10月20日
發明者理查德·F·薩倫特, 威廉·愛德華基, 彼得·勞倫斯·凱 申請人:博格-華納工業產品公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