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襯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耐磨襯套,涉及機械零部件領域,所述耐磨襯套包括襯套主體,所述襯套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多條沿螺旋形延伸的潤滑油道;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的周向均勻排列;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螺距分別相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之間互相交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所述襯套主體上還設置有環形儲油道,所述儲油道的旋轉軸心與所述襯套主體的旋轉軸心共線;所述儲油道與多條所述潤滑油道分別貫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所述耐磨襯套,解決了傳統襯套的油道分布不均勻、供油不足和密封性差等技術問題。
【專利說明】耐磨襯套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零部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耐磨襯套。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工程機械中多采用鉸接式連接(銷軸連接),由此產生多個需間歇壓力潤滑的摩擦副。摩擦副就是相接觸的兩個物體產生摩擦而組成的一個摩擦體系。摩擦副是端面密封最重要的元件。密封的壽命和工作質量都和它有關。端面密封的所有其他結構元件都為摩擦副服務并且它們的工作質量也取決于保證副工作達到最優條件的程度。摩擦副本身的名稱表示,該元件的工作是兩個零件的相對滑動。它們的摩擦產生磨損,產生熱,液體泄漏及其他現象。摩擦的分類方法很多,因研宄和觀察的依據不同,其分類方法也就不同。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下列幾種。
[0003]1.按摩擦副的運動形式分類
[0004](I)滑動摩擦兩接觸表面間存在相對滑動時的摩擦。
[0005](2)滾動摩擦兩物體沿接觸表面滾動時的摩擦。
[0006]2.按摩擦副的運動狀態分類
[0007](I)靜摩擦兩接觸表面存在微觀彈性位移(相對運動趨勢),但尚未發生相對運動時的摩擦。
[0008](2)動摩擦兩接觸表面間存在相對運動時的摩擦。
[0009]3.按摩擦是否發生在同一物體分類
[0010](I)內摩擦同一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發生的摩擦。
[0011](2)外摩擦兩個物體的接觸表面間發生的摩擦。
[0012]4.按摩擦副的潤滑狀態分類
[0013](I)干摩擦兩接觸表面間無任何潤滑介質存在時的摩擦。
[0014](2)流體摩擦兩接觸表面被一層連續不斷的流體潤滑膜完全隔開時的摩擦。
[0015](3)邊界摩擦兩接觸表面上有一層極薄的邊界膜(吸附膜或反應膜)存在時的摩擦。
[0016](4)混合摩擦兩接觸表面同時存在著流體摩擦、邊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混合狀態時的摩擦。混合摩擦一般是以半干摩擦和半流體摩擦的形式出現:
[0017]I)半干摩擦兩接觸表面同時存在著干摩擦和邊界摩擦的混合摩擦。
[0018]2)半流體摩擦兩接觸表面同時存在著邊界摩擦和流體摩擦的混合摩擦。
[0019]在摩擦副中,因為長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損,當軸和孔的間隙磨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必須要更換零件,因此設計者在設計的時候選用硬度較低、耐磨性較好的材料為軸套或襯套,這樣可以減少軸和座的磨損,當軸套或襯套磨損到一定程度進行更換,這樣可以節約因更換軸或座的成本。襯套,即是起襯墊作用的環套,應用在閥門領域,襯套在閥蓋之內,一般使用耐腐材料,用于密封作用。
[0020]通過襯套,裹住閥桿,磨損了,可以方便更換。如果不用襯套,磨損后,更換的是零件。因襯套加工方便,更換成本低,也易換,所以采用更換襯套,。設計時,就將襯套硬度降低,使其在摩擦副中成為承磨件。襯套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為了拆裝方便而定,另一種是作為滑動軸承用的。
[0021]現有技術中工程機械中多采用鉸接式連接(銷軸連接),由此產生多個需間歇壓力潤滑的摩擦副。而襯套內側潤滑油道是該摩擦副內部唯一直接供油處,油道的樣式直接決定了鉸接結構的壽命,進而影響整個工程機械性能。傳統油道存在分布不均勻、供油不足、密封性差等缺點,容易導致銷軸和軸套的早期磨損。
[0022]基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耐磨襯套以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2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磨襯套,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傳統油道存在分布不均勻、供油不足、密封性差等技術問題。
[0024]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耐磨襯套,所述耐磨襯套包括襯套主體,所述襯套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多條沿螺旋形延伸的潤滑油道;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的周向均勻排列;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螺距分別相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之間互相交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所述襯套主體上還設置有環形儲油道,所述儲油道的旋轉軸心與所述襯套主體的旋轉軸心共線;所述儲油道與多條所述潤滑油道分別貫通。
[0025]可選的,所述潤滑油道起始兩端均采用漸縮式封閉。所述潤滑油道2兩端采用漸縮式封閉,可以使所述耐磨襯套兩端供油均勻。
[0026]可選的,所述潤滑油道的起點和終點位于距離所述襯套主體邊緣6mm處。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6_即保證了所述耐磨襯套兩端的供油,又最大限度的減少潤滑油回流將雜質帶入摩擦副中。
[0027]可選的,所述襯套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兩條所述潤滑油道。兩條所述潤滑油道加工簡單,加工成本低。
[0028]可選的,所述儲油道設置為一條,位于所述襯套主體的中心位置。一條儲油道加工簡單,加工成本低,同時所述儲油道3位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向所述耐磨襯套兩端共有均勻供油均勻。
[0029]可選的,所述儲油道設置為多條,多條所述儲油道沿所述襯套主體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根據所述耐磨襯套大小不同,所述儲油道可設置為多條,保證了供油量。多條所述儲油道沿所述襯套主體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使得所述耐磨襯套內供油均勻。
[0030]可選的,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襯套主體內壁表面積的20%。經發明人多次試驗,所述潤滑油道的表面積占所述襯套主體內壁表面積的20%,即滿足了所述耐磨襯套內的供油量,又不會注入過多的潤滑油。
[0031]可選的,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為圓弧形凹槽。圓弧形凹槽加工簡單,供油均勻。
[0032]可選的,所述圓弧形凹槽的半徑為10mm,所述圓弧形凹槽的深度為0.5mm。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如此設計的所述潤滑油道,既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又能提供足夠的供油量且共有均勻,同時加工簡單。
[0033]可選的,所述耐磨襯套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0034]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所述耐磨襯套包括襯套主體,所述襯套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多條沿螺旋形延伸的潤滑油道;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的周向均勻排列;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螺距分別相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之間互相交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所述襯套主體上還設置有環形儲油道,所述儲油道的旋轉軸心與所述襯套主體的旋轉軸心共線;所述儲油道與多條所述潤滑油道分別貫通。
[0035]本申請提供的所述耐磨襯套,通過與銷軸中的注油孔對應的所述儲油道,向多條所述潤滑油道內注入潤滑油,供油量大。所述潤滑油道設置為多條且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形狀相同,所述潤滑油道沿螺旋形延伸,由所述襯套主體一端延伸至所述襯套主體的另一端。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螺距分別相等,同時多條所述潤滑油道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的周向均勻排列。基于上述設置,保證了多條所述潤滑油道均勻分布于所述襯套主體的整個內壁上,從而向整個所述耐磨襯套內均勻供油。多條所述潤滑油道之間互相交叉,保證了潤滑油在多條所述潤滑油道里流通順暢,供油均勻,供油量大。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使得所述摩擦副封閉性好,有助于減少潤滑油回流將雜質帶入摩擦副中。
[0036]基于此,本實用新型較之原有技術,通過所述儲油道向多根均勻分布且兩端封閉的螺旋形所述潤滑油道內注入潤滑油,具有油道分布均勻、供油量大和密封性好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3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耐磨襯套的結構示意圖;
[003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耐磨襯套的剖視圖;
[004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耐磨襯套的剖視圖。
[0041]附圖標記:
[0042]1-襯套主體;2_潤滑油道;3_儲油道。
【具體實施方式】
[0043]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45]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6]實施例一
[0047]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耐磨襯套,所述耐磨襯套包括襯套主體1,所述襯套主體I的內壁設置有兩條沿螺旋形延伸的潤滑油道2。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I的周向均勻排列,即兩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起始端間隔180度。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螺距分別相等;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之間互相交叉;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所述襯套主體I上還設置有環形儲油道3,所述儲油道3的旋轉軸心與所述襯套主體I的旋轉軸心共線;所述儲油道3與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分別貫通。
[0048]本申請提供的所述耐磨襯套,通過與銷軸中的注油孔對應的所述儲油道3,向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內注入潤滑油,供油量大。所述潤滑油道2設置為兩條且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形狀相同,所述潤滑油道2沿螺旋形延伸,由所述襯套主體I 一端延伸至所述襯套主體I的另一端。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螺距分別相等,同時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I的周向均勻排列。基于上述設置,保證了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均勻分布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整個內壁上,從而向整個所述耐磨襯套內均勻供油。根據所述耐磨襯套的代銷合理選擇所述潤滑油道2的螺距,確保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之間互相交叉,保證了潤滑油在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里流通順暢,供油均勻,供油量大。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使得所述摩擦副封閉性好,有助于減少潤滑油回流將雜質帶入摩擦副中。基于此,本實用新型較之原有技術,通過所述儲油道3向兩條均勻分布且兩端封閉的螺旋形所述潤滑油道2內注入潤滑油,具有油道分布均勻、供油量大和密封性好等優點。
[0049]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潤滑油道2起始兩端均采用漸縮式封閉。所述潤滑油道2兩端采用漸縮式封閉,可以使所述耐磨襯套兩端供油均勻。
[0050]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潤滑油道2的起點和終點位于距離所述襯套主體I邊緣6mm處。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6mm即保證了所述耐磨襯套兩端的供油,又最大限度的減少潤滑油回流將雜質帶入摩擦副中。
[0051]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儲油道3設置為一條,位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中心位置。一條儲油道加工簡單,加工成本低,同時所述儲油道3位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向所述耐磨襯套兩端均勻供油。
[0052]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儲油道3設置為多條,多條所述儲油道3沿所述襯套主體I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根據所述耐磨襯套大小不同,所述儲油道3可設置為多條,保證了供油量。多條所述儲油道3沿所述襯套主體I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使得所述耐磨襯套內供油均勻。
[0053]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襯套主體I內壁表面積的20%。經發明人多次試驗,所述潤滑油道2的表面積占所述襯套主體I內壁表面積的20%,即滿足了所述耐磨襯套內的供油量,又不會注入過多的潤滑油。
[0054]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兩條所述潤滑油道2為圓弧形凹槽。進一步的,所述圓弧形凹槽的半徑為10mm,所述圓弧形凹槽的深度為0.5mm。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如此設計的所述潤滑油道2,既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又能提供足夠的供油量,且加工簡單。
[0055]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耐磨襯套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0056]實施例二
[0057]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耐磨襯套,所述耐磨襯套包括襯套主體1,所述襯套主體I的內壁設置有三條沿螺旋形延伸的潤滑油道2。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起始端沿所述襯套的周向均勻排列,即三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起始端間隔180度。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螺距分別相等;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之間互相交叉;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所述襯套主體I上還設置有環形儲油道3,所述儲油道3的旋轉軸心與所述襯套的旋轉軸心共線;所述儲油道3與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分別貫通。
[0058]本申請提供的所述耐磨襯套,通過與銷軸中的注油孔對應的所述儲油道3,向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內注入潤滑油,供油量大。所述潤滑油道2設置為三條且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形狀相同,所述潤滑油道2沿螺旋形延伸,由所述襯套主體I 一端延伸至所述襯套主體I的另一端。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螺距分別相等,同時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I的周向均勻排列。基于上述設置,保證了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均勻分布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整個內壁上,從而向整個所述耐磨襯套內均勻供油。根據所述耐磨襯套的代銷合理選擇所述潤滑油道2的螺距,確保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之間互相交叉,保證了潤滑油在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里流通順暢,供油均勻,供油量大。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使得所述摩擦副封閉性好,有助于減少潤滑油回流將雜質帶入摩擦副中。基于此,本實用新型較之原有技術,通過所述儲油道3向三條均勻分布且兩端封閉的螺旋形所述潤滑油道2內注入潤滑油,具有油道分布均勻、供油量大和密封性好等優點。
[0059]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潤滑油道2起始兩端均采用漸縮式封閉。所述潤滑油道2兩端采用漸縮式封閉,可以使耐磨襯套兩端供油均勻。
[0060]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潤滑油道2的起點和終點位于距離所述襯套主體I邊緣6mm處。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6mm即保證了所述耐磨襯套兩端的供油,又最大限度的減少潤滑油回流將雜質帶入摩擦副中。
[0061 ] 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儲油道3設置為一條,位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中心位置。一條儲油道加工簡單,加工成本低,同時所述儲油道3位于所述襯套主體I的中心位置,有利于向所述耐磨襯套兩端均勻供油。
[0062]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儲油道3設置為多條,多條所述儲油道3沿所述襯套主體I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根據所述耐磨襯套大小不同,所述儲油道3可設置為多條,保證了供油量。多條所述儲油道3沿所述襯套主體I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使得所述耐磨襯套內供油均勻。
[0063]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的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襯套主體I內壁表面積的20%。經發明人多次試驗,所述潤滑油道2的表面積占所述襯套主體I內壁表面積的20%,即滿足了所述耐磨襯套內的供油量,又不會注入過多的潤滑油。
[0064]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三條所述潤滑油道2為圓弧形凹槽。進一步的,所述圓弧形凹槽的半徑為10mm,所述圓弧形凹槽的深度為0.5mm。根據發明人的多次試驗,如此設計的所述潤滑油道2,既具有良好的封閉性,又能提供足夠的供油量,且加工簡單。
[0065]本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中,所述耐磨襯套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0066]為適應不同大小的所述耐磨襯套,所述潤滑油道2可設置為三條以上。
[0067]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襯套包括襯套主體,所述襯套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多條沿螺旋形延伸的潤滑油道;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起始端沿所述襯套主體的周向均勻排列;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螺距分別相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之間互相交叉;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始端和末端分別封閉;所述襯套主體上還設置有環形儲油道,所述儲油道的旋轉軸心與所述襯套主體的旋轉軸心共線;所述儲油道與多條所述潤滑油道分別貫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道起始兩端均采用漸縮式封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道的起點和終點位于距離所述襯套主體邊緣6_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主體的內壁設置有兩條所述潤滑油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道設置為一條,位于所述襯套主體的中心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道設置為多條,多條所述儲油道沿所述襯套主體中心軸線方向均勻排列。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的表面積的總和占所述襯套主體內壁表面積的2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多條所述潤滑油道為圓弧形凹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弧形凹槽的半徑為10mm,所述圓弧形凹槽的深度為0.5mm。
10.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耐磨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襯套采用耐磨材料制成。
【文檔編號】F16N1/00GK204239472SQ201420719186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5日
【發明者】李世勇, 閔慶曉, 劉海棟, 高亮, 劉德亮 申請人:英軒重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