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包括底板、上閥板、下閥板、軸套和閥桿;底板為圓環形結構,上閥板和下閥板為中心設有通孔的圓盤結構,上閥板和下閥板上設有開口,上閥板外徑小于閥體內徑;軸套設有止口擋圈;底板固定連接在閥體內壁上,下閥板固定連接于底板上方;軸套伸入下閥板通孔內,且與下閥板通孔過盈配合連接,止口擋圈卡于下閥板上表面;閥桿一端伸出上閥板通孔并與上閥板通孔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出閥體;閥桿伸出上閥板通孔的部分伸入軸套內,且與軸套滑動配合連接;上閥板底面與止口擋圈相貼合。本實用新型的快開式閥芯結構旋轉過程中順暢而不易卡滯,尤其適用于DN200以上的大通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
【專利說明】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自力式流量控制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閥芯結構。
【背景技術】
[0002]自力式流量控制閥具有流量設定調節和保持流量恒定兩種功能,分別由閥內的兩部分構件完成。在流量設定調節方面,能夠實現打開、關閉以及線性流量控制,這部分構件由閥桿、閥芯和閥座等零件組成,現有技術中閥芯通常為圓筒式閥芯,閥桿與閥芯焊接,圓筒式閥芯在閥體內旋轉形成角行程結構,當旋轉閥桿時閥芯也隨著旋轉,閥芯與閥體之間形成的開口大小隨之變大或變小,因此介質流量也隨之變大或變小。由于閥芯周圓與閥體接觸,角行程過程中與閥體摩擦阻力很大,長期使用后閥體容易產生銹垢,這樣閥芯更難旋轉。而閥芯圓周長度又與閥體的通徑大小成正比。所以圓筒式閥芯隨著周圓加大摩擦阻力也隨著加大,這樣卡滯問題在DN200通徑以上的大通徑自力式流量控制閥中尤為突出。此夕卜,DN200以上通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閥芯和閥座之間開口距離的不規則性直接影響流量的大小和線性特性、等百分比特性以及拋物線特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使閥芯旋轉過程中順暢而不易卡滯,尤其適用于DN200以上的大通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與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閥體配合連接,閥體開口處設有堵板,包括底板、上閥板、下閥板、軸套和閥桿;所述底板為圓環形結構,所述上閥板和所述下閥板為中心設有通孔的圓盤結構,所述上閥板和所述下閥板上設有開口,所述上閥板的外徑小于所述閥體的內徑;所述軸套設有止口擋圈;所述底板固定連接在所述閥體內壁上,所述下閥板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軸套伸入所述下閥板的通孔內,且與所述下閥板的通孔過盈配合連接,所述止口擋圈卡于所述下閥板的上表面;所述閥桿的一端伸出所述上閥板的通孔并與所述上閥板的通孔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閥體上的堵板,并與所述堵板滑動配合連接;所述閥桿伸出所述上閥板的通孔的部分伸入所述軸套內,且與所述軸套滑動配合連接;所述上閥板的底面與所述止口擋圈相貼合。
[0005]進一步,所述開口為兩個以所述通孔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的扇形開口。
[0006]進一步,所述扇形開口的角度為90°。可實現最大開口流量面積為閥體通徑面積的 50%。
[0007]進一步,所述上閥板、所述下閥板和所述閥桿為不銹鋼材料。能夠增加強度并防止產生銹蝕,進一步避免卡滯現象出現。
[0008]進一步,所述軸套為銅基材料。能夠確保閥桿旋轉的靈活性。
[0009]進一步,所述閥桿與所述上閥板的通孔焊接。
[0010]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包括底板、上閥板、下閥板、軸套和閥桿,下閥板固定不動,由閥桿帶動上閥板轉動而改變下閥板與上閥板上開口重疊的面積,從而改變流量面積,控制介質流量。閥桿一端與下閥板上的軸套以滑動配合方式的連接,且上閥板的外徑小于閥體的內徑,所以轉動時上閥板與閥體之間不接觸,不會產生摩擦力,而軸套上的止口擋圈將上閥板和下閥板隔開,避免滑動時上閥板的下表面與下閥板的上表面直接接觸,進一步減少摩擦阻力,避免卡滯現象的出現。現有技術中閥芯圓周長度與閥體的通徑大小成正比,所以圓筒式閥芯隨著周圓加大摩擦阻力也隨著加大,卡滯現象也越明顯,本實用新型中的上閥板轉動時不與閥體內壁接觸,所以在解決DN200以上的大通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閥芯卡滯不靈活的問題方面效果非常明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實施例中底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實施例中上閥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是實施例中下閥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是實施例中上閥板與下閥板配合的不同工作狀態的示意圖,從左至右分別為全部打開,1/2打開和全部關閉。
[0016]圖中:
[0017]1、底板 2、下閥板3、上閥板
[0018]4、軸套 5、緊固螺釘 6、閥桿
[0019]7、法蘭堵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0021 ]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與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閥體配合連接,閥體開口處設有堵板,所述閥芯結構包括底板1、上閥板3、下閥板2、軸套4和閥桿6 ;所述底板I為圓環形結構,所述上閥板3和所述下閥板2為中心設有通孔的圓盤結構,所述上閥板3和所述下閥板2上設有開口,所述上閥板3的外徑小于所述閥體的內徑;所述軸套4設有止口擋圈;所述底板I固定連接在所述閥體內壁上,所述下閥板2由緊固螺釘5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I上方;所述軸套4伸入所述下閥板2的通孔內,且與所述下閥板2的通孔過盈配合連接,所述止口擋圈卡于所述下閥板2的上表面;所述閥桿6的一端伸出所述上閥板3的通孔并與所述上閥板3的通孔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閥體上的堵板,在具體實施時,閥體上的堵板可為法蘭堵板7,將閥桿6穿過法蘭堵板7并做好密封處理,閥桿6與法蘭堵板7之間為滑動配合,形成可旋轉調整的閥桿6 ;所述閥桿6伸出所述上閥板3的通孔的部分伸入所述軸套4內,且與所述軸套4滑動配合連接;所述上閥板3的底面與所述止口擋圈相貼合。作為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可將所述開口設計為兩個以所述通孔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的扇形開口,所述扇形開口的角度為90°,從而可實現最大開口流量面積為閥體通徑面積的50%。所述上閥板3、所述下閥板2和所述閥桿6為不銹鋼材料。所述軸套4采用銅基材料。
[0022]本實施例的具體工作過程及原理:需要調節流量時,可依靠扭力轉動閥體外部的閥桿6部分,由于閥桿6與上閥板3焊接,所以可帶動上閥板3轉動,從而改變了上閥板3和下閥板2開口重合的面積,從而控制流量面積,達到調節流量的作用,如圖5所示,分別顯示了閥芯全部打開,1/2打開和全部關閉時的情況。閥桿6 —端與下閥板2上的軸套4以滑動配合方式的連接,且上閥板3的外徑小于閥體的內徑,所以轉動時上閥板3與閥體之間不接觸,不會產生摩擦力,而軸套4上的止口擋圈將上閥板3和下閥板2隔開,避免滑動時上閥板3的下表面與下閥板2的上表面直接接觸,從而進一步減少摩擦阻力,避免卡滯現象的出現。此外,由于下閥板2與底板I之間由緊固螺釘5固定連接,方便維修時進行拆卸。上閥板3、下閥板2和閥桿6為不銹鋼材料,在強度上,不會由于流體介質的壓力變化而產生變形失效,完全可以滿足流體力學設計要求;在使用上,由于不銹鋼材料的特殊性,上閥板3、下閥板2不會產生銹蝕而致使摩擦阻力變大,這樣就進一步避免旋轉卡滯現象出現。軸套4采用銅基材料,確保閥桿6旋轉的靈活性。
[0023]本實用新型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可適用于不同通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當與DN200以上的大通徑的自力式流量控制閥配合使用時,有益效果更加明顯。
[0024]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與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閥體配合連接,閥體開口處設有堵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上閥板、下閥板、軸套和閥桿;所述底板為圓環形結構,所述上閥板和所述下閥板為中心設有通孔的圓盤結構,所述上閥板和所述下閥板上設有開口,所述上閥板的外徑小于所述閥體的內徑;所述軸套設有止口擋圈;所述底板固定連接在所述閥體內壁上,所述下閥板固定連接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軸套伸入所述下閥板的通孔內,且與所述下閥板的通孔過盈配合連接,所述止口擋圈卡于所述下閥板的上表面;所述閥桿的一端伸出所述上閥板的通孔并與所述上閥板的通孔固定連接,另一端伸出所述閥體上的堵板,并與所述堵板滑動配合連接;所述閥桿伸出所述上閥板的通孔的部分伸入所述軸套內,且與所述軸套滑動配合連接;所述上閥板的底面與所述止口擋圈相貼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口為兩個以所述通孔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的扇形開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開口的角度為9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閥板、所述下閥板和所述閥桿為不銹鋼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套為銅基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力式流量控制閥的快開式閥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與所述上閥板的通孔焊接。
【文檔編號】F16K3/30GK204153187SQ201420462736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5日
【發明者】孟祥峰, 孟繁君, 龐東生 申請人:天津智源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