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手拉閥,包括具有閥桿腔的閥體、封閉所述閥體前端并具有第一腔體的閥蓋、穿過所述閥桿腔和所述第一腔體內的閥桿及封閉所述閥體后端的座體,所述閥體還具有分別連通所述閥桿腔至外界的進口、泄放口和出口,所述座體內部設有連通所述閥體腔和外界的先導壓力孔。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座體內設置先導定位孔,使閥桿在座體內具有先導壓力的情況下不會回彈而保證閥門開啟,只有當先導壓力喪失時才會關閉閥門,實現了通過先導壓力自動控制閥門開關的功能。
【專利說明】手拉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管路流體輸送系統中的控制部件,更具體的涉及一種手拉閥。
【【背景技術】】
[0002]手拉閥是管路流體輸送系統中控制部件,它是用來改變通路斷面和介質流動方向,具有導流、截止、調節、節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壓等功能。閥門可以在壓力、溫度或其它形式傳感信號的作用下,按預定要求動作,或者不依賴傳感信號而進行簡單的開啟或關閉,閥門依靠驅動或自動機構使啟閉件作升降、滑移、旋擺或回轉運動,從而改變其流道面積的大小以實現其控制功能。現有的手拉閥中,閥桿活動的通道與外界不相通,這種情況下,當手拉閥的手柄被拉出時,由于介質由進口流向出口時產生的較大壓力而導致手柄彈回而停止工作。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手拉閥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安全、具有防止回彈功能的手拉閥。
[0005]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上述目的:一種手拉閥,包括具有閥桿腔的閥體、封閉所述閥體前端并具有第一腔體的閥蓋、穿過所述閥桿腔和第一腔體內的閥桿及封閉所述閥體后端的座體,所述閥體還具有分別連通所述閥桿腔至外界的進口、泄放口和出口,所述座體內部設有連通所述閥體腔和外界的先導壓力孔。
[0006]具體的,所述座體還設有連通所述先導壓力孔和所述閥桿腔的第二腔體,所述閥桿的后端設有外徑大于所述閥桿腔與所述先導壓力孔內徑的定位凸環,所述定位凸環可在第二腔體內軸向活動,所述定位凸環上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一環形凹槽。
[0007]具體的,所述先導壓力孔連通所述第二腔體的一端設有漏斗狀的小口徑孔,所述定位凸環的后端設有與所述小口徑孔配合的錐體尖端。
[0008]具體的,所述座體包括底缸和閥座,所述底缸連接于所述閥體后部,所述閥座連接于所述底缸后部,所述第二腔體位于所述底缸內,所述先導壓力孔位于所述閥座內。
[0009]具體的,所述第二腔體的前部內徑小于后部內徑。
[0010]具體的,所述進口和所述泄放口位于所述閥桿腔同一側,所述出口位于對立側且處于所述進口和所述泄放口之間,所述閥桿腔內處于所述進口與所述泄放口之間的部分孔徑小于相鄰部分的孔徑,所述閥桿設有一段外徑小于所述閥桿腔最細部分內徑的細部,所述閥桿位于所述細部兩端的外徑等于所述閥桿腔最細部分內徑。
[0011]具體的,所述閥桿腔內位于所述出口與所述泄放口之間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二環形凹槽,所述閥桿位于所述細部前方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三環形凹槽。
[0012]具體的,所述閥桿收容于第一腔體的部分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四環形凹槽。
[0013]具體的,所述閥桿的前部設有螺紋凸環,所述螺紋凸環前部連接有手拉部件。
[0014]具體的,所述手拉部件包括連接在所述螺紋凸環前部的過渡接頭以及連接在所述過渡接頭如部的手柄。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手拉閥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手拉閥的閥座上設有先導壓力孔,閥桿在座體內具有先導壓力的情況下防止回彈而保證閥門開啟,只有當先導壓力喪失時才會關閉閥門,實現了通過先導壓力自動控制閥門開關的功能。
[0017]2、手拉閥的底缸設有第二腔體,由于閥桿尾部的定位凸環的直徑大于閥桿腔、先導定位孔的孔徑,形成了第二腔體對定位凸環的導向限位功能。
[0018]3、手拉閥的座體可拆分為底缸和閥座兩部分,底缸內的第二腔體前窄后寬,不僅能使閥桿的定位凸環不會脫出第二腔體,而且方便了加工。
[0019]4、手拉閥的閥座的漏斗狀小口徑孔與閥桿后端的錐體尖端配合,對閥桿在推拉過程中具有緩沖作用,減小閥桿對閥座的沖擊力,從而減緩部件的磨損,增加所述手拉閥的使用壽命。
[0020]5、閥桿前部連接的手拉部件可以使其操控更加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手拉閥關閉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手拉閥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手拉閥的座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中數字表示:
[0025]I為手柄,11為手柄螺紋孔;
[0026]2為過渡接頭,21為過渡接頭螺紋孔;
[0027]3為閥桿,31為螺紋凸環,32為細部,33為定位凸環,301(a)為第四環形凹槽(密封圈),302(a)為第三環形凹槽(密封圈),303(a)為第一環形凹槽(密封圈);
[0028]4為閥蓋,41為第一腔體;
[0029]5為閥體,51為閥桿腔,52為進口,53為泄氣口,54為出口,501 (a)為第二環形凹槽(密封圈),502 (a)為第五環形凹槽(密封圈);
[0030]6為座體,61為底缸,62為閥座,611為第二腔體,621為先導壓力孔,622為小口徑孔,601 (a)為第六環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參照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手拉閥,包括具有閥桿腔51的閥體5、封閉閥體5前端并具有第一腔體41的閥蓋4、穿過閥桿腔51和第一腔體41的閥桿3及封閉閥體5后端的座體6。閥體5還具有分別連通閥桿腔51至外界的進口 52、泄放口 53和出口 54,座體6包括設有第二腔體611的底缸61和設有先導壓力孔621的閥座62。
[0032]參照圖1至圖3,閥座62螺紋連接于底缸61后部,底缸61連接于閥體5后部。先導壓力孔621連通第二腔體611與外界,第二腔體611連通先導壓力孔621與閥桿腔51,先導壓力孔621的前部設有漏斗狀的小口徑孔622,第二腔體611的前部孔徑此后部孔徑小,底缸61的前端設有第六環形凹槽601。先導壓力孔621具有防止閥桿3回彈的作用,當閥桿3被拉出時,第二腔體611內部壓力變小,如果通過先導壓力孔621向第二腔體611內施加壓力,通過壓力抵住定位凸環33,由此便可防止閥桿3的回彈,使用更安全;其次,小口徑孔622 —部分設置成漏斗狀與閥桿3后端的錐體尖端配合,在閥桿3的推拉過程中起到緩沖作用,從而減緩各螺紋連接處的磨損,增長手拉閥使用壽命。在第二腔體611內,由于定位凸環33的直徑大于閥桿腔51、先導壓力孔621的孔徑,因此,定位凸環33被限制在第二腔體611內軸向移動,形成了底缸61對閥桿3的導向限位功能。
[0033]參照圖1、圖2,閥體5上的用于介質進入進口 52、用于介質留出的出口 54、用于出口 54中壓力釋放的泄放口 53是三個與內部閥桿腔51垂直相通螺紋孔,可連接管道。進口52和泄放口 53在同一側,出口 54在對立側且處于進口 52和泄放口 53之間。閥體5還具有設置在閥桿腔51內介于泄放口 53與出口 54之間的第二環形凹槽501、設置在前端面的第五環形凹槽502,閥桿腔51介于進口 52與泄放口 53之間的部分孔徑小于相鄰兩部分的孔徑。
[0034]參照圖1、圖2,閥桿3是一根變徑的桿狀結構,具有設置于閥桿3前部的螺紋凸環31、對應于進口 52及泄放口 53之間部分的細部32、設置于閥桿3尾部且可在第二腔體內611軸向活動的定位凸環33。閥桿3收容于閥蓋4的部分設有第四環形凹槽301 ;細部32的直徑比相鄰部分的直徑小,細部32上介于進口 52與出口 54之間設有第三環形凹槽302 ;定位凸環33的直徑大于閥桿腔51、先導壓力孔621的孔徑,且定位凸環33上設有第一環形凹槽303。
[0035]參照圖1、圖2,第一環形凹槽303上可放置密封圈303a,當閥桿3被拉出時,密封圈303a在第二腔體611內所處的孔直徑由大變小,密封圈303a被擠壓,從而密封第二腔體611與先導壓力孔621的通路,即密封了與外界的通路。第二環形凹槽501可放置密封圈501a,當閥桿3被拉出時,由于第二環形凹槽501位置所對應的閥桿3直徑由小變大,從而擠壓密封圈501a,使得泄放口 53與出口 54的通道被堵塞,達到密封效果。第三環形凹槽302上可放置密封圈302a,當閥桿3被推入接觸閥座62時,由于密封圈302a在閥體腔51內所處的孔直徑由大變小,因此,密封圈302a被擠壓,阻斷進口 52和出口 54的通路,達到密封效果。第四環形凹槽301上可放置密封圈301a,用于密封閥蓋4與外界的通路;第五環形凹槽502可放置密封圈502a,用于密封閥體5與閥蓋4接觸面的縫隙;第六環形凹槽601密封圈601a,用于密封底缸61與閥體5接觸面的縫隙。
[0036]本實用新型手拉閥還具有連接在螺紋凸臺31上的過渡接頭2、連接在過渡接頭2前部的手柄I。過渡接頭2的內部設有螺紋孔21,與螺紋凸環31配合連接。過渡接頭2前部外側面設有螺紋,手柄內部設有螺紋盲孔11與之配合連接。
[0037]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當手柄I被拉出時,過渡接頭2帶動閥桿3向外運動,由于密封圈501a受到擠壓,使得泄放口 53與出口 54的通道被堵塞,此時,進口 52與出口54相通,因此介質可從進口 52流向出口 54,手拉閥開始工作。此時,如果先導壓力孔621建立了壓力,即使松開手柄1,閥桿3也不會彈回,而是維持原態,但先導壓力孔621壓力喪失,則由于定位凸環33左右的壓力差,使得閥體腔51內的壓力推動定位凸環33帶動閥桿3整體自動彈回。
[0038]如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中,當手柄I被按壓接觸閥座62時,由于密封圈302a在閥體腔51內所處的孔直徑由大變小,密封圈302a被擠壓,阻斷進口 52和出口 54的通路,此時出口 54與泄放口 53相通,介質從出口 54流向泄放口 53,手拉閥關閉。
[0039]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拉閥,包括具有閥桿腔的閥體、封閉所述閥體前端并具有第一腔體的閥蓋、穿過所述閥桿腔和所述第一腔體的閥桿及封閉所述閥體后端的座體,所述閥體還具有分別連通所述閥桿腔至外界的進口、泄放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內部設有連通所述閥體腔和外界的先導壓力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還設有連通所述先導壓力孔和所述閥桿腔的第二腔體,所述閥桿的后端設有外徑大于所述閥桿腔與所述先導壓力孔內徑的定位凸環,所述定位凸環可在第二腔體內軸向活動,所述定位凸環上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一環形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導壓力孔連通所述第二腔體的一端設有漏斗狀的小口徑孔,所述定位凸環的后端設有與所述小口徑孔配合的錐體尖端。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體包括底缸和閥座,所述底缸連接于所述閥體后部,所述閥座連接于所述底缸后部,所述第二腔體位于所述底缸內,所述先導壓力孔位于所述閥座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體的前部內徑小于后部內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和所述泄放口位于所述閥桿腔同一側,所述出口位于對立側且處于所述進口和所述泄放口之間,所述閥桿腔內處于所述進口與所述泄放口之間的部分孔徑小于相鄰部分的孔徑,所述閥桿設有一段外徑小于所述閥桿腔最細部分內徑的細部,所述閥桿位于所述細部兩端的外徑等于所述閥桿腔最細部分內徑。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腔內位于所述出口與所述泄放口之間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二環形凹槽,所述閥桿位于所述細部前方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三環形凹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收容于第一腔體的部分設有用于收容密封圈的第四環形凹槽。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桿的前部設有螺紋凸環,所述螺紋凸環前部連接有手拉部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手拉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部件包括連接在所述螺紋凸環前部的過渡接頭以及連接在所述過渡接頭前部的手柄。
【文檔編號】F16K31/60GK203963118SQ201420412604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4日
【發明者】栗軍 申請人:蘇州通衢機電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