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屬于軸承潤滑【技術領域】。減速箱包括箱體、蝸桿軸及蝸輪軸,蝸桿軸的中部安裝蝸桿,蝸輪軸在軸向中間安裝蝸輪,蝸桿軸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安裝在箱體上,且該端端頭在伸展至箱體外后與電機法蘭上的傳動軸相連,電機法蘭和第一軸承間的空隙構為第一儲油空間;蝸桿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組安裝在箱體上,軸承組通過端蓋壓靠在蝸桿軸上,端蓋和軸承組間的空隙構成第二儲油空間,特點:軸承潤滑結構包括集油槽和導油部件,集油槽沿蝸桿軸的軸向設置在箱體靠近蝸桿的內壁上;導油部件設在第一軸承或軸承組徑向外部的箱體上,在導油部件上設導油通道。潤滑效果好、結構簡單、維護方便、使用壽命長、成本低。
【專利說明】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軸承潤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特別是蝸桿上置式減速箱中安裝于蝸桿兩端的軸承的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現有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的蝸輪蝸桿減速箱大多是蝸桿位于蝸輪的下方,其包括箱體4、蝸桿軸5、蝸輪軸9、蝸輪10。所述的蝸桿軸5在長度方向的中部一體或分體安裝蝸桿501。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2’轉動地安裝于箱體4高度方向的下部,所述的第一軸承6和第二軸承2’分別通過電機法蘭7和端蓋I壓靠在蝸桿軸5的軸階上,以實現蝸桿軸5的軸向定位。所述的箱體4的一端通過電機法蘭7安裝有電機(圖中未示出),蝸桿軸5靠近該電機法蘭7 —端的端頭延伸至箱體4外與電機的傳動軸(圖中未示出)相連。蝸輪軸9通過滾動軸承樞置于箱體4高度方向的上部,蝸輪軸9的軸向中間套設蝸輪10,所述的蝸輪10與蝸桿軸5上的蝸桿501相互嚙合傳動。所述的電機法蘭7和端蓋I均具備油封座,電機法蘭7的油封座內設有第一油封8,端蓋I的油封座內設有第二油封U。所述的第一油封8和第二油封11分別套裝于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兩端,用于對減速箱內的潤滑油進行密封。在上述結構中,當油封產生磨損時,會出現漏油現象;或者當蝸桿軸5因磨損形成溝槽時,即使更換新油封,油封處仍會發生漏油;或者安裝電機的蝸桿軸端會產生撓度,造成油封密封不嚴而產生漏油現象;另外,施工升降機大多露天工作,水分、灰塵、磨屑對油封的影響大,尤其在高溫炎熱的夏天,工作壞境惡劣,油封發生漏油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見,蝸桿下置式的施工升降機減速箱對油封的要求比較高;但即使采用蝸桿上置的結構,也同樣要對蝸桿軸兩端的軸承進行潤滑,如果采用潤滑脂潤滑,由于潤滑脂的穩定性會受高溫壞境和高速旋轉等因素影響而變差,造成軸承磨損、并引起振動、噪音等問題,大大降低軸承壽命,因此在升降機使用過程中需要頻繁更換潤滑脂。潤滑脂的更換,需要配備供應和排出潤滑脂的管道以及收集使用過的潤滑脂的收集器,成本高、結構設計和日常維護比較繁瑣。因此,蝸桿上置式減速箱中的蝸桿軸兩端的軸承優選采用潤滑油進行潤滑,通過潤滑油的循環流動,可帶走軸承周圍大量的熱量,并能沖走雜質,但由于潤滑油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具有良好保油功能的軸承潤滑結構,以保證潤滑油能循環地輸送到軸承部件中。
[0003]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 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潤滑效果好、維護方便、使用壽命長、成本低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所述的減速箱包括箱體、位于箱體高度方向上部的蝸桿軸以及位于箱體高度方向下部的蝸輪軸,所述的蝸桿軸在長度方向的中部安裝蝸桿,蝸輪軸在軸向中間安裝蝸輪,所述的蝸桿和蝸輪相互哨合傳動,蝸桿軸長度方向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轉動地安裝在箱體上,且該端端頭在伸展至箱體外后與安裝在電機法蘭上的電機的傳動軸相連,電機法蘭和第一軸承之間的空隙構為第一儲油空間;蝸桿軸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通過軸承組轉動地安裝在箱體上,所述的軸承組通過端蓋壓靠在蝸桿軸的軸階上,端蓋和軸承組之間的空隙構為第二儲油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潤滑結構包括集油槽和導油部件,所述的集油槽沿蝸桿軸的軸向設置在箱體靠近蝸桿的內壁上,用于收集蝸桿和蝸輪相互嚙合時飛濺出來的潤滑油,并將潤滑油引流到導油部件內;所述的導油部件設置在第一軸承或軸承組徑向外部的箱體上,在導油部件上設有用于連通集油槽與第一儲油空間或第二儲油空間的導油通道。
[0006]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導油部件為一通孔,所述的通孔開設在第一軸承徑向外部的箱體本體上,用于連通所述的集油槽與所述的第一儲油空間,該通孔即為所述的導油通道。
[0007]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導油部件為一導油套,該導油套套置于所述軸承組的徑向外部且安裝在箱體的內孔上,在導油套靠近于所述端蓋的一端沿徑向向外擴設形成用于與端蓋配合而將軸承組壓靠在蝸桿軸的軸階上的套座;在導油套靠近于所述集油槽的一端沿徑向向內窄縮而形成用于與蝸桿軸之間保持有間隙的套蓋;導油套在靠近套蓋的外側壁并且位于該外側壁的上半部,圍繞導油套的軸線內縮形成用于從集油槽收集潤滑油的接油臺;導油套在中間段的外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的接頭臺連通的下油槽;導油套在靠近套座的外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的下油槽連通的儲油槽;在所述的儲油槽上開設與導油套的型腔連通的進油孔,所述的接油臺、下油槽、儲油槽以及進油孔構成所述的導油通道,所述的導油通道連通所述的集油槽與所述的第二儲油空間。
[0008]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的數量為兩條,彼此面對面平行地設置在所述箱體靠近蝸桿的內壁上。
[0009]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的橫截面呈“凹”字形。
[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的縱截面呈一長度方向的一端逐漸向另一端降低的斜線,所述的導油部件設在箱體靠近集油槽低端的內孔上。
[0011 ] 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的縱截面呈長度方向的中部逐漸向兩端降低的“山”字形,所述的導油部件設在箱體靠近集油槽兩低端的內孔上。
[0012]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與所述的箱體為一體制作。
[0013]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與所述的箱體為分體制作。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更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接油臺在導油套靠近集油槽一端的外圈上以切除材料的方式直接加工出。
[0015]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后,具有的有益效果:首先,所述的減速箱主要用于施工升降機上,利用蝸桿和蝸輪之間的嚙合傳動將箱體內的潤滑油甩入集油槽,集油槽經導油通道將潤滑油輸送到相應的儲油空間,使儲油空間中的潤滑油溢入對應的軸承內起潤滑作用,儲油空間和軸承內的潤滑油需保持一定的量,當潤滑油源源不斷地進入儲油空間內時,處于上部的溫度較高的潤滑油溢出軸承,回流到減速箱中,由此可以保證潤滑油在循環流動更替的過程中帶走軸承周圍的熱量,較好地潤滑軸承;其次,所述的軸承潤滑結構只包括集油槽和導油部件,能利用減速箱中現有的潤滑油進行潤滑,無需專門設置供油裝置和增加復雜的加工制造工序,結構簡單,成本低;第三,在高溫高速的工況下,無需頻繁添加潤滑油,減少了軸承的維護工作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已有技術中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的減速箱軸承潤滑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實施例中所述導油套在未剖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2實施例在B-B處的剖視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圖5實施例中所述導油套未剖和通孔在剖視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1.端蓋;2.軸承組;2’.第二軸承;3.導油套、301.套座、302.套蓋、303.接油臺、304.下油槽、305.儲油槽、306.進油孔;4.箱體、401.集油槽;5.蝸桿軸、501.蝸桿;6.第一軸承;7.電機法蘭;8.第一油封;9.蝸輪軸;10.蝸輪;11.第二油封;12.第一儲油空間;13.通孔;14.第二儲油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0023] 申請人:將在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但 申請人:對實施例的描述不是對技術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作形式而非實質的變化都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24]實施例1:
[0025]請參閱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特別是蝸桿上置式減速箱中安裝于蝸桿兩端的軸承的潤滑結構。所述的減速箱包括箱體4、位于箱體4高度方向上部的蝸桿軸5以及通過滾動軸承樞置于箱體4高度方向下部的蝸輪軸9。所述的蝸桿軸5在長度方向的中部一體或分體安裝蝸桿501 ;蝸輪軸9在軸向中間安裝蝸輪10,所述的蝸桿501和蝸輪10相互嚙合傳動。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6轉動地安裝在箱體4上,所述的第一軸承6通過電機法蘭7壓靠在蝸桿軸5的軸階上,所述蝸桿軸5的一端端頭伸展至箱體4外并且與安裝在電機法蘭7上的電機(圖中未示出)的傳動軸相連,第一軸承6和電機法蘭7之間的空隙構成為第一儲油空間12 ;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通過軸承組2轉動地安裝在箱體4上,所述的軸承組2通過端蓋I壓靠在蝸桿軸5的軸階上,所述蝸桿軸5的另一端端頭延伸至端蓋I外且與風葉相連,端蓋I和軸承組2之間的空隙構成第二儲油空間14。所述的軸承組2由多個軸承組成,在本實施例中采用了兩個軸承。電機法蘭7和端蓋I上均加工有油封座,在電機法蘭7的油封座內設第一油封8,在端蓋I的油封座內設第二油封11,第一油封8和第二油封11分別套裝在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兩端,用于對減速箱內的潤滑油進行密封。
[0026]所述的軸承潤滑結構包括集油槽401和導油部件,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集油槽401的數量為兩條,彼此面對面平行地沿蝸桿軸5的軸向設置在所述箱體4靠近蝸桿501的內壁上。所述的集油槽401可以與箱體4 一體制作;也可以分體制作,并通過固定件安裝到箱體4上,此處優選為前者。所述的集油槽401的橫截面呈“凹”字形,便于集油;集油槽401的縱截面呈一長度方向的一端逐漸向另一端降低的斜線,所述的導油部件設在箱體4靠近集油槽401低端的端面側壁上。當蝸桿軸5轉動時,蝸桿501和蝸輪10嚙合轉動將減速箱中的潤滑油甩到集油槽401中,且無論蝸桿軸5朝哪個方向旋轉,均能保證潤滑油甩到其中一集油槽401內,所述的集油槽401傾斜設置在箱體4的內壁上,利于潤滑油順暢地流入導油部件內。所述的導油部件設置第一軸承6或軸承組2徑向外部的箱體4上,在導油部件上設有連通集油槽401與第一儲油空間12或第二儲油空間14的導油通道。
[0027]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導油部件為一導油套3,該導油套3套置于所述軸承組2的徑向外部且安裝在箱體4的內孔上,導油套3將從集油槽401收集的潤滑油引流到軸承組2處存儲,用于軸承潤滑。在導油套3靠近于所述端蓋I的一端沿徑向向外擴設形成套座301,該套座301用于與端蓋I配合,并通過螺栓將導油套3固定在箱體4的內孔上,端蓋I的中部止口延伸至導油套3的型腔內,將軸承組2壓靠在蝸桿軸5的軸階上。在導油套3靠近于所述集油槽401的一端沿徑向向內窄縮形成與蝸桿軸5之間保持有間隙的套蓋302。導油套3在靠近套蓋302的外側壁并且位于該外側壁的上半部,圍繞導油套3軸線內縮形成用于從集油槽401收集潤滑油的接油臺303,請再參閱圖4,接油臺303的左右兩端面被構成為向內下方傾斜的傾斜面,在實際應用時,接油臺303的圓弧面和傾斜面之間還加工有其他的面,用于保證濺到圓弧面上的潤滑油都能順利流到傾斜面上。導油套3在中間段的外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的接油臺303連通的下油槽304,此處,所述的下油槽304與接油臺303的兩傾斜面連通。導油套3在靠近套座301的外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的下油槽304連通的儲油槽305,在所述的儲油槽305上開設有與導油套3的型腔連通的進油孔306,所述的接油臺303、下油槽304、儲油槽305以及進油孔306構成所述的導油通道,所述的導油通道連通所述的集油槽401與所述的第二儲油空間14。
[0028]請繼續參閱圖2?圖4,對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進行說明:
[0029]施工升降機的齒輪減速箱中加有潤滑油用于潤滑冷卻傳動齒輪副,延長齒輪副的使用壽命。在本實施例中,當施工升降機主機的電機通電時,電機的傳動軸帶動蝸桿軸5旋轉,蝸桿軸5的旋轉又帶動與之嚙合的蝸輪10旋轉,此時,蝸桿501和蝸輪10嚙合轉動,箱體4中的潤滑油被甩進集油槽401內,由于集油槽401向導油套3方向傾斜,集油槽401中的潤滑油流到接油臺303上,并依次經下油槽304、儲油槽305以及進油孔306流到第二儲油空間14中。潤滑油源源不斷地流入第二儲油空間14中,第二儲油空間14中的潤滑油可用于潤滑軸承組2,又由于軸承的滾動摩擦會產生熱量使潤滑油升溫,溫度低的潤滑油沉至下部,而溫度高的潤滑油處于上部,隨著潤滑油持續進入導油套3的型腔,處于上部的溫度較高的潤滑油從套蓋302與蝸桿軸5之間的空隙溢出,回流到減速箱中,這樣可以保持導油套3中的潤滑油在循環流動更替的過程中帶走軸承周圍的熱量,較好地潤滑軸承。
[0030]實施例2:
[0031]請參閱圖5和圖6,本實施例示意了對第一軸承6和軸承組2潤滑的軸承潤滑結構,其中對應軸承組2的導油部件同實施例1,而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的縱截面呈長度方向的中部逐漸向兩端降低的“山”字形;所述的箱體4在位于第一軸承6徑向外部的一端側壁上開設一通孔13,該通孔13構成另一導油部件。所述的通孔13連通所述的集油槽401與所述的第一儲油空間12,其同時作為導油通道使集油槽4上的潤滑油流入第一儲油空間12中。隨著潤滑油持續地進入第一儲油空間12內,處于上部的溫度較高的潤滑油從第一軸承6中溢出,回流到減速箱中,這樣可以保持第一儲油空間12中的潤滑油在循環流動更替的過程中帶走第一軸承6周圍的熱量,較好地潤滑軸承。
[0032]以上各實施例可以做各種變動,在對單側軸承進行潤滑時,可以采用單側向下傾斜的集油槽401和導油套3的軸承潤滑結構,例如實施例1 ;也可以采用單側向下傾斜的集油槽401和通孔13的軸承潤滑結構。在對兩側軸承進行潤滑時,可以采用兩側向下傾斜的集油槽401和兩側安裝導油套3的軸承潤滑結構;也可以采用兩側向下傾斜的集油槽401和兩側開有通孔13的軸承潤滑結構;也可以采用兩側向下傾斜的集油槽401、一側安裝導油套3、另一側開有通孔13的軸承潤滑結構,例如實施例2。
【權利要求】
1.一種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所述的減速箱包括箱體(4)、位于箱體(4)高度方向上部的蝸桿軸(5)以及位于箱體(4)高度方向下部的蝸輪軸(9),所述的蝸桿軸(5)在長度方向的中部安裝蝸桿(501),蝸輪軸(9)在軸向中間安裝蝸輪(10),所述的蝸桿(501)和蝸輪(10)相互哨合傳動,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6)轉動地安裝在箱體(4)上,且該端端頭在伸展至箱體(4)外后與安裝在電機法蘭(7)上的電機的傳動軸相連,電機法蘭(7)和第一軸承(6)之間的空隙構為第一儲油空間(12);蝸桿軸(5)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通過軸承組(2)轉動地安裝在箱體(4)上,所述的軸承組(2)通過端蓋(I)壓靠在蝸桿軸(5)的軸階上,端蓋(I)和軸承組(2)之間的空隙構為第二儲油空間(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軸承潤滑結構包括集油槽(401)和導油部件,所述的集油槽(401)沿蝸桿軸(5)的軸向設置在箱體(4)靠近蝸桿(501)的內壁上,用于收集蝸桿(501)和蝸輪(10)相互嚙合時飛濺出來的潤滑油,并將潤滑油引流到導油部件內;所述的導油部件設置在第一軸承(6)或軸承組(2)徑向外部的箱體(4)上,在導油部件上設有用于連通集油槽(401)與第一儲油空間(12)或第二儲油空間(14)的導油通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油部件為一通孔(13),所述的通孔(13)開設在第一軸承(6)徑向外部的箱體(4)本體上,用于連通所述的集油槽(401)與所述的第一儲油空間(12),該通孔(13)即為所述的導油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油部件為一導油套(3),該導油套(3)套置于所述軸承組(2)的徑向外部且安裝在箱體(4)的內孔上,在導油套(3)靠近于所述端蓋(I)的一端沿徑向向外擴設形成用于與端蓋(I)配合而將軸承組(2)壓靠在蝸桿軸(5)的軸階上的套座(301);在導油套(3)靠近于所述集油槽(401)的一端沿徑向向內窄縮而形成用于與蝸桿軸(5)之間保持有間隙的套蓋(302);導油套(3)在靠近套蓋(302)的外側壁并且位于該外側壁的上半部,圍繞導油套(3)的軸線內縮形成用于從集油槽(401)收集潤滑油的接油臺(303);導油套(3)在中間段的外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的接油臺(303)連通的下油槽(304);導油套(3)在靠近套座(301)的外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的下油槽(304)連通的儲油槽(305);在所述的儲油槽(305)上開設與導油套(3)的型腔連通的進油孔(306),所述的接油臺(303)、下油槽(304)、儲油槽(305)以及進油孔(306)構成所述的導油通道,所述的導油通道連通所述的集油槽(401)與所述的第二儲油空間(1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的數量為兩條,彼此面對面平行地設置在所述箱體(4)靠近蝸桿(501)的內壁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的橫截面呈“凹”字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的縱截面呈一長度方向的一端逐漸向另一端降低的斜線,所述的導油部件設在箱體(4)靠近集油槽(401)低端的內孔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的縱截面呈長度方向的中部逐漸向兩端降低的“山”字形,所述的導油部件設在箱體(4)靠近集油槽(401)兩低端的內孔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與所述的箱體(4)為一體制作。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油槽(401)與所述的箱體(4)為分體制作。
10.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安裝于施工升降機上減速箱的軸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油臺(303)在導油套(3)靠近集油槽(401) —端的外圈上以切除材料的方式直接加工出。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4061836SQ201420381787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1日
【發明者】王東平, 楊春雁, 蘇進, 鐘韜, 黃冬平, 陳俊 申請人:蘇州通潤驅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