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齒輪傳動機構。齒輪傳動結構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扭簧,第二齒輪包括定位齒輪和與定位齒輪同軸設置的復位齒輪,定位齒輪與復位齒輪均與第一齒輪嚙合,復位齒輪相對于定位齒輪繞第二齒輪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扭簧設置在定位齒輪與復位齒輪之間,扭簧的兩端分別與定位齒輪和復位齒輪連接以驅動復位齒輪相對于定位齒輪轉動。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位于第一齒輪的同一齒槽中的定位齒輪的齒和復位齒輪中的齒分別與該齒槽的兩面貼合,有效地降低了齒輪傳動過程中的沖擊。
【專利說明】齒輪傳動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傳動機構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齒輪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由于制造過程中,齒輪及齒輪軸的安裝孔距存在加工誤差,致使齒輪傳遞運動不準確,特別是在齒輪從正轉變成逆轉過程中產生較大的沖擊。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齒輪傳動正轉與逆轉頻繁交替工作過程中齒輪嚙合間隙引起的齒輪傳遞運動不準確,特別是齒輪傳動正轉與逆轉交替工作過程中產生較大沖擊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齒輪傳動機構,以降低齒輪傳動過程中的沖擊。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齒輪傳動結構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二齒輪包括定位齒輪和與定位齒輪同軸設置的復位齒輪,定位齒輪與復位齒輪均與第一齒輪嚙合,復位齒輪相對于定位齒輪繞第二齒輪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扭簧,扭簧設置在定位齒輪與復位齒輪之間,扭簧的兩端分別與定位齒輪和復位齒輪連接以驅動復位齒輪相對于定位齒輪轉動。
[0005]進一步地,扭簧包括:扭簧本體;第一扭臂,第一扭臂設置在扭簧本體的第一端并向遠離扭簧本體的方向延伸,第一扭臂與定位齒輪連接;第二扭臂,第二扭臂設置在扭簧本體的第二端并向遠離扭簧本體的方向延伸,第二扭臂與復位齒輪連接。
[0006]進一步地,松弛狀態下的扭簧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同軸設置。
[0007]進一步地,定位齒輪的朝向復位齒輪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第一扭臂的第一安裝孔,復位齒輪的朝向定位齒輪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第二扭臂的第二安裝孔。
[0008]進一步地,定位齒輪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復位齒輪設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位于同一軸線時,定位齒輪的齒與復位齒輪的齒在垂直于第二齒輪的軸向的平面內的投影重合。
[0009]進一步地,第一定位孔和定位齒輪的軸心的連線與第一安裝孔和定位齒輪的軸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為A,第二定位孔和復位齒輪的軸心的連線與第二安裝孔和復位齒輪的軸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為B,A與B的角度差為360/Z的整數倍,其中,Z為第二齒輪的齒數。
[0010]進一步地,定位齒輪包括定位齒輪本體和與定位齒輪本體同軸設置的并由定位齒輪本體的端面向復位齒輪延伸的柱狀凸臺,復位齒輪套設在柱狀凸臺上。
[0011]進一步地,柱狀凸臺包括靠近定位齒輪本體的第一段柱狀凸臺和遠離定位齒輪本體的第二段柱狀凸臺,第一段柱狀凸臺的直徑大于第二段柱狀凸臺的直徑,扭簧套設在第一段柱狀凸臺上,復位齒輪套設在第二段上柱狀凸臺。
[0012]進一步地,復位齒輪的朝向定位齒輪的端面上設置有凹槽,凹槽的內周面與第一段柱狀凸臺形成用于容納扭簧的容納空間。
[0013]進一步地,定位齒輪上設置有軸孔,軸孔包括開設在定位齒輪的背對復位齒輪的端面上的導入段和與導入段同軸設置的安裝段。
[0014]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齒輪傳動結構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扭簧,第二齒輪包括定位齒輪和與定位齒輪同軸設置的復位齒輪,定位齒輪與復位齒輪均與第一齒輪嚙合,復位齒輪相對于定位齒輪繞第二齒輪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扭簧設置在定位齒輪與復位齒輪之間,扭簧的兩端分別與定位齒輪和復位齒輪連接以驅動復位齒輪相對于定位齒輪轉動。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位于第一齒輪的同一齒槽中的定位齒輪的齒和復位齒輪中的齒分別與該齒槽的兩面貼合,有效地降低了齒輪傳動過程中的沖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6]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齒輪傳動機構的第二齒輪的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1、定位齒輪;11、第一安裝孔;12、定位齒輪本體;13、柱狀凸臺;14、軸孔;2、復位齒輪;21、第二安裝孔;22、凹槽;3、扭簧;31、扭簧本體;32、第一扭臂;33、第二扭臂。
【具體實施方式】
[0018]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9]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齒輪傳動結構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扭簧3。第二齒輪包括定位齒輪1和與定位齒輪1同軸設置的復位齒輪2,定位齒輪1與復位齒輪2均與第一齒輪嚙合,復位齒輪2相對于定位齒輪1繞第二齒輪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扭簧3設置在定位齒輪1與復位齒輪2之間,扭簧3的兩端分別與定位齒輪1和復位齒輪2連接以驅動復位齒輪2相對于定位齒輪1轉動。
[0020]利用扭簧3連接在一起的第二齒輪的定位齒輪1和復位齒輪2與同時第一齒輪嚙合,其中定位齒輪1與軸固定連接,復位齒輪2相對于定位齒輪1繞第二齒輪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當第二齒輪傳動時,位于第一齒輪的同一齒槽中的定位齒輪的齒和復位齒輪中的齒分別與該齒槽的兩面貼合,有效地降低了齒輪傳動過程中的沖擊。
[0021]扭簧3包括扭簧本體31、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第一扭臂32設置在扭簧本體31的第一端并向遠離扭簧本體31的方向延伸,第一扭臂32與定位齒輪1連接。第二扭臂33設置在扭簧本體31的第二端并向遠離扭簧本體31的方向延伸,第二扭臂33與復位齒輪2連接。
[0022]扭簧3驅動復位齒輪2相對于定位齒輪1繞第二齒輪的軸線轉動,以使位于第一齒輪的同一齒槽中的定位齒輪的齒和復位齒輪中的齒分別與該齒槽的兩面貼合。有效地降低了齒輪傳動機構工作過程中的所產生的沖擊。
[0023]本實施例中,松弛狀態下的扭簧3的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同軸設置。
[0024]定位齒輪1的朝向復位齒輪2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第一扭臂32的第一安裝孔11,復位齒輪2的朝向定位齒輪1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第二扭臂33的第二安裝孔21。
[0025]將第一扭臂32和第二扭臂33分別設置分別插入設置在定位齒輪1端面上的第一安裝孔11和設置在復位齒輪2的端面上的第二安裝孔21內,有利于縮小定位齒輪1與復位齒輪2之間的距離。
[0026]定位齒輪1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復位齒輪2設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位于同一軸線時,定位齒輪1的齒與復位齒輪2的齒在垂直于第二齒輪的軸向的平面內的投影重合。
[0027]在安裝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的過程中,首先將定位齒輪與軸連接;然后旋轉復位齒輪2以使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定位孔同軸,此過程中扭簧3受到壓縮;然后將定位銷插入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再后將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最后將定位銷抽出,復位齒輪2在扭簧3的彈性力的作用下轉動,位于第一齒輪的同一齒槽中的定位齒輪的齒和復位齒輪中的齒分別與該齒槽的兩面貼合。
[0028]第一定位孔和定位齒輪1的軸心的連線與第一安裝孔和定位齒輪1的軸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為A,第二定位孔和復位齒輪2的軸心的連線與第二安裝孔和復位齒輪2的軸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為B,A與B的角度差為360/Z的整數倍,其中,Z為第二齒輪的齒數。
[0029]將定位齒輪與軸連接后,將復位齒輪旋轉正數個齒輪齒所對的圓心角的位移后,第一定位孔與第二對稱軸同軸,此時,定位齒輪1的齒與復位齒輪2的齒對齊,有利于完成安裝工作。
[0030]柱狀凸臺13包括靠近定位齒輪本體12的第一段柱狀凸臺和遠離定位齒輪本體12的第二段柱狀凸臺,第一段柱狀凸臺的直徑大于第二段柱狀凸臺的直徑,扭簧3套設在第一段柱狀凸臺上,復位齒輪2套設在第二段上柱狀凸臺。
[0031]復位齒輪2的朝向定位齒輪1的端面上設置有凹槽22,凹槽22的內周面與第一段柱狀凸臺形成用于容納扭簧3的容納空間。
[0032]定位齒輪1上設置有軸孔14,軸孔14包括開設在定位齒輪1的背對復位齒輪2的端面上的導入段和與導入段同軸設置的安裝段。
[0033]在定位齒輪1上設置軸安裝導入段,有利于減小完成軸與齒輪裝配的難度。進一步地,提高了齒輪傳動機構的裝配效率。
[003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結構包括: 第一齒輪; 第二齒輪,所述第二齒輪包括定位齒輪(I)和與所述定位齒輪(I)同軸設置的復位齒輪(2),所述定位齒輪(I)與所述復位齒輪(2)均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所述復位齒輪(2)相對于所述定位齒輪(I)繞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可轉動地設置; 扭簧(3),所述扭簧(3)設置在所述定位齒輪(I)與復位齒輪(2)之間,所述扭簧(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定位齒輪(I)和復位齒輪(2)連接以驅動所述復位齒輪(2)相對于所述定位齒輪(I)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3)包括: 扭簧本體(31); 第一扭臂(32),所述第一扭臂(32)設置在所述扭簧本體(31)的第一端并向遠離所述扭簧本體(3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扭臂(32)與所述定位齒輪(I)連接; 第二扭臂(33),所述第二扭臂(33)設置在所述扭簧本體(31)的第二端并向遠離所述扭簧本體(3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扭臂(33)與所述復位齒輪(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松弛狀態下的所述扭簧(3)的所述第一扭臂(32)和所述第二扭臂(33)同軸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齒輪(I)的朝向所述復位齒輪(2)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一扭臂(32)的第一安裝孔(11),所述復位齒輪(2)的朝向所述定位齒輪(I)的端面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第二扭臂(33)的第二安裝孔(2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齒輪(I)上設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復位齒輪(2)設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與所述第二定位孔位于同一軸線時,所述定位齒輪(I)的齒與所述復位齒輪(2)的齒在垂直于所述第二齒輪的軸向的平面內的投影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定位齒輪(I)的軸心的連線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定位齒輪(I)的軸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為A,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復位齒輪(2)的軸心的連線與所述第二安裝孔和所述復位齒輪⑵的軸心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的角度為B,A與B的角度差為360/Z的整數倍,其中,Z為第二齒輪的齒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齒輪(I)包括定位齒輪本體(12)和與所述定位齒輪本體(12)同軸設置的并由所述定位齒輪本體(12)的端面向所述復位齒輪(2)延伸的柱狀凸臺(13),所述復位齒輪(2)套設在所述柱狀凸臺(13)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狀凸臺(13)包括靠近所述定位齒輪本體(12)的第一段柱狀凸臺和遠離所述定位齒輪本體(12)的第二段柱狀凸臺,所述第一段柱狀凸臺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二段柱狀凸臺的直徑,所述扭簧(3)套設在所述第一段柱狀凸臺上,所述復位齒輪(2)套設在第二段柱狀凸臺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齒輪(2)的朝向所述定位齒輪(I)的端面上設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內周面與所述第一段柱狀凸臺形成用于容納所述扭簧(3)的容納空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齒輪傳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齒輪(1)上設置有軸孔(14),所述軸孔(14)包括開設在所述定位齒輪(I)的背對所述復位齒輪(2)的端面上的導入段和與所述導入段同軸設置的安裝段。
【文檔編號】F16H55/17GK204041925SQ201420361973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日
【發明者】張燕霞, 張進, 羅坤 申請人: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