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包含:一設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桿孔的第一外筒,該第一外筒上方組設一罩蓋。一設有第二穿桿孔的第二外筒,連結于第一外筒下方。一設有第三穿桿孔的第三外筒,連結于第二外筒下方,第三穿桿孔下端組設有第一逆止閥。一穿貫罩蓋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內部升降移動的汲油桿,該汲油桿下端外部套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環及至少一逆止套,汲油桿下端內部設有導油孔,此導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組設有第二逆止閥。本實用新型伸入黃油桶內部汲取黃油,進而自動化輸送黃油至使用端,其控制器接收監測組件的訊號,以啟動或關閉黃油汲取輸出裝置的汲油桿升降移動,再配合壓油體使黃油桶內部的黃油完全吸入與輸出。
【專利說明】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伸入黃油桶內部汲取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自動化輸送黃油至使用端,且控制器接收監測組件的訊號,俾以啟動或關閉黃油汲取輸出裝置的汲油桿升降移動,再配合壓油體使黃油桶內部的黃油完全吸入與輸出。
【背景技術】
[0002]按,工業潤滑用液料以黃油最為廣泛應用,惟黃油屬于半固態物質,具備高黏稠性,不易流動,因此必須使用打黃油機,以自黃油桶中朝外饋送出黃油。傳統打黃油機系在黃油桶內設置一唧筒,利用壓縮空氣在唧筒內造成真空,以吸入包圍在唧筒周圍的黃油。
[0003]經由以上的敘述可知,傳統唧筒實際使用時仍然有以下的缺點產生:
[0004]一、吸入黃油的效果不佳
[0005]黃油屬于不易流動的半固態物質,具備高黏稠性,上述的唧筒只能將包圍在周圍附近的黃油吸入,在唧筒周圍以外的黃油甚難利用壓縮空氣吸入,其吸入黃油的效果不佳。
[0006]二、浪費人力及工時
[0007]傳統打黃油機經使用數次后,需施加外力將黃油振動入此黃油空洞區內,才能穩定執行黃油的饋送動作,相對影響到黃油饋送涂布暨噴敷作業,浪費人力及工時。
[0008]上述缺點都顯現已公開前案在使用上衍生的種種不便利性,導致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不高,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的問題,實為目前業界亟需努力達成的目標。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可達自動化汲取及輸出黃油的目的,使黃油桶內部黃油輸送至黃油使用端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
[0010]一種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包含:
[0011]一第一外筒,是為設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桿孔的筒體,該第一外筒上方組設一罩蓋;
[0012]一第二外筒,是為設有第二穿桿孔的筒體,其連結于第一外筒下方;
[0013]一第三外筒,是為設有第三穿桿孔的筒體,其連結于第二外筒下方,且第三穿桿孔下端組設有第一逆止閥;
[0014]一汲油桿,是穿貫罩蓋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內部升降移動的桿體,該汲油桿下端外部套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環及至少一逆止套,且汲油桿下端內部設有導油孔,此導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組設有第二逆止閥。
[0015]進一步,該汲油桿的外徑小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的內徑。
[0016]進一步,該第一外筒的出油孔外部連結一黃油輸出管。
[0017]進一步,該第一、二及三外筒外部由下而上依序套組一壓油體及一桶蓋。
[0018]進一步,該壓油體是為底寬、上窄及具有重量的錐形環,其底面中心處對應第三外筒下端設一嵌凹槽。
[0019]本實用新型汲取輸出裝置的有益功效在于,其伸入黃油桶內部汲取黃油,自動化輸送黃油至使用端,且控制器接收監測組件的訊號,俾以啟動或關閉黃油汲取輸出裝置的汲油桿升降移動,再配合壓油體使黃油桶內部的黃油完全吸入與輸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一配置,說明本實用新型與機臺、黃油桶及黃油使用端的連結關系;
[0021]圖2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全部構件的鏈接相關位置;
[0022]圖3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第2圖的A視圖;
[0023]第4圖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下段部份構件的鏈接相關位置;
[0024]第4-1圖是一截面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第4圖的B-B視圖;
[0025]第4-2圖是一截面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第4圖C-C的視圖;
[0026]圖5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汲油桿上、下移動的實施示意圖;
[0027]圖6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第5圖的D視圖;
[0028]圖7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汲油桿上移的實施示意圖;
[0029]圖8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汲油桿下移的實施示意圖;
[0030]圖9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動力組件驅動升降座上升的實施示意圖;
[0031]圖10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壓油體壓實黃油桶內部黃油的實施示意圖;
[0032]圖11是一構造剖視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壓油體底面與黃油桶底面貼合的實施示意圖。
[0033]【符號說明】
[0034]I汲取輸出裝置11第一外筒
[0035]111出油孔112第一穿桿孔
[0036]113罩蓋12第二外筒
[0037]121第二穿桿孔13第三外筒
[0038]131第三穿桿孔132第一逆止閥
[0039]14汲油桿141油封
[0040]142活塞環143導油孔
[0041]144入油端145出油端
[0042]146第二逆止閥147逆止套
[0043]15壓油體151嵌凹槽
[0044]16桶蓋2黃油桶
[0045]3黃油使用端4黃油輸出管
[0046]5監測組件6機臺
[0047]61升降座611升降導桿
[0048]62動力組件621出力軸
[0049]63馬達631轉軸
[0050]632偏心軸633轉盤
[0051]634銜接件7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52]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53]參閱圖1至圖4,為本實用新型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1,其可伸入黃油桶2內部使黃油輸送至黃油使用端3,該汲取輸出裝置I包含:
[0054]一第一外筒11,是為設有出油孔111及第一穿桿孔112的筒體,該第一外筒11上方組設一罩蓋113。該第一外筒11的出油孔111外部連結一黃油輸出管4。該黃油輸出管4與黃油使用端3連結,且黃油輸出管4與黃油使用端3之間設一監測組件5,該監測組件5可測得黃油輸出管4的流量與壓力。
[0055]一第二外筒12,是為設有第二穿桿孔121的筒體,其連結于第一外筒11下方。
[0056]一第三外筒13,是為設有第三穿桿孔131的筒體,其連結于第二外筒12下方,該第三穿桿孔131下端設為十字形(參閱圖4-2),并組設有第一逆止閥132。該第一、二及三外筒11、12、13外部由下而上依序套組一壓油體15及一桶蓋16。
[0057]一汲油桿14,是穿貫罩蓋113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112、121、131內部升降移動的桿體,該汲油桿14下端外部套組至少一油封141、至少一活塞環142及至少一逆止套147,且汲油桿14下端內部設有導油孔143,此導油孔143包含入油端144及出油端145,且入油端144設為十字形(參閱圖4-1),并組設有第二逆止閥146 (參閱圖4)。該汲油桿14的外徑小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112、121、131的內徑。
[0058]本實用新型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1,其壓油體15是為底寬、上窄及具有重量的錐環,其中心處的底面對應第三外筒13下端設一嵌凹槽151 (參閱圖1)。該壓油體15外徑對應黃油桶2內徑設置。
[0059]本實用新型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I借以第一外筒11垂直組設于機臺6的升降座61上(參閱圖1),該升降座61下方鏈接動力組件62的出力軸621及一與該出力軸621平行的升降導桿611,且升降座61上方組設一具有轉軸631的馬達63,該轉軸631外部套組一具有偏心軸632的轉盤633 (參閱圖2及圖3),且偏心軸632另端樞接一銜接件634,該銜接件634使汲油桿14與偏心軸632同動。該馬達63與監測組件5與控制器7訊號鏈接(參閱圖1)。
[0060]參閱圖1、圖5、圖6,當監測組件5透過黃油輸出管4的黃油流量與壓力,可感知黃油使用端3需要黃油與否的訊號,當黃油需要訊號傳輸至控制器7,透過控制器7可啟動馬達63,進而使轉軸631、轉盤633及偏心軸632轉動,則偏心軸632可帶動銜接件634及汲油桿14上、下移動。
[0061]參閱圖7,當本實用新型的汲取輸出裝置I伸入盛裝有黃油的黃油桶2內部,且汲油桿14因馬達63驅動向上移動,該第三外筒13的第一逆止閥132開啟,且汲油桿14下端的第二逆止閥146關閉,該位于黃油桶2內部的黃油因汲油桿14上移而進入第三外筒13內部空間。
[0062]參閱圖8,當汲油桿14因馬達63驅動向下移動,該汲油桿14下端的第二逆止閥146開啟,且第三外筒13的第一逆止閥132關閉,該位于第三外筒13內部空間的黃油,經由導油孔143進入第二外筒12及第一外筒11內部,并經出油孔111及黃油輸出管4將黃油傳送至黃油使用端3 (參閱圖1)。
[0063]參閱圖9,當動力組件62作動出力軸621帶動升降座61及汲取輸出裝置I上升,其上升的最高距離大于黃油桶2的高度,當黃油桶2內部的黃油借由汲取輸出裝置I輸出完畢,該上升的壓油體15使黃油桶2得有注入黃油的操作空間。
[0064]參閱圖10,當本實用新型汲取輸出裝置I伸入盛裝有黃油的黃油桶2內部,該壓油體15借其重量可壓實位于黃油桶2內部的黃油,且壓油體15外徑對應黃油桶2內徑設置,在黃油向黃油使用端3輸出并且油面下降的同時,該壓油體15外緣可刮除黃油桶2內壁。參閱圖11,當黃油桶2內部的黃油輸出完畢,該壓油體15底面與黃油桶2底面貼合,且第三外筒13外端可嵌入壓油體15的嵌凹槽151內部。
[0065]經由以上實施例的敘述,可知本實用新型汲取輸出裝置具有以下功效增進之處:
[0066]一、黃油的汲取及輸出自動化
[0067]本實用新型的監測組件透過黃油輸出管的黃油流量與壓力,可感知黃油使用端需要提供黃油與否的訊號,當監測組件將黃油需要訊號傳輸至控制器,透過控制器可啟動馬達驅使汲油桿上下移動,俾達自動化汲取及輸出黃油的目的。
[0068]二、具有進步性
[0069]本實用新型汲取輸出裝置伸入盛裝有黃油的黃油桶內部,該壓油體借其重量可壓實位于黃油桶內部的黃油,且壓油體在黃油輸出并且油面下降的同時,可刮除黃油桶內壁的殘留黃油,其壓油體使黃油桶內部的黃油得以完全輸出,是技術手段具有進步性的汲取輸出裝置創新。
[0070]三、具新穎性
[0071]本實用新型汲取輸出裝置包含第一、二、三外筒及汲油桿、壓油體及桶蓋,其相關構件的連結與汲油桿上下移動所產生的黃油輸送效果,具有同范疇產品未曾思及作為的新穎性。
[0072]四、具有產業利用性
[0073]本實用新型汲取輸出裝置內部汲油桿上、下移動所產生的黃油輸送效果,使黃油桶內部黃油輸送至黃油使用端的成本降低、效益提高,其具有產業利用性。
[007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伸入黃油桶內部汲取黃油,自動化輸送黃油至使用端,且控制器接收監測組件的訊號,俾以啟動或關閉黃油汲取輸出裝置的汲油桿升降移動,再配合壓油體使黃油桶內部的黃油完全吸入與輸出,不僅構件連結具有新穎性,其技術手段更具見進步性,是一符合產業利用性的黃油汲取輸出裝置創新。
[0075]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新型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外筒,是為設有出油孔及第一穿桿孔的筒體,該第一外筒上方組設一罩蓋; 一第二外筒,是為設有第二穿桿孔的筒體,其連結于第一外筒下方; 一第三外筒,是為設有第三穿桿孔的筒體,其連結于第二外筒下方,且第三穿桿孔下端組設有第一逆止閥; 一汲油桿,是穿貫罩蓋并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內部升降移動的桿體,該汲油桿下端外部套組至少一油封、至少一活塞環及至少一逆止套,且汲油桿下端內部設有導油孔,此導油孔包含入油端及出油端,且入油端組設有第二逆止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汲油桿的外徑小于第一、二及三穿桿孔的內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外筒的出油孔外部連結一黃油輸出管。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及三外筒外部由下而上依序套組一壓油體及一桶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黃油的汲取輸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壓油體是為底寬、上窄及具有重量的錐形環,其底面中心處對應第三外筒下端設一嵌凹槽。
【文檔編號】F16N7/16GK203948915SQ201420314983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3日
【發明者】楊曜瑋, 楊進崑 申請人:楊曜瑋, 楊進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