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發器分別與所述壓縮機相連;變速器;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具有機油入口和機油出口,所述機油入口和所述機油出口分別與所述變速器相連;以及第一旁通通路和第二旁通通路,所述第一旁通通路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所述油冷器相連且設置成用于將流經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輸出至所述油冷器內以與所述油冷器內的機油換熱,所述第二旁通通路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所述油冷器相連且設置成將與所述油冷器內的機油換熱后的冷媒輸出給所述壓縮機。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利用制冷系統中的冷媒對變速器中的機油進行冷卻,節能環保。
【專利說明】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
【背景技術】
[0002]相關技術中,變速器的冷卻系統采用風冷式冷卻,當冷卻效果不足時,僅能通過加大油冷器或者串聯兩個油冷器完成變速器中機油的冷卻,由于油冷器使用具有強制性,當冷卻后溫度偏低時,不能進行調節。這種冷卻方式,對車輛的進氣格柵的通風性能要求高,前杠的造型難度高,存在改進空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利用制冷系統中的冷媒對變速器中的機油進行冷卻的車輛。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發器分別與所述壓縮機相連;變速器;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具有機油入口和機油出口,所述機油入口和所述機油出口分別與所述變速器相連;以及第一旁通通路和第二旁通通路,所述第一旁通通路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所述油冷器相連且設置成用于將流經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輸出至所述油冷器內以與所述油冷器內的機油換熱,所述第二旁通通路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所述油冷器相連且設置成將與所述油冷器內的機油換熱后的冷媒輸出給所述壓縮機。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車輛,通過第一旁通通路和第二旁通通路將變速器與制冷系統相連,使變速器的機油從機油入口進入油冷器,并使制冷系統中的冷媒從第一旁通通路引入油冷器,從而在油冷器內實現冷媒與機油的換熱,由此在完成制冷循環的同時實現變速器的機油的冷卻,從而使變速器內的機油始終穩定在合適的溫度、最佳粘度與潤滑性,實現變速器換擋精準,提高換擋平穩性,提高車輛的發動機到變速器的傳動效率,降低油耗,減少環境污染。此外,這種機油冷卻方式不影響車輛的進氣格柵的通風性能以及前杠的造型,從而便于車輛各零部件的匹配。
[0006]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上述的車輛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0007]所述車輛還包括:三通閥,所述蒸發器、所述冷凝器與所述第一旁通通路的一端分別與所述三通閥相連。
[0008]可選地,所述三通閥為流量控制閥。這樣可以更精確地對從機油入口進入油冷器的機油進行冷卻降溫,使機油溫度始終保持在最佳溫度、粘度,進一步保障變速器的換擋平穩性和精準性。
[0009]所述油冷器鄰近所述變速器設置。由此可以減少變速器的冷卻系統的沿程阻力,減少變速器內機油的壓力變化與壓力波動。
[0010]所述變速器與所述油冷器的機油入口之間設置有油泵。
[0011]所述車輛還包括:第一電子風扇,所述第一電子風扇鄰近所述冷凝器設置。
[0012]所述車輛還包括:第二電子風扇,所述第二電子風扇鄰近所述蒸發器設置。
[0013]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冷凝器之間還設置有節流件。
[0014]可選地,所述節流件為毛細管或電子膨脹閥。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的油冷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的油冷器的正視圖。
[0018]圖4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的油冷器的左視圖。
[0019]附圖標記:
[0020]車輛100、制冷系統1、壓縮機11、冷凝器12、蒸發器13、節流件14、變速器2、油冷器3、機油入口 31、機油出口 32、冷媒管路33、冷媒入口 331、冷媒出口 332、第一旁通通路4、第二旁通通路5、三通閥6、油泵7、第一電子風扇8、第二電子風扇9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2]下面參照圖1-圖4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100。如圖1-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100包括制冷系統1、變速器2、油冷器3以及第一旁通通路4和第二旁通通路5。
[0023]制冷系統I包括壓縮機11、冷凝器12和蒸發器13。冷凝器12和蒸發器13分別與壓縮機11相連。制冷系統I用于車輛100的空調上,通過冷媒在壓縮機11、冷凝器12和蒸發器13內的相變實現吸熱與放熱,從而為車輛100內提供冷氣或熱氣,滿足駕乘人員的需求。
[0024]具體而言,壓縮機11的動力由車輛100的發動機提供,壓縮機11通過皮帶輪與發動機相連,以在發動機的驅動下運動。從蒸發器13排出的氣態低溫冷媒通過壓縮機11的壓縮做功轉變為氣態高溫的冷媒,氣態高溫的冷媒進入冷凝器12內,冷媒在冷凝器12內流通時與外界空氣進行熱交換,外界空氣帶走冷媒中多余的熱量,將氣態高溫冷媒轉換為高溫液態的冷媒。高溫液態的冷媒通過設置在蒸發器13與冷凝器12之間的節流件14時轉變為低溫低壓的冷媒。蒸發器13可以放置在駕駛室內,低溫低壓的冷媒進入蒸發器13后與駕駛室內的熱空氣進行熱交換,吸收駕駛室內的熱量,來起到降低駕駛室內溫度的目的。也就是說,通過在蒸發器13與冷凝器12之間設置節流件14,從而可以將高溫液態冷媒轉變為低溫低壓的冷媒。可選地,節流件14可以為毛細管或電子膨脹閥。
[0025]可以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制冷系統I的工作原理與現有技術中制冷系統I的制冷原理相同,且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均為已知,在此不再詳細敘述。
[0026]變速器2通過改變傳動比,改變發動機曲軸的扭力,從而滿足起步、加速、行駛以及克服各種道路阻礙等不同行駛條件下,車輛對驅動車輪的牽引力及車速的不同需要。
[0027]油冷器3具有機油入口 31和機油出口 32,機油入口 31和機油出口 32分別與變速器2相連。第一旁通通路4分別與制冷系統I和油冷器3相連,且第一旁通通路4設置成用于將流經冷凝器12的冷媒輸出至油冷器3內以與油冷器3內的機油換熱。第二旁通通路5分別與制冷系統I和油冷器3相連,且第二旁通通路5設置成將于油冷器3內的機油換熱后的冷媒輸出給壓縮機11。
[0028]也就是說,車輛100運行時,變速器2中的高溫機油從機油入口 31進入油冷器3,同時第一旁通通路4將流經冷凝器12的冷媒(也就是經過冷凝器12降溫降壓的冷媒)輸出至油冷器3內,高溫機油與冷媒在油冷器3內換熱,從而使機油的溫度降低,經冷媒冷卻后的機油從機油出口 32流出并返回至變速器2,重新參與變速器2的潤滑、液力傳動以及冷卻。與高溫機油在油冷器3內換熱后的冷媒通過第二旁通通路5又流回壓縮機11,重新參與制冷循環。
[0029]簡言之,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100,通過第一旁通通路4和第二旁通通路5將變速器2與制冷系統I相連,使變速器2的機油從機油入口 31進入油冷器3,并使制冷系統I中的冷媒從第一旁通通路4引入油冷器3,從而在油冷器3內實現冷媒與機油的換熱,由此在完成制冷循環的同時實現變速器2的機油的冷卻,從而使變速器2內的機油始終穩定在合適的溫度、最佳粘度與潤滑性,實現變速器2換擋精準,提高換擋平穩性,提高車輛100的發動機到變速器2的傳動效率,降低油耗,減少環境污染。此外,這種機油冷卻方式不影響車輛100的進氣格柵的通風性能以及前杠的造型,從而便于車輛100各零部件的匹配。
[0030]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變速器2可以為自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運轉時,機油溫度高達300攝氏度,而自動變速器的機油的最佳工作溫度在90攝氏度左右。而正常情況下,車輛100溫度的最低點為制冷系統I的蒸發器13位置處,該位置處可以在任何環境溫度下實現10攝氏度及以下的溫度。由此通過增加制冷系統I的制冷量,并通過第一旁通通路4以及第二旁通通路5將油冷器3與制冷系統I的蒸發器13并聯,從而利用制冷系統I中的冷媒取代外界的風,實現機油的冷卻降溫。由于蒸發器13位置處的冷媒溫度低,經過充分換熱后,可以將變速器2的機油溫度降低200攝氏度-220攝氏度,從而保證機油在多種工況下均能穩定在一個適當的粘度和良好的低溫性、黏溫性,從而節省燃油降低環境污染。當然,本實用新型中的變速器2也可以是手動變速器2、手自一體變速器2或無級變速器2。
[0031]如圖2-圖4所示,油冷器3內具有腔體(圖未示出),機油入口 31以及機油出口32均與腔體連通,油冷器3內還具有冷媒管路33,冷媒管路33貫穿腔體,且冷媒管路33的冷媒入口 331與第一旁通通路4相連,冷媒管路33的冷媒出口 332與第二旁通通路5相連。這樣,從變速器2流出的高溫機油通過機油入口 31進入腔體,從而使腔體內充滿高溫機油,且高溫機油包圍冷媒管路33,從而使經由第一旁通通路4、冷媒入口 331流入冷媒管路33內的冷媒與高溫機油實現充分換熱,換熱后的高溫機油冷卻降溫并經機油出口 32流回變速器2,換熱后的冷媒經由冷媒出口 332、第二旁通通路5流向壓縮機11。也就是說,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油冷器3,是通過冷媒與機油的換熱實現機油的降溫冷卻,從而降溫效率高,降溫幅度精準。
[0032]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車輛100還可以包括三通閥6,蒸發器13、冷凝器12與第一旁通通路4的一端分別與三通閥6相連。具體而言,三通閥6具有三個閥口,該三個閥口分別與蒸發器13、冷凝器12以及第一旁通通路4的一端相連。也就是說,如圖1所示,第一旁通通路4的一端連接在冷凝器12與蒸發器13之間。由此,可以方便地將第一旁通通路4與制冷系統I相連。
[0033]有利地,三通閥6為流量控制閥,由此通過三通閥6可以控制通過第一旁通通路4進入油冷器3的冷媒的流量,從而更精確地對從機油入口 31進入油冷器3的機油進行冷卻降溫,使機油溫度始終保持在最佳溫度、粘度,進一步保障變速器2的換擋平穩性和精準性。
[0034]有利地,油冷器3可以鄰近變速器2設置,由此可以減少變速器2的冷卻系統的沿程阻力,減少變速器2內機油的壓力變化與壓力波動。當然,本實用新型的油冷器3的設置位置并不限于此,油冷器3可以布置在車輛100的任意位置。
[0035]如圖1所示,變速器2與油冷器3的機油入口 31之間可以設置有油泵7,從而為機油在變速器2與油冷器3中的循環提供動力。進一步地,車輛100還可以包括第一電子風扇8和第二電子風扇9,第一電子風扇8鄰近冷凝器12設置以用于提高冷凝器12的換熱效率,第二電子風扇9鄰近蒸發器13設置以用于提高蒸發器13的換熱效率。
[0036]下面參照圖1詳細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100的變速器2的機油冷卻過程:
[0037]冷媒經由壓縮機11、冷凝器12、節流件14流向三通閥6,經過三通閥6后冷媒分為兩路,一路冷媒進入蒸發器13后回到壓縮機11,完成制冷循環;另一路冷媒依次通過第一旁通通路4、冷媒入口 331進入油冷器3。同時,變速器2內的高溫機油經油泵7、機油入口31也進入油冷器3。
[0038]冷媒和機油在油冷器3內熱交換,熱交換后的機油溫度降低并通過機油出口 32流出至變速器2重新參與變速器2的液力變矩、液力傳動、潤滑以及冷卻,熱交換后的冷媒經由冷媒出口 332、第二旁通通路5流回至壓縮機11繼續參與制冷循環。
[0039]綜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100,在變速器2內的機油的流動方向和流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制冷系統I中的冷媒通過管路引入油冷器3作為油冷器3的冷卻源,從而使處于低溫高壓的冷媒在油冷器3內與機油進行換熱,實現變速器2內機油的冷卻,結構簡單且節能環保。
[0040]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41]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42]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3]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4]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合和組合。
[0045]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系統,所述制冷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發器分別與所述壓縮機相連; 變速器; 油冷器,所述油冷器具有機油入口和機油出口,所述機油入口和所述機油出口分別與所述變速器相連;以及 第一旁通通路和第二旁通通路,所述第一旁通通路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所述油冷器相連且設置成用于將流經所述冷凝器的冷媒輸出至所述油冷器內以與所述油冷器內的機油換熱,所述第二旁通通路分別與所述制冷系統和所述油冷器相連且設置成將與所述油冷器內的機油換熱后的冷媒輸出給所述壓縮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三通閥,所述蒸發器、所述冷凝器與所述第一旁通通路的一端分別與所述三通閥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閥為流量控制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鄰近所述變速器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變速器與所述油冷器的機油入口之間設置有油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電子風扇,所述第一電子風扇鄰近所述冷凝器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電子風扇,所述第二電子風扇鄰近所述蒸發器設置。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器與所述冷凝器之間還設置有節流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件為毛細管或電子膨脹閥。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3939964SQ201420282640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史娜橋, 張仲秋, 石麗英 申請人: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