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收割機多路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收割機多路閥,屬于液壓【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收割機多路閥影響收割機收割糧食效率的問題。本收割機多路閥,包括轉向閥塊、撥禾閥塊、卸糧閥塊、具有第一進油腔的第一進油閥塊和具有回油腔的回油閥塊;轉向閥塊具有轉向閥芯、轉向主油道和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閥塊具有撥禾閥芯、撥禾主油道和撥禾進油通道;卸糧閥塊具有卸糧閥芯、卸糧主油道和卸糧進油通道;第一進油腔和回油腔之間通過轉向主油道、撥禾主油道和卸糧主油道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進油通道和卸糧進油通道均與第一進油腔相聯通。本收割機多路閥能使撥禾、轉向和卸糧動作聯動;根據情況還能實現割臺與撥禾動作聯動;由此有效地提高收割機的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收割機多路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液壓【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多路閥,特別是一種收割機多路閥。
【背景技術】
[0002]收割機是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它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并將谷粒集中到儲藏倉,然后在通過傳送帶將糧食輸送到運輸車上。
[0003]收割機具有一套液壓系統,主要用于控制割臺、撥禾輪、左轉向、右轉向和卸糧。目前,糧食收割機液壓系統一直采用如圖13所示的液壓系統。它由4個工作閥塊組成,包括卸糧閥塊、撥禾閥塊、割臺轉向閥塊和轉向油缸閥塊。從圖13所示的液壓原理圖上可看出,該液壓系統的工作閥塊與工作閥塊之間采用油管連接,導致管路連接多,結構復雜。該液壓系統中有5個安全閥,在組裝收割機需要預留很多的安裝空間,嚴重影響整個生產節拍。
[0004]從液壓系統原理來分析,該液壓系統存在一個壓力重疊的安全隱患。該液壓系統屬于串聯系統,前一個動作的工作回油會進入下個動作的進油處,造成液壓系統背壓很高,壓力最大可達30MPa以上,往往會造成爆管、油液外漏、工作效率降低等一系列后果。該液壓系統所需的操作力大,于是存在著駕駛員勞動強度大的問題。該液壓系統中的割臺、轉向、撥禾和卸糧動作中僅能先后進行,進而影響整個收割機的工作效率;換言之,采用具有上述液壓系統的收割機收割糧食存在著收割效率低的問題。該液壓系統輸給卸糧筒的油壓隨著工作時間增長而降低,進而導致卸糧筒會經常掉下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收割機多路閥,本收割機多路閥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高收割機的工作效率。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收割機多路閥,包括轉向閥塊、撥禾閥塊和卸糧閥塊;其特征在于,本多路閥還包括具有第一進油腔的第一進油閥塊和具有回油腔的回油閥塊;轉向閥塊具有轉向閥芯、轉向主油道和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閥塊具有撥禾閥芯、撥禾主油道和撥禾進油通道;卸糧閥塊具有卸糧閥芯、卸糧主油道和卸糧進油通道;第一進油腔和回油腔之間通過轉向主油道、撥禾主油道和卸糧主油道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進油通道和卸糧進油通道均與第一進油腔相聯通。
[0007]通過分析結構可知,轉向閥塊、撥禾閥塊和卸糧閥塊的工作油路為并聯結構;換言之,能同時向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進油通道和卸糧進油通道供油,即能實現轉向、撥禾和卸糧動作同時進行。具體來說,當轉向閥芯、撥禾閥芯和卸糧閥芯不進行動作時,油液依次通過上述的主油道進入回油腔。當轉向閥芯、撥禾閥芯和卸糧閥芯中的任意一根閥芯進行動作均能切斷對應地主油道,使全部油液均進入所需油液的進油通道內;保證完成對應地動作所需的油量。
[0008]由于轉向閥塊、撥禾閥塊和卸糧閥塊三塊閥塊之間為并聯結構;因此上述三塊閥塊位于第一進油閥塊和回油閥塊之間的位置能任意地調換。[0009]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相鄰閥塊之間的進油通道相連通,與第一進油閥塊相抵靠閥塊的進油通道與第一進油腔相連通。該結構有效地簡化了并聯油路的結構,使每塊閥塊結構更簡單,制造更方便。
[0010]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所述卸糧閥塊包括卸糧閥體,卸糧主油道和卸糧進油通道開設在卸糧閥體內;卸糧閥芯穿入卸糧閥體內;所述卸糧閥體內還開設有有桿腔工作油道和無桿腔工作油道;所述卸糧閥體內設有防止油液回流的雙向液壓鎖結構。雙向液壓鎖結構避免未進行對應動作時油液回流有桿腔工作油道和無桿腔工作油道內,即實現保壓鎖緊功能,避免輸給卸糧筒的油壓隨著工作時間增長而降低,杜絕安全隱患。
[0011]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所述雙向液壓鎖結構包括位于卸糧閥體內的滑桿腔和設置在滑桿腔內的滑桿,滑桿腔的一端與有桿腔工作油道相連通,滑桿腔的另一端與無桿腔工作油道相連通;有桿腔工作油道和無桿腔工作油道內均串聯有單向閥。
[0012]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所述第一進油閥塊包括第一進油閥體,所述第一進油腔位于第一進油閥體內,所述第一進油閥體內還開設有第一回油通道,所述第一進油閥體上設有第一泄壓閥。當第一進油腔內的油壓大于第一泄壓閥設定的油壓時,第一泄壓閥打開,第一進油腔內的油液直接進入第一回油通道內,實現泄壓,進而保證各個閥塊正常運行。
[0013]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本多路閥還包括割臺閥塊,割臺閥塊具有割臺閥芯、割臺主油道和割臺進油通道,割臺主油道和割臺進油通道均與第一進油腔相連通;轉向主油道與第一進油腔通過割臺主油道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進油通道和卸糧進油通道與第一進油腔之間通過割臺主油道相聯通;所述割臺閥塊內具有能將油量優先供給割臺進油通道的油量分配結構。油量分配結構對油量進行合理的分配,即當割臺閥塊動作時,大量油液用于完成割臺動作,小部分油液進入轉向閥塊的轉向主油道、撥禾閥塊的撥禾主油道和卸糧閥塊的卸糧主油道,保證轉向動作、撥禾動作或卸糧動作能與割臺動作同時進行。
[0014]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割臺主油道包括三個通油腔,三個通油腔相對于割臺閥芯的軸線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為通油腔一、通油腔二、通油腔三;通油腔一和通油腔三均與第一進油閥塊的第一進油腔相連通;轉向主油道、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進油通道和卸糧進油通道均與通油腔二相連通;油量分配結構包括位于割臺閥芯上且當割臺閥芯位于左位時使通油腔一與通油腔二相連通和當割臺閥芯位于右位時使通油腔三與通油腔二相連通的節流孔。
[0015]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本多路閥還包括具有第二進油腔的第二進油閥塊,轉向主油道與第一進油腔通過第二進油腔和割臺主油道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撥禾進油通道和卸糧進油通道與第一進油腔之間通過第二進油腔和割臺主油道相聯通。該結構有效地提高了當割臺閥塊動作時進入轉向閥塊的轉向主油道、撥禾閥塊的撥禾主油道和卸糧閥塊的卸糧主油道內的油量,進而能保證轉向動作、撥禾動作和卸糧動作能與割臺動作同時進行。
[0016]在上述的收割機多路閥中,所述第二進油閥塊包括第二進油閥體,所述第二進油腔位于第二進油閥體內,所述第二進油閥體內還開設有第二回油通道,所述第二進油閥體上設有第二泄壓閥。第二泄壓閥主要用于保障轉向閥塊、撥禾閥塊和卸糧閥塊的正常運行,避免油壓過高而傷害上述閥塊及相連的執行元件。當第二進油腔內的油壓大于第二泄壓閥設定的油壓時,第二泄壓閥打開,第二進油腔內的油液直接進入第二回油通道內,實現避免第二進油腔油壓過高。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本收割機多路閥由多塊閥塊組成,相鄰閥片之間無需通過管道相連接,由此具有結構簡單且緊湊的優點。本收割機多路閥中的割臺閥塊、撥禾閥塊、轉向閥塊和卸糧閥塊均并聯設置,消除壓力重疊的安全隱患,杜絕爆管、油液外漏和工作效率低等問題。
[0018]本收割機多路閥僅需在進油閥塊中設置安全閥,換言之,安全閥集成在第一進油閥塊和第二進油閥塊中,在組裝收割機中,無需預留安裝安全閥的空間,由此有效地節約收割機的空間和消除對生產節拍的影響。
[0019]本收割機多路閥能使撥禾、轉向和卸糧動作聯動;根據情況還能實現割臺與撥禾動作聯動;由此有效地提高收割機的工作效率。
[0020]本收割機多路閥在割臺閥塊內設置單向閥,有效地杜絕割臺自然下墜的問題。
[0021]本收割機多路閥將撥禾閥塊設置在割臺閥塊的下流,更符合駕駛員的操作習慣,方便操控;同時更利于分配油量及設計制造油量分配結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收割機多路閥實施例一的液壓原理圖。
[0023]圖2是本收割機多路閥實施例一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本收割機多路閥實施例一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是圖3中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5是圖4中B-B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6是本收割機多路閥中卸糧閥塊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8]圖7是本收割機多路閥中第一進油閥塊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9]圖8是本收割機多路閥實施例二的液壓原理圖。
[0030]圖9是本收割機多路閥實施例二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1]圖10是本收割機多路閥實施例二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2]圖11是圖10中C-C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3]圖12是圖11中D-D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34]圖13是現有糧食收割機多路閥液壓原理圖。
[0035]圖中,1、第一進油閥塊;la、第一進油閥體;lb、第一進油腔;lc、第一回油通道;Id、第一進油接管連接孔;le、回油接管連接孔;If、第一泄壓閥;2、割臺閥塊;2a、割臺閥體;2b、割臺閥芯;2c、割臺主油道;2d、割臺進油通道;2e、割臺回油通道;2f、節流孔;3、第二進油閥塊;3a、第二進油閥體;3b、第二進油腔;3c、第二回油通道;3d、第二泄壓閥;4、轉向閥塊;4a、轉向閥體;4b、轉向閥芯;4c、轉向主油道;4d、轉向進油通道;4e、轉向回油通道;5、撥禾閥塊;5a、撥禾閥體;5b、撥禾閥芯;5c、撥禾主油道;5d、撥禾進油通道;5e、撥禾回油通道;6、卸糧閥塊;6a、卸糧閥體;6b、卸糧閥芯;6c、卸糧主油道;6d、卸糧進油通道;6e、卸糧回油通道;6f、有桿腔工作油道;6g、無桿腔工作油道;6h、滑桿;61、滑桿腔;6j、單向閥;7、回油閥塊;7a、回油腔;8、螺栓螺母;9、堵頭。【具體實施方式】
[0036]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37]實施例一
[0038]如圖1至圖5所示,本收割機多路閥包括第一進油閥塊1、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卸糧閥塊6和回油閥塊7。上述四塊閥塊依次按第一進油閥塊1、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卸糧閥塊6和回油閥塊7疊設,并通過螺栓螺母8固定連接。根據實際情況,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和卸糧閥塊6的布置位置可相互調換。
[0039]如圖4和圖5所示,回油閥塊7具有回油腔7a。
[0040]如圖4、圖5和圖7所示,第一進油閥塊I包括第一進油閥體la,第一進油閥體Ia內開設有第一進油腔Ib和第一回油通道lc,第一進油閥體Ia上開有與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的第一進油接管連接孔Id和與第一回油通道Ic相連通的回油接管連接孔le。第一進油閥體Ia上開有連通第一進油腔Ib與第一回油通道Ic的第一泄壓孔,第一進油閥體Ia上設有第一泄壓閥lf,第一泄壓閥If的閥芯位于第一泄壓孔處。當第一進油腔Ib內的油壓大于第一泄壓閥If設定的油壓時,油液推動第一泄壓閥If的閥芯運動,第一進油腔Ib內的油液通過第一泄壓孔從第一回油通道Ic排出,實現泄壓,保證多路閥內的最大油壓值。當第一進油腔Ib內的油壓小于第一泄壓閥If設定的油壓時,第一泄壓閥If的閥芯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復位至第一泄壓孔處,將第一泄壓孔封堵。
[0041]轉向閥塊4包括轉向閥體4a和轉向閥芯4b,轉向閥芯4b穿入轉向閥體4a內,轉向閥體4a內開有設有轉向主油道4c、轉向進油通道4d和轉向回油通道4e。轉向主油道4c和轉向進油通道4d均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轉向回油通道4e與第一回油通道Ic相連通。當轉向閥芯4b處于左位或右位狀態時,轉向閥芯4b使轉向主油道4c處于截止狀態。當轉向閥芯4b處于中位狀態時,轉向主油道4c處于連通狀態。
[0042]撥禾閥塊5包括撥禾閥體5a和撥禾閥芯5b,撥禾閥芯5b穿入撥禾閥體5a內,撥禾閥體5a內開有設有撥禾主油道5c、撥禾進油通道5d和撥禾回油通道5e。撥禾主油道5c與轉向主油道4c相連通,撥禾進油通道5d與轉向進油通道4d相連通。轉向回油通道4e與撥禾回油通道5e相連通。當撥禾閥芯5b處于左位或右位狀態時,撥禾閥芯5b使撥禾主油道5c處于截止狀態。當撥禾閥芯5b處于中位狀態時,撥禾主油道5c處于連通狀態。
[0043]卸糧閥塊6包括卸糧閥體6a和卸糧閥芯6b,卸糧閥芯6b穿入卸糧閥體6a內,卸糧閥體6a內開有設有卸糧主油道6c、卸糧進油通道6d和卸糧回油通道6e。卸糧主油道6c連通撥禾主油道5c與回油閥塊7的回油腔7a ;卸糧進油通道6d與撥禾進油通道5d相連通;卸糧回油通道6e連通撥禾回油通道5e與回油閥塊7的回油腔7a。當卸糧閥芯6b處于左位或右位狀態時,卸糧閥芯6b使卸糧主油道6c處于截止狀態。當卸糧閥芯6b處于中位狀態時,卸糧主油道6c處于連通狀態。
[0044]綜上所述,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與回油閥塊7的回油腔7a依次通過轉向主油道4c、撥禾主油道5c和卸糧主油道6c相連通。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回油通道Ic與回油閥塊7的回油腔7a依次通過轉向回油通道4e、撥禾回油通道5e和卸糧回油通道6e相連通。轉向進油通道4d直接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撥禾進油通道5d通過轉向進油通道4d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卸糧進油通道6d依次通過撥禾進油通道5d和轉向進油通道4d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
[0045]上述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和卸糧閥塊6的閥芯處于左位或右位狀態時控制對應主油道處于截止狀態的具體結構相同。具體來說,主油道包括三個通油腔,三個通油腔相對于閥芯的軸線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為通油腔四、通油腔五、通油腔六;通油腔四和通油腔六均與上一閥塊的通道相連通,通油腔五與下一閥塊的通道相連通。閥芯上開有當閥芯處于中位時連通通油腔四與通油腔五的第三環形凹槽和連通通油腔六與通油腔五的第四環形凹槽。
[0046]如圖4和圖6所示,卸糧閥體6a內還開設有有桿腔工作油道6f和無桿腔工作油道6g ;卸糧閥體6a內設有防止油液回流的雙向液壓鎖結構。雙向液壓鎖結構包括位于卸糧閥體6a內的滑桿腔6i和設置在滑桿6h腔內的滑桿6h,滑桿腔6i的一端與有桿腔工作油道6f相連通,滑桿腔6i的另一端與無桿腔工作油道6g相連通;有桿腔工作油道6f和無桿腔工作油道6g內均串聯有單向閥6j。當卸糧閥芯6b處于中位時,閥芯使有桿腔工作油道6f和無桿腔工作油道6g均與卸糧進油通道6d處于截止狀態。當卸糧閥芯6b處于左位時,卸糧進油通道6d與有桿腔工作油道6f相連通,卸糧進油通道6d與無桿腔工作油道6g處于截止狀態,但無桿腔工作油道6g與卸糧回油通道6e相連通,油液進入有桿腔工作油道6f,并頂開串聯在有桿腔工作油道6f上單向閥6j的閥芯,進而向與有桿腔工作油道6f相連通的執行元件腔室內供油。同時,滑桿6h在油液油壓差作用下,頂開串聯在無桿腔工作油道6g上單向閥6 j的閥芯,進而與無桿腔工作油道6g相連通的執行元件腔室內的油液通過單向閥6j和無桿腔工作油道6g回流至卸糧回油通道6e。當卸糧閥芯6b處于右位時,卸糧進油通道6d與無桿腔工作油道6g相連通,卸糧進油通道6d與有桿腔工作油道6f處于截止狀態,但有桿腔工作油道6f與卸糧回油通道6e相連通,油液進入無桿腔工作油道6g,并頂開串聯在無桿腔工作油道6g上單向閥6j的閥芯,進而向與無桿腔工作油道6g相連通的執行元件腔室內供油。同時,滑桿6h在油液油壓差作用下,頂開串聯在有桿腔工作油道6f上單向閥6j的閥芯,進而與有桿腔工作油道6f相連通的執行元件腔室內的油液通過單向閥6j和有桿腔工作油道6f回流至卸糧回油通道6e。
[0047]實施例二
[0048]本實施例同實施例一的結構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如圖8至12所示,本收割機多路閥還包括割臺閥塊2和第二進油閥塊3。上述7塊閥塊依次按第一進油閥塊1、割臺閥塊2、第二進油閥塊3、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卸糧閥塊6和回油閥塊7疊設,并通過螺栓螺母8固定連接。
[0049]表I]臺閥塊2包括表I]臺閥體2a和表I]臺閥心2b,表I]臺閥心2b芽入表I]臺閥體2a內,表I]臺閥體2a內開有設有割臺主油道2c、割臺進油通道2d和割臺回油通道2e。割臺主油道2c和割臺進油通道2d均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割臺回油通道2e與第一回油通道Ic相連通。割臺閥塊2內具有能將油量優先供給割臺進油通道2d的油量分配結構。當割臺閥芯2b處于中位狀態時,割臺主油道2c處于全通狀態。當割臺閥芯2b處于左位或右位狀態時,油量分配結構使割臺主油道2c處于小流量流通狀態。
[0050]油量分配結構的具體來說:割臺主油道2c包括三個通油腔,三個通油腔相對于割臺閥芯2b的軸線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為通油腔一、通油腔二、通油腔三。通油腔一和通油腔三均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割臺閥芯2b上開有當割臺閥芯2b位于左位時使通油腔一與通油腔二相連通和當割臺閥芯2b位于右位時使通油腔三與通油腔二相連通的節流孔2f。更具體來說,閥芯上開有當閥芯處于中位時連通通油腔一與通油腔二的第一環形凹槽和連通通油腔三與通油腔二的第二環形凹槽,節流孔2f為開設在閥芯上的斜孔,節流孔2f連通一環形凹槽和第二環形凹槽。
[0051]第二進油閥塊3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結構相類似。第二進油閥塊3包括第二進油閥體3a,第二進油閥體3a內開設有第二進油腔3b和第二回油通道3c。第二進油閥體3a上開有與第二進油腔3b相連通的第二進油接管連接孔。第二進油閥體3a上開有連通第二進油腔3b與第二回油通道3c的第二泄壓孔,第二進油閥體3a上設有第二泄壓閥3d,第二泄壓閥3d的閥芯位于第二泄壓孔處。當第二進油腔3b內的油壓大于第二泄壓閥3d設定的油壓時,油液推動第二泄壓閥3d的閥芯運動,第二進油腔3b內的油液通過第二泄壓孔從第二回油通道3c排出,實現泄壓,保證多路閥內的最大油壓值。當第二進油腔3b內的油壓小于第二泄壓閥3d設定的油壓時,第二泄壓閥3d的閥芯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復位至第二泄壓孔處,將第二泄壓孔封堵。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是否采用第二進油閥塊3輔助進油;采用第二進油閥塊3輔助進油,則將第二進油接管連接孔與進油接管相連通;無需采用第二進油閥塊3輔助進油,則采用堵頭9將第二進油接管連接孔封堵。
[0052]第二進油腔3b連通割臺閥塊2的通油腔二與轉向閥塊4的通油腔四和通油腔六。第二回油通道3c連通割臺閥塊2的割臺回油通道2e和轉向閥塊4的轉向回油通道4e。轉向閥塊4的轉向進油通道4d與第二進油腔3b相連通。
[0053]綜上所述,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與回油閥塊7的回油腔7a依次通過割臺主油道2c、第二進油腔3b、轉向主油道4c、撥禾主油道5c和卸糧主油道6c相連通。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回油通道Ic與回油閥塊7的回油腔7a依次通過割臺回油通道2e、第二回油通道3c、轉向回油通道4e、撥禾回油通道5e和卸糧回油通道6e相連通。轉向進油通道4d依次通過第二進油腔3b和割臺主油道2c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撥禾進油通道5d依次通過轉向進油通道4d、第二進油腔3b和割臺主油道2c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卸糧進油通道6d依次通過撥禾進油通道5d、轉向進油通道4d、第二進油腔3b和割臺主油道2c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
【權利要求】
1.一種收割機多路閥,包括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和卸糧閥塊(6);其特征在于,本多路閥還包括具有第一進油腔(1b)的第一進油閥塊(1)和具有回油腔(7a)的回油閥塊(7);轉向閥塊⑷具有轉向閥芯(4b)、轉向主油道(4c)和轉向進油通道(4d);撥禾閥塊(5)具有撥禾閥芯(5b)、撥禾主油道(5c)和撥禾進油通道(5d);卸糧閥塊(6)具有卸糧閥芯(6b)、卸糧主油道(6c)和卸糧進油通道(6d);第一進油腔(Ib)和回油腔(7a)之間通過轉向主油道(4c)、撥禾主油道(5c)和卸糧主油道^c)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4d)、撥禾進油通道(5d)和卸糧進油通道^d)均與第一進油腔(Ib)相聯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和卸糧閥塊(6)三塊閥塊之間位置能任意地調換。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轉向閥塊(4)、撥禾閥塊(5)和卸糧閥塊(6)三塊閥塊中相鄰閥塊之間的進油通道相連通,與第一進油閥塊(I)相抵靠閥塊的進油通道與第一 進油腔(Ib)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卸糧閥塊(6)包括卸糧閥體(6a),卸糧主油道(6c)和卸糧進油通道(6d)開設在卸糧閥體(6a)內;卸糧閥芯(6b)穿入卸糧閥體(6a)內;所述卸糧閥體(6a)內還開設有有桿腔工作油道(6f)和無桿腔工作油道(6g);所述卸糧閥體(6a)內設有防止油液回流的雙向液壓鎖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液壓鎖結構包括位于卸糧閥體^a)內的滑桿腔^i)和設置在滑桿^h)腔內的滑桿(6h),滑桿腔^i)的一端與有桿腔工作油道^f)相連通,滑桿腔^i)的另一端與無桿腔工作油道^g)相連通;有桿腔工作油道(6f)和無桿腔工作油道(6g)內均串聯有單向閥(6j)。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進油閥塊(I)包括第一進油閥體(Ia),所述第一進油腔(Ib)位于第一進油閥體(Ia)內,所述第一進油閥體(Ia)內還開設有第一回油通道(Ic),所述第一進油閥體(Ia)上設有第一泄壓閥(If)。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本收割機多路閥還包括割臺閥塊(2),割臺閥塊(2)具有割臺閥芯(2b)、割臺主油道(2c)和割臺進油通道(2d),割臺主油道(2c)和割臺進油通道(2d)均與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轉向主油道(4c)與第一進油腔(Ib)通過割臺主油道(2c)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4d)、撥禾進油通道(5d)和卸糧進油通道(6d)與第一進油腔(Ib)之間通過割臺主油道(2c)相聯通;所述割臺閥塊(2)內具有能將油量優先供給割臺進油通道(2d)的油量分配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割臺主油道(2c)包括三個通油腔,三個通油腔相對于割臺閥芯(2b)的軸線從一端到另一端依次為通油腔一、通油腔二、通油腔三;通油腔一和通油腔三均與第一進油閥塊(I)的第一進油腔(Ib)相連通;轉向主油道(4c)、轉向進油通道(4d)、撥禾進油通道(5d)和卸糧進油通道(6d)均與通油腔二相連通;油量分配結構包括位于割臺閥芯(2b)上且當割臺閥芯(2b)位于左位時使通油腔一與通油腔二相連通和當割臺閥芯(2b)位于右位時使通油腔三與通油腔二相連通的節流孔(2f)。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本收割機多路閥還包括具有第二進油腔(3b)的第二進油閥塊(3),轉向主油道(4c)與第一進油腔(Ib)通過第二進油腔(3b)和割臺主油道(2c)相聯通;轉向進油通道(4d)、撥禾進油通道(5d)和卸糧進油通道(6d)與第一進油腔(Ib)之間通過第二進油腔(3b)和割臺主油道(2c)相聯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收割機多路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進油閥塊(3)包括第二進油閥體(3a),所述第二進油腔(3b)位于第二進油閥體(3a)內,所述第二進油閥體(3a)內還開設有第二 回油通道(3c),所述第二進油閥體(3a)上設有第二泄壓閥(3d)。
【文檔編號】F16K11/22GK203757077SQ201420049233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4日
【發明者】何賢劍, 陳凈生 申請人:浙江海宏液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