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進行潤滑油更新的螺旋齒輪加工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能進行潤滑油更新的螺旋齒輪加工機構,用于在加工坯件(85)時使用,其包括:基座(3)、可轉動內螺紋件(1)、外螺紋件(2)以及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其中,可轉動內螺紋件(1)包括上圓筒部(11)和下腔室部(12),所述下腔室部(12)通過軸承裝置(13)與基座(3)周向能轉動且軸向固定地連接,外螺紋件(2)為圓筒狀,其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外螺紋與所述上圓筒部(11)中的內螺紋接合,基座(3)中設置有空腔(31)。
【專利說明】 一種能進行潤滑油更新的螺旋齒輪加工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齒輪加工領域,具體為螺旋齒輪的加工。
【背景技術】
[0002]螺旋齒輪具有嚙合性好,傳動平穩、噪聲小的優點。并且,其重合度大,降低了每對齒輪的載荷,提高了齒輪的承載能力。而且不產生根切的最少齒數少。因為其嚙合面由小-大-小,嚙合平穩,沖擊小,噪音小;因此具有大的承載能力,能夠提高齒輪壽命和平穩性;并且體積小。螺旋齒輪傳動是由兩個螺旋齒輪相嚙合組成的。用途是傳遞空間兩相錯軸之間的運動。但是,螺旋齒輪的制造麻煩,而且難以保障加工的齒槽形位精度。
[0003]尤其地,在一些具體應用領域,例如軟性材料(如塑料)加工,傳統的金屬加工方式將難以滿足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加工速度和精度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螺旋齒輪的加工方式,其具有加工設備單一簡潔、加工的齒槽精度高的優點。并且,能夠滿足一些軟性材料中對于加工成本(尤其是加工設備成本)降低的要求。
[0005]根據本發明的方面,一種能進行潤滑油更新的螺旋齒輪加工機構,用于在加工坯件時使用,其包括:基座、可轉動內螺紋件、外螺紋件以及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其中,可轉動內螺紋件包括上圓筒部和下腔室部,所述下腔室部通過軸承裝置與基座周向能轉動且軸向固定地連接,外螺紋件為圓筒狀,其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外螺紋與所述上圓筒部中的內螺紋接合,基座中設置有空腔,空腔具有頂部壁,在所述空腔中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與第一軸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一軸穿過所述頂部壁的左側部位,并且在所述第一軸位于頂部壁上方的區段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地安裝有第一大齒輪和第一小齒輪,在所述下腔室部的內側圓周面上固定設置有內齒圈,第一大齒輪與所述內齒圈嚙合,使得驅動電機轉動時能夠驅動所述可轉動內螺紋件相對于基座轉動,所述外螺紋件的底部端面左側部位處固定地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圓柱狀伸出部,第一軸的上部插入到所述圓柱狀伸出部中,并且與所述圓柱狀伸出部能轉動地配合;
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與外螺紋件以及所述上圓筒部的軸心線均重合,其上端設置有坯件裝夾結構,下端中間部位固定地設置有向下延伸的中間圓柱狀伸出部,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的下部通過下軸承與外螺紋件連接,上部通過上軸承與環狀封蓋連接,所述環狀封蓋與外螺紋件固定,由此,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能夠相對于所述外螺紋件轉動;所述頂部壁的中間部位軸向固定地安裝有第二軸,所述第二軸的下端與所述頂部壁連接,上部插入到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中,并且所述第二軸的軸心線與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的軸心線重合,所述第二軸與所述頂部壁以及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均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二軸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裝有第二大齒輪和第二小齒輪,第二大齒輪與第一小齒輪嚙合; 所述頂部壁在所述第二軸的右側還軸向固定地安裝有第三軸,所述第三軸的下端與所述頂部壁連接,上部插入到位于所述外螺紋件的右側壁中的盲孔中,使得所述第三軸與所述頂部壁以及所述盲孔均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三軸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裝有第三大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第二大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哨合;第二小齒輪為圓筒狀;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的外圓周面上固定安裝有第四大齒輪,第四大齒輪與所述第三小齒輪嚙合;
所述上圓筒部的側壁上在所述三小齒輪的上端面位置的高度處開設有進油口,用于向各個所述齒輪供給潤滑油,所述上圓筒部的側壁上在所述第一大齒輪的下端面位置的高度處開始有出油口,用于排出潤滑油;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在周向上間隔度;由此,當潤滑油需要更新時,通過出油口能夠將舊的潤滑油排出,通過進油口能夠將新的潤滑油送A ;
由此,所述外螺紋件在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三軸的同時定位下而不可旋轉,當所述驅動電機轉動時,所述上圓筒部驅動外螺紋件能夠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以及坯件相對于基座上下運動;同時,驅動電機還能夠通過所述齒輪驅動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以及坯件相對于基座轉動;進而,在刀具的切削作用下,能夠在坯件上加工出螺旋齒槽;在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以及坯件上升至最高位置時,所述第一軸的上部與所述左圓柱狀伸出部之間、所述第二軸的上部與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之間、所述第三軸的上部與所述盲孔之間均依然保持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四大齒輪與圓筒狀的所述第三小齒輪依然保持嚙合。
[0006]通過上述方案,由于采用了固定齒數的各級齒輪的傳動,在螺紋螺距一定的情況下,能夠保證轉動角速度與上升線速度之間的比例關系恒定,因此,這保證了在加工螺旋齒槽過程中齒槽形狀的精度;而且,通過特定的結構設置,能夠實現周向角速度的旋轉盡量放慢,即相對于上升的線速度,旋轉速度盡量慢,從而滿足螺旋齒輪的形狀要求。同時,利用傳動軸對外螺紋套筒進行轉動上的固定,因此能夠保證其不跟隨內螺紋套筒旋轉;而且,中間的傳動軸與旋轉的其他部件的中心軸線重合,這保證了傳動軸的旋轉能夠與承載臺的旋轉無關,從而能夠獨立地旋轉。利用獨特的伸出結構以及盲孔結構,能夠在上升的同時保證基本的固定結構不變,從而不會影響傳動軸的傳動以及對于螺紋套筒的轉動上固定。上升系統緊緊使用一個驅動電機,就能夠實現對齒輪加工的旋轉上升的兩種運動進行驅動,同時保證了兩種運動之間的比例精度,因此,能夠滿足制造設備成本控制的要求,同時能夠滿足對于特定加工材料的切削力的對抗要求,而且能夠滿足齒輪齒槽的形狀精度要求,其不受加工環境混亂的影響,對于加工設備的維護、加工過程的流程管理均具有加高的耐受程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的加工機構在未上升狀態時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加工機構在上升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0009]一種能進行潤滑油更新的螺旋齒輪加工機構,用于在加工坯件85時使用,其包括:基座3、可轉動內螺紋件1、外螺紋件2以及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其中,可轉動內螺紋件I包括上圓筒部11和下腔室部12,所述下腔室部12通過軸承裝置13與基座3周向能轉動且軸向固定地連接,外螺紋件2為圓筒狀,其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外螺紋與所述上圓筒部11中的內螺紋接合,基座3中設置有空腔31,空腔31具有頂部壁32,在所述空腔31中安裝有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4與第一軸5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一軸5穿過所述頂部壁32的左側部位,并且在所述第一軸5位于頂部壁32上方的區段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地安裝有第一大齒輪51和第一小齒輪52,在所述下腔室部12的內側圓周面上固定設置有內齒圈139,第一大齒輪51與所述內齒圈139嚙合,使得驅動電機4轉動時能夠驅動所述可轉動內螺紋件I相對于基座3轉動,所述外螺紋件2的底部端面左側部位處固定地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圓柱狀伸出部21,第一軸5的上部插入到所述圓柱狀伸出部21中,并且與所述圓柱狀伸出部21能轉動地配合;
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與外螺紋件2以及所述上圓筒部11的軸心線均重合,其上端設置有坯件裝夾結構,下端中間部位固定地設置有向下延伸的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的下部通過下軸承83與外螺紋件2連接,上部通過上軸承86與環狀封蓋84連接,所述環狀封蓋84與外螺紋件2固定,由此,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能夠相對于所述外螺紋件2轉動;所述頂部壁32的中間部位軸向固定地安裝有第二軸6,所述第二軸6的下端與所述頂部壁32連接,上部插入到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中,并且所述第二軸6的軸心線與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的軸心線重合,所述第二軸6與所述頂部壁32以及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均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二軸6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裝有第二大齒輪61和第二小齒輪62,第二大齒輪61與第一小齒輪52嚙合;
所述頂部壁32在所述第二軸6的右側還軸向固定地安裝有第三軸7,所述第三軸7的下端與所述頂部壁32連接,上部插入到位于所述外螺紋件2的右側壁中的盲孔中,使得所述第三軸7與所述頂部壁32以及所述盲孔均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三軸7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裝有第三大齒輪71以及第三小齒輪72,第三大齒輪71與第二小齒輪62嚙合;第三小齒輪72為圓筒狀;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的外圓周面上固定安裝有第四大齒輪82,第四大齒輪82與所述第三小齒輪72嚙合;
所述上圓筒部11的側壁上在所述三小齒輪72的上端面位置的高度處開設有進油口,用于向各個所述齒輪供給潤滑油,所述上圓筒部11的側壁上在所述第一大齒輪51的下端面位置的高度處開始有出油口,用于排出潤滑油;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在周向上間隔180度;由此,當潤滑油需要更新時,通過出油口能夠將舊的潤滑油排出,通過進油口能夠將新的潤滑油送入;
由此,所述外螺紋件2在所述第一軸5和所述第三軸7的同時定位下而不可旋轉,當所述驅動電機4轉動時,所述上圓筒部11驅動外螺紋件2能夠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以及坯件85相對于基座3上下運動;同時,驅動電機4還能夠通過所述齒輪51、52、61、62、71、72、82驅動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以及坯件85相對于基座3轉動;進而,在刀具的切削作用下,能夠在坯件85上加工出螺旋齒槽;在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以及坯件85上升至最高位置時,所述第一軸5的上部與所述左圓柱狀伸出部21之間、所述第二軸6的上部與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之間、所述第三軸7的上部與所述盲孔之間均依然保持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四大齒輪82與圓筒狀的所述第三小齒輪72依然保持嚙合。
【權利要求】
1.一種能進行潤滑油更新的螺旋齒輪加工機構,用于在加工坯件(85)時使用,其包括:基座(3)、可轉動內螺紋件(1)、外螺紋件(2)以及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其中,可轉動內螺紋件(1)包括上圓筒部(11)和下腔室部(12),所述下腔室部(12)通過軸承裝置(13)與基座(3)周向能轉動且軸向固定地連接,外螺紋件(2)為圓筒狀,其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外螺紋與所述上圓筒部(11)中的內螺紋接合,基座(3 )中設置有空腔(31),空腔(31)具有頂部壁(32),在所述空腔(31)中安裝有驅動電機(4),驅動電機(4)與第一軸(5)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一軸(5)穿過所述頂部壁(32)的左側部位,并且在所述第一軸(5)位于頂部壁(32)上方的區段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地安裝有第一大齒輪(51)和第一小齒輪(52),在所述下腔室部(12)的內側圓周面上固定設置有內齒圈(139),第一大齒輪(51)與所述內齒圈(139 )嚙合,使得驅動電機(4 )轉動時能夠驅動所述可轉動內螺紋件(1)相對于基座(3 )轉動,所述外螺紋件(2)的底部端面左側部位處固定地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左圓柱狀伸出部(21),第一軸(5)的上部插入到所述圓柱狀伸出部(21)中,并且與所述圓柱狀伸出部(21)能轉動地配合; 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與外螺紋件(2)以及所述上圓筒部(11)的軸心線均重合,其上端設置有坯件裝夾結構,下端中間部位固定地設置有向下延伸的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的下部通過下軸承(83)與外螺紋件(2)連接,上部通過上軸承(86)與環狀封蓋(84)連接,所述環狀封蓋(84)與外螺紋件(2)固定,由此,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能夠相對于所述外螺紋件(2)轉動;所述頂部壁(32)的中間部位軸向固定地安裝有第二軸(6),所述第二軸(6)的下端與所述頂部壁(32)連接,上部插入到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中,并且所述第二軸(6)的軸心線與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的軸心線重合,所述第二軸(6)與所述頂部壁(32)以及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均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二軸(6)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裝有第二大齒輪(61)和第二小齒輪(62),第二大齒輪(61)與第一小齒輪(52)卩齒合; 所述頂部壁(32)在所述第二軸(6)的右側還軸向固定地安裝有第三軸(7),所述第三軸(7)的下端與所述頂部壁(32)連接,上部插入到位于所述外螺紋件(2)的右側壁中的盲孔中,使得所述第三軸(7)與所述頂部壁(32)以及所述盲孔均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三軸(7)上從下至上依次固定安裝有第三大齒輪(71)以及第三小齒輪(72),第三大齒輪(71)與第二小齒輪(62)嚙合;第三小齒輪(72)為圓筒狀;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的外圓周面上固定安裝有第四大齒輪(82),第四大齒輪(82)與所述第三小齒輪(72)嚙合; 所述上圓筒部(11)的側壁上在所述三小齒輪(72)的上端面位置的高度處開設有進油口,用于向各個所述齒輪供給潤滑油,所述上圓筒部(11)的側壁上在所述第一大齒輪(51)的下端面位置的高度處開始有出油口,用于排出潤滑油;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在周向上間隔180度;由此,當潤滑油需要更新時,通過出油口能夠將舊的潤滑油排出,通過進油口能夠將新的潤滑油送入; 由此,所述外螺紋件(2)在所述第一軸(5)和所述第三軸(7)的同時定位下而不可旋轉,當所述驅動電機(4)轉動時,所述上圓筒部(11)驅動外螺紋件(2)能夠上下運動,從而帶動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以及坯件(85)相對于基座(3)上下運動;同時,驅動電機(4)還能夠通過所述齒輪(51、52、61、62、71、72、82)驅動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以及坯件(85 )相對于基座(3 )轉動;進而,在刀具的切削作用下,能夠在坯件(85 )上加工出螺旋齒槽;在所述圓柱狀的工件承載件(8)以及坯件(85)上升至最高位置時,所述第一軸(5)的上部與所述左圓柱狀伸出部(21)之間、所述第二軸(6)的上部與所述中間圓柱狀伸出部(81)之間、所述第三軸(7)的上部與所述盲孔之間均依然保持能轉動地配合,所述第四大齒輪(82)與圓筒狀的所述第三小齒輪(72)依然保持嚙合。
【文檔編號】F16H57/04GK104400138SQ201410560418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1日
【發明者】吳揚華 申請人:浦江縣安恒進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