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部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動部件,通過控制在形成于滑動面的凹痕等凹陷部分內產生的、與氣穴相伴隨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由此能夠與滑動面的內外周的壓差的大小無關地防止泄漏。在一對滑動部件的彼此相對滑動的一側的滑動面上設置有凹痕,在所述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
【專利說明】滑動部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例如適用于機械密封件、軸承、以及其它適用于滑動部的滑動部件。特別是涉及使流體存在于滑動面來減少摩擦并且需要防止流體從滑動面泄漏的密封環或者軸承等滑動部件。
【背景技術】
[0002]在作為滑動部件的一個例子的機械密封件中,為了長期地維持密封性,必須兼顧“密封”與“潤滑”這樣相悖的條件。特別是,在近年,為了應對環境問題等,進一步提高了對低摩擦化的要求,以在防止被密封流體的泄漏的同時降低機械損失。作為低摩擦化的方法能夠這樣達成:通過旋轉使滑動面之間產生動壓,形成在存在有液膜的狀態下進行滑動的所謂的流體潤滑狀態。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在滑動面之間產生正壓,因此流體從正壓部分向滑動面外流出。是軸承中所謂的側方泄漏,相當于密封時的泄漏。
[0003]在液體密封中,因為液體的粘度比氣體粘度大,因此,即使是平面之間,由于面的微小的波紋或粗糙的凹凸等也能夠得到動壓效果。因此,多采用以密封性能為優先的構造。另一方面,為了兼顧密封與潤滑,還設計了若干將所泄漏的液體拉回到高壓側的具有泵浦效果的機構。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這樣的發明:在旋轉環的軸封面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將流體向高壓室側輸送的多個螺旋槽。
[0004]另外,作為與滑動部件相關的發明,已知這樣的發明:通過在滑動面的被密封流體側所形成的吸入構件,將被密封流體導入至滑動面,在將該導入的被密封流體經阻擋部蓄積在形成于滑動面的徑向外周側以及徑向內周側的2個凹痕部的同時在徑向內周側的凹痕部中產生泵浦,由此防止被密封流體從比2個凹痕部靠徑向內周側的密封面泄漏(參照專利文獻2)。
[0005]可是,在上述專利文獻1和2所記載的發明中,在密封件等的滑動面的內周和外周存在壓力差的情況下,需要與壓力對抗的泵浦作用,存在由于壓力大而無法將流體推回的情況下。因此,在壓力差小的情況下,能夠防止泄漏,但是,在壓力差大的情況下,存在泄漏量增多這樣的問題。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77941號公報(第5頁,圖6)
[0009]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5-180652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10]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1]如普通的機械密封件那樣,已知:在2個部件各自的滑動面由平滑面構成的情況下,在滑動面之間不僅形成有被密封流體的膜,還形成有在流體中產生的氣穴的相(參照!!肅111:011,八 11611:八.8.1.£.?叩6『^0.65-111)3-11 (1965))。即,在滑動面之間形成有由液體(被密封流體)構成的相(以下,稱作液相)和由氣體構成的相(以下,稱作氣相
[0012]另外,如圖1所示,普遍公知:在形成于滑動面3的凹痕等凹陷部分10中會產生與氣穴相伴隨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20。
[001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動部件,其中,通過控制在形成于滑動面的凹痕等凹陷部分(在本說明書中稱作“凹痕”。)內產生的、與氣穴相伴隨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由此能夠與滑動面的內外周的壓差的大小無關地防止泄漏。
[0014]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5](原理)
[0016]本發明人在進行關于機械密封件等的滑動面上的凹痕的流體潤滑作用的研究的過程中認識到:如圖2所示,如果在形成于滑動面的凹痕的底面上設置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30,則能夠變更或控制在凹痕10內產生的氣穴區域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20的方向。這可以認為是:由于氣穴內部被粘性比液體足夠小的氣體填滿,因此流動性良好,氣穴內部的壓力變得固定,從而可以與滑動面的內外周的壓差無關地控制氣穴內部的筋狀流動。
[0017]即,可以認為是:在凹痕10的底面存在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30的情況下,筋狀突起30的邊緣部分40作為幾何上的障礙壁對氣液界面進行作用,阻礙了筋狀的流體的流動20在筋狀突起30上通過的移動,其結果是,筋狀的流體的流動20沿著筋狀突起30的邊緣部分40移動一定程度,氣穴內部的筋狀流動被控制。
[0018](手段)
[0019]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滑動部件的第1特征在于,在一對滑動部件的彼此相對滑動的一側的滑動面上設置有凹痕,在所述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了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
[0020]根據該特征,能夠控制與在凹痕內產生的氣穴相伴隨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并且能夠與滑動面的內外周的壓差的大小無關地防止泄漏。詳細來說,由于氣穴內部被粘性比液體足夠小的氣體填滿,因此,流動性良好,氣穴內部的壓力變得固定,從而能夠與滑動面的內外周的壓差無關地控制氣穴內部的筋狀流動,在凹痕內存在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的情況下,該突起的邊緣部分作為幾何上的障礙壁對氣液界面進行作用,阻礙了筋狀的流體的流動在突起上通過的移動,其結果是,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沿著突起的邊緣部分移動一定的程度,因此,氣穴內部的筋狀流動被控制,防止了泄漏。
[0021]另外,本發明的滑動部件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中,在所述氣穴形成區域的至少低壓流體側設置了所述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
[0022]根據該特征,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對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的控制至少在凹痕的低壓流體側進行,因此能夠防止向低壓流體側的泄漏。
[0023]另外,本發明的滑動部件的第3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特征中,在所述凹痕內的除了氣穴形成區域以外的部位設置有至少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
[0024]根據該特征,凹痕的下游側的正壓被釋放,因此上游側的壓力降低,在上游側容易產生氣穴,氣穴形成區域形成至凹痕的下游側的附近,能夠進一步控制氣穴形成區域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方向。并且,能夠使流入至正壓區域的流體返回到高壓流體側。
[0025]另外,本發明的滑動部件的第4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特征中,在所述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的所述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形成為:其方向以所述凹痕的滑動方向上的中心為界關于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對稱。
[0026]根據該特征,即使在對方側滑動面的旋轉方向為正反兩個方向的情況下,也能夠在不更換該滑動部件的情況下進行應對。
[0027]發明效果
[0028]本發明可以起到下面這樣的優異效果。
[0029](1)在一對滑動部件的彼此相對滑動的一側的滑動面上設置有凹痕,在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由此能夠控制與在凹痕內產生的氣穴相伴隨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能夠與滑動面的內外周的壓差的大小無關地防止泄漏。
[0030](2)在氣穴形成區域的至少低壓流體側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由此,該突起對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的控制至少在凹痕的低壓流體側進行,因此能夠防止向低壓流體側的泄漏。
[0031](3)在凹痕內的除了氣穴形成區域以外的部位至少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由此,凹痕的下游側的正壓被釋放,因此上游側的壓力降低,在上游側容易產生氣穴,氣穴形成區域形成至凹痕的下游側的附近,能夠進一步控制氣穴形成區域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方向。另外,能夠使流入正壓區域的流體返回高壓流體側。
[0032](4)在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形成為:其方向以凹痕的滑動方向上的中心為界關于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對稱,由此,即使在對方側滑動面的旋轉方向為正反兩個方向的情況下,也能夠在不更換該滑動部件的情況下進行應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3]圖1是對與在形成于滑動面的凹痕中產生的氣穴相伴隨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進行說明的圖。
[0034]圖2是對下述情況進行說明的圖:如果在形成于滑動面的凹痕的底面上設置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則可以變更在凹痕內產生的氣穴區域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方向。
[0035]圖3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機械密封件的一個例子的縱剖視圖。
[0036]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滑動部件的滑動面的圖,(幻示出了凹痕的形狀是四邊形的情況,另外,(幻示出了凹痕的形狀是圓形的情況。
[0037]圖5中,(幻是用于說明凹痕的下游側的由變窄的間隙(階梯差)構成的正壓產生機構的圖,(幻是用于說明凹痕的上游側的由變寬的間隙(階梯差)構成的負壓產生機構的圖。
[0038]圖6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1,是示出在凹痕的氣穴形成區域的底面上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的情況的一個例子的主要部位的俯視圖。
[0039]圖7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2,是示出在凹痕的除了氣穴形成區域以外的部位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等連通的連通槽的情況的一個例子的主要部位的俯視圖。
[0040]圖8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3,是示出下述情況的一個例子的主要部位的俯視圖:在凹痕的氣穴形成區域設置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形成為以凹痕的滑動方向的中心為界關于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對稱。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以下,參照附圖,并基于實施例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形態例示性地進行說明。但是,關于在該實施例中記載的結構部件的尺寸、材質、形狀及其相對配置等,只要沒有特別明確的記載,就不是將本發明的范圍限定于此的主旨。
[0042]實施例1
[0043]參照圖3至圖6,對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滑動部件進行說明。
[0044]并且,在本實施例中,以構成機械密封件的部件是滑動部件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0045]圖3是示出機械密封件的一個例子的縱剖視圖,并且是對欲從滑動面的外周朝向內周方向泄漏的、高壓流體側的被密封流體進行密封的形式的內裝形式的機械密封件,圓環狀的旋轉環3和圓環狀的固定環5借助于對該固定環5沿軸方向施力的螺旋波浪形彈簧6和波紋管7,在通過研磨等被鏡面加工成的滑動面3之間壓緊滑動,所述旋轉環3在對高壓流體側的泵輪(省略圖示)進行驅動的旋轉軸1側被設置成能夠經由套筒2與旋轉軸1一體地旋轉的狀態,所述固定環5以非旋轉狀態且能夠軸方向移動的狀態設置于泵的殼體
4。即,該機械密封件在旋轉環3和固定環5彼此的滑動面3中,防止被密封流體從旋轉軸1的外周向大氣側流出。
[0046]圖4是示出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滑動部件的滑動面的圖,以在圖3的固定環5的滑動面上形成有凹痕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0047]在圖4(3)中,在滑動面3上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四邊形的凹痕10。凹痕10與高壓流體側和低壓流體側不連通,另外,各凹痕10相互獨立地設置。凹痕10的數量、面積和深度根據固定環5的直徑和面寬、以及高壓流體側與低壓流體側的壓差等條件被設定為最優值,面積大、深度淺的凹痕在流體潤滑作用和液膜形成這些方面是優選的。
[0048]并且,在圖4⑷中,凹痕10的形狀示出了下述情況:內徑側和外徑側的2個片呈以固定環5的中心為中心的圓弧狀,并且周向的上游側和下游側的2個片為直線,但是,凹痕10的形狀也可以是長方形、正方形、多邊形,并不特別限定。
[0049]在圖4(6)中,示出了凹痕11為圓形的情況下,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凹痕11。與圖4(^)相同,凹痕11與高壓流體側和低壓流體側不連通,另外,各凹痕11相互獨立地設置。關于凹痕11,直徑大且較淺的凹痕是優選的,但是,凹痕11的大小和深度取決于流體的粘度、動作的速度或膜厚,是綜合考慮各種條件來設計決定的,因此,難以統一地規定。
[0050]在此,參照圖5,對本發明中的設有凹痕的情況下的正壓產生機構和負壓產生機構進行說明。
[0051]在圖5(4中,如箭頭所示,旋轉環3相對于固定環5繞逆時針方向旋轉移動,但是,當在固定環5的滑動面3上形成有凹痕10、11時,在該凹痕10、11的下游側存在變窄的間隙(階梯差)12。相對的旋轉環3的滑動面平坦。
[0052]當旋轉環3沿箭頭所示的方向相對移動時,介于旋轉環3的滑動面和固定環5的滑動面之間的流體由于其粘性而欲沿著旋轉環3的移動方向追隨移動,因此,此時,由于變窄的間隙(階梯差)12的存在而產生如虛線所示那樣的動壓(正壓)。
[0053]在圖5(6)中,如箭頭所示,旋轉環3相對于固定環5繞逆時針方向旋轉移動,但是,當在固定環5的滑動面3形成有凹痕10、11時,在凹痕10、11的上游側存在變寬的間隙(階梯差”3。相對的旋轉環3的滑動面平坦。
[0054]當旋轉環3沿箭頭所示的方向相對移動時,介于旋轉環3的滑動面和固定環5的滑動面之間的流體由于其粘性而欲沿著旋轉環3的移動方向追隨移動,因此,此時,由于變寬的間隙(階梯差)13的存在而產生如虛線所示那樣的動壓(負壓)。
[0055]因此,在凹痕10、11內的上游側產生負壓,在下游側產生正壓。進而,在上游側的負壓產生區域產生氣穴。
[0056]圖6是示出在凹痕的氣穴形成區域的底面上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的情況的一個例子的主要部位的俯視圖。
[0057]在固定環5的滑動面3上沿周向設置有多個四邊形的凹痕10,凹痕10與高壓流體側和低壓流體側不連通,另外,各凹痕10相互獨立地設置。
[0058]當對方側滑動面(旋轉環3的滑動面)相對于固定環5繞逆時針方向旋轉移動時,在凹痕10的上游側產生氣穴,形成由標號14所示的氣穴區域(以下,稱作“氣穴形成區域14”。).并且,在凹痕10內的氣穴形成區域14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該設置有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的范圍可以是氣穴形成區域14的全部也可以是一部分。另夕卜,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形成于凹痕10的底部,其寬度和高度并不特別限定,如在前面的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原理)的一欄中所說明的那樣,只要是下述這樣的筋狀突起15即可: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的邊緣部分作為幾何上的障礙壁對氣液界面進行作用,筋狀的流體的流動在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上通過的移動被阻礙。
[0059]另外,筋狀突起15的方向性取決于如何控制流體,在圖6中,為了將凹痕10內的流體向高壓流體側推回,以免其向低壓流體側泄漏,筋狀突起15從內徑側朝向外徑側沿逆時針方向傾斜。如在前面所說明的那樣,氣穴內部被粘性比液體足夠小的氣體填滿,流動性良好,氣穴內部的壓力變得固定,從而與滑動面3的內外周的壓差無關地控制筋狀流動,因此,在筋狀突起15具有圖6所示那樣的方向性的情況下,利用設置于氣穴形成區域14的筋狀突起15,使得凹痕10內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依次重復進行下述動作:沿著上游側的最初的筋狀突起15的邊緣部分移動一定的程度,接下來,沿著第2號的筋狀突起15的邊緣部分移動一定的程度,從而如雙劃線所示,筋狀的流體以被推回至高壓流體側的方式被控制。
[0060]并且,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的間距?只要在設計上被設定為最優值即可,并不特別限定。
[0061]當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是圖6(3)所示的結構時,凹痕10內的氣穴形成區域14設在從低壓流體側至高壓流體側的徑向全部區域,與此相對,當所述筋狀突起15是圖6(?)所示的結構時,凹痕10僅設置于低壓流體側。在圖6(3)中,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對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的控制在從凹痕10的低壓流體側至高壓流體側的徑向全部區域中進行,而在圖6(6)中,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對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的控制在凹痕10的低壓流體側進行。在低壓流體側與高壓流體側的壓差較大的情況下,優選圖6(4所示那樣的將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設置于從低壓流體側至高壓流體側的徑向全部區域的結構,但是,在低壓流體側與高壓流體側的壓差較小的情況下,即使是將圖6(4所示那樣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僅設置于低壓流體側的結構,也能夠防止泄漏。
[0062]并且,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并不限于僅設置于低壓流體側的情況,也可以僅設置于高壓流體側,或者僅設置于徑向的中央,總之,只要根據壓差等的大小適當地選擇設置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的部分即可。
[0063]實施例2
[0064]圖7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2,是示出在凹痕的除了氣穴形成區域以外的部位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等連通的連通槽的情況的一個例子的主要部位的俯視圖。
[0065]并且,在圖7中,與實施例1的標號相同的標號表不與實施例1相同的部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66]在圖7(4中,在凹痕10內的上游側形成有氣穴形成區域14,并且在上游側之外的部位、即下游側產生動壓而形成正壓區域16。并且,在正壓區域16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17。連通槽17的深度是與凹痕10的凹陷深度相同或更深的深度。另外,連通槽17的寬度是能夠充分釋放正壓的寬度。
[0067]當在凹痕10的下游側的正壓區域16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17時,凹痕10的下游側的正壓被釋放,因此,上游側的壓力降低,在上游側容易產生氣穴。因此,氣穴形成區域14形成至凹痕10的下游側的附近,能夠進一步控制氣穴形成區域14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方向。另外,能夠使流入至正壓區域16的流體返回到高壓流體側。
[0068]在圖7(6)中,在正壓區域16中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18。該連通槽18除了與正壓區域16連通之外,也與氣穴形成區域14的下游側的一部分連通。因此,凹痕10的下游側的正壓被進一步釋放,能夠進一步控制氣穴形成區域14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方向。另外,能夠使流入至氣穴形成區域14的下游側的附近的流體和流入正壓區域16的流體返回到高壓流體側。
[0069]在圖7(0)中,在正壓區域16中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17以及與低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19。因此,凹痕10的下游側的正壓被釋放至低壓側的壓力附近,能夠進一步控制氣穴形成區域14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方向。
[0070]并且,由于流入至正壓區域16的流體容易向低壓流體側流動,因此,在將本發明應用于密封裝置的情況下,會認為容易引起泄漏而不是優選的,但是,在將本發明應用于軸承等的情況下,允許少許泄漏,可以預料到會提高潤滑性能,因此能夠在包括軸承在內的滑動部件整體中應用。
[0071]實施例3
[0072]圖8涉及本發明的實施例3,是示出下述情況的一個例子的主要部位的俯視圖:在凹痕的氣穴形成區域設置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形成為以凹痕的滑動方向的中心為界關于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對稱。
[0073]并且,在圖8中,與實施例1的標號相同的標號表示與實施例1相同的部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74]在實施例1和2所示的滑動部件中,僅能夠應用于旋轉方向為單向的情況,但是在實施例3中,即使在旋轉方向為雙向的情況下也能夠應用。
[0075]圖8中,在凹痕10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15’形成為:其方向以通過凹痕10的滑動方向上的中心的半徑線0-0為界關于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對稱。在圖6和圖7中,氣穴形成區域14被設定成從凹痕10的上游側遍及一半以上的區域形成,但是,在圖8(4中,氣穴形成區域14被設定成僅形成于凹痕10的上游側的一半左右的區域,并且,即使在對方滑動面的旋轉方向繞順時針方向反轉的情況下,氣穴形成區域14也被設定成僅形成于凹痕10的上游側的一半左右的區域。例如,設定成增大凹痕10的周向長度、或者使凹痕10的深度變淺并使負壓產生區域在周向上形成得較短,這也是一種方法。另外,如圖8(6)所示,即使氣穴形成區域14形成為延長至比半徑線0-0靠下游側的位置,但由于在上游側被向外徑方向控制的筋狀的流體的流動不會在下游側的具有相反的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上通過,因此,不會對筋狀的流體的流動的控制產生影響,從而能夠進行所希望的控制。
[0076]在圖8的情況下會認為:在凹痕10的上游側的大約一半的區域形成了氣穴形成區域14,在下游側的大約一半的區域形成了正壓區域16,氣穴形成區域14中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以使流體的筋狀的流動朝向高壓流體側的方式進行作用,但是正壓區域16中的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15’向使流體的筋狀的流動朝向低壓流體側的方向進行作用,因此,容易引起泄漏。可是,在本例的情況下,在氣穴形成區域14中,流體被控制成朝向高壓流體側,流入至正壓區域16的流體的量較少,壓力也不會變大,因此,即使萬一一部分流體朝向低壓流體側,但由于到達低壓流體側的過程中被滑動面3密封,因此不存在泄漏的擔憂。
[0077]以上,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具體的結構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的變更或追加也包含于本發明。
[0078]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對將滑動部件應用于機械密封裝置中的一對旋轉用密封環和固定用密封環中的任一個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用作下述的軸承的滑動部件來利用:在圓筒狀滑動面的軸向一側密封有潤滑油,并且與旋轉軸進行滑動。
[0079]另外,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對在外周側存在高壓的被密封流體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也能夠應用于內周側為高壓流體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相反地配設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的方向即可。
[0080]另外,例如,在所述實施例中,主要對凹痕的形狀為四邊形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凹痕的形狀并不限于四邊形,也可以是圓形、楕圓形、多邊形。
[0081]標號說明
[0082]1:旋轉軸;
[0083]2:套筒;
[0084]3:旋轉環;
[0085]4:殼體;
[0086]5:固定環;
[0087]6:螺旋波浪形彈簧(- 0卜'' 々二一 7''義7。V ?夕'' );
[0088]7:波紋管;
[0089]10:凹痕;
[0090]11:凹痕;
[0091]12:變窄的間隙(階梯差);
[0092]13:變寬的間隙(階梯差);
[0093]14:氣穴形成區域;
[0094]15: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
[0095]16:正壓區域;
[0096]17:連通槽;
[0097]18:連通槽;
[0098]19:連通槽。
【權利要求】
1.一種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一對滑動部件的彼此相對滑動的一側的滑動面上設置有凹痕,在所述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了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氣穴形成區域的至少低壓流體側設置了所述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痕內的除了氣穴形成區域以外的部位至少設置有與高壓流體側連通的連通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動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痕內的氣穴形成區域中設置的所述具有方向性的筋狀突起形成為:其方向以所述凹痕的滑動方向上的中心為界關于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對稱。
【文檔編號】F16J15/34GK104379975SQ20138003133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8日
【發明者】德永雄一郎 申請人:伊格爾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