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滑閥(V1)具備閥體(11)與具有將閥體(11)收納為能夠沿軸向移動的內孔(12a)的液壓缸(12)。在該滑閥(V1)中,位于初始位置的閥體(11)相對于液壓缸(12)沿軸向移動,形成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的供給閥口(Vi)打開,通過供給閥口(Vi)從液壓源向液壓室導入工作液。在供給閥口(Vi)的形成于液壓室側的液路設有節流部(O1),節流部(O1)在直到閥體(11)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的移動量為規定值的節流有效區域中形成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的開口面積恒定,在超過規定值的節流無效區域中上述開口面積增大。由此,能夠抑制在通過滑閥(V1)供給工作液的液壓室內產生油擊。
【專利說明】滑閥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滑閥,例如涉及適于車輛的液壓制動裝置的滑閥。
【背景技術】
[0002] 例如,在下述的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適于車輛的液壓制動裝置的滑閥,該滑閥具 備閥體(閥柱)與液壓缸(套筒),其中,該液壓缸具有將該閥體收納為能夠沿軸向移動的 內孔。該滑閥構成為: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閥體相對于所述液壓缸沿軸向移動,由此形成于 所述閥體與所述液壓缸之間的供給閥口打開,從而通過該供給閥口從液壓源向液壓室導入 工作液。
[0003]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310309號公報
[0004] 然而,在上述的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滑閥中,形成于閥體與液壓缸之間的供給閥 口的開口面積與閥體的軸向移動量對應地逐漸增大,與此相伴,通過供給閥口從液壓源導 入液壓室的工作液的流量逐漸增大。因此,若液壓室內的工作液的填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 則有可能會產生所謂的油擊(對上述裝置帶來各種負面影響)。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是為了抑制上述油擊的產生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滑閥,其具備 閥體與具有將該閥體收納為能夠沿軸向移動的內孔的液壓缸,上述滑閥構成為:位于初始 位置的所述閥體相對于所述液壓缸沿軸向移動,由此打開形成于所述閥體與所述液壓缸之 間的供給閥口,通過該供給閥口從液壓源向液壓室導入工作液,所述滑閥的特征在于,
[0006] 在所述供給閥口的形成于液壓源側的液路或者形成于液壓室側的液路設置有節 流部,所述節流部在直到所述閥體的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的移動量成為規定值的節流有 效區域中形成于所述閥體與所述液壓缸之間的開口面積恒定,在所述移動量超過規定值的 節流無效區域中所述開口面積增大。
[0007] 在基于本發明的滑閥中,在所述供給閥口的形成于液壓源側的液路或者形成于液 壓室側的液路設置有上述的節流部。因此,在上述的節流部的節流有效區域中,若設定為液 壓室內的工作液的填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則與不設置所述節流部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 液壓室內的工作液的填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時的向液壓室內供給工作液的供給流量,從而 能夠抑制在液壓室內廣生油擊。
[0008] 另外,在基于本發明的滑閥中,利用上述節流部抑制在液壓室內產生油擊,在閥體 的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的移動量超過規定值的節流無效區域中,上述節流部的開口面積 增大。因此,在所述供給閥口的形成于液壓源側的液路或者形成于液壓室側的液路設置固 定節流件,從而與減少液壓室內的工作液的填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時的向液壓室內供給工 作液的供給流量以至不產生油擊的程度的情況(在該情況下,供給流量借助固定節流件而 始終被減少,因此為了確保液壓室所需要的供給液量,需要使閥體相對于液壓缸的軸向移 動量(時間)增加一定量)相比,能夠抑制閥體相對于液壓缸的軸向移動量的增大,從而能 夠盡量抑制上述滑閥的全長增加。
[0009] 在實施上述本發明時,所述節流部設置于從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閥體的外周 面端沿軸向離開所需量的部位,并由上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與形成于所述閥體的外周面 的具有規定寬度的節流形成面形成,從而也能夠在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上述閥體的外周面 端與所述節流形成面之間形成有環狀槽。在該情況下,通過適當地設定環狀槽的軸向長度, 能夠適當地設定節流有效區域。
[0010] 另外,在實施上述本發明時,所述節流部設置于從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 缸的內孔內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需量的部位,并由所述閥體的外周面與形成于在內端與所 述液壓缸的內孔連通且形成于所述液壓缸的連通孔的內端整周的規定壁厚的圓筒狀突起 形成,從而也能夠在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端與所述圓筒狀突起之 間形成凹部。在該情況下,通過適當地設定凹部的軸向長度,能夠適當地設定節流有效區 域。另外,在該情況下,所述連通孔與所述圓筒狀突起也能夠由以液體密封的方式組裝于所 述液壓缸的管形成。在該情況下,通過改變管相對于液壓缸的組裝量(嵌合量),能夠容易 地調節節流部處的節流量。
[0011] 另外,在實施上述本發明時,所述節流部設置于從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 缸的內孔內周面端沿軸向遠離所需量的部位,并由所述閥體的外周面和在形成于所述液壓 缸并在內端與所述液壓缸的內孔連通的連通孔的內端與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 的內孔內周面端之間從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朝向所述閥體的外周面突出并且繞所述 閥體的軸呈環狀延伸的凸緣狀突起形成,從而也能夠在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 內孔內周面端與所述凸緣狀突起之間形成有凹部。在該情況下,通過適當地設定凹部的軸 向長度,能夠適當地設定節流有效區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圖1是簡要地示出將基于本發明的滑閥適用于車輛的液壓制動裝置的實施方式 (基于本發明的滑閥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縱向側剖視圖。
[0013] 圖2是圖1所示的滑閥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圖2(a)示出了閥體從初始位置沿 軸向移動且節流部開始發揮功能的時刻(圖3的So時刻),圖2 (b)示出了閥體位于初始位 置的時刻,圖2(c)示出了閥體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規定值且節流部終止發揮功能的時 刻(圖3的S1時刻),圖2 (d)示出了閥體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了規定值以上的時刻。
[0014] 圖3是簡要地示出了圖1所示的滑閥的閥體移動量與從液壓源向液壓室供給的供 給流量的關系的線圖。
[0015] 圖4是示出了圖1以及圖2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的變形實施方式的主要部 分放大剖視圖,圖4 (a)示出了閥體位于初始位置的時刻,圖4 (b)示出了閥體從初始位置沿 軸向移動且節流部開始發揮功能的時刻,圖4(c)示出了節流部發揮功能的中途的時刻,圖 4(d)示出了閥體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了規定值以上的時刻。
[0016] 圖5是基于本發明的滑閥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17] 圖6是基于本發明的滑閥的第三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0018] 圖7是基于本發明的滑閥的第四實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圖3示出了基于本發明 的滑閥的第一實施方式,在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中,將根據制動踏板BP的踏入而被輸 入軸IS向圖示左方(車輛前方)推動的閥體(閥柱)11以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方式收納于 液壓缸(活塞套筒)12的內孔12a內。
[0020] 另外,液壓缸12被組裝為能夠相對于殼體21沿軸向移動,并在殼體21內形成有 與液壓源(儲壓器)31始終連通的高壓室R1、與儲液器32始終連通的低壓室R2、以及根據 滑閥VI的動作與高壓室R1或低壓室R2連通的液壓室R3。此外,構成為閥體11與液壓缸 12的向圖示左方的動作經由組裝于液壓缸12的桿41、反作用力橡膠盤42以及輸出軸43 等傳遞至制動主液壓缸50的活塞51。
[0021] 滑閥VI具備閥體11與液壓缸12,并且還具備夾設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并 對閥體11朝向初始位置施力的復位彈簧13。如圖2所示,閥體11具有:同一直徑的大徑 軸部11a、lib ;中徑軸部11c ;同一直徑的小徑軸部lid、lie、Ilf ;以及環狀槽llg,并且具 有軸孔部llh與連通孔lli、llj。
[0022] 右方的大徑軸部11a是以能夠沿軸向滑動的方式與液壓缸12的內孔12a的圖示 右端部12al嵌合的部位,并與內孔12a的右端部12al形成排出閥口 Vo。左方的大徑軸部 lib是以能夠沿軸向滑動的方式與液壓缸12的內孔12a的圖示中間部12a2嵌合的部位,并 與內孔12a的中間部12a2形成供給閥口 Vi。
[0023] 中徑軸部11c形成于大徑軸部lla、llb之間,并利用形成于其外周面的規定寬度 的節流形成面與液壓缸12的內孔12a內周面形成節流部01。右方的小徑軸部lid形成于 閥體11的圖示右端部,并以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方式插通于液壓缸12的圖示右方的階梯孔 部12b。位于中間部的小徑軸部lie形成于閥體11的大徑軸部11a與中徑軸部11c之間, 并能夠在液壓缸12的內孔12a內沿軸向移動。左方的小徑軸部Ilf形成于閥體11的圖示 左端部,并以能夠沿軸向移動的方式插通于液壓缸12的圖示左方的階梯孔部12c。
[0024] 軸孔部llh同軸地形成于閥體11的軸心部,圖示右端開口且圖示左端封閉。右方 的連通孔1Π 形成于小徑軸部lld,并使圖示右方的階梯孔部12b與軸孔部llh始終連通。 左方的連通孔11 j形成于小徑軸部llf,并使圖示左方的階梯孔部12c與軸孔部llh始終連 通。
[0025] 排出閥口 Vo形成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并構成為當閥體11位于初始位置 (圖2(b)所示的位置)時打開,當位于初始位置的閥體11克服復位彈簧13的作用力而相 對于液壓缸12沿軸向移動時關閉(參照圖2 (a)、圖2 (c)、圖2 (d))。供給閥口 Vi形成于閥 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并構成為當閥體11位于初始位置(圖2(b)所示的位置)時關閉, 當位于初始位置的閥體11克服復位彈簧13的作用力而相對于液壓缸12沿軸向移動時在 排出閥口 Vo關閉之后打開。
[0026] 節流部01在供給閥口 Vi的形成于液壓室R3側的液路中設置于從形成供給閥口 Vi的閥體11的外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需量的部位,并由液壓缸12的內孔內周面和形成于 閥體11的外周面的規定寬度的節流形成面(中徑軸部11c的外周面)形成。該節流部01 構成為:在閥體11的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的移動量為規定值S1之前的節流有效區域中 形成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的開口面積恒定,在超過規定值S1的節流無效區域中所述 開口面積增大。此外,形成節流部01的液壓缸12的內孔內周面與中徑軸部11c的外周面 的在軸向上的重疊量被設定為在規定值S1的附近依次減小,在為規定值S1時為零。
[0027] 液壓缸12具有供閥體11的大徑軸部lla、llb以能夠沿軸向滑動的方式嵌合的內 孔12a,并且具有形成于內孔12a的兩端部的階梯孔部12b、12c。另外,液壓缸12具有使內 孔12a的右端部(排出閥口 Vo的左側)與液壓室R3始終連通的連通孔12d、使內孔12a的 中間部(供給閥口 Vi的左側)與高壓室R1始終連通的連通孔12e、以及使階梯孔部12c的 大徑部與低壓室R2始終連通的連通孔12f。
[0028] 在如上述那樣構成的該第一實施方式中,若踏入制動踏板BP使輸入軸IS與閥體 11從初始位置(復原位置)向圖示左方移動,則在滑閥VI中,供給閥口 Vi在排出閥口 Vo 關閉之后打開,從而液壓室R3與低壓室R2的連通被切斷,而使液壓室R3與高壓室R1連通, 進而從高壓室R1向液壓室R3導入高壓的工作液。因此,液壓缸12被向前方推動,經由反 作用力橡膠盤42與輸出軸43將主液壓缸50的活塞51向前方推動,從而能夠得到所期望 的制動動作。其中,工作液從高壓室R1向液壓室R3的導入通過連通孔12e、處于開狀態的 供給閥口 Vi以及連通孔12d等進行。
[0029] 另外,在該第一實施方式中,若解除制動踏板BP的踏入,則在滑閥VI中,排出閥口 Vo在供給閥口 Vi關閉之后打開,從而液壓室R3與高壓室R1的連通被切斷,而使液壓室R3 與低壓室R2連通,進而從液壓室R3向低壓室R2排出工作液。因此,主液壓缸50的活塞 51、輸出軸43、反作用力橡膠盤42以及滑閥VI等返回初始位置,制動動作被解除。其中, 工作液從液壓室R3向低壓室R2的排出通過連通孔12d、處于開狀態的排出閥口 Vo、連通孔 1Π 、軸孔部llh、連通孔11 j以及連通孔12f等進行。
[0030] 然而,在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中,在供給閥口 Vi的形成于液壓室R3側的液 路設置有上述節流部01。因此,在上述節流部01的節流有效區域(參照圖3)中,若設定為 液壓室R3內的工作液的填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則與不設置所述節流部01的情況相比,能 夠減少液壓室R3內的工作液的填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時的向液壓室R3內供給工作液的供 給流量,從而能夠抑制在液壓室R3內產生油擊。
[0031] 另外,在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中,通過上述節流部01抑制在液壓室R3內產 生油擊,而在閥體11的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的移動量超過規定值S1的節流無效區域 (參照圖3)中,上述的節流部01的開口面積增大。因此,在供給閥口 Vi的形成于液壓源側 的液路或者形成于液壓室側的液路設置有固定節流件,與減少液壓室R3內的工作液的填 充程度達到某種水平時的向液壓室R3內供給工作液的供給流量以至不產生油擊的程度的 情況(在該情況下,供給流量借助固定節流件而始終被減少,因此為了確保液壓室R3所需 要的供給液量,需要使閥體相對于液壓缸的軸向移動量(時間)增加一定量)相比,能夠抑 制閥體11相對于液壓缸12的軸向移動量的增大,從而能夠盡量抑制上述滑閥VI的全長增 加。
[0032] 另外,在該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中,節流部01設置于從形成供給閥口 Vi的閥 體11的外周面端(大徑軸部lib)沿軸向倆開所需量的部位,并由液壓缸12的內孔12a內 周面和形成于閥體11的中徑軸部11c外周面的規定寬度的節流形成面形成,且在形成供給 閥口 Vi的閥體11的外周面端(大徑軸部lib)與節流形成面(中徑軸部11c)之間形成有 環狀槽llg。因此,通過適當地設定環狀槽llg的軸向長度,能夠適當地設定節流有效區域。
[0033] 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中,當閥體11位于初始位置時,環狀槽llg與節 流部01配置為接近供給閥口 Vi。但是,在實施本發明時,如圖4所示的變形實施方式那樣, 在閥體11位于初始位置時(參照圖4(a)),也能夠以環狀槽llg與節流部01配置為遠離供 給閥口 Vi規定量的方式來實施。在圖4所示的變形實施方式中,如圖4 (a)所示,在供給閥 口 Vi與節流部01之間設置有閥部A。
[0034] 閥部A通過如下方式形成:在液壓缸12的內孔12a設置環狀槽B并在閥體11的 大徑軸部lib設置環狀槽C且在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確保空間D,閥部A在閥體11位 于初始位置時(參照圖4(a))關閉,在節流部01開始發揮功能時(參照圖4(b))打開。因 此,在該變形實施方式中,伴隨著閥體11沿軸向的移動(向圖4的圖示左方移動),液壓在 供給閥口 Vi與節流部01之間階段性地變化。因此,在該變形實施方式中,與上述的第一實 施方式相比,能夠放寬節流部01的間隙精度。
[0035] 圖4所示的節流部01構成為:在閥體11的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的移動量成為 規定值S1之前的節流有效區域中形成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間的開口面積恒定(參照 圖4 (b)、圖4 (c)),在超過規定值S1的節流無效區域中上述開口面積增大(參照圖4 (d))。 此外,形成節流部01的液壓缸12的內孔內周面與中徑軸部11c的外周面的在軸向上的重 疊量被設定為在規定值S1的附近依次減小,在為規定值S1時成為零。
[0036] 另外,在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中,以構成為在供給閥口 Vi的形成于液壓 室R3側的液路設置有上述的節流部01的方式來實施,但也可以如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 式的滑閥V2、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滑閥V3或者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滑閥V4 那樣,以構成為在供給閥口 Vi的形成于液壓源(高壓室R1)側的液路設置有節流部02、03 或04的方式來實施。此外,在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滑閥V2、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方 式的滑閥V3以及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滑閥V4中,除了各節流部02、03、04的結構以 及在閥體111的大徑軸部111b與小徑軸部llle之間形成有以小徑軸部側為小徑的錐形部 111k之外,與上述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滑閥VI的結構實際上相同,因而省略其說明。
[0037] 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節流部02設置于從形成供給閥口 Vi的液壓缸112的 內孔112a內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需量的部位,并由閥體111的大徑軸部111b外周面和形 成于連通孔112e的內端整周的規定壁厚的圓筒狀突起112el形成,其中,連通孔112e形成 于液壓缸112并在內端與液壓缸112的內孔112a連通。另外,在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 中,在形成供給閥口 Vi的液壓缸112的內孔112a內周面端與圓筒狀突起112el之間形成 有凹部112g。因此,通過適當地設定凹部112g的軸向長度,能夠適當地設定節流有效區域。
[0038] 在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節流部03中,連結孔112e與圓筒狀突起112el由 以液體密封的方式組裝于液壓缸112的管P形成。其他的結構與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 的節流部02的結構實際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在該第三實施方式中,通過改變(調節) 管P相對于液壓缸112的組裝量(嵌合量),能夠容易地調節節流部03處的節流量。
[0039] 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的節流部04設置于從形成供給閥口 Vi的液壓缸112的 內孔112a內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需量的部位,并由閥體111的大徑軸部111b外周面和繞 閥體111的軸呈環狀延伸的具有規定寬度的凸緣狀突起112el形成,所述凸緣狀突起112el 在形成于液壓缸112并在內端與液壓缸112的內孔112a連通的連通孔112e的內端與形成 供給閥口 Vi的液壓缸112的內孔112a內周面端之間從液壓缸112的內孔112a內周面朝 向閥體111的外周面突出。另外,在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形成供給閥口 Vi的液 壓缸112的內孔112a內周面端與凸緣狀突起112el之間形成有環狀的凹部112g。因此,通 過適當地設定凹部112g的軸向長度,能夠適當地設定節流有效區域。
[0040] 此外,在圖5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滑閥V2、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滑閥V3 以及圖7所示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滑閥V4中,在閥體111的大徑軸部111b與小徑軸部llle 之間形成有以小徑軸部側為小徑的錐形部111k。因此,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能夠抑制 節流無效區域中的供給流量的增加梯度。因此,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也能夠同樣地實施上 述的結構(在閥體的大徑軸部與小徑軸部之間形成以小徑軸部側為小徑的錐形部)。
[0041]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以如下方式實施本發明,即:設定為位于初始位置的 閥體11相對于液壓缸12沿軸向移動而使得供給閥口 Vi在形成于閥體11與液壓缸12之 間的排出閥口 Vo關閉之后打開,但也可以適當地改變供給閥口(Vi)打開的時機,例如,也 可以設定為供給閥口在排出閥口關閉的同時打開,還可以設定為供給閥口在排出閥口關閉 之前(即將關閉之前)打開。
[〇〇42]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在適用于車輛的液壓制動裝置的滑閥中實施了本發 明,但本發明在適用于其他的各種液壓設備的滑閥中也能夠以與上述各實施方式相同的實 施方式或者以適當變更的實施方式來進行實施,因而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 一種滑閥,其具備閥體與液壓缸,其中,所述液壓缸具有將該閥體以能夠沿軸向移動 的方式進行收納的內孔,所述滑閥構成為: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閥體相對于所述液壓缸沿 軸向移動,由此打開形成于所述閥體與所述液壓缸之間的供給閥口,通過該供給閥口從液 壓源向液壓室導入工作液,所述滑閥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供給閥口的形成于液壓源側的液路或者形成于液壓室側的液路設置有節流部, 所述節流部在直到所述閥體的從初始位置沿軸向移動的移動量成為規定值的節流有效區 域中形成于所述閥體與所述液壓缸之間的開口面積恒定,在所述移動量超過規定值的節流 無效區域中所述開口面積增大。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節流部設置于從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閥體的外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需量的 部位,并由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和形成于所述閥體的外周面的規定寬度的節流形成面 形成,在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閥體的外周面端與所述節流形成面之間形成有環狀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節流部設置于從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 需量的部位,并由所述閥體的外周面和規定壁厚的圓筒狀突起形成,所述圓筒狀突起在形 成于所述液壓缸且在內端與所述液壓缸的內孔連通的連通孔的內端整周形成,在形成所述 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端與所述圓筒狀突起之間形成有凹部。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滑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通孔與所述圓筒狀突起由以液體密封的方式組裝于所述液壓缸的管形成。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滑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節流部設置于從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端沿軸向離開所 需量的部位,并由所述閥體的外周面和繞所述閥體的軸呈環狀延伸的凸緣狀突起形成,所 述凸緣狀突起在形成于所述液壓缸且在內端與所述液壓缸的內孔連通的連通孔的內端與 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端之間從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朝向所 述閥體的外周面突出,在形成所述供給閥口的所述液壓缸的內孔內周面端與所述凸緣狀突 起之間形成有凹部。
【文檔編號】F16K3/24GK104067041SQ201380006388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25日
【發明者】山口智之 申請人:株式會社愛德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