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器潤滑裝置及其潤滑油軌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速器潤滑裝置及其潤滑油軌。所述潤滑油軌包括內設通孔的圓筒部及由所述圓筒部一端形成的圓盤部,所述圓盤部上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進油口,所述圓盤部的外周緣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出油口,在所述圓盤部的徑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進油口的外側。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傳統的潤滑油軌上開槽形成出油口,使潤滑油能在內外兩個油腔中循環流動,軸端無困油,軸承因高速運轉產生的熱量被循環潤滑油帶走擴散,對軸承及軸上零件起到潤滑冷卻的作用,從而使軸承不易損壞,使用壽命延長。
【專利說明】變速器潤滑裝置及其潤滑油軌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潤滑結構,且特別是關于一種用于對變速器軸承及軸上零件進行潤滑的潤滑油軌。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變速器軸承及軸上零件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進行潤滑冷卻。該裝置包括變速器殼體1、空心軸4、潤滑油軌5、軸承6、軸承卡環7和滾針軸承8。
[0003]空心軸4為中空的,包括一中心孔9。軸承6安裝在空心軸4端部,軸承卡環7卡在軸承6的外環上。滾針軸承8安裝在空心軸4上適當位置。變速器殼體I安裝在軸承6外側,變速器殼體I與軸承6端面間形成腔體2。在變速器殼體I上選定位置開設通孔11,自通孔11可向腔體2內注入潤滑油,潤滑油在腔體2內流動,以對軸承6及空心軸4上安裝的零件起到潤滑和冷卻作用。
[0004]潤滑油軌5呈圓形,安裝在腔體2中,位于空心軸4的端部。如圖2A和圖2B所示,潤滑油軌5包括一內設通孔52的圓筒部51,及由圓筒部51 —端的邊緣延伸的圓盤部53,圓盤部53在外周圓向下彎曲再向外延伸形成折緣部54 ;圓盤部53上于適當位置沿圓周方向均布設有多個進油口 55。潤滑軸軌5安裝在腔體2內時,圓筒部51伸入空心軸4的中心孔9內,通孔52與中心孔9相連通,圓盤部53位于腔體2中,折緣部54與軸承6的外環端面緊密結合。潤滑油軌5如此安裝后,將腔體2分為外油腔21和內油腔22兩部分。
[0005]空心軸4的壁面上對應滾針軸承8的安裝位置設有進油孔32、33。
[0006]潤滑油自殼體I上的通孔11進入由軸承6和殼體I間形成的腔體2,潤滑油先進入外油腔21,其中一部分潤滑油流過潤滑油軌5上的進油口 55進入內油腔22,對軸承6進入潤滑和冷卻;且同時,另一部分潤滑油從外油腔21進入潤滑油軌5的圓筒部51的通孔52,再向空心軸4的中心孔9方向流動,并經空心軸4上的進油孔32、33對空心軸4上的零件(滾針軸承8等)進行潤滑和冷卻。所述的潤滑油流經過程,如果沒有潤滑油軌5,在空心軸4以及軸承6內圈高速運轉的作用下,軸承6端面的潤滑油也會作高速圓周運動,產生的離心力會使潤滑油很難進入空心軸4的中心孔9進而潤滑軸上零件。
[0007]潤滑油軌5的作用就是將軸承6端面的油腔分為外油腔21和內油腔22兩部分,在外油腔21中的潤滑油不會受到軸高速運轉的影響,一部分潤滑油流入空心軸4的中心孔9,潤滑軸上零件例如滾針軸承8 ;另一部分潤滑油經潤滑油軌5上的進油口 55進入內油腔22中對軸承6進行潤滑冷卻。但這種潤滑油軌結構只有使潤滑油進入內油腔22的進油口(即進油口 55),卻沒有出油口,使內油腔22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在軸承6內圈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在軸端形成困油,軸承6運轉產生的熱量無法散失,造成軸承6壽命縮短。
實用新型內容
[0008]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變速器潤滑裝置及其潤滑油軌結構,該潤滑軸軌結構可對軸承及安裝在軸上的零件起到更好地潤滑冷卻作用,從而使軸承不易損壞,使用壽命延長。
[0009]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10]一種變速器潤滑裝置,包括變速器殼體、潤滑油軌、軸承和空心軸,所述軸承安裝在所述空心軸端部,所述變速器殼體安裝在所述軸承外側,所述變速器殼體與所述軸承間形成腔體,所述潤滑油軌包括內設通孔的圓筒部及由所述圓筒部一端形成的圓盤部,所述潤滑軸軌安裝在所述腔體內,所述圓筒部伸入所述空心軸內,所述圓盤部位于所述變速器殼體與所述軸承之間,所述圓盤部將所述腔體分為外油腔和內油腔,所述圓盤部上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進油口,所述潤滑油軌的圓盤部的外周緣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出油口,在所述圓盤部的徑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進油口的外側,所述進油口和所述出油口連通所述外油腔和所述內油腔。
[0011]一種潤滑油軌,包括內設通孔的圓筒部及由所述圓筒部一端形成的圓盤部,所述圓盤部上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進油口,所述圓盤部的外周緣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出油口,在所述圓盤部的徑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進油口的外側。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傳統的潤滑油軌上開槽形成出油口,使潤滑油能在內外兩個油腔中循環流動,軸端無困油,軸承因高速運轉產生的熱量被循環潤滑油帶走擴散,對軸承及軸上零件起到潤滑冷卻的作用,從而使軸承不易損壞,使用壽命延長。
[0013]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現有技術變速器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A是現有技術潤滑油軌的俯視圖。
[0016]圖2B是圖2A中沿IIB-1IB線的剖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變速器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A是本實用新型潤滑油軌的俯視圖。
[0019]圖4B是圖4A中沿IVB-1VB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實用新型變速器潤滑裝置如圖3所示,包括變速器殼體1、空心軸4、軸承6、軸承卡環7和滾針軸承8,這些部件的結構及裝配連接關系都同現有技術一樣,如在現有技術部分所述,在此不再贅述。與現有技術所不同者在潤滑油軌5,本實用新型潤滑油軌5亦呈圓形,安裝在腔體2中,位于軸承6與變速器殼體I間。如圖4A和圖4B所示,潤滑油軌5包括一內設通孔52的圓筒部51,及由圓筒部51 —端的邊緣延伸形成的圓盤部53,圓盤部53上于適當位置沿圓周方向上均布設有多個進油口 55,且圓盤部53的外周緣沿圓周方向上均布設有多個出油口 56,在圓盤部53的徑向方向上出油口 56位于進油口 55的外側,出油口 56呈U形且通過缺口 561與外界相通,出油口 56可以通過在圓盤部53的外周緣開槽形成。進一步地,圓盤部53在外周緣還向下彎曲再向外延伸形成折緣部54,出油口 56延伸設置在折緣部54上。[0021]潤滑軸軌5安裝在腔體2內時,圓筒部51伸入空心軸4的中心孔9內,通孔52與中心孔9相連通,圓盤部53位于腔體2中,折緣部54與軸承6的端面結合。潤滑油軌5如此安裝后,將腔體2分為外油腔21和內油腔22兩部分,出油口 56可連通內油腔22與外油腔21。
[0022]潤滑油自殼體I上的通孔11進入軸承6和變速器殼體I之間形成的腔體2,潤滑油先進入外油腔21后,一部分潤滑油流過潤滑油軌5上的進油口 55進入內油腔22,進入內油腔22中的潤滑油可對軸承6進行潤滑和冷卻。在空心軸4高速運轉時,軸承6內圈也高速運轉,產生的離心力使進入內油腔22中的潤滑油由出油口 56流出,并與流經外油腔21中的潤滑油匯合,形成循環回路,防止產生困油,且能及時帶走軸承6高速運轉時所產生的熱量,完成潤滑油對軸承6更好地潤滑冷卻作用。而同時,另一部分潤滑油從外油腔21流向潤滑油軌5的圓筒部51的通孔52,向空心軸4的中心孔9方向流動,再從空心軸4壁面上的進油孔32、33流向安裝在空心軸4上的零件例如滾針軸承8,潤滑油對其進行潤滑和冷卻。
[0023]本實用新型在潤滑油軌5上增設出油口 56,在潤滑油通過進油口 55進入內油腔22中對軸承6進行潤滑冷卻時,在軸承6內圈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潤滑油由出油口 56自內油腔22流出,與流經外油腔21中的潤滑油匯合,并形成循環回路,使空心軸4的端部不再聚集潤滑油而形成軸端困油。進入內油腔22中的潤滑油能及時流出、循環流動,不但對軸承6有效地潤滑,而且能帶走空心軸4及軸承6高速運轉時產生的熱量,使軸承6得到及時冷卻,大大延長壽命。
[0024]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作些許更動與潤飾,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變速器潤滑裝置,包括變速器殼體(I)、潤滑油軌(5)、軸承(6)和空心軸(4),所述軸承(6)安裝在所述空心軸(4)端部,所述變速器殼體(I)安裝在所述軸承(6)外側,所述變速器殼體(I)與所述軸承(6 )間形成腔體(2 ),所述潤滑油軌(5 )包括內設通孔(52 )的圓筒部(51)及由所述圓筒部(51)—端形成的圓盤部(53),所述潤滑軸軌(5)安裝在所述腔體(2)內,所述圓筒部(51)伸入所述空心軸(4)內,所述圓盤部(53)位于所述變速器殼體(I)與所述軸承(6)之間,所述圓盤部(53)將所述腔體(2)分為外油腔(21)和內油腔(22),所述圓盤部(53)上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進油口(55),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軌(5)的圓盤部(53)的外周緣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出油口(56),在所述圓盤部(53)的徑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 56 )位于所述進油口( 55 )的外側,所述進油口( 55 )和所述出油口( 56 )連通所述外油腔(21)和所述內油腔(2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器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部(53)在外周緣向下彎曲再向外延伸形成折緣部(54),所述出油口(56)延伸設置在所述折緣部(54)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變速器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緣部(54)與所述軸承(6)的端面結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器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56)呈U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器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軸(4)包括中心孔(9),所述潤滑油軌(5 )的圓筒部(51)伸入所述中心孔(9 )中。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變速器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軸(4)的壁面上設有進油孔(32、33),從所述圓筒部(51)的通孔(52)進入所述中心孔(9)中的潤滑油在所述中心孔(9)中流向所述進油孔(32、33)。
7.一種潤滑油軌,包括內設通孔(52)的圓筒部(51)及由所述圓筒部(51)—端形成的圓盤部(53),所述圓盤部(53)上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進油口(55),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部(53)的外周緣沿圓周方向上設有多個出油口(56),在所述圓盤部(53)的徑向方向上所述出油口(56)位于所述進油口(55)的外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潤滑油軌,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盤部(53)在外周緣向下彎曲再向外延伸形成折緣部(54),所述出油口(56)延伸設置在所述折緣部(54)上。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潤滑油軌,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56)呈U形。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3717865SQ201320818357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2日
【發明者】楊玉芝, 吳必新, 陳勇, 羅大國, 湯天寶, 吳成明, 馮擎峰 申請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