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型回轉支承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Z型回轉支承裝置,包括上、下座圈、滾珠、滾柱、和壓環,上座圈和下座圈的軸線重合,上、下座圈通過相互接觸的階梯面嵌套在一起,在過軸線的縱剖面上形成兩個相對的Z字型;上、下座圈之間自上而下設有上、中、下環形滾道,并分別依次設有上滾道滾柱、滾珠和下滾道滾柱,上、下環形滾道分別設有方向相對的傾斜角,上滾道滾柱的上方設有壓環,上座圈設有多個用于固定壓環的緊頂螺釘,上座圈的外表面或下座圈的內表面設置有輪齒。本實用新型在大大提高了回轉支承的軸向承載能力的同時,使回轉支承仍具有很強的承受徑向和傾覆方向載荷的能力;且回轉支承具有一定的自調整間隙功能,提高了回轉支承的精度,增強了其穩定性,減小了噪聲。
【專利說明】Z型回轉支承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回轉支承,特別是涉及到大型全回轉排土機的支撐和回
轉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回轉支承是一種能夠同時承受較大的軸向負荷、徑向負荷和傾覆力矩的大型軸承,能夠實現對結構重要部件的支撐、旋轉、傳動等多種功能。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它在大型起重運輸機械、采掘機、建筑工程機械、港口機械等設備中使用越來越廣泛。
[0003]目前,我國生產的回轉支承大部分還是采用滾動軸承滾動體-滾道式結構,其結構形式主要有單排球式、單排交叉滾柱式、雙排球式、三排柱式四種。單排球式、雙排球式承受徑向載荷能力較強,但軸向承載能力較弱,而且以鋼球的點接觸滾道作為支撐,支撐接觸點少,存在著受力不平衡的缺點,并且運行不平穩,噪音高;單排交叉滾柱式徑向承載能力強,回轉較平穩,但軸向承載能力和抗傾覆力矩能力較小;三排柱式雖然綜合承載能力強,但制造工藝復雜,價格昂貴,更換維護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Z型回轉支承裝置,軸向、徑向承載能力高,抗傾覆力矩能力強,制造 工藝簡單,更換維護方便,成本低,本實用新型Z型回轉支承裝置是滾動回轉支承,且回轉支承精度高、運行平穩、噪音低。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Z型回轉支承裝置,包括上座圈、下座圈、滾珠、滾柱、和壓環,所述上座圈和下座圈的軸線重合,所述上座圈和所述下座圈通過相互接觸的階梯面嵌套在一起,在過軸線的縱剖面上形成兩個相對的Z字型;所述上座圈和下座圈之間自上而下設有上環形滾道、中間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所述上環形滾道內設有上滾道滾柱,所述下環形滾道內設有下滾道滾柱,所述中間環形滾道內設有滾珠,所述上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分別設有方向相對的傾斜角,所述上滾道滾柱的上方設有壓環,所述上座圈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用于固定壓環的緊頂螺釘,所述下座圈上設有滾珠裝卸孔和裝卸孔密封塊及圓錐定位銷,所述上環形滾道、中間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均分別設有潤滑和密封結構;所述上座圈的外表面或所述下座圈的內表面設置有輪齒。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實用新型的回轉支承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橫向的上、下雙排滾柱式滾道,依靠壓環使上、下環形滾道充分接觸受力,不同于以前的多滾道縱向布置,增加了縱向承受載荷的接觸線數,大大提高了回轉支承的軸向承載能力。另外通過中間環形滾道的滾珠式滾道,使回轉支承同樣具有很強的承受徑向和傾覆方向載荷的能力。
[0008]本實用新型中兩個滾柱的滾道具有相對的微小的傾斜角度,使回轉支承具有一定的自調整間隙功能,提高了回轉支承的精度,優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使內圈(下座圈2)和外圈(上座圈I)受力合理,增強了回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Z型回轉支承裝置實施例一的結構剖視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Z型回轉支承裝置實施例二的結構剖視圖。
[0011]圖中:1_上座圈,2-下座圈,3-壓環,4-緊定螺釘,5-上滾道滾柱,6-下滾道滾柱,7-滾珠,8-裝卸密封塊,9-圓錐定位銷,10-密封條,11-密封圈,12-油嘴,13-上座圈安裝螺栓孔,14-下座圈安裝螺栓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
[0013]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Z型回轉支承裝置,包括上座圈1、下座圈2、滾珠7、滾柱5、6和壓環3。
[0014]所述上座圈I和下座圈2的軸線重合,所述上座圈I和所述下座圈2通過相互接觸的階梯面嵌套在一起,在過軸線的縱剖面上形成兩個相對的Z字型,即上、下座圈通過兩個相對的“ Z ”型結構套合在一起,較其他結構形式的回轉支承拆卸方便,更換維護方便。
[0015]所述上座圈I和下座圈2之間自上而下設有上環形滾道、中間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即,其中上座圈I和下座圈2內環的拐角處都開設了具有微小傾斜角度環形直角槽,套合后,形成上、下兩個截面形狀為矩形的環狀滾柱滾道;所述下環形滾道內設有下滾道滾柱6,下滾道滾柱6側面直接與上、下座圈形成的滾道線接觸;所述上環形滾道內設有上滾道滾柱5,所述上滾道滾柱5的上方設有壓環3,所述上座圈I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用于固定壓環3的緊頂螺釘4,上滾道滾柱5的側面則與壓環、下座圈線接觸,壓環3依靠上座圈上的緊定螺釘4調整間隙,使上、下滾道滾柱都能充分接觸受力;中間環形滾道設置在上座圈I和下座圈2套合處的豎直面上,所述中間環形滾道內設有滾珠7,滾珠7均布在中間環形滾道內,其每相鄰的滾珠之間具有滾珠隔離塊;所述下座圈2的周向設有滾珠裝卸孔和裝卸孔密封塊8及圓錐定位銷9,所述裝卸密封塊8與上座圈I頂面上設有的軸向錐形定位孔,將上述圓錐定位銷9裝配在所述錐形定位孔內,圓錐定位銷9將裝卸孔密封塊8固定在下座圈2內的正確位置。
[0016]所述上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分別設有方向相對的傾斜一定的微小角度,使得上、下環形滾道傾斜方向相對,這樣在受力增大時接觸會越來越緊密,避免局部受力,使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更加均勻。
[0017]所述上環形滾道、中間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均分別設有潤滑和密封結構。所述潤滑結構由油孔、油道和油嘴構成,即,所述上座圈I和下座圈2的各個滾道處都設置有注油孔,注油孔的一端與滾道相通,另一端與上座圈I的外表面和下座圈2的內表面相通,并設置有油嘴,便于加注潤滑脂。所述密封結構包括密封圈11和密封條10,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上座圈I與所述下座圈2之間且位于所述下環形滾道外周處;所述密封條10嵌裝在所述壓環3的內表面與所述下座圈2的上端面之間。密封圈11和密封條10能夠對滾道進行密封,起到了防止灰塵等雜物進入滾道和防止潤滑油脂泄漏的作用。
[0018]所述上座圈I和所述下座圈2上均設有安裝螺孔13,14,以便安裝回轉裝置和底座。[0019]本實用新型的回轉支承與現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橫向的上、下雙排滾柱式滾道,依靠調整壓環使上、下環形滾道充分接觸受力,不同于以前的多滾道縱向布置,增加了縱向承受載荷的接觸線數,大大提高了回轉支承的軸向承載能力。另外通過中間環形滾道的滾珠式滾道,使回轉支承同樣具有很強的承受徑向和傾覆方向載荷的能力。
[0020]且滾道具有微小的傾斜角度,使回轉支承具有一定的自調整間隙功能,提高了回轉支承的精度,優化了滾動體上下左右的受力,使內圈(下座圈2)和外圈(上座圈I)受力合理,增強了回轉支承的穩定性,減小了噪聲。
[0021]實施例一:如圖1所本的Z型回轉支承,適用于重載工況。其結構主要由上座圈1、下座圈2、壓環3、緊定螺釘4、滾珠7、上滾道滾柱5、下滾道滾柱6、裝卸密封塊8、圓錐定位銷9、密封條10、密封圈11構成。上座圈1、下座圈2通過兩個相對的“Z”型結構套合在一起,且上座圈1、下座圈2的軸線重合;上座圈1、下座圈2套合后形成上、下滾柱式滾道和中間滾珠式滾道,上、下環形滾道分別通過上滾道滾柱5、下滾道滾柱6依靠滾柱與滾道的線接觸承受載荷,且上、下環形滾道成橫向布置,增加了同時承受載荷的接觸線數。通過上座圈上的緊定螺釘4來調整壓環3使上、下環形滾道的滾柱都能接觸受力,且上、下環形滾道傾斜微小的角度,不但增強了回轉支承的徑向承載能力,而且優化了回轉支承中上滾道滾柱5和下滾道滾柱6的上下左右的受力性狀,提高了 Z型回轉支承的精度。中間環形滾道依靠滾珠7的點接觸來主要承受徑向載荷和傾覆力矩。上、下座圈I上共設有3個注油孔,且安裝有油嘴12,在需要向滾道內添加潤滑脂時,就從油嘴12向滾道內進行注射潤滑脂,來保證滾道內具有充足的潤滑脂,減少滾動體與滾道之間的磨損,使機體回轉順暢,延長滾道使用壽命。上座圈I內表面還設置有滾珠安裝孔,滾珠安裝孔內設置有裝卸密封塊8,方便滾珠的清洗維護;裝卸密封塊8通過圓錐定位銷9實現定位、密封;當滾珠取下后,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將上座圈I和下座圈2拆卸開,從而實現對上、下環形滾道和滾柱的清洗維護。上環形滾道開口處設有上密封條10,下環形滾道開口處設有密封圈11,密封條10和密封圈11能夠對滾道進行密封,起到防止滾道內的潤滑脂泄漏以及防塵的作用;密封條10嵌入在壓環3的環形槽內,密封圈11嵌入在下座圈2的環形槽內。使用時,利用下座圈2上的安裝螺栓孔14把回轉支承固定在設備的底座上,上座圈I通過安裝螺栓孔13連接回轉部件,通過上座圈I的輪齒與驅動裝置相連形成齒輪傳動,驅動上座圈I旋轉,從而使回轉部件旋轉。
[0022]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的Z型回轉支承,其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適用于重載工況。不同之處是下座圈2的內表面設有輪齒,通過輪齒與驅動裝置相連形成齒輪傳動,實現回轉部件的旋轉。
[0023]盡管上面結合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變形,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Z型回轉支承裝置,包括上座圈(I)、下座圈(2)、滾珠(7)、滾柱(5)、(6)和壓環(3 ),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圈(I)和下座圈(2 )的軸線重合,所述上座圈(I)和所述下座圈(2)通過相互接觸的階梯面嵌套在一起,在過軸線的縱剖面上形成兩個相對的Z字型;所述上座圈(I)和下座圈(2)之間自上而下設有上環形滾道、中間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所述上環形滾道內設有上滾道滾柱(5 ),所述下環形滾道內設有下滾道滾柱(6 ),所述中間環形滾道內設有滾珠(7 ),所述上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分別設有方向相對的傾斜角,所述上滾道滾柱(5)的上方設有壓環(3),所述上座圈(I)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用于固定壓環(3)的緊頂螺釘(4),所述下座圈(2)上設有滾珠裝卸孔和裝卸孔密封塊(8)及圓錐定位銷(9),所述上環形滾道、中間環形滾道和下環形滾道均分別設有潤滑結構和密封結構;所述上座圈(1)的外表面或所述下座圈(2)的內表面設置有輪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Z型回轉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結構由油孔、油道和油嘴構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Z型回轉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結構包括密封圈(11)和密封條(10),所述密封圈設置在所述上座圈I與所述下座圈2之間且位于所述下環形滾道外周處;所述密封條(10)嵌裝在所述壓環(3)的內表面與所述下座圈(2)的上端面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Z型回轉支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圈(I)和所述下座圈(2)上均設有安裝螺孔(13,14)。
【文檔編號】F16C33/60GK203604435SQ201320784373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30日
【發明者】朱博, 于萬勝 申請人:天津重鋼機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