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箱箱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齒輪箱箱體,箱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箱體包括:用于接收飛濺潤滑油的導油板,豎直吊設在所述箱體頂部的內壁上;水平設置的集油板,與導油板的底端相連接;位于集油板下方并用于接收集油板溢出潤滑油的集油槽,設置于箱體側面的內壁上;用于連接每個圓弧面的上部和集油槽底部的進油通道,設置于箱體的側壁內部。本實用新型的齒輪箱箱體,通過導油板加大了飛濺潤滑油的收集量,再通過集油板將大量的潤滑油及時的引導至箱體內側壁的集油槽內,再經過進油通道流入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實現了對軸承的良好潤滑,從而使齒輪箱的噪音和振動大幅度降低。
【專利說明】齒輪箱箱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齒輪箱潤滑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齒輪箱箱體,屬于軌道機車齒輪箱【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內燃機車減速齒輪箱在運行過程中,其溫度特性、噪聲特性和振動特性直接影響機車的運行品質。齒輪箱一般都采用飛濺潤滑的方式來減少齒輪之間的摩擦,從而能夠緩解齒輪摩擦引起的噪聲過大、振動過大以及溫度過高的問題。
[0003]現有技術中一般采用大齒輪輪齒浸入齒輪箱箱體底部的油池并在高速轉動的過程中與小齒輪配合形成潤滑油膜,來降低齒輪之間的摩擦。而多余的潤滑油被大齒輪濺灑至齒輪箱箱體的內壁上,并沿齒輪箱內壁回流至箱體底部的油池。這樣雖然能夠解決齒輪間的摩擦問題,但是齒輪箱內的軸承因為沒有直接接觸潤滑油,軸承的摩擦較大,同樣會引起齒輪箱噪聲和振動過大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技術中齒輪箱噪聲和振動過大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齒輪箱箱體,所述箱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所述箱體包括:
[0005]用于接收飛濺潤滑油的導油板,豎直吊設在所述箱體頂部的內壁上;
[0006]水平設置的集油板,與所述導油板的底端相連接;
[0007]位于所述集油板下方并用于接收所述集油板溢出潤滑油的集油槽,設置于所述箱體側面的內壁上;
[0008]用于連接每個所述圓弧面的上部和所述集油槽底部的進油通道,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側壁內部。
[0009]如上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中,所述箱體還包括:
[0010]位于所述圓弧面的下部底端的回油槽,設置于所述圓弧面上;
[0011]用于連接所述箱體的內壁底部和所述回油槽底部的回油通道,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側壁內部。
[0012]如上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中,所述箱體的頂部設置有開口 ;
[0013]所述箱體還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導油板頂端的視窗蓋,安裝于所述開口處。
[0014]如上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中,所述箱體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加強筋,所述進油通道和所述回油通道均設置于所述加強筋內。
[0015]如上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中,所述箱體還包括:用于連通所述箱體的內壁底部的排油堵,設置于所述箱體側壁的底部。
[0016]如上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中,所述箱體還包括:用于連通所述箱體的內壁的注油堵,設置于所述箱體上。
[0017]本實用新型的齒輪箱箱體,通過導油板加大了飛濺潤滑油的收集量,再通過集油板將大量的潤滑油及時的引導至箱體內側壁的集油槽內,再經過進油通道流入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實現了對軸承的良好潤滑,從而使齒輪箱的噪音和振動大幅度降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齒輪箱箱體的透視圖;
[0019]圖2為圖1的E方向剖面圖;
[0020]圖3為圖1的E方向視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視窗蓋移除后的E方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齒輪箱箱體的透視圖,圖2為圖1的E方向剖面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齒輪箱箱體,箱體I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10,圓弧面10即為箱體I上軸承座的支撐弧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箱體I包括:導油板
11、集油板12、集油槽13、進油通道14。導油板11用于接收大齒輪3運轉時飛濺出的潤滑油,豎直吊設在箱體I頂部的內壁上;導油板一般都位于正對大齒輪3的斜上方,可以更好的阻擋和粘附飛濺的潤滑油。集油板12水平設置,與導油板11的底端相連接,起到收集導油板11上流下的潤滑油的目的。集油槽13位于集油板12下方,用于接收集油板12上溢出的潤滑油;集油槽13設置于箱體I側面的內壁上;集油槽13起到收集潤滑油并將潤滑油疏導至進油通道14的目的。進油通道14設置于箱體I的側壁內部,用于連接每個圓弧面10的上部和集油槽13的底部;潤滑油可以通過進油通道14流入每個圓弧面10上。
[002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齒輪箱箱體,通過導油板11加大了飛濺潤滑油的收集量,再通過集油板12將大量的潤滑油及時的引導至箱體I內側壁的集油槽13內,再經過進油通道14流入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10,實現了對軸承的良好潤滑,從而使齒輪箱的噪音和振動大幅度降低。
[0024]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的箱體I還包括:回油槽23和回油通道24。回油槽23位于圓弧面10下部的底端,設置于圓弧面10上;回油槽23的作用為及時排出軸承內的潤滑油。回油通道24用于連接箱體I的內壁底部和回油槽23底部,設置于箱體I的側壁內部;即回油通道24的一端連接回油槽23底部,另一端與箱體I的內壁底部的潤滑油油池相連。
[0025]圖3為圖1的E方向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視窗蓋移除后的E方向視圖。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箱體I的頂部設置有開口 15。箱體I還包括:安裝于開口 15的視窗蓋16,視窗蓋16用于連接導油板11的頂端。視窗蓋16 —般米用一個透明板制成,通過螺釘161連接在開口 15上。通過視窗蓋16能夠方便的觀察到導油板11和集油板12的工作狀況。如圖4,視窗蓋16移除后,可以看到集油槽13底部上開設的進油通道14。
[002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齒輪箱箱體應用在兩級大齒輪齒輪箱的工作過程如下:每一級的大齒輪3部分輪齒浸入箱體I內壁的油池中,大齒輪3旋轉過程中,輪齒帶起油池中的潤滑油,被帶起的潤滑油一部分被甩到視窗蓋16上的導油板11中,順著集油板12流入箱體I的集油槽13中,進而通過進油通道14進入軸承位進油口中,潤滑各軸承;軸承中的潤滑油最后經回油槽23和回油通道24流回油池。
[0027]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箱體I側壁上還可以設置有多個加強筋17,進油通道14和回油通道24均設置于加強筋17內。這樣既滿足了各軸承的充分潤滑需要,又提高了箱體I的強度,而且加工也更加方便。
[0028]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的,箱體I還包括:排油堵26和注油堵27。排油堵26設置于箱體I側壁的底部,用于連通箱體I的內壁底部。排油堵26由于設置在箱體I的內壁底部,可以方便的將箱體I的內壁底部油池的潤滑油排出。注油堵27設置于箱體I上,用于連通箱體I的內壁,起到方便注油的目的。
[0029]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齒輪箱箱體,所述箱體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用于承載軸承的圓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包括: 用于接收飛濺潤滑油的導油板,豎直吊設在所述箱體頂部的內壁上; 水平設置的集油板,與所述導油板的底端相連接; 位于所述集油板下方并用于接收所述集油板溢出潤滑油的集油槽,設置于所述箱體側面的內壁上; 用于連接每個所述圓弧面的上部和所述集油槽底部的進油通道,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側壁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還包括: 位于所述圓弧面的下部底端的回油槽,設置于所述圓弧面上; 用于連接所述箱體的內壁底部和所述回油槽底部的回油通道,設置于所述箱體的側壁內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的頂部設置有開口; 所述箱體還包括:用于連接所述導油板頂端的視窗蓋,安裝于所述開口處。
4.根據權利要求2任一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側壁上設置有多個加強筋,所述進油通道和所述回油通道均設置于所述加強筋內。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還包括:用于連通所述箱體的內壁底部的排油堵,設置于所述箱體側壁的底部。
6.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齒輪箱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還包括:用于連通所述箱體的內壁的注油堵,設置于所述箱體上。
【文檔編號】F16H57/02GK203670721SQ201320775228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9日
【發明者】王麗平, 高小平, 李建平, 劉建國 申請人:北京南口軌道交通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