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阻尼器,工作缸的上端口由吊環封閉,下端口由壓蓋封閉,并在工作缸內腔中裝有浮動活塞,浮動活塞將工作缸內腔分割成壓縮空氣腔和油壓腔;活塞桿上端穿過壓蓋上的過孔后伸到工作缸的油壓腔中,并在伸入端從下往上依次套裝有防塵密封、油封導向座組件、緩沖墊和活塞組件,油封導向座組件由導向座、油封、油封擋圈、孔用彈性擋圈、o型圈和軸套構成,其中導向座外壁上的環形槽中卡有一根o型圈;軸套、油封、油封擋圈和孔用彈性擋圈從下往上依次裝在導向座的中心孔內,這些部件之間相互壓緊。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簡化了油封導向座組件中各部件的結構,這樣不僅降低了部件的加工難度,而且同時降低了裝配難度。
【專利說明】阻尼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減震器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減震器上的一種阻尼器。
【背景技術】
[0002]眾所周知,阻尼器是減震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圖1、2所示,現有的一種常見阻尼器包括工作缸I和活塞桿5,其中工作缸I的上端口由吊環2封閉,其下端口由壓蓋3封閉,并在工作缸I內腔中裝有一個浮動活塞4,該浮動活塞4將工作缸I內腔分割成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室,即上部的壓縮空氣腔和下部的油壓腔。所述活塞桿5上端穿過壓蓋3上的過孔后伸到工作缸I的油壓腔中,并在該伸入端從下往上套裝有油封導向座組件7、緩沖墊8和活塞組件9,且油封導向座組件7的結構比較復雜,主要由防塵密封7a、導向座7b、軸套7c、油封7d、油封套7e和油封擋圈7f構成。
[0003]現有阻尼器的缺陷是:所述油封導向座組件7各個部件的結構比較復雜,這樣不僅導致各個部件的加工難度大,而且總裝難度較大,產品制造成本高,為此急需解決上述技術難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阻尼器。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阻尼器,包括工作缸(1)和活塞桿(5),其中工作缸(1)的上端口由吊環(2)封閉,其下端口由壓蓋(3)封閉,并在工作缸(1)內腔中裝有一個浮動活塞(4),該浮動活塞將工作缸(1)內腔分割成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室,具體為上部的壓縮空氣腔和下部的油壓腔;所述活塞桿(5)上端穿過壓蓋(3)上的過孔后伸到工作缸
(1)的油壓腔中,并在該伸入端從下往上依次套裝有防塵密封(6)、油封導向座組件(7)、緩沖墊(8)和活塞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導向座組件(7)由防塵密封(7a)、導向座(7b)、油封(7d)、油封擋圈(7f)、孔用彈性擋圈(7g)、ο型圈(7h)和軸套(71)構成,其中導向座(7b)外壁上的環形槽中卡有一根所述ο型圈(70,該ο型圈與所述工作缸(I)內腔的腔壁動密封;所述軸套(71)、油封(7d)、油封擋圈(7f)和孔用彈性擋圈(7g)從下往上依次裝在導向座(7b)的中心孔內,這些部件之間相互壓緊,并由導向座(7b)中心孔的臺階面軸向限位,且這些部件同軸套裝在所述活塞桿(5)中,而所述油封(7d)的唇口朝上。
[0006]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簡化了油封導向座組件(7)中各部件的結構,這樣不僅降低了部件的加工難度,而且同時降低了裝配難度,進而降低制造成本,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0007]在本案中,所述活塞組件(9)由壓縮閥墊圈(9a)、壓縮閥片(%)、活塞(9c)、活塞環(9d)、復原閥墊圈(9e)、復原閥片(9f)和螺母(9g)構成,其中壓縮閥墊圈(9a)、壓縮閥片(9b )、活塞(9c )、復原閥墊圈(9e )、復原閥片(9f )和螺母(9g)從下往上依次套裝在所述活塞桿(5)上端部,這些部件之間相互貼緊;所述壓縮閥墊圈(9a)由活塞桿(5)的臺階面軸向限位,而所述螺母(9g)與該活塞桿(5)螺紋連接,且所述活塞環(9d)卡在活塞(9c)外壁上的環形槽中。
[0008]為了便于與減震器的其他部件相連,所述活塞桿(5)的下端部開有外螺紋。
[000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傳統結構的基礎上,簡化了油封導向座組件(7)中各部件的結構,這樣不僅降低了部件的加工難度,而且同時降低了裝配難度,進而降低制造成本,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具有很好的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傳統結構的示意圖;
[0011]圖2為圖1中油封導向座組件7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圖3中油封導向座組件7和活塞組件9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如圖3及4所示,一種阻尼器,主要由工作缸1、吊環2、壓蓋3、活塞桿5、防塵密封
6、油封導向座組件7、緩沖墊7和活塞組件9構成,其中工作缸I的上端口由吊環2封閉,該工作缸I的下端口由壓蓋3封閉。并且,所述工作缸I內腔中裝有一個浮動活塞4,該浮動活塞4的外圓面與工作缸I內腔的工作缸I腔壁之間采用動密封方式密封,且浮動活塞4將工作缸I內腔分割成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室,具體為上部的壓縮空氣腔和下部的油壓腔。所述活塞桿5的下端部開有外螺紋,該活塞桿5的上端穿過壓蓋3上的過孔后,伸到工作缸I的油壓腔中,并在該伸入端從下往上依次套裝有防塵密封6、油封導向座組件7、緩沖墊7和活塞組件9。
[001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發明點,所述油封導向座組件7由防塵密封7a、導向座7b、油封7d、油封擋圈7f、孔用彈性擋圈7g、o型圈7h和軸套71構成,其中導向座7b外壁上的環形槽中卡有一根所述ο型圈7h,該ο型圈與所述工作缸I內腔的腔壁之間采用動密封方式密封。所述軸套71、油封7d、油封擋圈7f和孔用彈性擋圈7g從下往上依次裝在導向座7b的中心孔內,這些部件之間相互壓緊,并由導向座7b中心孔的臺階面軸向限位,且這些部件同軸套裝在所述活塞桿5中,而所述油封7d的唇口朝上。
[0017]另外,所述活塞組件9由壓縮閥墊圈9a、壓縮閥片%、活塞9c、活塞環9d、復原閥墊圈9e、復原閥片9f和螺母9g構成,其中壓縮閥墊圈9a、壓縮閥片9b、活塞9c、復原閥墊圈9e、復原閥片9f和螺母9g從下往上依次套裝在所述活塞桿5上端部,這些部件之間相互貼緊。同時,所述壓縮閥墊圈9a由活塞桿5的臺階面軸向限位,而所述螺母9g與該活塞桿5螺紋連接,且所述活塞環9d卡在活塞9c外壁上的環形槽中,該活塞9c的外圓面與所述工作缸I內腔的腔壁之間采用動密封方式密封。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阻尼器,包括工作缸(I)和活塞桿(5),其中工作缸(I)的上端口由吊環(2)封閉,其下端口由壓蓋(3)封閉,并在工作缸(I)內腔中裝有一個浮動活塞(4),該浮動活塞將工作缸(I)內腔分割成兩個彼此獨立的腔室,具體為上部的壓縮空氣腔和下部的油壓腔;所述活塞桿(5)上端穿過壓蓋(3)上的過孔后伸到工作缸(I)的油壓腔中,并在該伸入端從下往上依次套裝有防塵密封(6)、油封導向座組件(7)、緩沖墊(8)和活塞組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導向座組件(7)由防塵密封(7a)、導向座(7b)、油封(7d)、油封擋圈(7f)、孔用彈性擋圈(7g)、o型圈(7h)和軸套(71)構成,其中導向座(7b)外壁上的環形槽中卡有一根所述ο型圈(70,該ο型圈與所述工作缸(I)內腔的腔壁動密封;所述軸套(71)、油封(7d)、油封擋圈(7f )和孔用彈性擋圈(7g)從下往上依次裝在導向座(7b )的中心孔內,這些部件之間相互壓緊,并由導向座(7b)中心孔的臺階面軸向限位,且這些部件同軸套裝在所述活塞桿(5)中,而所述油封(7d)的唇口朝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組件(9)由壓縮閥墊圈(9a)、壓縮閥片(9b)、活塞(9c)、活塞環(9d)、復原閥墊圈(9e)、復原閥片(9f )和螺母(9g)構成,其中壓縮閥墊圈(9a)、壓縮閥片(%)、活塞(9c)、復原閥墊圈(9e)、復原閥片(9f)和螺母Og)從下往上依次套裝在所述活塞桿(5)上端部,這些部件之間相互貼緊;所述壓縮閥墊圈(9a)由活塞桿(5)的臺階面軸向限位,而所述螺母(9g)與該活塞桿(5)螺紋連接,且所述活塞環(9d)卡在活塞(9c)外壁上的環形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5)的下端部開有外螺紋。
【文檔編號】F16F9/06GK203570906SQ201320744611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宋陽, 王毅, 黃海 申請人:重慶川東減震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