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從壓力平衡密封套的底面開始至拉桿凸臺頂面止,包括密封套底面、絲杠鎖母頂面,開孔機鉆桿中間孔底面,開孔機鉆桿與進給絲杠之間的間隙,旋轉驅動軸轉盤頂面,旋轉驅動軸與鉆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進給絲杠與開孔機拉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拉桿的凸臺頂面與絲杠內孔之間間隙構成壓力平衡油腔,其特征是:所述壓力平衡油腔通過高壓膠管連接至外置壓力平衡油缸。有益效果:外置壓力平衡油缸可以將管線內介質壓力通過該油缸液壓油傳遞給開孔機壓力平衡機構,從而保證進給絲杠螺母上、下壓力平衡。外置壓力平衡缸在開孔機外自成一體,管線內介質被外置壓力平衡油缸隔離,確保了高壓開孔機工作安全。
【專利說明】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高壓管道維護及搶修的裝備,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
【背景技術】
[0002]輸送各種能源的管道內壓力越來越高。管道經過數年的使用,受到地基沉降,腐蝕及外來施工等破壞因素的長期作用,管線在運行過程中隨時都有可能受損,需要進行管道維修和搶修。目前對于重要能源輸送管道和生產工藝管道受損泄露的維護、搶修以及在役管線的維護,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不停輸、帶壓開孔封堵。因此對于高壓管道,高壓開孔機成為不可缺少的設備。目前使用的高壓開孔機直接利用管線介質進行平衡的,介質需直接進入開孔機壓力平衡系統,往往造成平衡系統堵塞,導致開孔機無法工作。
[0003] 申請人:(專利申請號:201220245496.5)公開了一種具有壓力平衡機構的高壓開孔機,包括由中心向外依次連接的開孔機拉桿、進給絲杠、鎖母、開孔機鉆桿和旋轉驅動軸;其特征是:所述進給絲杠鎖母的后端設有壓力平衡密封套,所述開孔機拉桿下端中間設有平衡液壓缸體,所述平衡液壓缸體內設有與其滑動配合的液壓活塞,所述平衡液壓缸體頂端設有若干個設有過濾網的油孔,所述油孔與進給絲杠的中間孔連通,所述自壓力平衡密封套的底面開始至液壓活塞頂面止而構成壓力平衡油腔,所述壓力平衡油腔內預置液壓油。可以使開孔機通過壓力平衡油腔機構實現開孔機的鉆桿上、下截面所受壓力平衡,從而保證進給絲杠螺母上、下壓力平衡,管線內介質經過過濾不影響該壓力平衡機構正常工作,可控性及安全性大大增強。 申請人:在生產實踐中發現管線內介質雖然經過過濾后再進入壓力平衡油腔,但在管線內介質非常臟的情況下仍會造成局部平衡油腔不通暢,影響開孔機的正常工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在開孔機機體內獨自設置的壓力平衡油腔基礎上,外接外置的壓力平衡油缸,管線內介質通過壓力平衡油缸將壓力傳遞給開孔機內的壓力平衡油腔,管線內介質不再直接進入開孔機內部,從而保證了開孔機在高壓狀態下正常工作,可控性,安全性大大提高。
[0005]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包括進給齒輪箱、減速齒輪箱、法蘭外套,由中心向外依次連接的開孔機拉桿、進給絲杠、開孔機鉆桿和旋轉驅動軸;所述減速齒輪箱的齒輪與旋轉驅動軸鍵接,旋轉驅動軸通過滑鍵槽與開孔機鉆桿上端的鍵嚙合,所述旋轉驅動軸上端固接進給絲杠鎖母,所述進給絲杠鎖母與開孔機鉆桿內的進給絲杠螺接,所述進給絲杠的中間孔套裝在開孔機拉桿上,所述進給絲杠鎖母的后端設有壓力平衡密封套,所述從壓力平衡密封套的底面開始至拉桿凸臺頂面止,包括密封套底面、絲杠鎖母頂面,開孔機鉆桿中間孔底面,開孔機鉆桿與進給絲杠之間的間隙,旋轉驅動軸轉盤頂面,旋轉驅動軸與鉆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進給絲杠與開孔機拉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拉桿凸臺頂面與絲杠內孔之間間隙,共同組合構成壓力平衡油腔,所述壓力平衡油腔內預置液壓油,其特征是:所述壓力平衡油腔通過高壓膠管連接至外置壓力平衡油缸。
[0006]所述外置壓力平衡油缸包括油缸缸筒和液壓活塞,所述壓力平衡油缸的油缸缸筒內充滿液壓油,所述油缸缸筒設有第一進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通過高壓膠管與所述開孔機壓力平衡油腔連接。
[0007]所述油缸缸筒設有第二進油口,所述第二進油口通過高壓膠管及快速接頭和開孔結合器與高壓管線連接。所述液壓活塞和油缸缸筒之間設置組合密封件。
[0008]所述組合密封件包括兩個O型密封圈。
[0009]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設置外置壓力平衡油缸使開孔機的鉆桿上、下截面所受壓力平衡,從而保證進給絲杠螺母上、下壓力平衡(不承受任何力量)時,因外置壓力平衡缸在開孔機外自成一體,開孔機壓力平衡機構獨立存在于機體內,管線內介質不直接進入開孔機而是通過外置壓力平衡缸將壓力傳給開孔機內壓力平衡機構實現開孔機在高壓狀態下正常工作,從而使可控性,安全性大大增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開孔機及外置壓力平衡油缸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開孔機主半剖視圖后段部分放大圖;
[0012]圖3是開孔機主半剖視圖前段部分放大圖。
[0013]圖中:1、進給齒輪箱;2、壓力平衡密封套;3、進給絲杠鎖母;4、旋轉驅動軸;5、鍵;
6、開孔機鉆桿;7、進給絲杠;8、開孔機拉桿;9、減速齒輪箱;10、齒輪;11、旋轉驅動軸底盤;12、旋轉驅動軸轉盤;13、鉆桿軸套;14、法蘭外套;15、液壓活塞;16、液壓油缸缸筒,17、第一進油口,18、第二進油口 ;19、組合密封件;20、外置壓力平衡油缸;21、開孔機壓力平衡油腔的進油口,22、高壓膠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詳述如下:詳見附圖,一種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包括進給齒輪箱1、減速齒輪箱9、法蘭外套14,由中心向外依次連接的開孔機拉桿8、進給絲杠7、開孔機鉆桿6和旋轉驅動軸4 ;所述減速齒輪箱的齒輪10與旋轉驅動軸4鍵接,旋轉驅動軸通過滑鍵槽與開孔機鉆桿上端的鍵5嚙合,所述旋轉驅動軸上端固接進給絲杠鎖母3,所述進給絲杠鎖母與開孔機鉆桿內的進給絲杠螺接,所述進給絲杠的中間孔套裝在開孔機拉桿上,所述進給絲杠鎖母的后端設有壓力平衡密封套2,所述從壓力平衡密封套的底面開始至拉桿凸臺頂面止,包括密封套底面、絲杠鎖母頂面,開孔機鉆桿中間孔底面,開孔機鉆桿與進給絲杠之間的間隙,旋轉驅動軸轉盤頂面,旋轉驅動軸與鉆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進給絲杠與開孔機拉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拉桿凸臺端面與絲杠內孔之間間隙共同組合構成壓力平衡油腔,所述壓力平衡油腔內預置液壓油。所述壓力平衡油腔通過高壓膠管連接至外置壓力平衡油缸20。所述壓力平衡油缸由液壓活塞15和油缸油缸缸筒16組成,所述油缸缸筒設有第一進油口 17,所述第一進油口通過高壓膠管22與所述開孔機壓力平衡油腔的進油口 21連接。所述油缸缸筒設有第二進油口 18,所述第二進油口通過高壓膠管及快速接頭和開孔結合器與高壓管線連接。所述液壓活塞和油缸缸筒之間設置組合密封件19。所述組合密封件包括兩個O型密封圈,置于液壓活塞兩端。
[0015]工作原理:
[0016]當減速箱的齒輪10轉動時,帶動旋轉驅動軸旋轉,旋轉驅動軸帶動開孔機鉆桿旋轉,同時帶動旋轉驅動軸上端部安裝的驅動齒輪旋轉,驅動齒輪與掛檔進給齒輪嚙合,實現與開孔機進給絲杠的傳動比差來帶動開孔機鉆桿的自動進給,完成開孔作業。開孔機鉆桿的前端承受鉆孔壓力P,而在開孔機鉆桿的后端設置壓力平衡密封套,由密封套底面、絲杠鎖母頂面、開孔機鉆桿中間孔底面、開孔機拉桿中間孔、開孔機鉆桿與進給絲杠之間的間隙,旋轉驅動軸轉盤12頂面,旋轉驅動軸與開孔機鉆桿之間的間隙,以及開孔機進給絲杠與開孔機拉桿之間的間隙共同構成壓力平衡油腔。當開孔作業進行到管線內高壓介質進入開孔結合器時,高壓介質通過連接在開孔結合器與開孔機自身壓力平衡油腔之間的外置壓力平衡油缸將高壓介質的壓力傳遞給開孔機壓力平衡機構,從而達到開孔機高壓狀態下開孔壓力平衡的目的。
[001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包括進給齒輪箱、減速齒輪箱、法蘭外套,由中心向外依次連接的開孔機拉桿、進給絲杠、開孔機鉆桿和旋轉驅動軸;所述減速齒輪箱的齒輪與旋轉驅動軸鍵接,旋轉驅動軸通過滑鍵槽與開孔機鉆桿上端的鍵嚙合,所述旋轉驅動軸上端固接進給絲杠鎖母,所述進給絲杠鎖母與開孔機鉆桿內的進給絲杠螺接,所述進給絲杠的中間孔套裝在開孔機拉桿上,所述進給絲杠鎖母的后端設有壓力平衡密封套,所述從壓力平衡密封套的底面開始至拉桿凸臺頂面止,包括密封套底面、絲杠鎖母頂面,開孔機鉆桿中間孔底面,開孔機鉆桿與進給絲杠之間的間隙,旋轉驅動軸轉盤頂面,旋轉驅動軸與鉆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進給絲杠與開孔機拉桿之間的間隙,開孔機拉桿的凸臺頂面與絲杠內孔之間間隙,共同組合構成壓力平衡油腔,所述壓力平衡油腔內預置液壓油,其特征是:所述壓力平衡油腔通過高壓膠管連接有外置壓力平衡油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其特征是:所述外置壓力平衡油缸包括油缸缸筒和液壓活塞,所述壓力平衡油缸的油缸缸筒內充滿液壓油,所述油缸缸筒設有第一進油口,所述第一進油口通過高壓膠管與所述開孔機壓力平衡油腔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其特征是:所述油缸缸筒設有第二進油口,所述第二進油口通過高壓膠管及快速接頭和開孔結合器與高壓管線連接,所述液壓活塞和油缸缸筒之間設置組合密封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外置壓力平衡缸的高壓開孔機,其特征是:所述組合密封件包括兩個O型密封圈。
【文檔編號】F16L55/18GK203571332SQ201320666710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8日
【發明者】余本源, 李春江, 張洪亮, 張靑先, 余金澤, 李娟
申請人:北京金石灣管道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