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包括外殼以及順序固定于外殼內部的消音器組成和水冷冷肼組成;其中外殼為中空殼體,其位于水冷冷肼組成的一端設有端面,該端面上設有通向外殼內部的管路A;消音器組成包括彌散腔體以及與之固定連接的管路B,其中彌散腔體為設有兩個端面的中空殼體,其近外殼端部的端面設有通孔;管路B一端固定于彌散腔體無通孔的端面上,另一端從彌散腔體另一端端面上的通孔伸出;彌散腔體的側壁及管路B位于彌散腔體內部的側壁上分布若干通孔;彌散腔體與外殼之間保持間隙;其優(yōu)點為它可以實現(xiàn)排出的氣體溫度符合出口溫度要求、排氣口的聲音符合安全分貝數(shù)要求的效果,從而杜絕嘯叫聲過大、排放出口溫度過高的現(xiàn)象。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有壓力氣體的排放領域,具體涉及有一定壓力熱氣體的排放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很多領域中涉及到一定壓力熱氣體的排放,通常情況下這些熱氣體都是通過管路排出。由于氣體排出前具有一定壓力,因此排出過程往往嘯叫聲過大,產生極大噪音;同時,若熱氣體不進行降溫直接排放,往往使排放出口溫度過高,甚者容易發(fā)生熱氣體傷人事件。
[0003]現(xiàn)有對熱氣體排放的處理方式都較為單一,或只有消音器,或只有冷卻冷肼,不能同時起到消音和冷卻排出熱氣體的作用。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以同時實現(xiàn)一定壓力熱氣體的降溫和消音作用的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包括外殼以及順序固定于外殼內部的消音器組成和水冷冷肼組成;
[0006]其中外殼為中空殼體,其位于水冷冷肼組成的一端設有端面,該端面上設有通向外殼內部的管路A ;
[0007]消音器組成包括彌散腔體以及與之固定連接的管路B,其中彌散腔體為設有兩個端面的中空殼體,其近外殼端部的端面設有通孔;管路B—端固定于彌散腔體無通孔的端面上,另一端從彌散腔體另一端端面上的通孔伸出;彌散腔體的側壁及管路B位于彌散腔體內部的側壁上分布若干通孔;彌散腔體與外殼之間保持間隙;
[0008]水冷冷肼組成包括與外殼截面形狀相同的兩個法蘭以及固定于兩個法蘭之間的若干通氣管,通氣管與法蘭之間為密封連接;水冷冷肼組成通過該兩個法蘭密封固定在外殼內壁上,在該兩個法蘭之間的外殼上分別設有通往外殼內部的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
[0009]工作時,先將冷卻水通入冷卻水進口,并從冷卻水出口處輸出,使冷卻水可以在外殼內兩個法蘭之間的空間內完成冷卻水循環(huán),然后將管路B與前端設備或系統(tǒng)的熱尾氣排放口連接起來,則熱尾氣排放口排出的帶有壓力的熱風進入管路B中,通過管路B側壁上的若干通孔將帶有壓力的熱氣慢慢釋放至管路B與彌散腔體之間所形成的空間中,再次經過彌散腔體側壁上的若干通孔,排出進入到彌散腔體與外殼形成的環(huán)形間隙中,經過幾次彌散孔的泄壓,起到消音的作用。經過消音后的熱氣,經過水冷冷肼組成內多個排氣管后進行降溫,達到冷卻效果,最后在外殼一端端口處匯集后,從出口管排出。
[0010]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也可將管路A與前端設備或系統(tǒng)的熱尾氣排放口連接起來,采用先冷卻后消音的方式。[0011]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可以垂直或水平使用。
[0012]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安裝在有壓力的熱氣體排放管路終端,用于對尾氣熱排放管路中有一定壓力(一般2-6kg/cm2)和溫度的熱風在排放中降低氣體溫度、降低排氣口處嘯叫聲(噪聲)的場合使用。其可以實現(xiàn)排出的氣體溫度符合出口溫度要求、排氣口的聲音符合安全分貝數(shù)要求的效果,從而杜絕嘯叫聲過大、排放出口溫度過高的現(xiàn)象。
[0013]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還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0014]1、所述管路B與彌散腔體有通孔的端面之間為密封連接。這樣所有熱氣體均從外殼內部經過彌散及冷卻之后才排出,達到更好的降噪和冷卻效果。
[0015]2、所述管路B與彌散腔體有通孔的端面之間是焊接的。
[0016]3、所述管路B與彌散腔體無通孔的端面之間的固定方式為焊接。
[0017]4、所述外殼及彌散腔體的截面為圓形。
[0018]5、所述管路固定在彌散腔體的軸心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的主視圖。
[0020]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圖。
[0021]圖3為圖1中沿B-B方向的剖視圖。
[0022]圖中各件號說明:
[0023]1-管路B ;2-彌散腔體下端面;3_彌散腔體側壁;4_外殼;5_彌散腔體上端面;6-冷卻水進口 ;7_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8_通氣管;9_冷卻水出口 ;10_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1_管路A。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結合圖1至圖3對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0025]實施例一。
[0026]本實用新型所述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包括:
[0027]外殼4,為一個有頂面無底面的圓柱形殼體,其頂面中心設置有通往外殼4內部的管路Al I。
[0028]彌散腔體,其固定在外殼4內壁底部,由彌散腔體下端面2、彌散腔體側壁3、彌散腔體上端面5組成;其中彌散腔體側壁3為圓柱形殼體,其上均勻分布若干通孔;彌散腔體下端面2和彌散腔體上端面5分別焊接在彌散腔體側壁3的底端和頂端,彌散腔體下端面2中心開設通孔;整個彌散腔體通過彌散腔體下端面2焊接在外殼內壁上,彌散腔體與外殼之間保持間隙。
[0029]管路BI通過彌散腔體下端面2中心通孔伸入彌散腔體內,其頂端焊接在彌散腔體上端面5中心,同時管路BI與彌散腔體下端面2中心通孔之間也進行焊接;管路BI位于彌散腔體內部的側壁上均勻分布若干通孔。
[0030]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沿整個周向焊接在外殼4內壁上,位于彌散腔體上方,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與外殼4內壁之間密封連接。
[0031]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沿整個周向焊接在外殼4內壁上,位于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上方,其與外殼4頂面保持間隙,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與外殼4內壁之間密封連接。
[0032]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與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之間沿外殼軸向均勻設置有若干通氣管8,這些通氣管8的兩端分別焊接在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與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上的通孔內,切通氣管8與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及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之間密封連接。
[0033]冷卻水進口 6和冷卻水出口 9分別設置在外殼上,位于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I與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之間。
[0034]工作時,將管路BI與前端設備或系統(tǒng)的熱尾氣排放口連接起來,則熱尾氣排放口排出的帶有壓力的熱風進入管路BI中,通過管路BI的彌散孔將帶有壓力的熱氣彌散到管路BI與彌散腔體側壁3所形成的空間中,再次經過彌散腔體側壁3的彌散孔排出進入到其與殼體4內壁形成的環(huán)形間隙中,經過幾次彌散孔的泄壓,起到消音的作用。
[0035]在冷卻水進口 6通入冷卻水,并從冷卻水出口 9處排出,外殼4位于水冷冷肼組成下法蘭7與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之間的空間內一直流動著冷卻水。通氣管8外部全部浸入冷卻水中,為通過通氣管8內的熱氣體降溫奠定基礎。
[0036]經過消音后的熱氣進入通氣管8,經過若干排氣管8后溫度得到降低,在水冷冷肼組成上法蘭10與外殼4頂面之間形成的小腔體匯集后從管路All排出,從而對熱壓氣體達到消音和降溫的作用。
[0037]實施例二。
[0038]與實施例一的使用方式不同,管路All與前端設備或系統(tǒng)的熱尾氣排放口連接起來,則熱尾氣排放口排出的帶有壓力的熱風進入管路Al I中,然后順著排氣管8往外殼4內部繼續(xù)流動,經過排氣管8冷卻后的氣體進入到彌散腔體側壁3與殼體4內壁形成的環(huán)形間隙中,進而又進入管路BI與彌散腔體側壁3所形成的空間中,最后通過管路BI的彌散孔進入管路BI中,從而經過幾次彌散孔的泄壓從管路BI內排出,以達到消音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殼以及順序固定于外殼內部的消音器組成和水冷冷肼組成;其中外殼為中空殼體,其位于水冷冷肼組成的一端設有端面,該端面上設有通向外殼內部的管路A ;消音器組成包括彌散腔體以及與之固定連接的管路B,其中彌散腔體為設有兩個端面的中空殼體,其近外殼端部的端面設有通孔;管路B—端固定于彌散腔體無通孔的端面上,另一端從彌散腔體另一端端面上的通孔伸出;彌散腔體的側壁及管路B位于彌散腔體內部的側壁上分布若干通孔;彌散腔體與外殼之間保持間隙;水冷冷肼組成包括與外殼截面形狀相同的兩個法蘭以及固定于兩個法蘭之間的若干通氣管,通氣管與法蘭之間為密封連接;水冷冷肼組成通過該兩個法蘭密封固定在外殼內壁上,在該兩個法蘭之間的外殼上分別設有通往外殼內部的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B與彌散腔體有通孔的端面之間為密封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B與彌散腔體有通孔的端面之間是焊接的。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B與彌散腔體無通孔的端面之間的固定方式為焊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及彌散腔體的截面為圓形。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水冷消音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B固定在彌散腔體的軸心位置。
【文檔編號】F16L53/00GK203571324SQ201320605859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張海林 申請人:青島賽瑞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