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一種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如圖1所示,其包括齒輪箱前殼101、齒輪箱后殼102和高低速檔位切換裝置,齒輪箱后殼102上設置有兩個腰形孔121,高低速檔位切換裝置中的變速桿103穿進腰形孔121與高低速檔位切換裝置中的變速齒圈相連接,變速桿103可以在設置于齒輪箱后殼102的支點塊104上撥動,通過撥動變速桿103實現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高低速切換操作,使用方便。但是,在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運轉的過程中,其內部的潤滑油會從腰形孔121中滲出,導致機器缺少潤滑油后減低使用壽命,同時會影響外觀及污染環境。為此,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CN201592270U公開了一種雙速直流電鉆齒輪箱高低速切換位置防滲結構,其包括齒輪箱及與齒輪箱內的變速齒輪連接的平動檔位切換裝置,平動檔位切換裝置的換擋桿穿出齒輪箱殼體,齒輪箱殼體上設有軸向的腰形孔用于換擋桿穿出和換檔滑移,換擋桿上還穿裝有一貼合在齒輪箱殼體壁面上的圓弧墊片,圓弧墊片上設有供換擋桿穿過的小孔,圓弧墊片在換擋桿換擋過程中始終封閉齒輪箱殼體上的腰形孔,齒輪箱殼體上設有供圓弧墊片滑動的滑動空間。該防滲結構可以很好的防止電鉆的齒輪箱中的潤滑油從平動檔位切換裝置與箱蓋結合處滲油,其結構簡單且不影響高低速切換。但是,具有該防滲結構的電鉆齒輪箱在運轉的過程中,換擋桿可能會出現從腰形孔中脫落的現象,影響正常操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既能防止潤滑油滲出又能防止變速桿脫落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實現:一種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包括一齒輪箱前殼、一齒輪箱后殼和兩個與所述齒輪箱后殼配合安裝的限位裝置,所述齒輪箱后殼上設置有兩個用于供變速桿穿出和移動的腰形孔,所述齒輪箱后殼與所述齒輪箱前殼連接后將兩個所述限位裝置分別固定于對應的所述腰形孔的外側,兩個所述限位裝置與所述齒輪箱后殼之間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移動和限制變速桿移動范圍的空腔部,兩個所述限位裝置上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穿進所述空腔部的安裝槽。進一步而言,兩個所述限位裝置分別通過嵌合機構與所述齒輪箱后殼配合安裝。作為優選的,所述嵌合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上的凸出塊和分別設置于所述齒輪箱后殼兩側的凹槽,所述凸出塊嵌入對應的所述凹槽,所述凸出塊與所述凹槽相適配。作為優選的,所述安裝槽設置于所述凸出塊上,所述安裝槽的前端設置有斜面。[0009]進一步而言,所述齒輪箱后殼通過固定機構將兩個所述限位裝置分別固定于對應的所述腰形孔的外側。作為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上的固定塊和分別設置于所述齒輪箱前殼內壁兩側的固定槽,所述固定塊伸入所述齒輪箱前殼的內壁且與對應的所述固定槽配合連接。作為優選的,所述設置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上的固定塊各為兩個,所述設置于所述齒輪箱前殼內壁兩側的固定槽各為兩個。進一步而言,兩個所述限位裝置對稱設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限位裝置,變速桿穿過限位裝置上的安裝槽再穿進齒輪箱后殼上的腰形孔后與高低速檔位切換裝置中的變速齒圈相連接,限位裝置固定于對應的腰形孔的外側且與齒輪箱后殼之間設置有空腔部,這樣從腰形孔中滲出的潤滑油會存放于該空腔部,防止潤滑油滲出而影響外觀及污染環境;同時,限位裝置能夠限制變速桿的移動范圍,防止變速桿脫落。另外,當變速桿穿過和承托于安裝槽后,限位裝置可以作為變速桿的支點,方便變速桿進行撥動操作。
圖1為現有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分解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齒輪箱前殼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2所示,圖中示出了一種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包括一齒輪箱前殼201、一齒輪箱后殼202和兩個與齒輪箱后殼202配合安裝的限位裝置204,齒輪箱前殼201和齒輪箱后殼202卡合連接。其中,齒輪箱后殼202上設置有兩個用于供變速桿203穿出和移動的軸向腰形孔221,齒輪箱后殼202與齒輪箱前殼201連接后將兩個限位裝置204分別固定于對應的腰形孔221的外側,兩個限位裝置204對稱設置。由圖3和圖4可知,兩個限位裝置204與齒輪箱后殼202之間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203移動和限制變速桿203移動范圍的空腔部205,兩個限位裝置204上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203穿進空腔部205的安裝槽241。裝配時,變速桿203穿過安裝槽241再穿進腰形孔221后與高低速檔位切換裝置中的變速齒圈207的環形槽271相插接,向下撥動變速桿203,變速齒圈207軸向向上移動與高低速檔位切換裝置中的止動環206相卡接,這樣可實現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高低速切換操作,由于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高低速切換過程為現有公知技術,因此不再贅述。如圖3所示,兩個限位裝置204分別通過嵌合機構與齒輪箱后殼202配合安裝。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嵌合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兩個限位裝置204上的凸出塊242和分別設置于齒輪箱后殼202兩側的凹槽222,安裝時,凸出塊242嵌入對應的凹槽222,凸出塊242與凹槽222相適配,凸出塊242的形狀和凹槽222的形狀大體呈“U”形。另外,安裝槽241設置于凸出塊242上,安裝槽241的前端設置有斜面,方便變速桿203進行撥動操作,該結構可以作為變速桿203的支點,與現有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相比,無需在齒輪箱后殼202上設置承托變速桿203的支點塊。該嵌合機構可以更好地防止潤滑油滲出,同時也可以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如圖3和圖5所示,齒輪箱后殼201通過固定機構將兩個限位裝置204分別固定于對應的腰形孔221的外側。在本實施例中,優選的,固定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兩個限位裝置204上的固定塊243和分別設置于齒輪箱前殼201內壁兩側的軸向固定槽211,設置于兩個限位裝置204上的固定塊243各為兩個,設置于齒輪箱前殼201內壁兩側的固定槽211各為兩個,固定塊243伸入齒輪箱前殼201的內壁且與對應的固定槽211配合連接。該固定機構的結構簡單和拆裝方便,可以更好地將限位裝置204固定于腰形孔221的外側。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固定塊243和固定槽211的數量和形狀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不同的變更,只要能達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即可實施,非本實施例為限。例如:在限位裝置204的頂端中部設置一個固定塊243,該固定塊243與固定槽211相卡接。由圖3可知,固定塊243與凸出塊242的連接處上可以設置有卡位槽244,卡位槽244與位于凹槽222中的凸出部分相卡接,進一步起到定位作用。綜上所述,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運轉時從腰形孔221中滲出的潤滑油會存放于空腔部205,防止潤滑油滲出而影響外觀及污染環境。同時,限位裝置204能夠限制變速桿203的移動范圍,防止變速桿203脫落。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包括一齒輪箱前殼(201)和一齒輪箱后殼(202),所述齒輪箱后殼(202)上設置有兩個用于供變速桿(203)穿出和移動的腰形孔(22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個與所述齒輪箱后殼(202)配合安裝的限位裝置(204),所述齒輪箱后殼(202)與所述齒輪箱前殼(201)連接后將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分別固定于對應的所述腰形孔(221)的外側,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與所述齒輪箱后殼(202)之間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203)移動和限制變速桿(203)移動范圍的空腔部(205),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上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203)穿進所述空腔部(205)的安裝槽(24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分別通過嵌合機構與所述齒輪箱后殼(202)配合安裝。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上的凸出塊(242)和分別設置于所述齒輪箱后殼(202)兩側的凹槽(222),所述凸出塊(242)嵌入對應的所述凹槽(222),所述凸出塊(242)與所述凹槽(222)相適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槽(241)設置于所述凸出塊(242)上,所述安裝槽(241)的前端設置有斜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箱后殼(201)通過固定機構將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分別固定于對應的所述腰形孔(221)的外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分別設置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上的固定塊(243)和分別設置于所述齒輪箱前殼(201)內壁兩側的固定槽(211),所述固定塊(243)伸入所述齒輪箱前殼(201)的內壁且與對應的所述固定槽(211)配合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設置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上的固定塊(243)各為兩個,所述設置于所述齒輪箱前殼(201)內壁兩側的固定槽(211)各為兩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限位裝置(204)對稱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動工具變速齒輪箱的變速桿的定位結構,其包括一齒輪箱前殼、一齒輪箱后殼和兩個與齒輪箱后殼配合安裝的限位裝置,齒輪箱后殼上設置有兩個用于供變速桿穿出和移動的腰形孔,齒輪箱后殼與齒輪箱前殼連接后將兩個限位裝置分別固定于對應的腰形孔的外側,兩個限位裝置與齒輪箱后殼之間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移動和限制變速桿移動范圍的空腔部,兩個限位裝置上分別設置有用于供變速桿穿進空腔部的安裝槽。這樣從腰形孔中滲出的潤滑油會存放于空腔部,防止潤滑油滲出而影響外觀及污染環境;同時,限位裝置能夠限制變速桿的移動范圍,防止變速桿脫落。另外,限位裝置可以作為變速桿的支點,方便變速桿進行撥動操作。
文檔編號F16H57/02GK203162065SQ20132007029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5日
發明者李雙群, 邱奕棟 申請人:東莞百事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