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套環以及拉索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套環以及設置該套環的拉索結構。
背景技術:
在工程機械中,拉索是一種連接結構件的鋼索,其是用于傳遞拉力的結構,例如小噸位履帶起重機用于變幅的拉索,輔助安裝的拉索等,在實際工作中其受力可從幾頓到幾十噸不等。如圖1和圖2所示,現有技術中拉索的實施方案(或稱:實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案一、如圖1所示,鋼絲繩兩頭壓制接頭3與接叉8。通過壓制、澆鑄等工藝將接頭3、接叉8固結成型在鋼絲繩2兩端,保證接頭3、接叉8能夠順序連接。方案二、如 圖2所示,鋼絲繩吊索6外加連接板7。鋼絲繩吊索6是鋼絲繩2在兩端用鋁合金或鐵合金套管4通過機械壓制成環眼再在兩端裝上重型套環5制成,重型套環5是一種有槽溝的薄金屬環,用來保護鋼絲繩吊索6末端的套圈。該方案與方案一相比工藝穩定,成品率高。在需要通過連接而達到所需長度時,通過連接銷軸9和連接板7將多個鋼絲繩吊索6連接起來。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技術問題:方案一:如圖1所示,方案一中接頭3、接叉8通過壓制、澆鑄等工藝固結在鋼絲繩2的兩端,由于鋼絲繩2隱藏在接頭3、接叉8內,加工時無法完整看清內部固結情況,沒法實時跟蹤整個加工過程,加工質量無法保證,造成的結果就是報廢率較高,不僅間接提高了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檢測難度較大,容易出現不合格品過檢以及不合格品被使用的情況,嚴重影響使用安全。同時由于整個接頭3、接叉8使用金屬材料較多,重量很重,不便于安裝及轉運。方案二如圖2所示,方案二中鋼絲繩吊索6的制造過程中,會在鋼絲繩2的兩端用鋁合金或鐵合金套管4通過機械壓制成環眼,再選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各種金屬套環增加繩環承載能力。但實際工作中多數情況是需要根據工作需要調整整個拉索長度,不可能所有長度都配備一根拉索,于是就需要通過不同長度的拉索的連接組合達到需要長度,而鋼絲繩吊索6由于兩側都為單耳的形式,進行拉索組合時需要額外增加連接板7,這不僅增加了拆裝過程的難度,同時由于增加了配件,也增加了存貯管理難度,降低了拆裝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套環以及設置該套環的拉索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不便于組合、拆裝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001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套環,包括第一連接部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其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位置相對的兩側,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各自均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彼此固定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為一體式結構。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方向上位置相對的兩側,所述第二連接部為板狀,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存在間隙,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間隙不小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尺寸。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中其中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通孔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中其中另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通孔彼此同軸。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為澆鑄而成的一體式結構。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相連的一端還設置有坡面,所述坡面朝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方向逐漸升高。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長度方向重合或平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索結構,包括第一套環、繩體、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環,所述第二套環 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套環;其中:所述第一套環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套環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套環上各自均設置有掛接用槽溝;所述繩體兩端部中的其中一端部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環上的所述掛接用槽溝內,且該端的末端與所述繩體均嵌于所述第一套管內并通過所述第一套管鎖緊;所述繩體兩端部中的其中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環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上的所述掛接用槽溝內,且該端的末端與所述繩體均嵌于所述第二套管內并通過所述第二套管鎖緊。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環與所述第二套環至少其中之一上還設置有減重孔。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所述減重孔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一套環或所述第二套環的長度方向相垂直。在一個可選或優選地實施例中,所述減重孔的橫截面為三角形。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套環包括第一連接部以及兩個分別設置在第一連接部位置相對的兩側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可以實現現有技術中套環所能實現的功能,而兩個第二連接部可以實現與現有技術中連接板以及與連接板連接的連接銷軸相同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兩個第二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為固定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第二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兩者之間無需現場進行安裝,同時也無需現有技術中安裝連接板所需要的諸多配件,故而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套環作為拉索結構的第二套環使用時,拉索結構的安裝、拆卸步驟均更少,故而拆裝效果更高,所以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不便于組合、拆裝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技術中方案一提供的拉索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方案二提供的拉索與拉索之間連接過程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套環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拉索結構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拉索結構與拉索結構之間相連接時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套環;11、第一連接部;12、第二連接部;121、通孔;14、減重孔;110、通孔;15、掛接用槽溝;16、坡面;17、第一套環;18、繩體;191、第一套管;192、第二套管;2、鋼絲繩;3、接頭;4、套管;5、重型套環;6、鋼絲繩吊索;7、連接板;8、接叉;9、連接銷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圖3 圖5以及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可選實施例的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優選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任何技術特征、任何技術 方案均是多種可選的技術特征或可選的技術方案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描述簡潔的需要本文件中無法窮舉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術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術方案,也不便于每個技術特征的實施方式均強調其為可選的多種實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曉:本實施例內的任何技術特征以及任何技術方案均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便于拆裝、使用且連接強度比較高的套環以及設置該套環的拉索結構。下面結合圖3 圖5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任一技術手段進行替換或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兩個或更多個技術手段互相進行組合而得到的技術方案均應該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如圖3 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套環I包括第一連接部11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12,其中:兩個第二連接部12分別設置在第一連接部11位置相對的兩側,且兩個第二連接部12上各自均設置有通孔121。優選地,兩個第二連接部12之間存在間隙。第一連接部11與兩個第二連接部12彼此固定連接,或者,第一連接部11與兩個第二連接部12為一體式結構。第一連接部11可以實現現有技術中如圖2所示重型套環5所能實現的功能,而兩個第二連接部12可以實現與現有技術中如圖2所示連接板7以及與連接板7相連接的連接銷軸9相同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兩個第二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部11為固定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第二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部11兩者之間無需現場進行安裝,同時也無需現有技術中安裝連接板所需要的諸多配件。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兩個第二連接部12分別設置在第一連接部11寬度方向上位置相對的兩側,第二連接部12為板狀,且兩個第二連接部12之間的間隙不小于第一連接部11的寬度尺寸。當將現有技術所提供的套環嵌于兩個第二連接部12之間時,通過兩個第二連接部12上的通孔121與套環上的通孔(例如第一套環17上的通孔110)可以實現不同的兩個套環的連接。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兩個第二連接部12中其中一個第二連接部12上的通孔121與兩個第二連接部12中其中另一個第二連接部12上的通孔121彼此同軸。該結構便于在同軸的通孔上安裝連接銷軸9。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第一連接部11與兩個第二連接部12為澆鑄而成的一體式結構。澆鑄而成的一體式結構件具有連接強度高,便于批量生產的優點。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兩個第二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部11相連的一端還設置有坡面16,坡面16朝遠離第一連接部11的方向逐漸升高。坡面16的形狀便于第一連接部11嵌于其他套環I的兩個第二連接部12之間,從而有利于實現兩個套環I的連接。作為一種優選 或可選地實施方式,兩個第二連接部12的長度方向與第一連接部11的長度方向重合或平行。這種結構有利于在套環I承受拉力時使第一連接部11與第二連接部12各處承受力較為均衡,從而有利于提高整個套環I的強度。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拉索結構,包括第一套環17、繩體18、第一套管191、第二套管192以及第二套環,第二套環為本實用新型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套環I。其中:第一套環17上設置有通孔110,第一套環17以及第二套環的第一連接部11上各自均設置有掛接用槽溝15。繩體18兩端部中的其中一端部套接在第一套環17上的掛接用槽溝15內,且該端的末端與繩體18均嵌于第一套管191內并通過第一套管191鎖緊。繩體18兩端部中的其中另一端套接在第二套環的第一連接部11上的掛接用槽溝15內,且該端的末端與繩體18均嵌于第二套管192內并通過第二套管192鎖緊。可以根據拉索結構需要承受的拉力的大小調整第一套環17、繩體18、第一套管191、第二套管192以及第二套環的材料或尺寸。由于兩個第二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部11為固定連接或為一體式結構,第二連接部12與第一連接部11兩者之間無需現場進行安裝,同時也無需現有技術中安裝連接板所需要的諸多配件,故而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套環I作為拉索結構的第二套環使用時,拉索結構的安裝、拆卸步驟均更少,故而拆裝效果更高。當然,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套環I應用于拉索結構之外的其他連接結構上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第一套環17與第二套環至少其中之一上還設置有減重孔14,優選為第一套環17上設置有減重孔14。減重孔14的設置可以減輕第一套環17或第二套環乃至整個套環I的重量。[0061]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減重孔14的軸心線與第一套環17或第二套環的長度方向相垂直。此時,減重孔14不會對第一套環17或第二套環的強度造成較大影響。作為一種優選或可選地實施方式,減重孔14的橫截面為三角形。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的結構便于加工,而且也與第一套環17或第二套環的形狀較為近似,由此可以保證第一套環17或第二套環的各處的強度較為均衡。上述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任一技術方案除另有聲明外,如果其公開了數值范圍,那么公開的數值范圍均為優選的數值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優選的數值范圍僅僅是諸多可實施的數值中技術效果比較明顯或具有代表性的數值。由于數值較多,無法窮舉,所以本實用新型才公開部分數值以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且,上述列舉的數值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創造保護范圍的限制。同時,上述本實用新型如果公開或涉及了互相固定連接的零部件或結構件,那么,除另有聲明外,固定連接可以理解為:能夠拆卸地固定連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釘連接),也可以理解為:不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例如鉚接、焊接),當然,互相固定連接也可以為一體式結構(例如使用鑄造工藝一體成形制造出來)所取代(明顯無法采用一體成形工藝除外)。另外,上述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任一技術方案中所應用的用于表示位置關系或形狀的術語除另有聲明外其含義包括與其近似、類似或接近的狀態或形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個單獨的組成部分組裝而成,也可以為一體成形工藝制造出來的單獨部件。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 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一種套環,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連接部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其中: 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位置相對的兩側,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各自均設置有通孔; 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彼此固定連接,或者,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為一體式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環,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連接部寬度方向上位置相對的兩側,所述第二連接部為板狀,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存在間隙,且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間隙不小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寬度尺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套環,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中其中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通孔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中其中另一個所述第二連接部上的通孔彼此同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部與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為澆鑄而成的一體式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環,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相連的一端還設置有坡面,所述坡面朝遠離所述第一連接部的方向逐漸升高。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環,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第二連接部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的長度方向重合或平行。
7.—種拉索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環、繩體、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環,所述第二套環為權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套環;其中: 所述第一套環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套環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以及所述第一套環上各自均設置有掛接用槽溝; 所述繩體兩端部中的其中一端部套接在所述第一套環上的所述掛接用槽溝內,且該端的末端與所述繩體均嵌于所述第一套管內并通過所述第一套管鎖緊; 所述繩體兩端部中的其中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二套環的所述第一連接部上的所述掛接用槽溝內,且該端的末端與所述繩體均嵌于所述第二套管內并通過所述第二套管鎖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環與所述第二套環至少其中之一上還設置有減重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拉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的軸心線與所述第一套環或所述第二套環 的長度方向相垂直。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拉索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重孔的橫截面為三角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套環以及拉索結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不便于組合、拆裝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該套環包括第一連接部以及兩個第二連接部,兩個第二連接部分別設置在第一連接部位置相對的兩側,兩個第二連接部之間存在間隙,且第一連接部、兩個第二連接部上各自均設置有通孔;第一連接部與兩個第二連接部彼此固定連接,或者,第一連接部與兩個第二連接部為一體式結構。該拉索結構包括第一套環、繩體、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以及第二套環,第二套環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任一技術方案所提供的套環。本實用新型用于提高拉索結構的拆裝效率。
文檔編號F16G11/12GK203130907SQ201320055638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趙江平, 黃彬 申請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