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蓄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的結構主要以異程式分布或者單環式分布為主,異程式分布的水流從總管進入,在某處分散,以不同的路徑流至出口 ;單環式分布的水流是從一根總管分散到其它的管道,并從其他管道匯集至一環,從所述環內流出。但是,異程式分布容易造成水流分布不均勻,影響布水效果和系統功能;單環式分布布水面積小,容積利用率少,布水效率低。
發明內容基于此,有必要針對現有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水流分布不均勻、布水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一種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包括中心管、兩條以上分水管和兩個以上環管,兩個以上所述環管均通過所述分水管與中心管接通,且水流從所述中心管經分水管到各環管的路程相等。水流路徑相等,能同時到達不同環管,水流分布均勻,同時,布置兩個以上環管可增大布水面積,增大布水效率。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分水管包括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所述環管包括內環管和外環管;所述第一分水管一端與所述中心管徑向接通,第一分水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分水管徑向接通,所述第三分水管兩端分別與所述內環管和外環管徑向接通,所述內環管和外環管同心。由與中心管接通的第一分水管給所述第二分水管分流,使到達內環管和外環管的水流大小及水壓相等,達到布水均勻的效果。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三分水管,所述第三分水管一端與所述第一分水管接通,第三分水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分水管徑向接通。所述第三分水管使水流在第一分水管到第二分水管之間有過度,減小水流沖擊對管道的影響。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第四分水管,所述第四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軸對稱,且所述第四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均與第二分水管徑向接通。在內環管與外環管上多布置分水管可使水流分布更均勻、快捷。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兩個以上所述第一分水管呈放射狀均布于所述中心管。可平衡水流到內環管與外環管的水壓,簡化布水結構。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水管與第二分水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二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二分水管與環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一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一分水管與第四分水管的接通處均相互垂直。可使水流從上一級分水管分流到下一級分水管時,下一級分水管內水壓平衡。[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水管兩端分別與所述內環管和外環管碰接。使水流在接口處即可分流,保證水流的流速穩定,減小水流對管道的沖擊,同時也避免出現水流擁堵而使分流不均勻的情況。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所述中心管通過分水管與兩個以上環管接通,水流流到各環管的路徑相等,保證水流從不同管道進入各環管時在流量、水壓、流速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布水均勻,同時,布置兩個以上環管可增大布水面積,提高布水效率。
圖1為本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俯視圖;圖2為本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2所示,一種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包括中心管10、兩條以上分水管11和兩個以上環管12,兩個以上所述環管12均通過所述分水管11與中心管10接通,且水流從所述中心管10經分水管11到各環管12的路程相等。于是,水流在從中心管10流向環管12布水的過程中,不會出現水流分布近多遠少的現象,保證水流從不同管道進入各環管12時在流量、水壓、流速等方面的一致性;避免了不同管道中壓力不平衡對布水效果的影響,均勻布水。同時,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中有兩個以上環管12,增大了布水面積、容積利用率和布水效率,布水效果佳。本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采用同程、等靜壓和多環的結構布置,在結構所覆蓋的面積上均可布水,使系統更安全可行,布水效果好。如圖1所示,所述分水管11包括第一分水管110和第二分水管111,所述環管12包括內環管120和外環管121 ;所述第一分水管110 —端與所述中心管10徑向接通,第一分水管110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分水管111徑向接通,所述第三分水管112兩端分別與所述內環管120和外環管121徑向接通,所述內環管120和外環管121同心。由與中心管10接通的第一分水管110給所述第二分水管111分流,使到達內環管120和外環管121的水流大小及水壓相等,均勻布水。如圖2所示,所述分水管11還可包括第三分水管112,所述第三分水管112 —端與所述第一分水管Iio接通,第三分水管112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分水管111徑向接通。所述第三分水管112使水流在第一分水管110到第二分水管111之間有過度,減小水流沖擊對管道的影響。所述分水管11還可包括第四分水管113,所述第四分水管113與第三分水管112軸對稱,且所述第四分水管113與第三分水管112均與第二分水管111徑向接通。在所述第一分水管110與第三分水管112接通處分流,使第一分水管110的另一側設置有與第三分水管112相同的第四分水管113,即所述第三分水管112和第四分水管113軸向接通,所述第一分水管110與所述第三分水管112和第四分水管113均徑向接通。保證第一分水管110中的水流均分到第三分水管112和第四分水管113,且成倍的第二分水管111與內環管120、外環管121接通,使布水更均勻、快捷。如圖1所示,兩個以上所述第一分水管110呈放射狀均布于所述中心管10。所述中心管10同一高度的管壁水壓相等,在中心管10上均布可平衡水流到內環管120、外環管121的水壓;兩個以上第一分水管110在相同水壓的中心管10管壁上均布,則分水管11的結構相同,即兩個以上結構相同的分水管11均布于中心管10,使流經所述內環管120和外環管121的水壓、路徑均相等,不需要設置不同的結構,結構簡單。所述第一分水管110與第二分水管111的接通處、所述第二分水管111與第三分水管112的接通處、所述第二分水管111與環管12的接通處、所述第一分水管110與第三分水管112的接通處、所述第一分水管110與第四分水管113的接通處均相互垂直。所述接通處均相互垂直可使分水管11分流時分到下一級分水管11的水壓相等,不會因水壓不等而造成流速不等,從而影響整個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的布水均勻性。如圖2所示,所述第二分水管111兩端分別與所述內環管120和外環管121碰接。使水流在接口處即可分流,保證水流的流速穩定,減小水流對管道的沖擊,同時也避免出現水流擁堵而使分流不均勻的情況。在最優實施例中,所述中心管10通過分水管11與內環管120、外環管121接通,水流進入到所述中心管10,從所述第一分水管110流出、且分流,于是,水流有如下流向:
a.中心管10—第一分水管110—第三分水管112—第二分水管第一管段1110 —內環管120 ;b.中心管10—第一分水管110—第三分水管112—第二分水管第二管段1111 一外環管121 ;c.中心管10—第一分水管110—第四分水管113—第二分水管第三管段1112—內環管120 ;d.中心管10—第一分水管110—第四分水管113—第二分水管第四管段1113—外環管121。在所述環管12的管壁上開設有出流縫隙,水流在a、b、c、d四條流向中的路徑相等,形成了同程布水,管路的各壓力點壓力相等,形成等靜壓平面,布水效果好。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1.一種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管、兩條以上分水管和兩個以上環管,兩個以上所述環管均通過所述分水管與中心管接通,且水流從所述中心管經分水管到各環管的路程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管包括第一分水管和第二分水管,所述環管包括內環管和外環管;所述第一分水管一端與所述中心管徑向接通,第一分水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分水管徑向接通,所述第三分水管兩端分別與所述內環管和外環管徑向接通,所述內環管和外環管同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第三分水管,所述第三分水管一端與所述第一分水管接通,第三分水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分水管徑向接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四分水管,所述第四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軸對稱,且所述第四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均與第二分水管徑向接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以上所述第一分水管呈放射狀均布于所述中心管。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水管與第二分水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二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二分水管與環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一分水管與第三分水管的接通處、所述第一分水管與第四分水管的接通處均相互垂直。
7.根據權利要求3飛任意一項所述的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水管兩端分別與所述內環管和外環管碰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同程式等靜壓多環水流分配裝置,包括中心管、兩條以上分水管和兩個以上環管,兩個以上所述環管均通過所述分水管與中心管接通,且水流從所述中心管經分水管到各環管的路程相等。所述中心管通過分水管與兩個以上環管接通,水流流到各環管的路徑相等,保證水流從不同管道進入各環管時在流量、水壓、流速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布水均勻,同時,布置兩個以上環管可增大布水面積,提高布水效率。
文檔編號F16L41/02GK203162410SQ20132004751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8日
發明者陳向陽, 李明樞 申請人:廣州泰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