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
背景技術:
減速機是一種動力傳達機構,利用齒輪的速度轉換器,將電機(馬達)的回轉數減速到所要的回轉數,并得到較大轉矩的機構。在目前用于傳遞動力與運動的機構中,減速機的應用范圍相當廣泛。幾乎在各式機械的傳動系統中都可以見到它的蹤跡,從交通工具的船舶、汽車、機車,建筑用的重型機具,機械工業所用的加工機具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家電,鐘表等等。從大動力的傳輸工作,到小負荷,精確的角度傳輸都可以見到減速機的應用,且在工業應用上,減速機具有減速及增加轉矩功能。因此廣泛應用在速度與扭矩的轉換設備。減速機是一種相對精密的機械, 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轉速,增加轉矩。減速機的種類繁多,按照傳動類型可分為齒輪減速器、蝸桿減速器和行星齒輪減速器;按照傳動級數不同可分為單級和多級減速器;按照齒輪形狀可分為圓柱齒輪減速器、圓錐齒輪減速器和圓錐一圓柱齒輪減速器;按照傳動的布置形式又可分為展開式、分流式和同軸式減速器。蝸輪蝸桿減速機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反向自鎖功能,可以有較大的減速比,輸入軸和輸出軸不在同一軸線上,也不在同一平面上。但是一般體積較大,傳動效率不高,減速比達不到客戶的多種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設計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一種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所述包括減速機箱體、蝸輪和蝸桿,所述蝸輪套設在蝸輪軸上,所述蝸輪嚙合蝸桿,所述蝸桿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固定在箱體內,所述蝸輪軸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固定在箱體內,所述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四軸承外端均設有擋圈;所述蝸輪軸到箱體側壁的距離為45 60mm。優選地,所述蝸輪兩端與箱體之間分別設有蝸輪油封。優選地,所述蝸桿兩端與箱體之間分別設有蝸桿油封。優選地,所述蝸桿為雙頭蝸桿。優選地,所述蝸桿的外伸端上設有平鍵。優選地,所述蝸桿的外伸端直徑為10 13mm。優選地,所述蝸桿的外伸端長度為20 30mm。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可節省安裝空間,具有大范圍的減速比,可以滿足客戶的多種需求,同時具有傳動平穩性好、精度高、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參照圖1,圖2,一種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所述減速機包括箱體1、蝸輪2和蝸桿3,所述蝸輪2套設在蝸輪軸4上,所述蝸輪2嚙合蝸桿3,所述蝸桿3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軸承5和第二軸承6固定在箱體I內,所述蝸輪軸4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三軸承7和第四軸承8固定在箱體I內,所述第一軸承5、第二軸承6、第四軸承8外端均設有擋圈9 ;所述蝸輪軸4到箱體I側壁的距離為60mm。所述蝸輪2兩端與箱體1之間分別設有蝸輪油封10,所述蝸桿3兩端與箱體I之間分別設有蝸桿油封11。所述蝸桿3為雙頭蝸桿, 所述蝸桿3的外伸端上設有平鍵12,所述蝸桿3的外伸端直徑為13m m,長度為30mm。
權利要求1.一種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機包括箱體、蝸輪和蝸桿,所述蝸輪套設在蝸輪軸上,所述蝸輪嚙合蝸桿,所述蝸桿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固定在箱體內,所述蝸輪軸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固定在箱體內,所述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四軸承外端均設有擋圈;所述蝸輪軸到箱體側壁的距離為45 6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輪兩端與箱體之間分別設有蝸輪油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兩端與箱體之間分別設有蝸桿油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為雙頭蝸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的外伸端上設有平鍵。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的外伸端直徑為 10 13mm。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極蝸輪蝸桿減速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的外伸端長度為 20 3 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級蝸輪蝸桿減速機,所述包括減速機箱體、蝸輪和蝸桿,所述蝸輪套設在蝸輪軸上,所述蝸輪嚙合蝸桿,所述蝸桿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二軸承固定在箱體內,所述蝸輪軸左右兩端分別通過第三軸承和第四軸承固定在箱體內,所述第一軸承、第二軸承、第四軸承外端均設有擋圈;所述蝸輪軸到箱體側壁的距離為45~60mm。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體積小,可節省安裝空間,具有大范圍的減速比,可以滿足客戶的多種需求,同時具有傳動平穩性好、精度高、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文檔編號F16H1/16GK203115016SQ20132002241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陳建燦 申請人:杭州譽煌傳動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