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彈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機械設備、建筑結構等領域振動噪聲控制的彈簧阻尼隔振器。
背景技術:
彈簧阻尼隔振器通常應用于對振動等級有嚴格控制的領域里,如在大型的動力機械設備系統中,以及有防地震要求的高層建筑結構中。彈簧阻尼隔振器產品的優點在于,一方面,彈簧部件隔振性能好,結構緊湊,使用壽命長;另一方面,阻尼裝置則進一步對振動幅度進行抑制,特別是在經過共振區,或防止地震災害時,阻尼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在傳統的彈簧阻尼隔振器中,阻尼裝置主要由阻尼缸、阻尼液體、活塞桿以及密封部件組成。活塞桿通常設計成內外光滑的薄壁管結構,依靠活塞桿與阻尼液體的相互作用,隔振器獲得相應的阻尼效應。但是基于隔振器外形尺寸的限制,阻尼裝置部分的結構尺寸也受到限制,隔振系統能夠提供的阻尼力也比較有限。在需要較大阻尼的應用場合時,通常的解決方案是采用高粘度的阻尼液體。但是,阻尼液體的粘度不可能無限度增大,且隨著阻尼液體粘度的增加,經濟成本也隨之提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提高彈簧阻尼隔振器的阻尼能力,解決阻尼能力受隔振器尺寸限制,同時可以采用相對較低粘度或較少量的阻尼液體的彈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彈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裝置,包括由缸體、底板和上蓋組成的本體,本體內設置有阻尼液,上蓋上設置有深入缸體內的活塞桿,活塞桿的外圈上設置有環狀的齒形突起,活塞桿的底部設置有蜂窩狀通孔的底板。有益效果: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隔振器的活塞桿與阻尼液體的接觸面積相應增加,同時其底部的相對封閉結構,使得活塞桿與阻尼液體在產生相對運動時的剪切效果更加明顯,大大提高了隔振器的阻尼水平。而且,由于活塞桿底部并非全封閉結構,阻尼液體仍然能夠浸入活塞桿內部,因此當活塞桿在向下運動時,阻尼缸內的阻尼液體液面不會升高過大。因此,在采用相對較低粘度或較少量的阻尼液體時,本實用新型同樣可以獲得與傳統的裝置相同的阻尼效果,且裝置性能穩定,達到了提高產品性能、降低產品成本的目的。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上蓋、2—凸緣、3—活塞桿、4一橡膠套、5—缸體、6—阻尼液、7—下底板、8—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一種彈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裝置,包括由缸體5、下底板7和上蓋I組成的本體,本體內設置有阻尼液6,上蓋I上設置有深入缸體5內的活塞桿3,活塞桿3的外圈上設置有環狀的齒形突起,活塞桿3的底部設置有蜂窩狀通孔的底板8。在阻尼裝置中,上方活塞桿部件由上蓋1,凸緣2,活塞桿3,底板8依據一定的順序焊接而成,下方阻尼缸部件由缸體5,下底板7焊接而成。在裝配時,先將阻尼液體6裝入由缸體5和下底板7組成的阻尼缸部件里,然后再將活塞桿部件由垂向浸入阻尼液體6中。待阻尼液體6液面平靜后,再將橡膠套4分別與上下部件相連接,即組成了一套完成的阻尼裝置。在阻尼裝置周圍,合理布置上若干彈簧,即組成為彈簧阻尼隔振器。在傳統的彈簧阻尼隔振器阻尼裝置中,活塞桿3為內外光滑的薄壁管結構,垂向浸入阻尼液體6中;在本實用新型中,活塞桿3的外圈上設置有環狀的齒形突起,活塞桿3的底部設置有蜂窩狀通孔的底板8。這樣,隔振器的活塞桿3與阻尼液體6的接觸面積相應增加,同時其底部的相對封閉結構,使得活塞桿3與阻尼液體6在產生相對運動時的剪切效果更加明顯,大大提高了隔振器的阻尼水平。
權利要求1.一種彈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裝置,包括由缸體(5)、底板(7)和上蓋(I)組成的本體,本體內設置有阻尼液(6),上蓋(I)上設置有深入缸體(5)內的活塞桿(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桿(3)的外圈上設置有環狀的齒形突起,活塞桿(3)的底部設置有蜂窩狀通孔的底板(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彈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裝置,包括由缸體、底板和上蓋組成的本體,本體內設置有阻尼液,上蓋上設置有深入缸體內的活塞桿,活塞桿的外圈上設置有環狀的齒形突起,活塞桿的底部設置有蜂窩狀通孔的底板。本實用新型的活塞桿與阻尼液體的接觸面積相應增加,同時其底部的相對封閉結構,使得活塞桿與阻尼液體在產生相對運動時的剪切效果更加明顯,大大提高了隔振器的阻尼水平。由于活塞桿底部并非全封閉結構,阻尼液體仍然能夠浸入活塞桿內部,因此當活塞桿在向下運動時,阻尼缸內的阻尼液體液面不會升高過大。
文檔編號F16F9/34GK203023378SQ20132001754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4日
發明者張攀 申請人:無錫伏爾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