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包括一對安全閥、進/出口切換閥,進/出口切換閥具有一個進/出口和兩個出/進口的進/出口管座,一對安全閥的進/出口分別與進口管座/出口管座的兩個出/進口相連通,進/口切換閥連接有控制其同步聯動的聯鎖裝置,進/出口切換閥還具有分別設置在進/出口管座兩個出/入口處的閥座、閥瓣和閥桿,閥桿驅動閥瓣交替對兩個閥座開閉,進口切換閥的閥瓣與閥桿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件。本發明在切換閥進口端的閥瓣與閥桿之間增設彈簧,解決因加工和裝配及鏈條傳動過程中因累積誤差造成的行程不同步情況;調節兩切換閥之間的行程誤差;實現進/出口切換閥的兩密封端同時密封。
【專利說明】—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閥,特別是涉及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與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相近的技術有雙聯彈簧全啟敞開式、封閉式安全閥與切換式安全閥兩種。其中,雙聯彈簧式安全閥是由兩個彈簧式安全閥并聯在同一進口的Y型管上組成,其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缺乏有效的切換控制,給更換安全閥帶來了較大困難;而切換式安全閥是在雙聯彈簧式安全閥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切換裝置,可使一個安全閥工作,另一個安全閥關閉,兩安全閥可輪流切換到工作狀態。
[0003]切換式安全閥相對于雙聯彈簧式安全閥在進口部分實現了有效的切換控制,極大地方便了安全閥的維修與更換,但遇到安裝工藝管路要求或對安全閥安裝空間有所限制,出口管道也唯一,并且需要具備切換功能時,就難以滿足特定的要求。
[0004]因受目前加工及裝配條件的限制,要確保進出口切換閥兩實際行程完全與理論計算精準吻合是相對困難的,這也是長期以來困擾著國內很多安全閥生產廠家的一個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出口雙聯動切換閥。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包括一對安全閥、進口切換閥和出口切換閥,所述的進口切換閥具有一個進口和兩個出口的進口管座,所述的出口切換閥具有一個出口和兩個進口的出口管座,一對所述的安全閥的進口分別與所述的進口管座的兩個出口相連通,一對所述的安全閥的出口分別與所述的出口管座的兩個入口相連通,所述的進口切換閥、出口切換閥連接有控制其同步聯動的聯鎖裝置,
所述的進口切換閥/出口切換閥還具有分別設置在所述的進口管座兩個出口/出口管座兩個入口處的閥座、與所述的閥座相配合的閥瓣以及與所述的閥瓣相連接的閥桿,所述的閥桿驅動所述的閥瓣交替對兩個所述的閥座開閉,所述的進口切換閥的閥瓣與閥桿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件。
[0007]優選地,所述的彈性件為彈簧。
[0008]優選地,所述的閥座的外周面與所述的進口管座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
[0009]優選地,所述的聯鎖裝置包括進口切換閥手輪和進口切換閥鏈輪,其通過閥桿螺母安裝在所述的進口切換閥的閥桿上;還包括出口切換閥手輪和出口切換閥鏈輪,其通過閥桿螺母安裝在所述的出口切換閥的閥桿上,所述的進口切換閥鏈輪、出口切換閥鏈輪通過鏈條相傳動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的進口管座的兩個出口之間、所述的出口管座的兩個入口之間設置有連通管,所述的連通管上對應兩個出口、入口分別設置有平衡閥。
[0011]進一步優選地,兩個所述的平衡閥之間的連通管連接有放空管,所述的放空管上設置有放空閥。
[0012]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在切換閥進口端的閥瓣與閥桿之間增設彈簧,解決因加工和裝配及鏈條傳動過程中因累積誤差造成的行程不同步情況。
[0013]2、通過理論計算選用合適的彈簧,利用閥桿壓縮彈簧來調節兩切換閥之間的行程誤差。
[0014]3、利用彈簧,能夠實現進/出口切換閥的兩密封端同時密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附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附圖1中A-A剖視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2中B部放大圖。
[0016]其中:1、安全閥;10、進口 ;2、進口切換閥;20、進口管座;200、進口 ;201、出口 ;21、閥座;22、閥瓣;23、閥桿;24、閥桿螺母;3、出口切換閥;30、出口管座;4、彈簧;50、O型密封圈;60、連通管;61、平衡閥;62、放空管;63、放空閥;70、進口切換閥手輪;71、進口切換閥鏈輪;8、鏈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2所示的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包括一對安全閥1、進口切換閥2和出口切換閥3。具體的說:
進口切換閥2具有一個進口 200和兩個出口 201的進口管座20,出口切換閥3具有一個出口和兩個進口的出口管座30,一對安全閥I的進口 10分別與進口管座20的兩個出口201相連通,一對安全閥I的出口分別與出口管座30的兩個入口相連通。進口切換閥2還具有分別設置在進口管座20兩個出口 201處的閥座21、閥瓣22和與閥瓣22相連接的閥桿23,閥桿23驅動閥瓣22交替對閥座21開閉。出口切換閥3也具有相同的結構,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0018]如圖3所示:進口切換閥2的閥瓣22與閥桿23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件,其中彈性件具體為彈簧4,如碟形彈簧、圓柱螺旋彈簧均可。在進、出口切換閥2、3聯動前,首先讓進、出口切換閥2、3都移至近進口切換閥手輪70端,在進、出口切換閥2、3近進口切換閥手輪70端都密封的情況下裝上鏈條,然后旋轉進口切換閥手輪70讓閥瓣22同時移動至遠離進口切換閥手輪70端,則無論是進、出口切換閥2、3遠離進口切換閥手輪70端的任一端不密封,均能通過壓縮彈簧4來實現兩端的密封,以此實現在閥桿23與閥瓣22之間同時密封的可靠性。
[0019]閥座21的外周面與進口管座20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50,以滿足其在高壓力下的密封性能。
[0020]進口切換閥2、出口切換閥3連接有控制其同步聯動的聯鎖裝置,聯鎖裝置包括進口切換閥手輪70和進口切換閥鏈輪71,其通過閥桿螺母24安裝在進口切換閥2的閥桿23上;還包括出口切換閥手輪和出口切換閥鏈輪,其通過閥桿螺母安裝在出口切換閥3的閥桿上,進口切換閥鏈輪71、出口切換閥鏈輪通過鏈條8相傳動連接。在操作時,切換其中任何一臺切換閥,另一臺也同步同向跟隨切換,保證了兩臺切換閥的同步切換。
[0021]進口管座200的兩個出口 201之間、出口管座30的兩個入口之間設置有連通管60,連通管60上對應兩個出口 201、入口分別設置有平衡閥61 ;兩個平衡閥61之間的連通管60連接有放空管62,放空管62上設置有放空閥63。
[0022]以下具體闡述下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
起始階段,進口切換閥2/出口切換閥3切換在同一側,此時只有該側安全閥I處于工作狀態,介質通過進口切換閥2的進口管座20入口進入安全閥1,當壓力升高到安全閥I的開啟壓力后,安全閥起跳,介質通過安全閥I的出口端流經出口切換閥3的出口管座30出口將介質排出,當管道內介質壓力低于安全閥I的回座壓力后,安全閥重新關閉。
[0023]在切換時,打開進口管座20/出口管座30兩側的平衡閥61,讓介質流入切換閥的另一側,此時轉動進口切換閥手輪70將進口切換閥2/出口切換閥3的閥瓣22從一端移動至另一端,通過聯鎖系統,保證了進口切換閥2/出口切換閥3同時切換,此時另一臺安全閥I處于工作狀態,之后關閉進口管座20/出口管座30工作側的平衡閥61,打開放空閥63,將非工作側安全閥I內的介質放空。該安全閥的工作原理同第一臺一樣,以此達到安全泄壓及在線維修、更換安全閥的目的,保障整個生產系統的安全正常運行。
[0024]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包括一對安全閥、進口切換閥和出口切換閥,所述的進口切換閥具有一個進口和兩個出口的進口管座,所述的出口切換閥具有一個出口和兩個進口的出口管座,一對所述的安全閥的進口分別與所述的進口管座的兩個出口相連通,一對所述的安全閥的出口分別與所述的出口管座的兩個入口相連通,所述的進口切換閥、出口切換閥連接有控制其同步聯動的聯鎖裝置, 所述的進口切換閥/出口切換閥還具有分別設置在所述的進口管座兩個出口/出口管座兩個入口處的閥座、與所述的閥座相配合的閥瓣以及與所述的閥瓣相連接的閥桿,所述的閥桿驅動所述的閥瓣交替對兩個所述的閥座開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口切換閥的閥瓣與閥桿的連接處設置有彈性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件為彈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座的外周面與所述的進口管座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聯鎖裝置包括進口切換閥手輪和進口切換閥鏈輪,其通過閥桿螺母安裝在所述的進口切換閥的閥桿上;還包括出口切換閥手輪和出口切換閥鏈輪,其通過閥桿螺母安裝在所述的出口切換閥的閥桿上,所述的進口切換閥鏈輪、出口切換閥鏈輪通過鏈條相傳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口管座的兩個出口之間、所述的出口管座的兩個入口之間設置有連通管,所述的連通管上對應兩個出口、入口分別設置有平衡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進出口雙聯動切換閥,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的平衡閥之間的連通管連接有放空管,所述的放空管上設置有放空閥。
【文檔編號】F16K11/14GK103591334SQ201310596931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2日
【發明者】迮曉鋒, 周張榮, 王海莊, 陳強, 朱秋紅, 潘偉文, 迮潔娥, 魯三軍, 武彬婷 申請人:吳江市東吳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