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包括:至少一上平臺、至少一隔振組件、至少一下平臺,其中隔振組件固定在所述上平臺和下平臺之間。所述隔振組件包括:一收容元件,一隔振彈簧,一第一限位套筒,一第二限位套筒,一第一底座,一第二底座,四套阻尼元件。所述隔振彈簧設置于所述收容元件,所述第一限位套筒,第一底座以及收容元件形成第一收容部以及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限位套筒,第二底座以及收容元件形成第三收容部和第四收容部,所述四套阻尼元件分別設置于該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第三收容部以及第四收容部。
【專利說明】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隔振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輕小型組合式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背景技術】
[0002]控制力矩陀螺(英文縮寫CMG)是一種廣泛用于高分辨率觀測衛星的執行機構,它通過改變高速轉子動量矩矢量方向來產生反作用力矩。但在產生大力矩的同時,由于CMG內部不平衡量或噪聲等原因會引起衛星結構振動,使CMG成為星上較主要的擾振源。因此如何對CMG進行隔振成為高分辨率觀測衛星研制中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星上使用時CMG有正裝和斜裝兩種安裝方式,相應的隔振裝置也分為正裝和斜裝兩種。
[0003]當前遙感衛星相機隔振中普遍采用的方式為利用壓緊釋放裝置,在主動段將隔振器鎖定在剛性支撐上,或在高阻尼隔振器上,入軌后釋放,重點保證對擾振的隔振效果,此類方法也可用于CMG隔振裝置,但壓緊釋放裝置的重量和可靠性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以實現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具有較優的隔振效果。
[0005]一種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包括:至少一上平臺、至少一隔振組件、至少一下平臺,其中隔振組件固定在所述上平臺和下平臺之間。所述隔振組件包括:一收容元件,該收容元件具有一收容腔,該收容元件在所述收容腔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收容基座和第二收容基座,該第一收容基座分別具有上下相對的兩個凹槽,該兩個凹槽通過第一連通部連通,該第二收容基座分別具有上下相對的兩個凹槽,該兩個凹槽通過第二連通部連通;一隔振彈簧,該隔振彈簧設置于所述收容元件的收容腔;一第一限位套筒,該第一限位套筒穿設于所述收容元件的第一連通部;一第二限位套筒,該第二限位套筒穿設于所述收容元件的第二連通部;一第一底座,該第一底座與所述第一收容基座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形成上下相對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一第二底座,該第二底座與所述第二收容基座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套筒形成上下相對的第三收容部和第四收容部;四套阻尼元件,該每套阻尼元件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第三收容部以及第四收容部。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可以在衛星在軌段隔離CMG產生的擾振,并且在發射段利用阻尼元件隔離從衛星傳遞至CMG的大載荷,同時起到保護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的作用。本發明實施例采用被動隔振的形式,結構簡單,利用少量的元件滿足了 CMG隔振裝置實際使用過程中在軌段CMG六向隔振和發射段防護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的俯視圖。
[0008]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的主視圖。
[0009]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的分解圖。[0010]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中隔振組件的剖面圖。
[0011]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2提供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的俯視圖。
[0012]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包括: 至少一上平臺、至少一隔振組件、至少一下平臺,其中隔振組件固定在所述上平臺和下平臺之間, 所述隔振組件包括: 一收容元件,該收容元件具有一收容腔,該收容元件在所述收容腔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收容基座和第二收容基座,該第一收容基座分別具有上下相對的兩個凹槽,該兩個凹槽通過第一連通部連通,該第二收容基座分別具有上下相對的兩個凹槽,該兩個凹槽通過第二連通部連通; 一隔振彈簧,該隔振彈簧設置于所述收容元件的收容腔; 一第一限位套筒,該第一限位套筒穿設于所述收容元件的第一連通部; 一第二限位套筒,該第二限位套筒穿設于所述收容元件的第二連通部; 一第一底座,該第一底座與所述第一收容基座以及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形成上下相對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二收容部; 一第二底座,該第二底座與所述第二收容基座以及所述第二限位套筒形成上下相對的第三收容部和第四收容部; 四套阻尼元件,該每套阻尼元件分別設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第三收容部以及第四收容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阻尼元件至少包括一個阻尼元件。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套阻尼元件分別包括第一阻尼元件、第二阻尼元件以及第三阻尼元件,該第一阻尼元件和第二阻尼元件分別層疊設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第二收容部、第三收容部以及第四收容部,所述第三阻尼元件套設于所述第二阻尼元件,且該第三阻尼元件的兩端分別抵靠在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一收容基座、或抵靠在第一收容基座和第一底座、或抵靠在所述第二套筒和第二收容基座、或抵靠在第二收容基座和第二底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元件為金屬/橡膠阻尼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彈簧的軸線與鉛垂線之間夾角為銳角。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振彈簧的軸線與鉛垂線之間夾角為40度至60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第一支撐板以及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設置于所述收容元件的收容腔的底部,所述第二支撐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相對設置且固定于所述下平臺,所述隔振彈簧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和第一底座設置有光孔,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下平臺,所述第二限位套筒和第二底座設置有光孔,通過螺栓固定于所述下平臺。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為分立式結構,其包括三個上平臺、三個隔振組件、三個下平臺,其中各個隔振組件分別固定在所述各個上平臺和下平臺之間。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力矩陀螺隔振裝置為整體式結構,其包括一個上平臺、三個隔振組件、一個下平臺,其中各個隔振組件等間隔固定在所述上平臺和下平 臺之間。
【文檔編號】F16F15/02GK103603916SQ201310543826
【公開日】2014年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6日
【發明者】鄭鋼鐵, 崔穎慧, 王楠, 王全武, 羅睿智, 朱琦, 姚寧, 武登云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