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以及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以及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高精度地組裝于行星架。行星齒輪組裝裝置(1)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構成為: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在以允許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從而使該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
【專利說明】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以及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組裝于行星架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以及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已知有如下裝置,該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具備:固定單元,該固定單元將行星架水平地定位;定位單元,該定位單元插入于行星架的中心部,并且規定一對小齒輪在行星架內的組裝位置;一對嚙合單元,該一對嚙合單元在使一對小齒輪彼此相互面對且軸心錯開規定距離的狀態下保持一對小齒輪,并且將該一對小齒輪相互按壓在一起而使它們嚙合;移動單元,該移動單元使嚙合后的一對小齒輪朝行星架平行移動而將它們從該行星架的側面插入于行星架并使之抵達上述組裝位置;以及插入單元,該插入單元在組裝位置上方將小齒輪軸壓入到行星架的插入孔以及小齒輪的軸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根據上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當被相互按壓在一起的一對小齒輪的齒頂彼此抵接的情況下(發生齒的咬合的情況下),由于一對小齒輪的軸心的錯開,施加于一對小齒輪的按壓力轉變為使二者朝相反方向旋轉的力,因此,最終因一對小齒輪中的任一方或雙方旋轉而實現二者的嚙合。另外,上述一對嚙合單元分別包括在水平的工作臺上滑動且具有倒八字形的前端的推出部件、對該推出部件的兩側進行引導的引導部件、驅動缸等,并且,上述一對嚙合單元中的一方用于進行長齒輪的保持、推出,另一方用于進行短齒輪的保持、推出。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8 - 174347號公報
[0004]然而,在上述現有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中,由于利用分別具有倒八字形的前端的一對推出部件使一對小齒輪相互面對并按壓在一起,因此,當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使一對小齒輪相互面對并按壓在一起時,雙方的小齒輪的繞軸心的旋轉以外的動作被限制。因此,在直至通過至少任一方的小齒輪旋轉而一對小齒輪嚙合為止的期間,存在因齒頂彼此被按壓在一起而導致至少任一方的小齒輪的齒頂受到損傷的顧慮。
【發明內容】
[0005]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高精度地組裝于行星架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以及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
[0006]為了達成上述主要目的,基于本發明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以及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采用了以下手段。
[0007]基于本發明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組裝于行星架,該行星齒輪組裝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行星架支承部,該行星架支承部將上述行星架支承為使得上述行星架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以及小齒輪組裝機構,該小齒輪組裝機構包括支承上述第一小齒輪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支承上述第二小齒輪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構成為:使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在以允許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朝與上述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從而使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并且,將相互嚙合后的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下配置于上述行星架支承部上的上述行星架。
[0008]上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的小齒輪組裝機構構成為: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在以允許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彼此接近,從而使該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即,該小齒輪組裝機構允許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并使二者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由此,即便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相互按壓在一起,也能夠使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旋轉并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因此,無需施加過大的力就能夠使二者嚙合,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并且,由于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后的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會因重力而朝斜下方下降,因此,相互嚙合的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被適當地定位的狀態下由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支承。進而,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下由小齒輪組裝機構配置于行星架支承部上的行星架。因而,根據該行星齒輪組裝裝置,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高精度地組裝于行星架。
[0009]并且,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可以使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以各自的軸心在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傾斜方向上離開規定距離的狀態嚙合。由此,當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相互按壓在一起時,位于傾斜方向上側的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一方易于朝斜上方移動,并且易于將施加于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的按壓力轉換成使二者朝相反方向旋轉的力,因此,無需施加過大的力就能夠使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順暢地嚙合。
[0010]此外,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傾斜角度可以設定成:使得在上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朝斜上方移動而二者嚙合之后,該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借助自重朝斜下方移動而與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抵接。由此,當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相互按壓在一起時,能夠使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更恰當地上下移動。
[0011]并且,上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還可以具備:第一齒輪收納部,該第一齒輪收納部將上述第一小齒輪以軸心水平地延伸的方式收納有多個;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該第二齒輪收納部配置成與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平行、且隔著上述行星架支承部與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對置,并且,該第二齒輪收納部將上述第二小齒輪以上述軸心水平地延伸的方式收納有多個,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包括: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能夠接近上述行星架支承部或從上述行星架支承部離開,并且,該移動部件能夠繞與被收納于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的上述第一小齒輪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上述第二齒輪收納部的上述第二小齒輪的軸心平行地延伸的軸轉動;定位部件,該定位部件能夠將上述移動部件定位成直立狀態與傾斜狀態;第一臂部件,該第一臂部件具有由上述移動部件支承為轉動自如的基端部;以及第二臂部件,該第二臂部件具有由上述移動部件支承為轉動自如的基端部,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具有能夠分別對上述第一小齒輪的外周進行支承的底部與背部、以及能夠對該第一小齒輪的端面進行支承的側部,并且,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下述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一臂部件的自由端部:當上述基體部件處于傾斜狀態、且上述第一臂部件位于待機位置時,上述底部在以上述背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臨靠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并且,上述側部位于上述第二齒輪收納部側,上述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具有能夠分別對上述第二小齒輪的外周進行支承的底部與背部、以及能夠對該第二小齒輪的端面進行支承的側部,并且,上述第二小齒輪保持件以下述方式固定于上述第二臂部件的自由端部:當上述基體部件處于傾斜狀態、且上述第二臂部件位于待機位置時,上述底部在以上述背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臨靠上述第二齒輪收納部,并且,上述側部位于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側。
[0012]根據以上述方式構成的小齒輪組裝機構,若使移動部件處于傾斜狀態、且使第一臂部件以及第二臂部件轉動至待機位置,則第一小齒輪保持件的底部在以背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與第一齒輪收納部的下端對置,并且,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底部在以背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與第二齒輪收納部的下端對置。因而,能夠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的至少底部以及背部將來自第一齒輪收納部的第一小齒輪支承為軸心水平地延伸的狀態,并且,能夠借助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至少底部以及背部將來自第二齒輪收納部的第二小齒輪支承為軸心水平地延伸的狀態。并且,若在該狀態下使第一臂部件以及第二臂部件以使得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彼此接近的方式轉動,則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由傾斜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側部、背部以及底部從3個方向支承,并且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在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此外,若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相互對置,則能夠允許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朝沿著上述側部的方向亦即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并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進而,若在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之后使移動部件成為直立狀態,則能夠使支承第一小齒輪的端面(下端面)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的側部以及支承第二小齒輪的端面(下端面)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側部水平地延伸,并且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支承為使得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因而,通過在該狀態下使移動部件接近行星架支承部,能夠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配置于行星架支承部上的行星架。
[0013]此外,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可以包括引導部件,該引導部件具有:水平引導面,該水平引導面沿水平方向對設置于上述移動部件的凸輪隨動件進行引導;以及傾斜引導面,該傾斜引導面形成在上述水平引導面的與上述行星架支承部側相反側,并且,當上述移動部件從上述行星架支承部離開時,上述傾斜引導面將上述凸輪隨動件朝斜下方引導。由此,通過使移動部件從行星架支承部離開,能夠順暢地使該移動部件成為傾斜狀態,并且,通過使移動部件接近行星架支承部,能夠順暢地使該移動部件成為直立狀態。
[0014]并且,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可以包括壓入機構,該壓入機構將上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從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朝上述行星架支承部上的上述行星架壓入。由此,能夠容易地將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從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交接至行星架。
[0015]此外,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能夠以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側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側的端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分別包括齒輪輸送機構,在上述第一臂部件以及第二臂部件抵達待機位置后的階段,上述齒輪輸送機構允許位于最下側的上述第一小齒輪或第二小齒輪朝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落下,上述行星架支承部包括使上述行星架每次旋轉規定角度的旋轉機構。由此,通過使第一臂部件以及第二臂部件轉動至待機位置,能夠從第一齒輪收納部、第二齒輪收納部朝第一小齒輪保持件、第二小齒輪保持件一個一個地交接第一小齒輪、第二小齒輪。并且,通過利用行星架支承部的旋轉機構使行星架每次旋轉規定角度,能夠使行星架上的多個組裝位置與保持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依次正對。因而,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將多組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連續且高效地組裝于一體的行星架。
[0016]并且,可以形成為:在被收納于上述第一齒輪收納部或第二齒輪收納部的上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的中心孔中插入有裝配用心軸與構成滾針軸承的多個滾針,在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上述側部固定有支承板,當將上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配置于上述行星架支承部上的上述行星架時,上述支承板抑制上述多個滾針以及上述裝配用心軸從上述第一小齒輪或第二小齒輪落下。由此,無需進行繁雜的作業就能夠容易地組裝具有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經由滾針軸承而由行星架支承的構造的行星齒輪進行組裝,因此能夠提高這種行星齒輪的生產率。
[0017]此外,也可以形成為:上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以在二者的上側的端面配置有雙聯墊圈的狀態被配置于上述行星架。若像這樣采用雙聯墊圈作為墊圈,則與針對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分別各配置一個墊圈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配置墊圈所需的勞力。并且,根據上述的小齒輪組裝機構,能夠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被適當地定位后的狀態下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進行支承,因此,當將墊圈配置于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時,能夠容易地抑制在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與墊圈之間產生軸心的偏移。進而,通過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連同墊圈同時組裝于行星架,能夠提高行星齒輪的生產率。
[0018]并且,上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還可以具備小齒輪軸插入機構,利用該小齒輪軸插入機構將第一小齒輪軸插入于上述行星架以及上述第一小齒輪、并將第二小齒輪軸插入于上述行星架以及上述第二小齒輪。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行星齒輪的生產率。
[0019]對于基于本發明的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利用該組裝方法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組裝于被支承為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行星架,該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支承上述第一小齒輪、且利用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支承上述第二小齒輪的步驟;使上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在允許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朝與上述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從而使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的步驟;以及將相互嚙合后的上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下配置于上述行星架的步驟。
[0020]根據該方法,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并高精度地組裝于行星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示出基于本發明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立體圖。
[0022]圖2是示 出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概要結構圖。
[0023]圖3是示出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平面圖。
[0024]圖4是示出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概要結構圖。
[0025]圖5是示出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概要結構圖。
[0026]圖6是示出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概要結構圖。
[0027]圖7是示出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概要結構圖。
[0028]圖8是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主要部分放大圖。
[0029]圖9是示出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概要結構圖。
[0030]圖10是示出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對于行星架100的組裝狀態的概要結構圖。
[0031]標號說明:
[0032]1:行星齒輪組裝裝置;10:行星架支承部;11:工作臺;lla:第一貫通孔;llb:第二貫通孔;12:支柱;13:旋轉軸;14:旋轉機構;15:手柄;16:桿;17:止擋件;20: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1:第一壓入桿;22:第二壓入桿;23:滑動件;24:操作桿;25:棍;31:第一齒輪收納部;31a、32a:底板;31b、32b:側部;32:第二齒輪收納部;33: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4: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6a:第一止擋件;36b:第二止擋件;38:連桿機構;40:小齒輪組裝機構;41: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2: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3、44:底部;45a、45b、46a、46b:背部;45c、46c:間隙;47、48:第一側部;47a、48a:支承板;49、50:第二側部;49a、50a:切口 ;51:導軌;52:滑動件;53:定位部件;53b:傾斜面;54:臂支承部;55:第一臂部件;56:第二臂部件;57、58:把手;60:引導部件;60a:水平引導面;60b:傾斜引導面;60c --第一止擋部;60d:第二止擋部;61:棍;70:壓入機構;71:輥支承部件;72:桿;73:抵接部件;73a:切口 ;74:把持部;90:托板;91:第一貫通孔;92:第二貫通孔;100:行星架;101、103:第一軸插通孔;102、104:第二軸插通孔;110:第一小齒輪;111:第一小齒輪軸;114、124:滾針;115,125:裝配用心軸;120:第二小齒輪;121:第二小齒輪軸;W1、W2、W3: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接下來,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
[0034]圖1是示出基于本發明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平面圖,圖2是示出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側視圖。這些附圖所示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用于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并組裝于構成搭載于車輛的變速器的雙齒輪式行星齒輪的行星架10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小齒輪110是所謂的長齒輪(long pinion gear),第二小齒輪120是尺寸比第一小齒輪110短且重量輕的短齒輪(short pinion gear)。進而,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以相等間隔(120°的間隔)在行星架100組裝有3組。[0035]如圖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具備:行星架支承部10 (參照圖2),該行星架支承部10將一體的行星架100支承為使得該行星架100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參照圖2),該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將第一小齒輪軸111插入到行星架100及第一小齒輪110,并且將第二小齒輪軸121插入到行星架100及第二小齒輪120 ;第一齒輪收納部31,該第一齒輪收納部31收納多個第一小齒輪110 ;第二齒輪收納部32,該第二齒輪收納部32收納多個第二小齒輪120 ;以及小齒輪組裝機構40,該小齒輪組裝機構40能夠從第一齒輪收納部31、第二齒輪收納部32接收第一小齒輪110、第二小齒輪120并使之嚙合,并且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配置于行星架100。
[0036]如圖2所示,行星架支承部10包括:工作臺11,該工作臺11載置有支承行星架100的托板90 ;支柱12,該支柱12將工作臺11支承為旋轉自如;旋轉軸13,該旋轉軸13插通于支柱12內、且被固定于工作臺11的下表面中央;以及使旋轉軸13旋轉的旋轉機構14。在工作臺11,以與形成于行星架100的第一軸插通孔101、103 (參照圖10)對應的方式等間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120°的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第一貫通孔11a。此外,在工作臺11,以與形成于行星架100的第二軸插通孔102、104 (參照圖10)對應的方式等間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120°的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第二貫通孔lib。并且,旋轉機構14構成為例如包括蝸輪、平行凸輪(parallel cam)(心形凸輪)等的未圖示的間歇旋轉機構,通過經由手柄15使桿16旋轉,能夠使旋轉軸13以及工作臺11每次旋轉規定角度(在本實施方式中為120° )。另外,對于旋轉機構14的結構,只要能夠使工作臺11上的行星架100每次旋轉規定角度即可,可以為任意結構。
[0037]如上所述,當將第一小齒輪110、第二小齒輪120組裝于行星架100時,行星架100被載置于托板90上、且與該托板90 —起被載置于行星架支承部10的工作臺11上,如圖2所示,第一小齒輪軸111、第二小齒輪軸121被預先插入于托板90以及行星架100。此外,在組裝第一小齒輪110、第二小齒輪120之前,將墊圈W1、W2 (參照圖10)配置于行星架100。在托板90,以與行星架100的第一軸插通孔101、103以及工作臺11的第一貫通孔Ila對應的方式等間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120°的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第一貫通孔91,并且,以與行星架100的第二軸插通孔102、104以及工作臺11的第二貫通孔Ilb對應的方式等間隔(在本實施方式中為120°的間隔)地形成有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第二貫通孔92。
[0038]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構成為將插入于托板90的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朝行星架100推頂。如圖2所示,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包括: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第一壓入桿21 ;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第二壓入桿22 ;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滑動件23,這些滑動件23分別保持一個第一壓入桿21以及一個第二壓入桿22,并且被支承為繞行星架支承部10的支柱12旋轉自如且沿軸向滑動自如;操作桿24 ;被操作桿24的一端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輥25 ;以及將上述操作桿24的長邊方向大致中央支承為轉動自如的未圖示的桿支承部件。
[0039]在本實施方式中,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構成為:當在各滑動件23的底部與未圖示的止擋件抵接的狀態下借助旋轉機構14使行星架支承部10的工作臺11旋轉時,第一壓入桿21、第二壓入桿22以及滑動件23全都與工作臺11 一體地旋轉,并且,每當在各滑動件23的底部與止擋件抵接的狀態下借助旋轉機構14使工作臺11旋轉120°時,3個滑動件23依次與操作桿24的輥25卡合。進而,當使操作桿24沿圖2中的箭頭方向轉動時,與小齒輪組裝機構40正對的滑動件23經由輥25被朝工作臺11推頂。由此,能夠利用固定在與小齒輪組裝機構40正對的滑動件23的第一壓入桿21以及第二壓入桿22將第一小齒輪軸111、第二小齒輪軸121從托板90朝行星架100推頂。
[0040]第一齒輪收納部31具有:長條的底板31a ;以及分別以與第一小齒輪110的端面對置的方式立起設置于底板31a的一對側部31b,該第一齒輪收納部31將多個第一小齒輪110以使得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水平地延伸的方式進行收納。并且,第二齒輪收納部32具有:長條的底板32a ;以及分別以與第二小齒輪120的端面對置的方式立起設置于底板32a的一對側部32b,該第二齒輪收納部32將多個第二小齒輪120以使得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水平地延伸的方式進行收納。根據圖2可知,第一齒輪收納部31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32配置成底板3la、32a的一端側(圖2中的左端)位于下方的傾斜狀態。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齒輪收納部31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底板31a、32a的傾斜角度α(參照圖5及圖6)設定成相對于水平面例如傾斜5°?10°。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所示,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以在各自的中心孔預先插入有裝配用心軸(du_y shaft)115或者125、以及構成滾針軸承的多個滾針114或者124的狀態下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或第二齒輪收納部32。
[0041]此外,如圖1所不,第一齒輪收納部31包括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該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能夠將位于最下側的第一小齒輪110 —個一個地交接給小齒輪組裝機構40。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具有:第一止擋件(省略圖示),該第一止擋件能夠從底板31a的一端部(下端部)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能夠朝下方退避;第二止擋件(省略圖示),該第二止擋件位于比上述第一止擋件靠底板31a的另一端側(上端側)的位置,能夠從該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能夠朝下方退避;以及連結第一止擋件(省略圖示)以及第二止擋件(省略圖示)的連桿機構(省略圖示)。該連桿機構構成為:當第一止擋件從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時,使第二止擋件退避到比底板31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當第一止擋件退避到比底板31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時,使第二止擋件從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
[0042]同樣,如圖1及圖2所示,第二齒輪收納部32包括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該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能夠將位于最下側的第二小齒輪120 —個一個地交接給小齒輪組裝機構40。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具有:第一止擋件36a,該第一止擋件36a能夠從底板32a的一端部(下端部)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能夠朝下方退避;第二止擋件36b,該第二止擋件36b位于比上述第一止擋件36a靠底板32a的另一端側(上端側)的位置,能夠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能夠朝下方退避;以及連結第一止擋件36a以及第二止擋件36b的連桿機構38。連桿機構38構成為:當第一止擋件36a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時,使第二止擋件36b退避到比底板32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當第一止擋件36a退避到比底板32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時,使第二止擋件36b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
[0043]小齒輪組裝機構40包括:至少能夠從3個方向支承第一小齒輪110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 ;以及至少能夠從3個方向支承第二小齒輪120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如圖4所示,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具有:分別能夠對第一小齒輪110的外周進行支承的底部43以及背部45a、45b ;能夠支承第一小齒輪110的端面的第一側部47 ;以及與第一側部47對置的第二側部49。如圖4所示,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具有:分別能夠對第二小齒輪120的外周進行支承的底部44以及背部46a、46b ;能夠支承第二小齒輪120的端面的第一側部48 ;以及與第一側部48對置的第二側部50。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底部43、44、背部45a、45b、46a、46b、第一側部47、48以及第二側部49、50均形成為具有矩形截面的板狀。
[0044]并且,如圖1及圖2所示,小齒輪組裝機構40包括:導軌51 ;能夠沿導軌51移動的滑動件52 ;固定于滑動件52的定位部件53 ;臂支承部件(移動部件)54,該臂支承部件54由定位部件53支承為轉動自如,且借助該定位部件53而被定位成直立狀態與傾斜狀態;具有被臂支承部件54支承為轉動自如的基端部的第一臂部件55 ;具有被臂支承部件54支承為轉動自如的基端部的第二臂部件56 ;用于使臂支承部件54順暢地動作的引導部件60 ;以及壓入機構70,該壓入機構70用于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從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朝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壓入。
[0045]如圖2所示,導軌51水平地、且沿與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正交的方向朝行星架支承部10延伸。進而,滑動件52能夠沿著導軌51接近行星架支承部10或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定位部件53將臂支承部件54支承為繞與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平行的軸轉動自如。并且,如圖2所示,定位部件53具有:直立面53a,該直立面53a形成在比臂支承部件54靠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位置,與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平行,且沿鉛垂方向延伸;以及傾斜面53b,該傾斜面53b隔著臂支承部件54與上述直立面53a相面對、且從直立面53a朝圖2中逆時針方向傾斜。
[0046]如圖4所示,臂支承部件54由具有矩形截面的近似L字狀的板材構成,并以長邊方向與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平行的方式經由螺栓轉動自如地連結于定位部件53。進而,當臂支承部件54相對于定位部件53朝圖2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而與直立面53a抵接時,該臂支承部件54以平行于與導軌5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鉛垂面的方式延伸。以下,將該狀態稱作臂支承部件54的“直立狀態”。并且,當臂支承部件54相對于定位部件53朝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而與傾斜面53b抵接時,該臂支承部件54以平行于如下傾斜面的方式延伸,該傾斜面從與導軌51正交的鉛垂面朝逆時針方向傾斜角度(銳角)β。以下,將該狀態稱作臂支承部件54的“傾斜狀態”。另外,對于角度β,優選從5°?45°左右的范圍內選擇,更優選從10°?30°的范圍內選擇,在本實施方式中,將角度β設定為20°。
[0047]第一臂部件55由具有矩形截面的板材構成,如圖1及圖4所示,該第一臂部件55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基端部)從背面側經由螺栓及螺母以轉動自如的方式連結于臂支承部件54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亦即第一齒輪收納部31側的端部(圖4中的左端部)。并且,在第一臂部件55的自由端部的背面固定有把手(knob) 57 (參照圖1)。第二臂部件56也由具有矩形截面的板材構成,如圖1及圖4所示,該第二臂部件56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基端部)從行星架支承部10側經由螺栓及螺母以轉動自如的方式連結于臂支承部件54的長邊方向的另一端部亦即第二齒輪收納部32側的端部(圖4中的右端部)。并且,在第二臂部件56的自由端部的背面固定有把手(knob) 58 (參照圖1)。
[0048]此外,第一臂部件55與第二臂部件56經由用于使二者朝相反方向轉動相同角度的未圖示的伸縮連桿相互連結。當使第一臂部件55相對于臂支承部件54朝圖4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時,第一臂部件55借助伸縮桿的作用而被定位成圖4所示那樣的與臂支承部件54的長邊方向平行亦即水平地延伸的狀態。以下,將該位置稱作第一臂部件55的“待機位置”。并且,當使第二臂部件56相對于臂支承部件54朝圖4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時,第二臂部件56借助伸縮桿的作用而被定位成圖4所示那樣的與臂支承部件54的長邊方向平行亦即水平地延伸的狀態。以下,將該位置稱作第二臂部件56的“待機位置”。
[0049]如圖1、圖4及圖5所示,在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參照圖5)且第一臂部件55位于待機位置(參照圖4)時,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下述方式被固定在第一臂部件55的自由端部:底部43在以背部45a、45b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臨靠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端部,并且第一側部47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側。如圖4及圖5所示,底部43被垂直地固定于第一臂部件55的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面。因而,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第一臂部件55位于待機位置時,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底部43以從水平面朝圖5中的順時針方向傾斜了角度β (> α )的狀態與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下端對置。并且,兩個背部45a及45b以在二者之間形成有間隙45c的方式被垂直地固定于底部43。此夕卜,第一側部47以與底部43及背部45a雙方垂直的方式被固定,第二側部49以與底部43及背部45b雙方垂直的方式被固定。第一側部47與第二側部49之間的間隔被設定成略大于第一小齒輪110的軸長的長度。進而,在第一側部47的內表面(圖4中的左側的面),以朝行星架支承部10側突出的方式固定有長度大于第一側部47的長度的支承板47a。進而,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第二側部49,形成有與配置在第一小齒輪110與行星架100之間的墊圈W3的形狀對應的近似半圓形的切口 49a (參照圖5)。
[0050]并且,如圖1、圖4及圖6所示,在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參照圖6)、且第二臂部件56位于待機位置(參照圖4)時,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以下述方式被固定于第二臂部件56的自由端部:底部44在以背部4ba、46b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臨靠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端部,并且第一側部48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側。如圖4及圖6所示,底部44被垂直地固定于第二臂部件56的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面。因而,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第二臂部件56位于待機位置時,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底部44以從水平面朝圖6中的逆時針方向傾斜了角度β (> α )的狀態與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下端對置。并且,兩個背部46a及46b以在二者之間形成有間隙46c的方式被垂直地固定于底部44。此外,第一側部48以與底部44及背部46a雙方垂直的方式被固定,第二側部50以與底部44及背部46b雙方垂直的方式被固定。第一側部48與第二側部50之間的間隔被設定成略大于第二小齒輪120的軸長的長度。進而,在第一側部48的內表面(圖4中的右側的面),以朝行星架支承部10側突出的方式固定有長度大于第一側部48的長度的支承板48a。進而,在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二側部50,形成有與配置在第二小齒輪120與行星架100之間的墊圈W3的形狀對應的近似半圓形的切口 50a (參照圖6)。
[0051]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中,以下述方式確定各部件的尺寸、安裝位置:當使處于待機位置的第一臂部件55及第二臂部件56分別相對于臂支承部件54轉動大致90 °從而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時,如圖7所示,由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支承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由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的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并且,在本實施方式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中,以下述方式確定各部件的尺寸、安裝位置:當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時,如圖8所示,第二小齒輪120位于比第一小齒輪110靠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位置,且二者的軸心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第一側部47、支承板47a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8、支承板48a的延伸方向上離開規定距離。進而,在本實施方式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中,以下述方式確定各部件的尺寸、安裝位置:當使第一臂部件55及第二臂部件56如圖7所示從待機位置轉動大致90°、且使臂支承部件54處于直立狀態時,相互嚙合的第一小齒輪110及第二小齒輪120與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上的組裝位置正對。
[0052]并且,本實施方式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構成為: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與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以與第一臂部件55及第二臂部件56的轉動聯動的方式工作。即,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時,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的連桿機構與第一臂部件55連結。進而,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第一臂部件55如圖7所示從待機位置轉動大致90°時,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的連桿機構使第一止擋件從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使第二止擋件退避到比底板31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第一臂部件55處于待機位置時,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的連桿機構使第一止擋件退避到比底板31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且使第二止擋件從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
[0053]并且,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時,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3的連桿機構38與第二臂部件56連結。進而,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第二臂部件56如圖7所示從待機位置轉動大致90°時,連桿機構38使第一止擋件36a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使第二止擋件36b退避到比底板32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當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第二臂部件56處于待機位置時,連桿機構38使第一止擋件36a退避到比底板32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且使第二止擋件36b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
[0054]如圖2所示,引導部件60以與導軌51平行地延伸的方式配置于該導軌51的側方。引導部件60對作為凸輪隨動件的輥61進行引導,該輥61由臂支承部件54支承為繞以與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平行的方式延伸的軸旋轉自如。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導部件60具有:形成于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水平引導面60a ;形成于上述水平引導面60a的與行星架支承部10側相反側的傾斜引導面60b ;形成于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端部的第一止擋部60c ;以及形成于與行星架支承部10側相反側的端部的第二止擋部60d。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所示,在傾斜引導面60b與第二止擋部60d之間形成有與輥61的外徑相應的平滑的曲面。
[0055]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伴隨著拉動臂支承部件54使其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而輥61從水平引導面60a朝傾斜引導面60b下降時,輥61的移動由第二止擋部60d限制,伴隨與此,臂支承部件54朝圖2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而與定位部件53的傾斜面53b抵接。由此,通過使臂支承部件54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能夠順暢地使該臂支承部件54成為傾斜狀態。并且,當伴隨著推動臂支承部件54使其接近行星架支承部10而輥61從傾斜引導面60b朝水平引導面60a上升時,伴隨與此,臂支承部件54朝圖2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而與定位部件53的直立面53a抵接。由此,通過使臂支承部件54接近行星架支承部10,能夠順暢地使該臂支承部件54成為直立狀態。另外,引導部件60 (以及輥61)可以相對于臂支承部件54設置兩列。
[0056]壓入機構70用于將相互哨合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從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朝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壓入。如圖1及圖9所示,壓入機構70具有:固定于臂支承部件54的桿支承部件71 ;由上述桿支承部件71支承為在與臂支承部件54正交的方向上滑動自如的兩個桿72 ;固定于各桿72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側的端部的抵接部件73 ;以及固定于各桿72的與抵接部件73側相反側的端部的把持部74。
[0057]抵接部件73具有小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兩個背部45a、45b之間的間隙45c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兩個背部46a、46b之間的間隙46c的厚度。并且,在抵接部件73形成有由與相互嚙合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的外周相應的兩個圓弧構成的切口 73a (參照圖1)。進而,兩個桿72由桿支承部件71支承為:如圖7及圖9所示,當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已經嚙合時,抵接部件73能夠從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兩個背部45a、45b之間的間隙45c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兩個背部46a、46b之間的間隙46c通過。
[0058]接下來,對利用以上述方式構成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并組裝于行星架100的步驟進行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工作人員以手動方式操作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來進行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組裝作業。
[0059]當相對于行星架100組裝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時,將在中心孔插入有多個滾針114以及裝配用心軸115的多個第一小齒輪110排列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并且,將在中心孔插入有多個滾針124以及裝配用心軸125的多個第二小齒輪120排列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當以上述方式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排列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第二齒輪收納部32時,預先朝近前側拉動把手57及58而使臂支承部件54成為傾斜狀態,并且經由把手57、58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從待機位置轉動大致90° (參照圖7)。由此,由于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的第一止擋件從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第二止擋件退避到比底板31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夠利用第一止擋件預先將多個第一小齒輪110保持于傾斜的第一齒輪收納部31 (底板31a)上,而不會使上述多個第一小齒輪110落下。同樣,由于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的第一止擋件36a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第二止擋件36b退避到比底板32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能夠利用第二止擋件36a預先將多個第二小齒輪120保持于傾斜的第二齒輪收納部32 (底板32a)上,而不會使上述多個第二小齒輪120落下。
[0060]并且,通過其它途徑而預先將行星架100載置于插入有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的托板90。S卩,如圖10所示,以第一小齒輪軸111的前端從各第一軸插通孔103露出且第二小齒輪軸121的前端從各第二軸插通孔104露出的方式,將行星架100載置于托板90。進而,將墊圈Wl配置于略微朝行星架100的內部突出的第一小齒輪軸111的前端,并且將墊圈W2配置于略微朝行星架100的內部突出的第二小齒輪軸121的前端。對行星架100進行支承、且組裝有第一小齒輪軸111、第二小齒輪軸121以及墊圈W1、W2的托板90被載置(定位)于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行星架支承部10的工作臺11上。
[0061]在上述那樣的相對于行星架100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組裝準備完畢后,朝近前側拉動把手57及58,使臂支承部件54維持傾斜狀態,并經由把手57及58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朝待機位置轉動。由此,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底部43在從水平面傾斜角度β后的狀態下與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下端對置,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底部44在從水平面傾斜角度β后的狀態下與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下端對置。并且,伴隨著第一臂部件55到達待機位置,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的第一止擋件退避到比底板31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第二止擋件從底板31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同樣,伴隨著第二臂部件56到達待機位置,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的第一止擋件36a退避到比底板32a的表面靠下方的位置,并且第二止擋件36b從底板32a的表面朝上方突出。結果,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最下側的第一小齒輪110滾落至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并且,該第一小齒輪110由第一小齒輪41的至少底部43及背部45a、45b支承為軸心水平地延伸的狀態。并且,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最下側的第二小齒輪120滾落至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并且,該第二小齒輪120由第二小齒輪42的至少底部44及背部46a、46b支承為軸心水平地延伸的狀態。
[0062]接下來,將臂支承部件54維持在傾斜狀態,并且經由把手57、58而以使得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相互接近的方式使位于待機位置的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分別相對于臂支承部件54轉動大致90°。在第一臂部件55以上述方式轉動的期間,第一小齒輪110的下側的端面由傾斜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第一側部47(以及支承板47a)支承,并且第一小齒輪110的外周由傾斜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背部45a、45b與底部43支承。并且,在第二臂部件56轉動的期間,第二小齒輪120的下側的端面由傾斜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8 (以及支承板48a)支承,并且第二小齒輪120的外周由傾斜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背部46a、46b與底部44支承。即,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由傾斜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從3個方向支承,并且在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
[0063]進而,當第一臂部件以及第二臂部件從待機位置轉動大致90°時,如圖7至圖9所示,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第一側部47 (以及支承板47a)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8 (以及支承板48a)在背部45a、45b、46a、46b位于下方、且從水平面傾斜角度β的狀態下相互對置。并且,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沿與鉛垂方向成角度β的方向延伸(參照圖9)。因而,根據小齒輪組裝裝置40,通過以上述方式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轉動而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相互對置,能夠允許沿著第一側部47、48的方向亦即朝向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圖9中的白色空心箭頭方向)的移動,并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相對于鉛垂方向傾斜角度β的狀態下相互嚙合。
[0064]由此,即便在因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而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互按壓在一起,也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中的至少任一方旋轉、并沿著第一側部47、48、支承板47a、48a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結果,無需對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施加過大的力就能夠使它們嚙合,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進而,由于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后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因重力而朝斜下方下降,因此,相互嚙合的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被適當的定位的狀態下由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
[0065]并且,如圖8所示,在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各自的軸心在第一側部47、48、支承板47a、48a的延伸方向亦即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第一側部47、48等)的傾斜方向上離開規定距離的狀態下,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40使上述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嚙合。因而,當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按壓在一起時,位于傾斜方向上側的第二小齒輪120易于朝斜上方移動,并且易于將施加于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按壓力轉換成使二者朝相反方向旋轉的力,因此,無需對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施加過大的力就能夠使它們順暢地嚙合。此外,如果像本實施方式這樣在重量比第一小齒輪110的重量輕的第二小齒輪120位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傾斜方向的上側的狀態下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則能夠更好地允許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的伴隨于嚙合的相對移動。
[0066]在以上述方式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之后,如圖8所示,將墊圈W3配置于二者的上側的端面。在本實施方式中,墊圈W3是使上述墊圈Wl及W2 —體化而成的雙聯墊圈(眼鏡式墊圈)。若采用這種雙聯墊圈,則與相對于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分別配置一個墊圈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配置墊圈所需的勞力。并且,如上所述,根據小齒輪組裝機構40,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被適當地定位后的狀態下游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此外,在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哨合時位于二者的上方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第二側部49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二側部50形成有與墊圈W3的形狀相應的切口 49a或50a。因而,當將墊圈W3配置于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時,能夠容易地抑制在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與墊圈W3之間產生軸心的偏移。
[0067]接著,保持使得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的狀態不變,并推動把手57及58,從而將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臂支承部件54、定位部件53以及滑動件52等一體地朝行星架支承部10推出。這樣,伴隨著臂支承部件54等被朝行星架支承部10推動,輥61從傾斜引導面60b朝水平引導面60a上升,伴隨與此,臂支承部件54轉動而與定位部件53的直立面53a抵接。由此,能夠通過使臂支承部件54等接近行星架支承部10而使該臂支承部件54順暢地成為直立狀態,并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7、48 (支承板47a、48a)水平而使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與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進而,使臂支承部件54等朝行星架支承部10移動,直至輥61與引導部件60的行星架支承部10側的第一止擋部60c抵接為止。
[0068]當輥61與引導部件60的第一止擋部60c抵接時,如圖8及圖10所示,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支承板47a與第二小齒輪42的支承板48a位于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的內底面上(墊圈Wl、W2的近前側),并且,由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正對行星架100上的組裝位置。因而,通過在該狀態下推動壓入機構70的把持部74而使桿72以及抵接部件73朝行星架支承部10移動,能夠在避免滾針114、124、裝配用心軸115、125從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脫落的同時將相互嚙合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以及墊圈W3配置于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另外,行星架支承部10以及小齒輪組裝機構40的構成要素、托板90等的各參數、安裝位置等當然確定成:使得當將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以及墊圈W3配置于行星架100時第一小齒輪110的軸心與第一軸插通孔101、103的軸心一致、且第二小齒輪120的軸心與第二軸插通孔102、104的軸心一致。
[0069]在一這種方式將一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配置于行星架100后,通過朝近前側拉動把手57、58,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臂支承部件54等一體地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此時,由于如上所述在托板90以及行星架100預先插入有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12、且配置有墊圈Wl、W2,因此,滾針114、124、裝配用心軸115、125不會從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脫落。進而,使臂支承部件54等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直至輥61從水平引導面60a朝傾斜引導面60b下降而與第二止擋部60d抵接為止,從而使臂支承部件54返回傾斜狀態,然后,經由把手57及58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朝待機位置轉動。由此,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最下側的第一小齒輪110滾落至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并由該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支承。并且,位于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最下側的第二小齒輪120滾落至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并由該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
[0070]這樣,在作為后續的組裝對象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由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的階段,使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的操作桿24轉動。由此,與小齒輪組裝機構40正對的滑動件23被朝工作臺11推頂,第一小齒輪軸111、第二小齒輪軸121由固定于上述滑動件23的第一壓入桿21以及第二壓入桿22從托板90朝行星架100推頂。通過這樣將第一小齒輪軸111、第二小齒輪軸121朝行星架100推頂,裝配用心軸115從行星架100的第一軸插通孔101朝上方突出、且裝配用心軸125從行星架100的第二軸插通孔102朝上方突出,因此,將這些裝配用心軸115及125拆除而放置于保管場所。
[0071]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第一小齒輪軸111插入于行星架100的第一軸插通孔101、且第二小齒輪軸121插入于行星架100的第二軸插通孔102時,第一小齒輪軸111的下端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的下端由設置于托板90的未圖示的活動止擋件支承。因而,即便隨后使第一壓入桿21以及第二壓入桿22、滑動件23從工作臺11下降,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也不會從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脫落。
[0072]在這樣將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插入于行星架100、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后,轉動行星架支承部10的旋轉機構14的手柄15而使工作臺11旋轉120°。由此,能夠進行相對于行星架100的接下來的一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的組裝。進而,通過反復進行上述處理,能夠完成相對于行星架100的所有的第一小齒輪110、第二小齒輪120以及墊圈W3的組裝。在第一小齒輪110、第二小齒輪120以及墊圈W3的組裝完畢后,行星架100連同托板90 —起被從行星架支承部10取下,并被臨時保管于保管場所、或者被朝后續工序的施工場所輸送。[0073]如以上說明的那樣,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構成為: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在以允許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彼此接近,從而使該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即,小齒輪組裝機構40允許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并使二者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
[0074]由此,即便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Iio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互按壓在一起,也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中的至少任一方旋轉并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因此,無需對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施加過大的力就能夠使二者嚙合,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并且,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40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傾斜方向上離開規定距離的狀態下嚙合。由此,當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互按壓在一起的狀態時,位于傾斜方向上側的第二小齒輪120易于朝斜上方移動,并且易于將施加于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按壓力轉換成使二者朝相反方向旋轉的力,因此,無需施加過大的力就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順暢地嚙合。
[0075]此外,由于朝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后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中的至少任一方會因重力而朝斜下方下降,因此,相互嚙合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被適當地定位的狀態下由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支承。進而,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下由小齒輪組裝機構40配置于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因而,根據行星齒輪組裝裝置1,能夠抑制齒頂的損傷,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并高精度地組裝于行星架100。
[0076]另外,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傾斜角度(角度β )只要設定成使得在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中的至少任一方朝斜上方移動而使得二者哨合之后該第一小齒輪Iio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中的至少任一方借助自重朝斜下方移動而與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抵接即可。由此,當通過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而在齒頂彼此抵接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互按壓在一起時,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中的至少任一方更恰當地上下移動。
[0077]并且,在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40中,若使臂支承部件54處于傾斜狀態、且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轉動至待機位置,則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底部43在以背部45a、45b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與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下端對置,并且,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底部44在以背部46a、46b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與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下端對置。因而,能夠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至少底部43以及背部45a、45b將來自第一齒輪收納部31的第一小齒輪110支承為軸心水平地延伸的狀態,并且,能夠借助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至少底部44以及背部46a、46b將來自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二小齒輪120支承為軸心水平地延伸的狀態。[0078]此外,若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以使得支承第一小齒輪110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支承第二小齒輪120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彼此接近的方式轉動,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由傾斜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7、48、背部45a、45b、46a、46b以及底部43、44從3個方向支承,并且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在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進而,若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相互對置,則能夠允許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朝沿著第一側部47、48的方向亦即與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并且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
[0079]進而,若在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之后使臂支承部件54成為直立狀態,則能夠使支承第一小齒輪110的端面(下端面)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的第一側部47以及支承第二小齒輪120的端面(下端面)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8水平地延伸,并且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支承為使得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因而,通過在該狀態下使臂支承部件54接近行星架支承部10,能夠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配置于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
[0080]并且,上述小齒輪組裝機構40包括引導部件60,該引導部件60具有:水平引導面60a,該水平引導面60a沿水平方向對設置于臂支承部件54的作為凸輪隨動件的輥61進行引導;以及傾斜引導面60b,該傾斜引導面60b形成在上述水平引導面60a的與行星架支承部10側相反側,并且,當臂支承部件54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時,該傾斜引導面60b將輥61朝斜下方引導。由此,通過使臂支承部件54從行星架支承部10離開,能夠順暢地使該臂支承部件54成為傾斜狀態,并且,通過使臂支承部件54接近行星架支承部10,能夠順暢地使該臂支承部件54成為直立狀態。
[0081]此外,小齒輪組裝機構40包括壓入機構70,該壓入機構70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從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朝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壓入。由此,能夠容易地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從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交接至行星架100。
[0082]并且,行星齒輪組裝機構I的第一齒輪收納部31以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側的端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且包括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在第一臂部件55抵達待機位置后的階段,該第一齒輪輸送機構33允許位于最下側的第一小齒輪110朝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落下。同樣,第二齒輪收納部32以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側的端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且包括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在第二臂部件56抵達待機位置后的階段,該第二齒輪輸送機構34允許位于最下側的第二小齒輪120朝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落下。進而,行星架支承部10包括使工作臺11亦即行星架100每次旋轉規定角度的旋轉機構14。由此,通過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轉動至待機位置轉動,能夠從第一齒輪收納部31、第二齒輪收納部32朝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 —個一個地交接第一小齒輪110、第二小齒輪120。并且,通過利用行星架支承部10的旋轉機構14使行星架100每次旋轉規定角度,能夠使行星架100上的多個組裝位置與保持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依次正對。因而,根據行星齒輪組裝裝置1,能夠將多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連續且高效地組裝于一體的行星架100。[0083]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被收納于第一齒輪收納部31或第二齒輪收納部32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中心孔中插入有裝配用心軸115或125與構成滾針軸承的多個滾針114或124。進而,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的第一側部47、48固定有支承板47a、48a,當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配置于行星架支承部10上的行星架100時,支承板47a、48a抑制多個滾針114或115以及裝配用心軸115或125從第一小齒輪110或第二小齒輪落下。由此,無需進行繁雜的作業便容易地組裝具有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經由滾針軸承而由行星架100支承的構造的行星齒輪,因此能夠提高這種行星齒輪的生產率。然而,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當然也能夠直接或者稍稍變更而應用于包括經由滾針軸承以外的軸承來支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的行星架100的行星齒輪的組裝。
[0084]并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在以在二者的上側的端面配置有作為雙聯墊圈的墊圈W3的狀態被配置于行星架100。若像這樣采用雙聯墊圈作為墊圈W3,則與針對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分別各配置一個墊圈的情況相比,能夠削減配置墊圈所需的勞力。并且,根據上述的小齒輪組裝機構40,能夠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在各自的軸心被適當地定位后的狀態下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進行支承,因此,當將墊圈W3配置于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時,能夠容易地抑制在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與墊圈W3之間產生軸心的偏移。進而,通過將相互嚙合后的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連同墊圈W3同時組裝于行星架100,能夠提高行星齒輪的生產率。然而,也可以利用專用的墊圈來代替墊圈W3,并在針對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分別各配置有一個該專用墊圈的狀態下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配置于行星架100。
[0085]此外,上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包括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該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將第一小齒輪軸111插入于行星架100及第一小齒輪110、并將第二小齒輪軸121插入于行星架100及第二小齒輪120。由此,能夠高效地將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等組裝于多個行星架100,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行星齒輪的生產率。另外,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并不限于將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朝行星架100側推頂。
[0086]另外,對于上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1,雖然作為由工作人員通過手動作業進行操作的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若通過電子控制的電動方式或借助油壓致動器等來進行行星齒輪組裝裝置I的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的轉動、臂支承部件54等相對于行星架支承部10的接近/離開、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的操作桿24的轉動、行星架支承部10的工作臺11的旋轉這樣的多種作業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則能夠使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對于行星架100的組裝等作業的一部分或全部實現自動化。此夕卜,通過利用組裝機器人來進行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相對于托板90的插入、行星架100相對于托板90的載置、墊圈W1、W2的組裝的全部作業,并且利用輸送機器人來輸送行星架100、托板90,能夠使上述一系列處理完全實現自動化。
[0087]并且,小齒輪組裝機構40并不限于通過使第一臂部件55以及第二臂部件56轉動而使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相互嚙合,小齒輪組裝機構40也可以構成為使第一小齒輪保持件41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42在傾斜的狀態下水平地接近/離開。此外,小齒輪軸插入機構20并不限于將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小齒輪軸121分別一個一個地插入于行星架100等,也可以構成為:在所有的第一小齒輪110以及第二小齒輪120相對于行星架100的組裝完畢以后,將第一小齒輪軸111以及第二小齒輪軸121 —并插入于行星架100等。并且,上述第一小齒輪110與第二小齒輪120具有互不相同的軸長,但是行星齒輪組裝裝置1、小齒輪組裝機構40當然也能夠容易地用于將具有彼此相同的軸長的一對小齒輪組裝于行星架。
[0088]此處,上述實施方式的主要要素與在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一欄所記載的發明的主要要素之間的對應關系只不過是用于對用以實施在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一欄所記載的發明的方式進行具體說明的一例,并不對在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一欄所記載的發明的要素進行限定。即,實施方式只不過是在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一欄所記載的發明的一個具體例,應當基于在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一欄所記載的內容對在該欄中所記載的發明進行解釋。
[0089]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當然能夠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0090][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0091 ] 本發明能夠用于行星齒輪的制造產業。
【權利要求】
1.一種行星齒輪組裝裝置,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組裝于行星架, 該行星齒輪組裝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 行星架支承部,該行星架支承部將所述行星架支承為使得所述行星架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以及 小齒輪組裝機構,該小齒輪組裝機構包括支承所述第一小齒輪的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支承所述第二小齒輪的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所述小齒輪組裝機構構成為:使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與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在以允許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朝與所述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從而使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并且,將相互嚙合后的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下配置于所述行星架支承部上的所述行星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齒輪組裝機構使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以各自的軸心在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傾斜方向上離開規定距離的狀態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傾斜角度設定成:使得在所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朝斜上方移動而二者嚙合之后,該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中的至少任一方借助自重朝斜下方移動而與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抵接。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還具備:` 第一齒輪收納部,該第一齒輪收納部將所述第一小齒輪以軸心水平地延伸的方式收納有多個;以及 第二齒輪收納部,該第二齒輪收納部配置成與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平行、且隔著所述行星架支承部與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對置,并且,該第二齒輪收納部將所述第二小齒輪以所述軸心水平地延伸的方式收納有多個, 所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包括: 移動部件,該移動部件能夠接近所述行星架支承部或從所述行星架支承部離開,并且,該移動部件能夠繞與被收納于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的所述第一小齒輪的軸心以及被收納于所述第二齒輪收納部的所述第二小齒輪的軸心平行地延伸的軸轉動; 定位部件,該定位部件能夠將所述移動部件定位成直立狀態與傾斜狀態; 第一臂部件,該第一臂部件具有由所述移動部件支承為轉動自如的基端部;以及 第二臂部件,該第二臂部件具有由所述移動部件支承為轉動自如的基端部, 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具有能夠分別對所述第一小齒輪的外周進行支承的底部與背部、以及能夠對該第一小齒輪的端面進行支承的側部,并且,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下述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臂部件的自由端部:當所述基體部件處于傾斜狀態、且所述第一臂部件位于待機位置時,所述底部在以所述背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臨靠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并且,所述側部位于所述第二齒輪收納部側, 所述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具有能夠分別對所述第二小齒輪的外周進行支承的底部與背部、以及能夠對該第二小齒輪的端面進行支承的側部,并且,所述第二小齒輪保持件以下述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臂部件的自由端部:當所述基體部件處于傾斜狀態、且所述第二臂部件位于待機位置時,所述底部在以所述背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臨靠所述第二齒輪收納部,并且,所述側部位于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包括引導部件,該引導部件具有:水平引導面,該水平引導面沿水平方向對設置于所述移動部件的凸輪隨動件進行引導;以及傾斜引導面,該傾斜引導面形成在所述水平引導面的與所述行星架支承部側相反側,并且,當所述移動部件從所述行星架支承部離開時,所述傾斜引導面將所述凸輪隨動件朝斜下方引導。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齒輪組裝機構包括壓入機構,該壓入機構將所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從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朝所述行星架支承部上的所述行星架壓入。
7.根據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以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側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側的端部位于下方的方式傾斜,所述第一齒輪收納部以及第二齒輪收納部分別包括齒輪輸送機構,在所述第一臂部件以及第二臂部件抵達待機位置后的階段,所述齒輪輸送機構允許位于最下側的所述第一小齒輪或第二小齒輪朝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或第二小齒輪保持件落下, 所述行星架支承部包括使所述行星架每次旋轉規定角度的旋轉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4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被收納于所述第一齒輪收納 部或第二齒輪收納部的所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的中心孔中插入有裝配用心軸與構成滾針軸承的多個滾針, 在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的所述側部固定有支承板,當將所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配置于所述行星架支承部上的所述行星架時,所述支承板抑制所述多個滾針以及所述裝配用心軸從所述第一小齒輪或第二小齒輪落下。
9.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小齒輪以及第二小齒輪以在二者的上側的端面配置有雙聯墊圈的狀態被配置于所述行星架。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行星齒輪組裝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齒輪組裝裝置還具備小齒輪軸插入機構,利用該小齒輪軸插入機構將第一小齒輪軸插入于所述行星架以及所述第一小齒輪、并將第二小齒輪軸插入于所述行星架以及所述第二小齒輪。
11.一種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利用該組裝方法使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相互嚙合并組裝于被支承為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行星架, 該行星齒輪的組裝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利用第一小齒輪保持件支承所述第一小齒輪、且利用第二小齒輪保持件支承所述第二小齒輪的步驟; 使所述第一小齒輪保持件以及第二小齒輪保持件在允許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朝與所述軸心大致正交的斜上方移動的方式傾斜的狀態下相互接近,從而使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從鉛垂方向傾斜的狀態下相互嚙合的步驟;以及 將相互嚙合后的所述第一小齒輪與第二小齒輪在各自的軸心沿鉛垂方向延伸的狀態下配置于所述行星 架的步驟。
【文檔編號】F16H57/08GK103697116SQ201310451213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橋本邦之, 太田博文, 石川明人 申請人:愛信艾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