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耙軸座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圓盤耙軸座,包括,在殼體外部設有與耙體連接的耳部,其特征在于:在殼體內側兩端設有正反扣螺紋,在殼體內部設有芯軸,在芯軸中部設有凸沿,在凸沿兩側分別安裝有錐滾軸承,有錐度的錐滾軸承相向裝配;在左旋壓蓋和右旋壓蓋的內側安裝雙油封,外側安裝密封圈,然后套裝在芯軸上,分別與錐滾軸承相連;并用左旋壓蓋和右旋壓蓋旋緊在殼體的正反扣螺紋上;在左旋壓蓋和右旋壓蓋上分別安裝有半間管,半間管與芯軸的兩端夾緊在一起。半間管與左旋壓蓋、右旋壓蓋為間隙配合連接。本發明結構簡單,有很好的實用性,減少了生產工作中的維修、維護,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圓盤絕軸座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圓盤耙軸座,屬于農業機械方面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公知的技術,耙用軸座一般選用尼龍瓦軸座,它雖然耐水耐土性能好,但是耐用度不高,不能承受軸向與徑向的力量。外球面自位軸承和普通向心滾珠軸承雖然加裝了油封保護裝置,但是防水,防泥土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耙機在工作中,軸向力、徑向力都很大,因此,耐用度同樣不能滿足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解決的問題在于克服原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圓盤耙軸座。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圓盤耙軸座,包括,在殼體(I)外部設有與耙體連接的耳部,其特征在于:在殼體⑴內側兩端設有正反扣螺紋,在殼體⑴內部設有芯軸(2),在芯軸(2)中部設有凸沿,在凸沿兩側分別安裝有錐滾軸承(3),有錐度的錐滾軸承(3)相向裝配;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的內側安裝雙油封(5),外側安裝密封圈(4),然后套裝在芯軸⑵上,分別與錐滾軸承⑶相連;并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旋緊在殼體
(I)的正反扣螺紋上;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上分別安裝有半間管(8),半間管(8)與芯軸(2)的兩端夾緊在一起。
[0005]半間管(8)與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為間隙配合連接。
[0006]由半間管(8)、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及雙油封(5)組成了多道回字型封土結構。
[0007]為了增加了防水、防泥土的能力和提高軸承的壽命和軸向力及徑向力,在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上設置了 O型密封圈(4)和雙油封(5)的裝置。
[0008]本發明結構簡單,有很好的實用性,減少了生產工作中的維修、維護,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明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發明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殼體、2芯軸、3錐滾軸承、4密封圈、5雙油封、6左旋壓蓋、7右旋壓蓋、8半間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圖2所示,在殼體I外部設有與耙體連接的耳部,在殼體I內側兩端設有正反扣螺紋,在殼體I內部設有芯軸2,在芯軸2中部設有凸沿,在凸沿兩側分別安裝有錐滾軸承3,有錐度的錐滾軸承3相向裝配。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的內側安裝雙油封5,外側安裝密封圈4,然后套裝在芯軸2上,分別與錐滾軸承3相連;并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旋緊在殼體I的正反扣螺紋上。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上分別安裝有半間管8,半間管8與芯軸2的兩端在裝配整機時靠耙軸方鋼的緊固螺母的夾緊力使本發明壓緊在一起。半間管8與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為間隙配合連接。
[0013]本發明由半間管8、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及雙油封5組成了多道回字型封土結構,同時在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上設置了 O型密封圈4和雙油封5的裝置,這樣不僅大大增加了本發明的防水、防泥土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軸承的壽命和軸向力徑向力。確保耙機的穩定長久運行。
殼體I既可選用鑄鐵件,也可選用鋼管件這樣便保證了軸承座與耙機連接的多樣性。
【權利要求】
1.圓盤耙軸座,包括,在殼體(1)外部設有與耙體連接的耳部,其特征在于:在殼體(1)內側兩端設有正反扣螺紋,在殼體(1)內部設有芯軸(2),在芯軸(2)中部設有凸沿,在凸沿兩側分別安裝有錐滾軸承(3),有錐度的錐滾軸承(3)相向裝配;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的內側安裝雙油封(5),外側安裝密封圈(4),然后套裝在芯軸(2)上,分別與錐滾軸承(3)相連;并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旋緊在殼體(1)的正反扣螺紋上;在左旋壓蓋(6)和右旋壓蓋(7)上分別安裝有半間管(8),半間管(8)與芯軸(2)的兩端夾緊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座,其特征在于:半間管(8)與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為間隙配合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座,其特征在于:由半間管(8)、左旋壓蓋(6)、右旋壓蓋(7)及雙油封(5)組成了多道回字型封土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座,其特征在于:為了增加了防水、防泥土的能力和提高軸承的壽命和軸向力及徑向力,在左旋壓蓋出)、右旋壓蓋(7)上設置了 O型密封圈(4)和雙油封(5)的裝置。`
【文檔編號】F16C35/04GK103527642SQ201310226270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3日
【發明者】趙勇昌, 趙慧超 申請人:趙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