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閥門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
背景技術:
調節閥是用于調節介質的流量、壓力和液位的閥門,是一種可調節的機械節流裝置,通過控制閥門的開度,從而達到介質流量、壓力和液位的調節的目的。當調節閥兩側的壓差過大時,調節閥初始開啟的輸出力就需要很大,不易開啟或耗費能量大,閥門零部件容易受損,減少閥門的使用壽命。另外,閥門使用一段時間后,閥頭與閥座之間的密封面磨損會造成泄露,檢修維護時,設備必須停機,影響用戶使用,設備再次運行時耗費能源較大,提高了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種初始開啟容易,開啟省力,使用壽命長的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包括閥座、閥頭和殼體,殼體設置在閥座上部,閥頭設置在閥座上方、殼體的內部,閥頭上部的閥桿伸出殼體,閥桿上部與傳動裝置連接,其特征是:在殼體內,閥頭的外側設置調節套,調節套為圓管形,調節套上豎向設置條形的通孔;閥頭設置在調節套內,閥頭外圓與調節套內孔相應,閥頭為圓柱形的腔體,在腔壁上豎向設置長條形通孔,在閥頭底板上開有圓形通流孔,閥頭內部設置閥芯,閥桿固定連接在閥芯上部,沿閥芯圓周分布有齒,閥頭內壁的相應位置分布有與齒匹配的凹槽,閥芯上的齒伸入閥頭的凹槽內;在閥頭上部的閥桿上設置圓盤形密封塊,閥芯位于閥頭內頂部時,密封塊緊靠于殼體頂板下部,在殼體的上部外側、閥桿伸出口處設置有環形密封件。由于本發明在閥頭內部設置了閥芯,形成二級閥頭的結構,傳動裝置通過閥桿先帶動閥芯在閥頭內移動,再由閥芯帶動閥頭上下移動,由于閥芯面積小,其受壓面較小,只需較小的輸出力便可開啟閥芯,當閥芯移動至閥頭的頂部時,流通介質即流體使閥頭壓差減小再帶動閥頭移動,初始力小,操作省力,閥門開啟容易;在閥頭外側設計帶通孔的調節套以及在閥頭腔壁上設置通孔,均可以調節閥門開啟后流體的流量,實現初始開啟時流量小,流量隨著閥芯及閥頭的逐步開啟而逐漸增大,避免了傳統閥門初始開啟時流量過大,造成閥門內部零部件易受損及流量不穩的現象,從而提高閥門的使用壽命。本發明還設計了:在閥座的上部、與閥頭接觸的密封面上設置有環形凹槽,在閥座側部開有注料孔,該注料孔的端部設置有絲堵,注料孔的另一端與環形凹槽相連通;在閥頭內側底部、與閥芯的密封面上也設置有環形凹槽,在閥頭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一端位于閥頭與閥座接觸的密封面上,并且與閥座上的環形凹槽相通,另一端與閥頭和閥芯密封面上的環形凹槽相通。本發明中,閥桿上的密封塊,其上表面為錐形或圓弧形,殼體的頂部、閥桿伸出口處內側設置有與密封塊上表面相應的凹面;閥桿伸出口外側的密封件為密封盤根。本發明中,在閥座的環形凹槽內部設置環形的替換塊,替換塊尺寸與環形凹槽尺寸相應,在替換塊的上部也設置環形凹槽,該環形凹槽下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與閥座上的注料孔相連通。本發明中,在閥芯的底部設置有環形凸塊,在閥頭的底板上、沿通流孔上部設置環形凸臺,在閥頭底板的下部、通流孔的外側設置導流網,導流網呈圓管狀,在導流網的管壁上分布設置有通孔。由于本發明在閥座上部的密封面上設計了環形凹槽,在閥座的側部設置有注料孔與凹槽連通,當閥門泄漏時,可通過注料孔注入研磨料至環形凹槽內并到達密封面處,轉動閥頭進行研磨,便可修復密封面,當關閉閥門后泄漏時,可以通過注料孔注入密封膠進行堵漏;在閥頭的底部設置有通孔,通孔與閥座上的環形凹槽相通,這樣研磨料或密封膠還可進入閥頭與閥芯底部之間,也可以實現對二者的注膠堵漏;本發明在閥座的環形凹槽內設置替換塊可方便替換磨損嚴重的環形凹槽部分,無需更換整個閥座,節省材料;本發明在閥桿上的密封塊,在閥桿伸出口外側設置密封件,有效提高閥桿與殼體之間的密封效果。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1,包括閥座1、閥頭2和殼體3,殼體3設置在閥座I上部,閥頭2設置在閥座I上方、殼體3的內部,閥頭2上部的閥桿4伸出殼體3,閥桿4上部與傳動裝置連接,在殼體3內,閥頭2的外側設置調節套5,調節套5為圓管形,調節套5上豎向設置條形的通孔,調節套5高度與殼內腔高度一致。閥頭2設置在調節套5內,閥頭2外圓與調節套5內孔相應,閥頭2可沿調節套5內壁上下移動形成活塞式結構。閥頭2為圓柱形的腔體,在腔壁上豎向設置長條形通孔,在閥頭2底板上開有圓形通流孔13,閥頭2內部設置閥芯6,閥桿4固定連接在閥芯6上部,沿閥芯6圓周分布有齒,閥頭2內壁的相應位置分布有與齒匹配的凹槽,閥芯6上的齒伸入閥頭2的凹槽內,閥芯6可沿閥頭2內壁上下移動,也形成活塞式結構。在閥頭2上部的閥桿4上設置圓盤形密封塊7,閥盤位于閥頭2內頂部時,密封塊7緊靠于殼體3頂板下部,在殼體3的上部外側、閥桿4伸出口處設置有環形密封件8。本實施例中的密封件8為密封盤根,在閥桿4上的密封塊7其上表面為圓弧形,殼體3的頂部、閥桿4伸出口處內側設置有與密封塊7上表面相應的圓弧形凹面。以本發明的調節閥安裝在設備壓力水管與排水管之間為例說明工作過程。需要開啟閥門時,由傳動裝置通過閥桿4先帶動閥芯6向上移動,壓力水管內的水經閥頭壁上的長條形通孔和閥頭2底部的通流孔13流向排水管,此時由于閥芯6面積較小,閥芯6受壓面積小,提升容易,所需要的初始力小,開啟容易,并適當緩解了壓力水管內的壓力。當閥芯6移動到閥頭2頂部時,由閥芯6帶動閥頭2 —起向上移動,壓力水管內的水經調節套5上的條形孔流向排水管。閥頭2初開啟時流量較小,隨著閥頭2的向上移動流量逐漸增大,避免了傳統閥門初始開啟時流量過大,造成閥門內部零部件易受損及調節不穩的現象,從而提高閥門的使用壽命。當閥門完全打開時,閥桿4上的密封塊7緊靠于殼體3頂部,通常閥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閥桿4上下移動時與殼體3之間的磨損,殼體3上閥桿4的伸出開口處容易泄漏,利用密封塊7對開口上部進行密封,利用密封塊7對下部進行密封,有效提高密封效果。圖2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除了包括實施例1中全部的技術方案外,還包括以下技術方案:在閥座I的上部、與閥頭2接觸的密封面上設置有環形凹槽,在閥座I側部開有注料孔10,該注料孔10的端部設置有絲堵,注料孔10的另一端與環形凹槽相連通,設置絲堵可以防止介質泄漏,當需要向注料孔10內注入研磨料或密封膠時,再把絲堵拆下。在閥頭2內側底部、與閥芯6的密封面上也設置有環形凹槽,即在閥座I上設置一個環形凹槽,在閥頭2內也設置有一個環形凹槽。在閥頭2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一端位于閥頭2與閥座I接觸的密封面上,并且與閥座I上的環形凹槽相通,另一端與閥頭2和閥芯6密封面上的環形凹槽相通。本實施例中,在閥座I的環形凹槽內部設置環形的替換塊11,替換塊11尺寸與環形凹槽尺寸相應,在替換塊11的上部也設置環形凹槽,該環形凹槽下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與閥座I上的注料孔10相連通。本實施例中,在閥芯6的底部設置有環形凸塊,在閥頭2的底板上、沿通流孔13上部設置環形凸臺,,所述的閥頭2上的環形凹槽設置在凸臺上,閥芯6關閉時,所述的凸塊與凸臺的接觸面為密封面。設計凸塊和凸臺為了減少密封面面積,使閥芯6動作靈活,容易開啟和關閉。在閥頭2底板的下部、通流孔13的外側設置導流網12,導流網12呈圓管狀,在導流網12的管壁上分布設置有通孔,導流網12可以降低節流損失,降低噪音。以本發明的調節閥安裝在設備壓力水管與排水管之間為例說明實施例2的工作過程。當閥門開啟時,與實施例1 一樣,由傳動裝置通過閥桿4先帶動閥芯6向上移動,壓力水管內的水經閥頭2壁上的長條形通孔和閥頭2底部的通流孔13流向排水管,此時閥芯6面積較小,提升容易,所需要的初始力小,開啟容易,并適當緩解了壓力水管內的壓力。當閥芯6移動到閥頭2頂部時,由閥芯6帶動閥頭2 —起向上移動,壓力水管內的水經調節套5上的條形孔流向排水管,閥頭2初開啟時流量較小,隨著閥頭2的向上移動流量逐漸增大,避免傳統閥門初始開啟時流量過大,造成閥門內部零部件易受損及流量不穩的現象,從而提高閥門的使用壽命。當閥門完全打開時,閥桿4上的密封塊7緊靠于殼體3頂部閥桿4的伸出口處提高密封效果。當閥門需要關閉時,傳動裝置通過閥桿4和閥芯6帶動閥頭2向下移動,當閥頭2降至底部時,閥頭2不再向下移動,閥芯6繼續下行,直致閥芯6與閥頭2與閥座I嚴密接觸,閥門關閉。通常調節閥使用一段時間后,閥頭2與閥座I的密封面會因種種原因受損,出現接觸不嚴密而形成泄漏,這時,可通過向閥座I上的注料孔10內注入研磨料,使研磨料到達并充滿閥座I上部的環形凹槽,然后轉動閥頭2,對閥頭2與閥座I的密封面即接觸面進行研磨,這樣可對閥門的輕微泄漏進行維修,而無需替換整個閥門,降低成本。若設備運行時,關閉閥門后出現泄漏,可以通過向注料孔10內注入密封膠,使密封膠到達并充滿閥座I上部的環形凹槽,這樣通過使用密封膠將閥頭2與閥座I進行密封,消除泄漏,不影響設備運行。當設備停運時,可以進行無壓檢漏,將閥頭2落下使閥門關閉,使用打壓設備將壓力水注入注料孔10,壓力水經注料孔10進入閥座I上部的環形凹槽內,以便檢測閥座I與閥頭2之間是否泄漏;由于閥頭2底部設置有與閥座I上的環形凹槽相連通的通孔,壓力水可經該通孔到達閥頭2與閥芯6的密封面處,以便檢測閥頭2與閥芯6之間是否泄漏。傳統的檢漏必須讓設備運行,使管道內充滿壓力才能檢測,浪費能源和材料。本發明中的傳動裝置,可以是在閥桿4上部設置手輪,通過手動進行傳動,也可以是在閥桿4上部設置電動傳動機構,如電動推桿等,只要實現閥桿4上、下移動及一定角度的旋轉運動便可。本發明中,閥芯6上的齒伸入閥頭2壁上的凹槽內形成花鍵連接,可以將所述的齒與凹槽之間設置有空隙,這樣能通過正反轉動閥芯6即輕微的順時針方向與逆時針方向交替轉動閥芯6,可以實現研磨閥芯6與閥頭2之間的密封面,進行維護。本發明中,如閥頭2過大或壓差大時,可內外套設兩個以上的閥頭2。本發明具有初始開啟容易,開啟省力,使用壽命長,密封效果好的特點。
權利要求
1.一種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包括閥座、閥頭和殼體,殼體設置在閥座上部,閥頭設置在閥座上方、殼體的內部,閥頭上部的閥桿伸出殼體,閥桿上部與傳動裝置連接,其特征是:在殼體內,閥頭的外側設置調節套,調節套為圓管形,調節套上豎向設置條形的通孔;閥頭設置在調節套內,閥頭外圓與調節套內孔相應,閥頭為圓柱形的腔體,在腔壁上豎向設置長條形通孔,在閥頭底板上開有圓形通流孔,閥頭內部設置閥芯,閥桿固定連接在閥芯上部,沿閥芯圓周分布有齒,閥頭內壁的相應位置分布有與齒匹配的凹槽,閥芯上的齒伸入閥頭的凹槽內;在閥頭上部的閥桿上設置圓盤形密封塊,閥芯位于閥頭內頂部時,密封塊緊靠于殼體頂板下部,在殼體的上部外側、閥桿伸出口處設置有環形密封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其特征是:在閥座的上部、與閥頭接觸的密封面上設置有環形凹槽,在閥座側部開有注料孔,該注料孔的端部設置有絲堵,注料孔的另一端與環形凹槽相連通;在閥頭內側底部、與閥芯的密封面上也設置有環形凹槽,在閥頭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一端位于閥頭與閥座接觸的密封面上,并且與閥座上的環形凹槽相通,另一端與閥頭和閥芯密封面上的環形凹槽相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其特征是:閥桿上的密封塊,其上表面為錐形或圓弧形,殼體的頂部、閥桿伸出口處內側設置有與密封塊上表面相應的凹面;閥桿伸出口外側的密封件為密封盤根。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其特征是:在閥座的環形凹槽內部設置環形的替換塊,替換塊尺寸與環形凹槽尺寸相應,在替換塊的上部也設置環形凹槽,該環形凹槽下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與閥座上的注料孔相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其特征是:在閥芯的底部設置有環形凸塊,在閥頭的底板上、沿通流孔上部設置環形凸臺,在閥頭底板的下部、通流孔的外側設置導流網,導流網呈圓管狀,在導流網的管壁上分布設置有通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閥門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自檢式雙閥頭調節閥,包括閥座、閥頭和殼體,在殼體內,閥頭的外側設置調節套,閥頭設置在調節套內,閥頭內部設置閥芯,閥桿在閥頭上部的閥桿上設置圓盤形密封塊,在殼固定連接在閥芯上部,體的上部外側、閥桿伸出口處設置有環形密封件。在閥座的上部、與閥頭接觸的密封面上設置有環形凹槽,在閥座側部開有注料孔,注料孔與環形凹槽相連通;在閥頭的底部設置有通孔,該通孔一端與閥座上的環形凹槽相通,另一端位于閥頭與閥芯底部的接觸面上,并與閥頭上的環形槽相通。本發明具有初始開啟容易,開啟省力,使用壽命長,密封效果好的特點。
文檔編號F16K17/20GK103174855SQ201310089830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潘健 申請人: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