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蛇行減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機車車輛用的油壓減振器,特別是指用于機車車輛的抗蛇行油壓減振器。
背景技術:
在車體和轉向架之間縱向安裝抗蛇行減振器,能有效抑制轉向架的蛇行運動,可使產生蛇行振動時的臨界速度提高,從而保證車輛在常規速度運行時的安全。超過160km/h的機車車輛一般應裝有抗蛇行減振器。抗蛇行減振器如出現性能不穩定或失效狀況,則可能產生車輛脫軌風險,影響行車安全。設計要求抗蛇行減振器在較小的速度和振幅下需要產生較大的阻尼力,故要求抗蛇行減振器具有較快的阻尼響應速度。現有的抗蛇行減振器雖然能在較小的速度情況下產生較大的阻尼力值,但是阻尼系數隨速度變化不大,靈敏性不高,穩定性不佳。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提高減振器阻尼產生的靈敏性,又能保證性能穩定性的抗蛇行減振器。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抗蛇行減振器,包括活塞桿、活塞、壓力缸、密封端蓋、儲油缸、底閥和緊固件,其中所述活塞桿的一端伸入壓力缸內且端部裝連活塞,活塞桿的另一端伸出密封端蓋之外,且桿身與密封端蓋的內孔滑動密封配合,底閥安裝在儲油缸內底部,壓力缸固定在底閥與密封端蓋之間,壓力缸與儲油缸之間的間隙為低壓儲油區,密封端蓋位于儲油缸的一端,并且依靠緊固件與壓力缸的一端相抵,活塞位于壓力缸中且與壓力缸滑動密封配合,活塞的左端面與密封端蓋之間形成左腔,活塞的右端面與底閥之間形成右腔,所述底閥上裝有壓縮側用比例閥和第一吸油單向閥,壓縮側用比例閥和第一吸油單向閥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右腔及低壓儲油區相通,所述底閥具有連接套,連接套套在壓力缸的右端部外周,連接套上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相通的排油孔,底閥下部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相通的吸油槽,所述活塞上裝有壓縮側用溢流閥和拉伸側用溢流閥,所述密封端蓋上裝有拉伸側用比例閥和第二吸油單向閥,拉伸側用比例閥和第二吸油單向閥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左腔及低壓儲油區相通,所述壓力缸兩端部的缸壁上部分別開有徑向的第一節流孔和第二節流孔,第一節流孔的一端與壓力缸的左腔相通,另一端與密封端蓋的油槽相通,油槽與低壓儲油區相通,第二節流孔的一端與壓力缸的右腔相通,另一端與底閥上的排油孔相通。所述密封端蓋的內孔設有與活塞桿配合的第一密封件。所述密封端蓋上固定有兩根油管,一根油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吸油單向閥和低壓儲油區相通,另一根油管的兩端分別與拉伸側用比例閥和低壓儲油區相通,兩根油管均位于低壓儲油區下部,長度從密封端蓋延伸至底閥附近。所述密封端蓋上裝有兩個與壓力缸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二密封件,兩個第二密封件分別位于第一節流孔的兩旁。所述活塞上裝有與壓力缸的內表面配合的第三密封件。所述底閥的連接套上裝有兩個與壓力缸的外表面配合的第四密封件,兩個第四密封件分別位于第二節流孔的兩旁。所述緊固件通過螺紋固定在儲油缸的一端。所述第二吸油單向閥和拉伸側用比例閥均裝在密封端蓋的下部。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的拉伸阻尼特性,由設置在活塞上的拉伸側溢流閥、端蓋上的拉伸側用比例閥、壓力缸上的第一節流孔以及底閥上的第一吸油單向閥等完成;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的壓縮側阻尼特性,由設置在活塞上的壓縮側溢流閥、底閥上的壓縮側用比例閥、壓力缸上的第二節流孔以及端蓋上的第二吸油單向閥等完成,因此,可達到較精確的近似摩擦型阻尼特性;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壓縮和拉伸時,壓力缸的左腔或右腔的油液可直接作用于對應的阻尼閥,阻尼產生速度較快,靈敏性高;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的壓縮和拉伸阻尼力由獨立的阻尼閥完成,即使壓力缸兩側腔的儲油面積非對稱設置,仍可實現理論上的對稱阻尼特性;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的第一節流孔、第二節流孔處于壓力缸兩側內壁上部,可在運動過程中逐漸排空壓力缸內殘余空氣,保證減振器阻尼性能穩定性;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布置可明顯降低減振器在組裝、運輸和使用過程中壓力缸吸入空氣的可能性,保證減振器性能的穩定性。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的結構示意圖,即圖3沿A-A線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轉一個角度后)的結構示意圖,即圖3沿B-B線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密封端蓋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f 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抗蛇行減振器,包括活塞桿1、活塞7、壓力缸17、密封端蓋3、儲油缸6、底閥15和緊固件2,其中所述活塞桿I的一端伸入壓力缸17內且端部裝連活塞7,活塞桿I的另一端伸出密封端蓋3之外,且桿身與密封端蓋3的內孔滑動密封配合,底閥15安裝在儲油缸6內底部,壓力缸17固定在底閥15與密封端蓋3之間,壓力缸17與儲油缸6之間的間隙為低壓儲油區16,密封端蓋3位于儲油缸6的一端,并且依靠緊固件2與壓力缸17的一端相抵,活塞7位于壓力缸17中且與壓力缸17滑動密封配合,活塞7的左端面與密封端蓋3之間形成左腔5,活塞7的右端面與底閥15之間形成右腔9,所述底閥15上裝有壓縮側用比例閥11和第一吸油單向閥13,壓縮側用比例閥11和第一吸油單向閥13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17右腔9及低壓儲油區16相通,所述底閥15具有連接套15-1,連接套15-1套在壓力缸17的右端部外周,連接套15-1上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16相通的排油孔15-1-1,底閥15下部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16相通的吸油槽26,所述活塞7上裝有壓縮側用溢流閥8和拉伸側用溢流閥19,所述密封端蓋3上裝有拉伸側用比例閥25和第二吸油單向閥23,拉伸側用比例閥25和第二吸油單向閥23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17左腔5及低壓儲油區16相通,所述壓力缸17兩端部的缸壁上部分別開有徑向的第一節流孔4和第二節流孔10,第一節流孔4的一端與壓力缸17的左腔5相通,另一端與密封端蓋3的油槽3-1相通,油槽3-1與低壓儲油區16相通,第二節流孔10的一端與壓力缸17的右腔9相通,另一端與底閥15上的排油孔15-1-1相通。如
圖1、2所示,所述密封端蓋3的內孔設有與活塞桿I配合的第一密封件24。如
圖1、2所示,所述密封端蓋3上固定有兩根油管20、21,一根油管20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吸油單向閥23和低壓儲油區16相通,另一根油管21的兩端分別與拉伸側用比例閥25和低壓儲油區16相通,兩根油管21均位于低壓儲油區16下部,長度從密封端蓋3延伸至底閥15附近。如
圖1、2所示,所述密封端蓋3上裝有兩個與壓力缸17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二密封件22,兩個第二密封件22分別位于第一節流孔4的兩旁。如
圖1、2所示,所述活塞7上裝有與壓力缸17的內表面配合的第三密封件18。如
圖1、2所示,所述底閥15的連接套15-1上裝有兩個與壓力缸17的外表面配合的第四密封件14,兩個第四密封件14分別位于第二節流孔10的兩旁。如
圖1、2所示,所述緊固件2通過螺紋固定在儲油缸6的一端。如
圖1、2、3所示,所述第二吸油單向閥23和拉伸側用比例閥25均裝在密封端蓋
(3)的下部。如
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抗蛇行減振器的工作過程如下,一、 當抗蛇行減振器處于拉伸行程時:處于比例狀態時,壓力缸17的右腔9的油液通過第二節流孔10和打開的底閥15上的壓縮側用比例閥11進入儲油缸6的低壓儲油區16,而壓力缸17左腔5由于負壓,將通過密封端蓋3上的第二吸油單向閥23從儲油缸6的低壓儲油區16抽油。由此產生減振器的比例阻尼特性。處于溢流狀態時,壓力缸17的右腔9的油液不僅通過第二節流孔10和底閥15進入儲油缸6的低壓儲油區16,部分油液還會從活塞7上的壓縮側用溢流閥8進入壓力缸17的左腔5。由此產生減振器的溢流阻尼特性。二、當抗蛇行減振器處于壓縮行程時:處于比例狀態時,壓力缸17的左腔5的油液通過第一節流孔4和打開的密封端蓋3上的拉伸側用比例閥25進入儲油缸6的低壓儲油區16,而壓力缸6的右腔9由于負壓,將通過底閥15上的第一吸油單向閥13從儲油缸6的低壓儲油區16抽油,此時產生減振器的比例阻尼特性。處于溢流狀態時,壓力缸17的左腔5的油液不僅通過第一節流孔4和拉伸側用比例閥25進入儲油缸6,部分油液還會從活塞7上的拉伸側用溢流閥19進入壓力缸17的右腔9。兩次油液面積差距,會使壓力缸17的右腔9仍會形成負壓,將通過底閥15上的第一吸油單向閥13從儲油缸6的低壓儲油區16抽油,此時產生減振器的溢流特性。
權利要求1.一種抗蛇行減振器,包括活塞桿(1)、活塞(7)、壓力缸(17)、密封端蓋(3)、儲油缸(6)、底閥(15)和緊固件(2),其中所述活塞桿(I)的一端伸入壓力缸(17)內且端部裝連活塞(7),活塞桿(1)的另一端伸出密封端蓋(3)之外,且桿身與密封端蓋(3)的內孔滑動密封配合,底閥(15)安裝在儲油缸(6)內底部,壓力缸(17)固定在底閥(15)與密封端蓋(3)之間,壓力缸(17)與儲油缸(6)之間的間隙為低壓儲油區(16),密封端蓋(3)位于儲油缸(6)的一端,并且依靠緊固件(2)與壓力缸(17)的一端相抵,活塞(7)位于壓力缸(17)中且與壓力缸(17)滑動密封配合,活塞(7)的左端面與密封端蓋(3)之間形成左腔(5),活塞(7)的右端面與底閥(15)之間形成右腔(9),其特征在于: a、所述底閥(15)上裝有壓縮側用比例閥(11)和第一吸油單向閥(13),壓縮側用比例閥(11)和第一吸油單向閥(13)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17)右腔(9)及低壓儲油區(16)相通, b、所述底閥(15)具有連接套(15-1),連接套(15-1)套在壓力缸(17)的右端部外周,連接套(15-1)上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16)相通的排油孔(15-1-1),底閥(15)下部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16)相通的吸油槽(26), C、所述活塞(7)上裝有壓縮側用溢流閥(8)和拉伸側用溢流閥(19), d、所述密封端蓋(3)上裝有拉伸側用比例閥(25)和第二吸油單向閥(23),拉伸側用比例閥(25)和第二吸油單向閥(23)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17)左腔(5)及低壓儲油區(16)相通, e、所述壓力缸(17)兩端部的缸壁上部分別開有徑向的第一節流孔(4)和第二節流孔(10),第一節流孔(4)的一端與壓力缸(17)的左腔(5)相通,另一端與密封端蓋(3)的油槽(3-1)相通,油槽(3-1)與低壓儲油區(16)相通,第二節流孔(10)的一端與壓力缸(17)的右腔(9)相通,另一端與底閥(15)上的排油孔(15-1-1)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蓋(3)的內孔設有與活塞桿(I)配合的第一密封件(2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蓋(3)上固定有兩根油管(20、21),一根油管(20)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吸油單向閥(23)和低壓儲油區(16)相通,另一根油管(21)的兩端分別與拉伸側用比例閥(25)和低壓儲油區(16)相通,兩根油管(21)均位于低壓儲油區(16)下部,長度從密封端蓋(3)延伸至底閥(15)附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端蓋(3)上裝有兩個與壓力缸(17)的外表面配合的第二密封件(22),兩個第二密封件(22)分別位于第一節流孔(4)的兩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7)上裝有與壓力缸(17)的內表面配合的第三密封件(18)。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閥(15)的連接套(15-1)上裝有兩個與壓力缸(17)的外表面配合的第四密封件(14),兩個第四密封件(14)分別位于第二節流孔(10)的兩旁。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緊固件(2)通過螺紋固定在儲油缸(6)的一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蛇行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油單向閥(23)和拉伸側用比例閥(25 ) 均裝在密封端蓋(3 )的下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抗蛇行減振器,包括活塞桿、活塞、壓力缸、密封端蓋、儲油缸、底閥和緊固件,底閥上裝有壓縮側用比例閥和第一吸油單向閥,壓縮側用比例閥和第一吸油單向閥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右腔及低壓儲油區相通,底閥具有連接套,連接套套在壓力缸的右端部外周,底閥上設置有開口朝下的且與低壓儲油區相通的排油孔,活塞上裝有壓縮側用溢流閥和拉伸側用溢流閥,密封端蓋上裝有拉伸側用比例閥和第二吸油單向閥,拉伸側用比例閥和第二吸油單向閥的兩端均分別與壓力缸左腔及低壓儲油區相通,壓力缸兩端部的缸壁上部分別開有徑向的第一節流孔和第二節流孔。本實用新型既能提高減振器阻尼產生的靈敏性,又能保證性能穩定性。
文檔編號F16F9/34GK203009683SQ20122067042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7日
發明者陳廣, 顧家興, 姜光華 申請人:常州朗銳凱邇必減振技術有限公司, 南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