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適用于連接在水龍頭上的凈水器或其他需要切換水流路徑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連接在水龍頭上的凈水器或其他需要切換水流路徑的裝置通常采用的是一個三通的密封橡膠件,通過旋轉密封橡膠件來改變出水孔位置,達到切換水流路徑的目的。此技術是一種成熟、簡單的方式,但其存在的缺點是一、無法承受更高的壓力;二、時間長了容易磨損;三、無法做到很多個不同的出水路徑。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能承受更大的壓力,長期使用不會磨損,而且可以實現多個不同的出水路徑相互切換,各分流路徑互不影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包括調節腔和旋轉調節組件,所述旋轉調節組件包括旋轉軸,旋轉軸置于調節腔內,在旋轉軸的側面沿軸向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位置交錯的凸塊,每個凸塊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將調節腔分隔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空腔,每個空腔有單獨的通道連接到外部相應出水孔,且每個空腔對應一個進水孔,進水孔與進水腔連通,在進水孔處設置直徑略大于進水孔徑的密封珠。作為優選,所述進水孔位于調節腔的正上方,其目的在于利用密封珠的重力達到更好的操控和密封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能承受較大的水壓,壓力越大,密封越好。二、長期使用不會磨損。三、可以實現多個不同的出水口相互切換,各分流口互不影響。四、結構簡單,生產質量容易控制。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A-A向剖視圖。圖3為
圖1的B-B向剖視圖。圖4為
圖1的C-C向剖視圖。圖中1、進水腔;2、密封珠;3、密封軟體;4、凸塊;5、旋轉軸;6、O形密封圈;7、出水孔;8、調節腔;9、進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至4所示,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包括調節腔8和旋轉調節組件,所述旋轉調節組件包括旋轉軸5,旋轉軸5置于調節腔8內,在旋轉軸5的側面沿軸向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位置交錯的凸塊4,每個凸塊4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6,O型密封圈6將調節腔8分隔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空腔,每個空腔有單獨的通道連接到外部相應出水孔7,且每個空腔對應一個進水孔9,進水孔9與進水腔I連通,在進水孔9處設置直徑略大于進水孔徑的密封珠2。作為優選,所述進水孔9位于調節腔8的正上方,其目的在于利用密封珠的重力達到更好的操控和密封效果。第一種實施例,所述密封珠2為玻璃珠,并在進水孔9邊緣設置有密封軟體3。玻璃珠常態下通過外殼內部水壓下,把玻璃珠緊緊壓在軟性材料上,使水不會流過,壓力越大,密封越好。當轉動旋轉軸5時,旋轉軸5上的凸塊4頂起相對應的玻璃珠,水流通過玻璃珠頂起后形成的通孔,流過封閉腔體,并從對應的出水孔流出,從而達到改變水流路徑的目的,其他通道的切換原理相同。另一種實施例,所述密封珠2為包鋼珠的橡膠球,使其既有重力作用也有密封軟體的作用,同樣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專利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專利并非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做出的變形應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其特征在于:包括調節腔(8)和旋轉調節組件,所述旋轉調節組件包括旋轉軸(5)和密封珠(2),旋轉軸(5)置于調節腔(8)內,在旋轉軸(5)的側面沿軸向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位置交錯的凸塊(4),每個凸塊(4)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出),O型密封圈(6)將調節腔分隔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空腔,每個空腔有單獨的通道連接到外部相應出水孔(7),且每個空腔對應一個進水孔(9),進水孔(9)與進水腔(I)連通,在進水孔(9)處設置直徑略大于進水孔徑的密封珠(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孔(9)位于調節腔(8)的正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珠(2)為玻璃珠,并在進水孔(9)邊緣 設置有密封軟體(3)。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珠(2)為包鋼珠的橡膠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轉式水流路徑切換閥,包括調節腔和旋轉調節組件,所述旋轉調節組件包括旋轉軸,旋轉軸置于調節腔內,在旋轉軸的側面沿軸向設置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位置交錯的凸塊,每個凸塊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將調節腔分隔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獨立的空腔,每個空腔有單獨的通道連接到外部相應出水孔,且每個空腔對應一個進水孔,進水孔與進水腔連通,在進水孔處設置直徑略大于進水孔徑的密封珠。本實用新型能承受較大的水壓,密封性好,耐磨損,可以實現多個不同的出水口相互切換,各分流口互不影響,結構簡單,生產質量容易控制。
文檔編號F16K11/056GK202914802SQ201220642810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明者柏昌明, 劉燕芳, 柏四遠 申請人:柏昌明, 劉燕芳, 柏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