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鋼珠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滾動軸承領域,涉及軸承用鋼珠,特別是指一種鋼珠。
背景技術:
[0002]自軸承發明以來,為了提高軸承的壽命和減少摩擦,做為與軸承配套用的鋼珠也 隨之被發明。但是直到現階段的鋼珠,基本上分為兩類,一種為球形鋼珠,一種為棍式鋼珠。[0003]為了減少鋼珠的摩擦力,一般會使用潤滑油來減少,但是這樣會產生一些問題。就 是在潤滑時,若加入過多的潤滑油會導致軸承過熱,若加入的潤滑油少或長時間沒有加入 潤滑油,又會導致摩擦力大增,影響軸承的壽命。[0004]通過研究發現,現有的軸承用棍式鋼珠,其在承壓過程中,無法將因壓力產生的應 力集中現象消除,因此鋼珠的破裂是軸承損壞的主要原因。[0005]發明人通過多年的思索和實驗,對棍式鋼珠提出一改進技術方案,該方案工藝簡 單,但能夠很好的消減應力集中現象,提高鋼珠的使用壽命。實用新型內容[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本技術方案,能夠很好的消減應力集中現象,同時也能 夠延長更換潤滑油的時間,提高鋼珠的使用壽命。[0007]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0008]一種鋼珠,包括有鋼珠基體及在鋼珠基體的外表層經過滲硼處理的摻硼層,所述 鋼珠基體為圓錐臺形,所述鋼珠的軸線上自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孔徑相同的孔,所述兩個孔 不相通。[0009]位于鋼珠兩端面中直徑大的端面側的孔的深度為直徑小的端面一側的孔的深度1.5 倍。[0010]作為進一步的改進,兩個孔的深度的和為鋼珠總長度的1/3。[0011]每個孔的孔徑為鋼珠兩端面中最大直徑的1/10-1/12。[0012]所述每個孔同各自相交的鋼珠端面處及鋼珠的側面同鋼珠的端面相交處均設置 有倒角。[0013]本實用新型同現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0014]同現技術使用的完全實心鋼珠相比,因為在鋼珠的兩側加工有孔,能夠更好的消 減軸承傳遞給鋼珠的壓力,而這一壓力也不會完全集中于相鄰兩個面的交接處,因為兩端 的孔不連通,能夠保證鋼珠內部的支撐力。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軸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以下實施例只是為了說明本 實用新型而不是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0017]如圖1所示,一種鋼珠,包括有鋼珠基體I及在鋼珠基體的外表層經過滲硼處理的 摻硼層2,所述鋼珠基體為圓錐臺形,所述鋼珠的軸線上自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孔徑相同的孔 (3,5),所述兩個孔不相通。[0018]位于鋼珠兩端面中直徑大的端面側的孔5的深度為直徑小的端面一側的孔3的深 度1. 5倍。[0019]當然,如果兩個孔的深度再深一些也是可以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這所 以要求將兩孔深度的和加工為鋼珠總長度1/3的原因是,加工的孔越深,加工的維度越大, 但不影響消減應力集中的能力。甚至于在其它實施例中,將兩側的孔加工為連通形式也可 以。這通過在其它領域中的帶有中空結構的棍形式結構的承壓能力反而高于實心結構的原 因,但前提是必須要保證中空的孔徑要遠小于基體的直徑。[0020]因此,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選擇的每個孔的孔徑為鋼珠兩端面中最大直徑的 1/10-1/12。[0021]所述每個孔同各自相交的鋼珠端面處及鋼珠的側面同鋼珠的端面相交處均設置 有倒角(4,6)。至于是倒圓角還是直角在本申請中沒有明確要求,均能實現消減應力集中問 題,但因為倒圓角時,表面的變化趨于平緩,效果會更好一些。[0022]以上的實施例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由 上述的技術方案進行變形或等同替換,均能夠得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鋼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鋼珠基體及在鋼珠基體的外表層經過滲硼處理的摻硼層,所述鋼珠基體為圓錐臺形,所述鋼珠的軸線上自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孔徑相同的孔,所述兩個孔不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其特征在于位于鋼珠兩端面中直徑大的端面側的孔的深度為直徑小的端面一側的孔的深度1. 5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珠,其特征在于兩個孔的深度的和為鋼珠總長度的1/3。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鋼珠,其特征在于每個孔的孔徑為鋼珠兩端面中最大直徑的1/10-1/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珠,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個孔同各自相交的鋼珠端面處及鋼珠的側面同鋼珠的端面相交處均設置有倒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珠,包括有鋼珠基體及在鋼珠基體的外表層經過滲硼處理的摻硼層,所述鋼珠基體為圓錐臺形,所述鋼珠的軸線上自兩端面分別設置有孔徑相同的孔,所述兩個孔不相通。因為在鋼珠的兩側加工有孔,能夠更好的消減軸承傳遞給鋼珠的壓力,而這一壓力也不會完全集中于相鄰兩個面的交接處,因為兩端的孔不連通,能夠保證鋼珠內部的支撐力。
文檔編號F16C33/36GK202883732SQ20122061127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胡國良 申請人:奉化市金燕鋼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