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差速器殼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差速器殼體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差速器殼體。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的使用已經得到不斷普及,使用者對汽車性 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差速器作為汽車傳動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功能是當汽車 轉彎行駛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駛時,使左右驅動車輪以不同的轉速滾動,以保證兩側驅動車 輪作純滾動運動,保持車輛兩邊平衡。而現有差速器殼體一般分成左右兩半,使其結構復 雜,零件眾多,重量沉,不太適用于轉矩較小的小轎車車橋,而且在行駛過程中有可能發生 脫離影響其安全性能。實用新型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差速器殼體,它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 足,采用大窗孔和球形耐磨圈配合,使其結構簡單,安裝緊密,減少了沒必要的零部件,減輕 重要,比較適用于小轎車使用,同時防止發生前后殼體脫離的現象,提高了安全性能。[0004]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殼體 本體1、大窗孔2、從動錐齒輪安裝段3、固定圈4、螺紋固定段5、左軸承架安裝段6、右軸承 架安裝段7、球形耐磨墊片8、潤滑油進入孔9組成;殼體本體I的中部設置有大窗孔2,大 窗孔2的一側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從動錐齒輪安裝段3和螺紋固定段5,大窗孔2的另一側設 置有固定圈4,殼體本體I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軸承架安裝段6和右軸承架安裝段7, 大窗孔2內設置有球形耐磨墊片8,殼體本體I上對應螺紋固定段5處設置有潤滑油進入孔 9。[0005]所述的殼體本體I為一體鑄造成型。[0006]所述的球形耐磨墊片8為半軸齒輪的球形耐磨墊片設計。[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大窗孔和球形耐磨圈配合, 使其結構簡單,安裝緊密,減少了沒必要的零部件,減輕重要,比較適用于小轎車使用,同時 防止發生前后殼體脫離的現象,提高了安全性能。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參照圖1,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殼體本體1、大窗孔2、從動 錐齒輪安裝段3、固定圈4、螺紋固定段5、左軸承架安裝段6、右軸承架安裝段7、球形耐磨墊 片8、潤滑油進入孔9組成;殼體本體I的中部設置有大窗孔2,大窗孔2的一側設置有相互 配合的從動錐齒輪安裝段3和螺紋固定段5,大窗孔2的另一側設置有固定圈4,殼體本體I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軸承架安裝段6和右軸承架安裝段7,大窗孔2內設置有球形耐 磨墊片8,殼體本體I上對應螺紋固定段5處設置有潤滑油進入孔9。[0010]所述的殼體本體I為一體鑄造成型。[0011]所述的球形耐磨墊片8為半軸齒輪的球形耐磨墊片設計。[0012]本具體實施方式
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大窗孔和球形耐磨圈配 合,使其結構簡單,安裝緊密,減少了沒必要的零部件,減輕重要,比較適用于小轎車使用, 同時防止發生前后殼體脫離的現象,提高了安全性能。
權利要求1.一種差速器殼體,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殼體本體(I)、大窗孔(2)、從動錐齒輪安裝段 (3)、固定圈(4)、螺紋固定段(5)、左軸承架安裝段(6)、右軸承架安裝段(7)、球形耐磨墊片 (8)、潤滑油進入孔(9)組成;殼體本體(I)的中部設置有大窗孔(2),大窗孔(2)的一側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從動錐齒輪安裝段(3)和螺紋固定段(5),大窗孔(2)的另一側設置有固定圈(4),殼體本體(I)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軸承架安裝段(6)和右軸承架安裝段(7), 大窗孔(2)內設置有球形耐磨墊片(8),殼體本體(I)上對應螺紋固定段(5)處設置有潤滑油進入孔(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差速器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殼體本體(I)為一體鑄造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差速器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耐磨墊片(8)為半軸齒輪的球形耐磨墊片設計。
專利摘要一種差速器殼體,它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殼體本體(1)的中部設置有大窗孔(2),大窗孔(2)的一側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從動錐齒輪安裝段(3)和螺紋固定段(5),大窗孔(2)的另一側設置有固定圈(4),殼體本體(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置有左軸承架安裝段(6)和右軸承架安裝段(7),大窗孔(2)內設置有球形耐磨墊片(8),殼體本體(1)上對應螺紋固定段(5)處設置有潤滑油進入孔(9)。它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大窗孔和球形耐磨圈配合,使其結構簡單,安裝緊密,減少了沒必要的零部件,減輕重要,比較適用于小轎車使用,同時防止發生前后殼體脫離的現象,提高了安全性能。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2883931SQ20122059135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2日
發明者柴松, 柴作人 申請人:象山申達轎車配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