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減振器,具體涉及一種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
背景技術:
減振器主要是用于減小或消除振動對設備與人員影響的一個部件。它起到衰減和吸收振動的作用。使得某些設備及人員免受不良振動的影響,起到保護設備及人員正常工作與安全的作用,因此廣泛地應用于各種機床、汽車、摩托車等裝備上。液壓減振器是眾多減振器中的一種,廣泛地應用于一些關鍵裝備,如飛機的起落架、導彈的發射架、各種汽車、摩托車等需要減振的設備上。液壓減振器是以液壓油為工作介質并利用油的粘性阻尼作用,在節流口或閥的前后形成一定的壓差,將振動的動能變成液體的壓力能衰減和吸收振動。如
圖1所示,傳統的液壓減震器密封結構較簡單,采用堵頭的方式進行密封,注油口 99在圓柱體殼體的側面,長期使用后易造成液體泄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能有效防止液壓油泄漏的液壓減震器。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包括一端開口的液壓殼體,所述殼體的開口端密封設有彈性隔油套,所述彈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設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底部設有阻尼盤,所述隔油套底部與所述阻尼盤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盤底部與所述殼體形成第二液腔,所述阻尼盤邊緣和所述殼體側壁間隙配合并形成連通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的液壓流道,所述殼體另一端壁板內開設有側注油孔道,所述側注油孔道主要由從殼體另一端壁板中部連通所述第二液腔的第一段注油孔道和由第一段注油孔道延伸出并與所述液壓殼體外部相通的第二段注油孔道構成;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出口設于殼體另一端壁板側部且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剖面呈階梯狀,其內設有密封螺桿。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厚底板,將現有開在側壁上的注油口改開到經加厚的底板上并使用測注油方式注油,并采用錐形密封螺桿進行密封,在防漏方面超過普通堵頭方式,且承受極限載荷更大。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上述技術方案的完善和改進有對側注油孔道的進一步完善有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剖面呈由外向內逐漸收縮的錐形階梯狀,所述密封螺桿是錐形密封桿,所述側注油孔道為L形。為了使密封螺桿的密封性更好,所述錐形密封螺桿包括錐形密封前段和0形密封圈中段。為了能夠對液體的流動起到節流作用,獲得特定的阻尼,所述阻尼盤上設有泄壓密封孔。為了能夠對液體的流動起到節流作用,獲得特定的阻尼,所述液壓流道內安裝有泄壓密封機構。為了進一步方便加注液壓油,所述側注油孔道還包括第三段注油孔道,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段注油孔道交叉成Y形,所述第三段注油孔道的出口設于所述殼體另一端壁板側部。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的外觀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A向剖面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泄壓密封孔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錐形密封螺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根據圖2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活塞桿1、彈性隔油套2、液壓缸殼體3、阻尼盤4和錐形密封螺桿10。其中,液壓缸殼體3 —端開口,開口端密封設有彈性隔油套2,彈性隔油套2中部穿設有活塞桿1,活塞桿I底部設有阻尼盤4,阻尼盤4上設有泄壓密封孔9。彈性隔油套2底部向內凹并與阻尼盤4背部配合形成第一液腔5,阻尼盤4底部與液壓缸殼體3形成第二液腔6,阻尼盤4邊緣和液壓缸殼體3側壁間隙配合形成液壓流道7,液壓流道7連通第一、第二液腔5、6,液壓缸殼體3的另一端壁板經加厚后開設有側注油孔道8,側注油孔道8主要由從殼體另一端壁板中部連通第二液腔6的第一段注油孔道8.1和由第一段注油孔道8.1延伸出并與液壓缸殼體3外部相通的第二段注油孔道8. 3構成;第二段注油孔道8. 3的出口設于殼體另一端壁板側部且第二段注油孔道8. 3的剖面呈階梯狀,其內設有錐形密封螺桿10。錐形密封螺桿包括錐形密封前段10.1和套在該桿上的0形密封圈中段10. 2組成。側注油孔道8主要由彼此相互連接形成Y式交叉的第一段注油孔道8.1、第三段注油孔道8. 2和內設有錐形密封螺桿10的第二段注油孔道8. 3構成。通過第三段注油孔道8. 2注油時,錐形密封螺桿10退出一段距離,中段的0形密封圈10. 2起主導密封作用,關閉液壓泵管路的閥門,打開真空泵管路的閥門,使用真空泵將液壓腔內的氣體排出,然后關閉真空管路閥門,打開液壓泵管路,將液體沖入產品中。將執行密封螺桿10旋緊,將產品油室密封,此時可以退出真空泵和液壓泵管路,再使用堵頭進行密封。當第一液腔5的壓力過大于第二液腔6時,阻尼盤4上的泄壓密封孔9開始泄壓,泄壓密封孔9內的泄壓密封由第一密封9.1、第二密封9. 2和第三密封9. 3組成,由泄壓密封孔9所構成的泄壓型密封機構可以安裝在阻尼盤4上,也可以安裝于液體流道7內。本實用新型的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包括一端開口的液壓殼體,所述殼體的開口端密封設有彈性隔油套,所述彈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設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底部設有阻尼盤,所述隔油套底部與所述阻尼盤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盤底部與所述殼體形成第二液腔,所述阻尼盤邊緣和所述殼體側壁間隙配合并形成連通第一液腔和第二液腔的液壓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另一端壁板內開設有側注油孔道,所述側注油孔道主要由從殼體另一端壁板中部連通所述第二液腔的第一段注油孔道和由第一段注油孔道延伸出并與所述液壓殼體外部相通的第二段注油孔道構成;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出口設于殼體另一端壁板側部且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剖面呈階梯狀,其內設有密封螺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注油孔道的剖面呈由外向內逐漸收縮的錐形階梯狀,所述密封螺桿是錐形密封桿,所述側注油孔道為L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密封螺桿包括錐形密封前段和O形密封圈中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盤上開設有泄壓密封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壓流道內安裝有泄壓密封機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注油孔道還包括第三段注油孔道,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段注油孔道交叉成Y形,所述第三段注油孔道的出口設于所述殼體另一端壁板側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漏型液壓輔助減振器,包括一端開口的液壓殼體,所述殼體的開口端密封設有彈性隔油套,所述彈性隔油套的中部穿設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底部設有阻尼盤,所述隔油套底部與所述阻尼盤形成第一液腔,所述阻尼盤底部與所述殼體形成第二液腔,所述阻尼盤邊緣和所述殼體側壁間隙配合并形成連通第一和第二液腔的液壓流道,所述殼體另一端壁板內開設有側注油孔道,其內設有密封螺桿。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厚底板,將現有開在側壁上的注油口改開到經加厚的底板上并使用測注油方式注油, 然后采用錐形密封螺桿進行密封,在防漏方面超過普通堵頭方式,且承受極限載荷更大。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
文檔編號F16F9/36GK202867685SQ20122054464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劉春岐, 孫小娟, 譚飛, 丁雷, 張建潤 申請人:鎮江鐵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